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

合集下载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摘要: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指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过程无缝连接起来,实现学生能够顺利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并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保证成功实现中高职衔接教育目标的关键。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原则和建设路径,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方案。

1. 引言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培养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保证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将从相关问题出发,探讨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原则和建设路径。

2. 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中高职衔接课程不匹配。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2)衔接课程缺乏实践性。

中高职衔接教育注重学生对实际工作的操作能力培养,但目前课程设置较为理论化,实践环节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教学方法陈旧。

中高职衔接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支持,学生难以获得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原则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需求导向。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高等职业学校的需求,确定中高职衔接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并能适应学习。

(2)衔接性原则。

中高职衔接课程应具有衔接性,即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与中等职业学校相顺应,避免出现学科断层。

(3)灵活性原则。

中高职衔接课程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

4. 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如下:(1)加强调研和评估。

通过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调研和评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点,确定中高职衔接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职业院校中职、高职、本科层次教育衔接研究

职业院校中职、高职、本科层次教育衔接研究

职业院校中职、高职、本科层次教育衔接研究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职业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职业院校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教育环节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衔接点。

本文将从职业院校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教育衔接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优化衔接方式,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职业院校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教育衔接现状职业院校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教育衔接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中职层次的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高职层次的教育主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中级管理人员,本科层次的教育则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职业院校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教育衔接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不够衔接。

职业院校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教育之间存在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存在知识断层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例如,一些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由于对高职专业知识的不熟悉,往往无法适应高职的学习要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前景。

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够科学和合理。

职业院校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教育衔接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往往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的问题。

一些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评价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的能力评估不准确,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也是职业教育衔接的一个难题。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而目前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些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往往无法准确把握企业的需求,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

二、优化职业院校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教育衔接方式为了解决职业院校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教育衔接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加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高职对接座谈交流发言稿

中高职对接座谈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高职对接座谈交流会,旨在探讨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代表中职学校发言,与大家共同探讨中高职教育对接的相关问题。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国中高职教育对接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高职教育对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以下是我在座谈会上要发表的一些观点:一、中高职教育对接的意义1. 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中高职教育对接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在中职、高职阶段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中高职教育对接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 促进教育公平。

中高职教育对接有利于为广大中职学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中高职教育对接存在的问题1. 教育理念存在差异。

中职教育侧重于技能培养,而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高职教育的对接。

2. 课程体系不衔接。

中职与高职的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出现学习困难。

3. 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高职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4. 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高职教育对接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中高职教育对接的对策1. 加强教育理念融合。

中职学校要积极借鉴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 优化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应根据高职教育的课程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实现课程体系的衔接。

3. 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以适应中高职教育对接的需要。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的师资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引言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是为适龄青少年提供初级技术和职业培训的教育阶段,高职教育则是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阶段。

两者相互衔接,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中,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科设置不匹配、教学内容重复等。

如何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1. 学科设置不匹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学科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些中职学校开设了一些与高职学校相近的专业,但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和标准的培养方案,导致中职教育毕业生进入高职阶段不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2. 教学内容重复中职和高职在一些专业课程上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

有些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重复了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无法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浪费了学生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3. 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不够明确由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很多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够明确,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导致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迷茫和焦虑。

二、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为了解决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学者们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

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 教育资源共享有关部门鼓励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开展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两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技能培训,为他们进入高职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鼓励高职学校提供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给中职学生使用,促进两者教育资源共享。

2. 专业课程设置学术界专家提出,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对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摘要】当前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升学途径不畅、学科知识脱节、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中高职教育联动机制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质量评估和监控。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中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提升,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研究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将为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重要参考,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关键词: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 对策研究, 联动机制, 课程设置, 师资队伍建设, 质量评估, 监控, 意义, 发展方向, 总结, 展望.1. 引言1.1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衔接问题牵扯到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职业技能培养、就业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

如何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推动中高职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本文将就当前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存在的问题、加强中高职教育联动机制的建设、改革中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强化中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高职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控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2. 正文2.1 当前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存在的问题1. 学习能力不足:由于中高职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往往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科内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就业市场,对接社会发展需求。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旨在构建从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学校再到社会职场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连续的职业教育体验。

在实践中,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

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1. 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转接阶段,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

