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唐诗的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唐诗的人文精神

摘要: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留给现代人的一笔巨大的财产,不仅仅在于唐诗代表了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还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有人概括说,唐代是诗歌的朝代,正因为如此,唐代又被称为“诗唐”。人们十分推崇唐诗,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读了这么多唐诗,会发现,唐诗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唐诗;人文;精神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便是诗。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强大王朝,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代表的是诗歌的极致,是最为辉煌历史时期最为辉煌的文学经典,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唐诗的兴盛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唐诗中也蕴含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就是强调人如何完善的问题。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人讲:“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等等。只要人类存在一天,人类便不会停止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把握。历史上的人文主义通常溯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但是文艺复兴固然提高了人文精神,可其人文精神却主要建立在理性之上,理性的弘扬,渐渐就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并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相信科学,从而形成了所谓科学主义。进而要求人文学、社会学都得效法科学,成为科学。这样一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现代以来,科学主义将人性不当回事,进而人文、教育、环保、道德等这些非经济的社会因素被不断地边缘化。传授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学科也遭到功利主义自下而上的威胁,受到专业化由上而下的威胁,而不断地边缘化。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人文精神成了一个大而无当的东西。

从原始人类社会到现代,自然科学可以说是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然而,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科学并不能说是遵循了同样勇往直前的轨迹。对于当今社会来讲,该如何来看待人文精神呢?在去除了现代社会所谓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原始社会,按照其一定的人际关系或社会制度,人类生活仍然能够进行。但反过来,如果去除由人性所约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在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也将会立即崩溃。人文精神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永恒的价值。人类永远不得不在追求明天的发展和寻找永恒的人性中前行。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落后就要挨打”,科技落后只是挨打,但如果文化落后呢?其实,一个国家强盛都有其内在的文化传统在起作用,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内涵。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虽有美国的援助,但最重要的是他们文化内涵决定的民族禀性在深

层次上起的作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是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但任何好的传统文化都需要被继承才不会消亡。

二、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基于对人文精神的了解,研究唐诗中的人文精神就不显得空洞和深奥了。下面将重点以《登鹳雀楼》(王之涣)、《春晓》(孟浩然)等唐诗来进行分析研究。

1.唐诗中藏着对人生的追求向往

在唐诗里,诗人如何表达他们对人生归宿的思索?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传诵千古,而经久不衰的魅力正是因为诗中抒发了在登楼过程中诗人面对白日运转、河海奔流,如此辽阔而无垠的画面时,所产生的强烈进取心和不懈的追求。在诗人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攀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常生命的体验分两个层次,客观的生理存在即身体体验;主观的心理存在即精神体验。我们的精神与身体是否同时存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生活的规则是满足身体的需要,而艺术的追求则是满足精神的需要。宗教之所以独具魅力,就是因为它指向身体与精神永恒的满足。闻一多说《庄子》中所表达的皆是“客子思家的哀愁”i。家这个字,对有家的人来说,很少有人在意它的精神内涵——即人生的归宿。这便是哲学家所寻求精神的栖居家园,生存的终极意义。

在唐诗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认为个人的生命虽是稍瞬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远长的。时空是无限,生命也是无限的。人自从离开母体以后,首先面对的正是来自无限时空体验的自我迷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我之前我是谁?在我之后谁是我?他为什么不是我?我为什么不是他?这些就是自然科学无法回答的问题。

在《登鹳雀楼》这首唐诗中,登高楼的艰辛和超越感与看风景的愉悦和现实感,将生存的双重体验刻画得最为鲜明,从而激发人们追求永恒满足的欲望。有所待才能有所为,有所追求才能最终达到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境。大自然中所运行的万物尚且能自强不息,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怎能甘心搁浅,而止步不前呢?

唐诗中,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热情洋溢、豪迈奔放的浪漫气质是唐诗最主要的特征,尤其以盛唐的诗歌为典型。诗人林庚称之为“盛唐气象”,说它们表现出了“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实际上它们表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在唐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等这样气势雄伟的句子,都在时空跨度上给强烈的情感冲击和震撼。这种时空意识与精神气度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相互辉映,构成了一种朝气蓬勃的时代心理。所以,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在唐诗中不仅能看到宽阔的江河湖海,也能看到比它更为宽阔的万里长空,更能看到最为宽阔的人的心灵。唐诗让你的心情更为开阔,性情更为豁达,人生更为深刻。从唐诗中体悟人生,人们永恒的精神追求得以满足。诗亦陶冶了人的性情。

2.唐诗中藏着仁爱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