他们往往缺乏对职业市场、职业发展前景的了解,导致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2. 学科转换不顺畅:对于一些希望通过转接继续学业的学生来说,学科转换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由于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不完全相同,学生在转接时可能会遇到学科认知上的障碍,导致学习困难。

3. 实习教育匹配不够精准:实习教育是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发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实习匹配并不够精准。

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并不能得到与自己专业对口、与职业发展方向契合的实习机会,导致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4. 学习氛围和能力培养不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学习氛围和能力培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在转接后适应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应对能力欠缺。

解决问题的思考1.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职业发展前景,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2. 加强课程衔接和转换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加强课程设置和转换教育,建立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提供学科转换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业转接。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合作:学校应当与企业加强合作,探索更加精准的实习匹配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其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的实习机会,提高实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

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有效推进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在办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无缝衔接和有机整合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断层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和机会,促进了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

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应通过实训基地、合作企业、企业实践等方式,深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模式下,学生将接受更多实践教学,更多实际项目的实操,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运用技巧。

同时,一体化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职业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另外,一体化教育模式还应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学校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双方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确保学生转学后可以顺利衔接。

同时,学校之间还可以开展教师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行业企业合作,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总之,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对于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之间的有机衔接,并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了实现这种模式,学校应加强合作与沟通,推进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断层、教学理念不对接、学生素质差异等,导致学生在升学或就业过程中面临困难。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进步。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对于推动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现状分析、问题解决、研究方法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能够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加强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学习内容不匹配、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等;3. 提出改进和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4. 探讨可行的研究方法和实施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改革提供思路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各类人才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有助于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水平。

通过开展对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并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地大量高价值产业的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本文探讨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提供相关研究的参考和启示。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产业需求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高技能人才日益短缺。

而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影响高技能人才供给的一个重要瓶颈。

由此产生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需要不断调整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教育现状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然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质量参差不齐、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浪费了学生及国家的投资。

社会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不仅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学生从中等职业教育转入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这也导致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下降。

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方案制定政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作出规范和要求。

例如,明确衔接的要求、课程设计、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标准,逐步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

加强沟通与协调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联系机制,增加交流,逐步明确双方工作部门间的职责和任务,使之达成互相支持和协作。

逐渐建立联合办学联合办学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

在联合办学中,可以共享资源、合理配置课程,让学生顺利通过学科之间的转换,并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的要求。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

因此,应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熟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知识体系和工作流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当前中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高职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制,学生转学困难,就业市场需求与学校培养方向不匹配等。

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显示,存在职业教育与现实就业市场脱节,学生职业意识不强等问题。

促进中高职衔接的对策包括加强学校间沟通与协作,建立职业导向的教育体系等。

中高职衔接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推动中高职教育的持续改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教育问题、现状分析、对策、学校沟通、职业导向、未来发展、教育改进、就业竞争力。

1. 引言1.1 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与对策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高职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中高职衔接作为中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当前中高职教育存在着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升学或就业过程中面临挑战。

中高职衔接的现状仍不够理想,学生毕业后往往面临着就业难、职业发展困难的情况,使得中高职教育的就业率和质量都亟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加强学校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起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建立职业导向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中高职衔接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中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就业率将得到提升,为中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的探讨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对社会进步的需要。

2. 正文2.1 当前中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中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和高职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导致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面临挑战。

中高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高职学校资源丰富,而中职学校则缺乏相应支持,造成教育质量不平衡。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职教育成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而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教育部近年来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出发,探讨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学习内容和难度的不匹配中职教育注重技能技术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大部分内容都与技能技术相关。

而高职教育则不仅仅注重技术培养,还要求学生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由于中高职教育的学习内容和难度不匹配,使得一些中职毕业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难以适应学习,导致辍学率较高。

2. 教学质量的差异由于各地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对学生的教学质量要求不高,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较为薄弱。

这使得一些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面临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就业。

3. 学生价值观和心态的差异二、对策1. 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的设计为了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的设计。

这需要中职和高职院校密切合作,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的课程体系,提前引导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职学习。

教师是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力量,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了解中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需要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服务意识。

3. 推行双师型教学模式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在中职教育中推行双师型教学模式。

即专业技能教师与学科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他们顺利升入高职院校打下坚实基础。

4. 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高职学生缺乏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明确的规划。

需要加强中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选择适合的高职专业提供帮助。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课程衔接问题展开研究。

首先介绍了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概况,分析了课程设置的特点。

接着深入探讨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这些问题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总结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的启示。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加强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和合作,提升教师培训水平等方面。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中高职教育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学生职业发展、应对策略、启示、发展方向、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实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课程体系衔接问题。

学生在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时,常常面临着课程内容不对接、学习能力不适应等种种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就业机会。

为了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体系的特点、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旨在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进行深入研究,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提升我国中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脉络和发展方向,为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还能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深入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意义重大,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价值。

2. 正文2.1 中高职教育体系概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背景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背景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弥补中高职教育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3+2”模式应运而生。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旨在打破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在中高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这也为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旨在为当前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分析当前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影响和原因。

提出解决现状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中职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规划和辅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探讨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推动中高职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现状问题1. 学校之间的课程不对接问题:中职和高职院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出现学习内容断裂的情况。

某些中职学校没有开设与高职院校对接的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在升学后需要重新学习一部分内容,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 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由于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不同,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水平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要求,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制定对策来解决。

1. 课程设置不协调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了中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课程设置。

这也让一些学生感到困惑和压力。

2. 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连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连贯,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就学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学科知识的断层,这样就会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和学习压力。

3. 学校信息不对称有一些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使得学生和家长对于高职院校的了解不深入,这会导致学生选择高职院校时出现盲目性,后续的学习和就业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4. 师资队伍缺乏培训和支持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缺乏培训和支持,这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确一些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6. 毕业生就业困难由于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问题,一些毕业生在就业上会面临一些困难,导致他们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岗位。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1. 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加强合作,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协调,建立健全的衔接机制,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 优化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该协调课程设置,避免出现课程内容不连贯的情况,保证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3. 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和家长更加全面了解高职院校的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中高职衔接中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

中高职衔接中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

中高职衔接中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高职衔接逐渐成为很多学子进入高职阶段的必经之路。

在这一过程中,中专业课程衔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适应接下来的高职学习和在未来的就业中具有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中高职衔接中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进行讨论。

一、中专业课程衔接背景中职和高职的课程设置有很多不同点,其中最核心的一个不同就是课程难度和深度。

大多数中职学生在走向高职课堂之前,往往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这个适应期不仅仅是文化课程的转变,还有很多专业课程的差别。

因此,如何顺利地连接和衔接中专业课程和高职课程,让学生逐渐适应课程的难度和深度,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

二、中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1.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之前需要一个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中,需要教师设计一套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

在这套计划中,可以将高职课程的难度和深度进行分解,设计成一个个的教学阶段,辅以相应的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高职课程。

2.强化实践教学中专业课程和高职课程的突出差异在于实践环节的要求。

高职实践环节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实践技能和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是从中职阶段开始培养的。

因此,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实践教学要得到强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高职实际工作内容相近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高职要求接轨。

3.灵活运用互联网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通过网上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对高职生活和学习的适应和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作业布置,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和学习,并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多维度、多维度、多样化的学习和交流。

4.以培养学生为中心中高职衔接是一项重要的学术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尤其是在专业课程衔接方面。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现代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努力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其中,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向中等职业教育进行有效衔接的一种方法。

该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互动和补充方式。

本文将从模式基本思路、实施措施和长远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模式基本思路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即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无缝衔接在一起,实现学历层次的平滑过渡。

具体而言,“2+3”是指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两年课程的基础上,进入三年本科课程的阶段学习。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是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结合,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为宗旨,并充分融合了两个阶段的特点和优势。

二、实施措施(一)规划实施合作办学模式是双方合作的产物,需要统一规划和实施。

政府应组织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用人单位的代表,共同研究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协议》,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任务和标准。

对于违反协议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应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保证协议的贯彻执行。

(二)培养方案设计培养方案应科学确定,使学生能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各有所学、有所成长。

为保证学生顺利衔接,培养方案应根据行业需求和高等教育培养要求,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的贯通;注重技术实践性,量身定做合理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也应与衔接模式相适应,强调交互性和差异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互联互通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和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机会。

(四)考试制度考试制度也是促成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顺利推进的一个关键环节。

关于我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探析

关于我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探析

关于我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探析我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该模式的出现旨在弱化中高职教育的分割隔离,提供更多的教育途径和发展机会,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和衔接,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和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首先,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可以弥补学生学历的缺陷。

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般只能获得中专毕业证,靠一技之长来就业或继续深造,而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则能获得专科学历,学历等级更高,获得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使学生在中职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学校继续深造,获得更高的学历,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其次,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中职学校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而高职学校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中职学校时就接触到高级的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培养,使其技能水平得到更早和更深入的提高,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中职学校毕业生一般只能从事基层职位,薪资待遇相对较低。

而通过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深造获得更高的学历,也能够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资,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

最后,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还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

总之,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举措,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历水平、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优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教育的深入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将会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发展。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各有优势,但在衔接上却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与方向不匹配在中职教育的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一些基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而在高职教育的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更为系统和深入的专业知识。

由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没有很好地对接,导致一些中职毕业生在升入高职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甚至出现了辍学的情况。

2. 师资力量不足在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教师在两个阶段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有一定的差异,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升入高职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 学科转换困难二、对策1. 加强课程体系的对接为了更好地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学校可以加强课程体系的对接,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进行合理衔接,为学生提供更为顺畅的学习通道。

学校还可以积极探索跨课程学习和项目化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活动和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和探索,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对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中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

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
科 教 纵 横
2 0 1 3 年 第4 期l 科技创新与应用
关于 中高职教 育衔接 的探讨
王 屹
( 长春职业技术 学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0 3 3 ) 摘 要: 基 于教 育部 目前 出台的《 关于推进 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的指导意见》 , 文章分析 了中高职教育的异 同之处, 就中 高职教 育培养 目标的定位 、 中高职教育衔接 的意义、 我 国的 中高职衔接 尚存的问题 以及 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等几个方面
进 行 了探 讨 。
关键词: 中职 教 育 ; 高 职教 育 ; 衔 接
1中高 职教 育 的异 同之处 不 同之 处 : 中高 等职 业 教育 是 两个 不 同层 次 的教 育 , 在社 会 的定 位和人 才培养的目标上具有 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作为职业教育人才 培养体系的不同教育形式 , 体现出中职是高职 的基础 、 高职是 中职升 华 的 目标 。 相同之处 :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都体现出一种职业能力 的培养 , 培养 目标 也 都是 依 据行 业 职业 岗位 的要求 而 确定 。中 、 高等 职 业教 育在 培 养 目标上 存在 着 职业 性 、 实 用性 、 技 能性 等共 同特 点 。 2 中高 职 教育 培养 目标 的 定位 抽象 地 说 ,中等职 业教 育 是在 九 年义 务 教育 的基 础 上培 养数 以 亿 计 的高 素 质劳 动 者 ;高等 职业 教 育作 为 高 等教 育发 展 中 的一个 类 型, 肩 负 着 培养 面 向生产 、 建设 、 服务 和 管 理第 一线 需 要 的高技 能 应 用型人才。具体来讲可以应用国际上较 为公认的“ 职业带” 理论把社 会 人 才结构 简 化 为 : “ 技 术工 人一 技术 员 一 工程 师 ” 三个 层 次 。 中等 职业 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工人和部分技术员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专 业 技术 员 和部 分工 程师 。两 种 教育 在培 养层 次上 要有 所 区别 。 3 中高职 教育 衔接 的 意义 3 . 1从经 济 发展 角度 看 , 经济 的发 展 , 科技 的 进步 , 使 生产 方式 由 劳 动 密集 型 转 向技 术密 集 型进 而转 向知识 密 集型 ,对 劳 动者 综合 素 质 的要 求越 来 越高 。 3 _ 2从 教育 发 展 角度 看 , ( 1 )高等 教 育 的人 数 逐 年递 增 , 2 0 0 0 年 我 国高 等教 育 毛人 学率 只有 1 2 . 5 %, 2 0 0 5年就 达 到 了 2 1 %, 2 0 1 2 年 已 经 达到 3 2 %, 这标 志 着我 国的 高等 教育 已进 入 了 大众 教育 阶段 , 接 受 高 等教 育 的人越 来 越多 。 2 0 1 1 年 教育 部 出 台推 进 中职 和高 职协 调发 展指 导意 见 ,使 中 高 职 的衔 接进 入 了蓬 勃发 展 的 阶段 。 中 高职 教 育衔 接是 一种 全 方 位 的整体 衔 接 , 是外 延较 宽 、 边界 较 广 的宽 口径 的衔 接 , 是抽 象 的衔 接 。 中高职 课程 衔 接是 局 部衔 接 、 是 衔 接关 键 ,是 一 种边 界 鲜 明 的具 象 的衔 接 。这 是两 个 完全 不 同 的概 念。 教育衔接为课程衔接提供大的环境, 课程衔接为教育衔接提供具 体 的 内容 和支 撑 。 4 目前 我 国 的中高 职衔 接 尚存 的问题 4 . 1不能正确认识中高职衔接这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 衔 接过 程 中 , 目前有 一些 学校 的 做法令 人担 忧 。 有 的高 职院 校 的 目的是解 决 生 源枯 竭 问题 ,而 有 些 中职学 校 是把 能 升 为高 职作 为 招 生 的招 牌 , 吸 引学 生到 中职就 读 , 同样 也 是 为了解 决 招 生 困难 的 问 题, 这 是学 校 为 了利 益 的驱 使而 为 之 ; 另一 方家 长 与学 生 的 目的是 想 通过“ 曲线救 国” 的方 式 , 拿 到 大专 的文 凭而 弥补 学历 较低 的 不足 。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加强中职和高职之间的教育衔接,引导中职生向高职发展。

目前在这一领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对策。

一、现状问题1. 课程内容不匹配在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职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职业技能为主,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而高职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操作的技巧。

这种差异化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需要一定的调整和适应期。

2. 教学方法不协调3. 学生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中职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

由于中职阶段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有所欠缺,这也给学生升入高职阶段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二、对策为了解决中职和高职教学内容的不协调问题,应该在中职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接触高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升入高职时有一定的准备和适应期。

高职院校也应该对中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水平有所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

中职和高职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对接和衔接,这需要中高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中职阶段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的教学方法和要求,从而使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有所准备和过渡。

高职院校也应该为中职学生提供一定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为了解决中职生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中职教育应该在培养职业技能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职学习的要求和挑战。

高职院校也应该对中职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一定的考核和培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需要教育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和探讨。

只有通过双方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
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索与实践是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讨,提出了目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标签: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问题方案
1 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式
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而衔接模式的确立又是当中的关键问题。

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由于有着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有效的政策支持,发展模式比较成熟。

1.1 对口入学模式。

此衔接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日本,实质是通过在高等专门学校实施五年一贯制来实现中高职衔接,是一种典型的以学制为中心的衔接模式。

在这种衔接模式中,学生在高等专门学校学习的五年时间里,前三年主要集中完成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后两年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

在课程设置时遵循的首要原则是逻辑体系,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高等专门学校的生源除了初中毕业生外,还有职业高中的优秀毕业生和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通常采取推荐入学、考试选拔等多种方式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1.2 单元衔接模式。

此衔接模式的代表国家是英国,实质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被分成数以千计的教学单元,相邻的两个教学单元联系比较紧密,保证了课程的逻辑顺序。

这些教学单元的设计基于统一的培养标准,由此避免了课程重复及断档现象,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1.3 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模式。

美国是以这种模式来实现衔接的。

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来实现其与高中后技术课程的衔接。

这种模式在《卡尔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法案》中有明确规定:“联邦和各州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主要任务,一是把高中职业课程(2年)改为高中后技术教育的准备课程,二是实施中高职课程衔接,即‘2+2’课程。

”另外,美国还鼓励社区学院与高中进行合作,共同制定衔接方案并进行实用技术课程的研发。

1.4 “培训包”模式。

澳大利亚通过“培训包”模式来完成衔接,“培训包”由澳大利亚国家行业咨询委员会研发,分为不同的层级,与资格框架相对应,每个层级的内容与相邻层级间都相互联系。

“培训包”的开发与使用促进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标准化。

2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中的问题
近年来,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衔接的试点蓬勃发展,出现了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本3+4分段培养、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本科联合培养、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专本贯通等各种模式,这些模式迎合了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需求,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推进了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进程。

但是这些模式还有很多新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2.1 规模扩张与生源质量的矛盾。

中高职衔接模式在刚开始时受到了考生的追捧,招生计划吸引了众多考生前来报名,录取平均分数线一度超过普通高中分数线,招生学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度增长。

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多,该模式的优势逐步弱化,生源的快速扩张带来质量的不断下降。

2.2 课程难度与学生年龄的矛盾。

中高职衔接,必然要对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有些原本在高职或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被提前到低年级,特别是理论知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过高,学生普遍感到一些课程的难度较大,超出了学习能力范围。

2.3 长学制与学业灵活选择的矛盾。

衔接模式虽然构建了一种新的学制体系,打通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升学之路,从而获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但由于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其价值观、职业观尚不稳定成熟,衔接培养过早限定了学生的专业选择,而较长的学制也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倦怠。

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报考专业时不具有指向性,而且衔接培养的学生通常会觉得比普通中职生优越,第一年对学校和专业有一定新鲜感和学习压力,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从第二年开始,学习热情普遍下降,出现厌学现象。

2.4 资源共享与院校壁垒的矛盾。

资源共享是衔接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职和高职院校通常都组建了衔接培养工作机构,定期联合开展活动。

但这些活动对培养质量的保障和推进作用并不大,院校间的师资、实习实训资源共享也不乐观。

这是由于,一方面地理距离造成了两校之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不便,另一方面两个主体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

对中职校来说,与高职、本科衔接最直接的利益就是保证了生源和质量,但对高职和应用本科来说则不然,一是年限的缩减使其学费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二是衔接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也缩减了其可选择的生源范围。

在实施中,中职学校希望学生都能顺利转入高职阶段,而高职院校却希望转入高职阶段的学生全都合格。

这就造成了中职校的积极性特别高,而高职和本科的热情却并不高。

此外,中高职衔接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

目前的做法主要是院校依靠自身师资力量和资源进行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开发,即便是同一专业的不同试点院校之间也是如此。

这种各自为政的开发方式造成大量的劳动重复和资源浪费。

2.5 一体化与层次界限的矛盾。

现有衔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让有意的院校自行结对,选择试点专业,制定试点方案,开发课程体系。

在具体操作中,院校都比较好地从一体化培养的角度设计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较好地实现了同一专业方向的一体化培养。

但这种一体化设计同时带来另一个问题,即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培养界限模糊,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现代职教体系的整体构建。

其互为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也只适合在试点院校中使用,在时间和空
间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3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方案
反思职业教育现有的衔接模式,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根本不在于形式,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衔接,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之间的衔接。

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探索衔接模式,欧美发达国家的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3.1 建立健全良好的制度环境。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仅仅依靠某一中职或者高职院校自行实现是不现实的,而应上升到国家政府层面,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有关方面来共同完成。

要重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衔接,对职业教育资格和普通文凭等问题进行严格规范,减轻人们以往只重视学历教育的现象。

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等,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和层次,统一规划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等层次上的专业布局,形成与各行业产业链相对接的专业布局结构。

3.2 完善法律制度,形成法律保障。

国家要颁布并实施有关职业教育的法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合法性保障。

当有问题出现或者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时,还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法案对其提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及要求。

要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时,可以由学校自行组织招生入学考试,给予学校在招生标准、招生程序、录取程序等方面足够的自主权。

这样既可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也有益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3.3 制定适宜的课程衔接体系。

无论是单元模式、课程大纲模式,还是“培训包”模式,都是以课程作为衔接的内核。

我国的课程衔接,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和区域特色,却没有形成适宜的课程衔接体系,为此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统一的适用于本地区同一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设置课程,筛选和组织教学内容,做到同一专业或同一类专业的各级职业教育之间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层次分明、互为衔接、自成体系;要根据行业中各层次的人才规格要求,明确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各自对应的技术等级和标准,准确描述与界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与任务。

当专业结构、培养目标、教学标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完成后,各级职业院校所要做的就是按照标准实施教学。

同一专业或同一类专业,只要做到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之间培养目标层次分明、互为衔接,课程及教学内容也就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了,一个常态化的体系也就形成了,学生的学业选择和成长路径也将更加多样。

只有职业教育自身形成上下衔接的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纵向两轨并行、横向互相沟通的教育体制才能得以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也将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余立主编.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05).
[3]白宗新,汤厚宽.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之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01(04).
作者简介:金少斌(1974-),男,湖北十堰人,助理研究员,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中职教育部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