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数学建模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数学建模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数学建模

师学院

数学建模论文论文题目: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数学建模1:任伊丹学号:2014210760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2:邹业安学号:2014210758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3:金定学号:2014210750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2017年6月29日

目录

摘要0

一问题的重述1

1.1背景1

1.2问题2

二问题的分析2

三问题的假设3

四符号说明3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4

5.1建立层次分析模型4

5.2构造判断矩阵5

5.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7

5.4层次总排序12

5.5层次总排序的组合一致性检验13

六模型的评价与推广15

6.1模型的优点15

6.2模型的缺点15

6.3模型的推广16

八本参考文献16

九附录16

附录一:17

附录二:17

附录三:18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已经不再是人们的主要追求,教育一跃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作为踏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完善自身,升华自己的地方其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对大学的选择变显得尤为重要,而今许多大学都面临这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对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作为在校大学生对这一问题我们建立了相对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

首先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将高校教育资源配置这一问题归结为层次分析问题,利用层次分析相结合建立了相对应的数学模型。我们以教学水平、硬件设施、个人发展和环境因素这四个方面作为标准,建立了层次分析评估模型。

其次在此模型中因教学水平、硬件设施、个人发展和环境因素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将这四个因素定位准则层,将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设置为目标层。并且通过引入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建立起了准则层与措施层的判断矩阵“B A --、S B --1、S B --2、S B --3、S B --4”.利用1.7MATLAB 软件可求出权重,经过一致性实验检测后得出准则层、措施层各权重教学质量。利用 )2()3()1()()(w w w w w s s s -=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重,并作组合一次性检验,通过1.006.0)()

()

1(<=+=-p p p p

RI

CI CR

CR 组合一次性检验通过,所得到的组合权向量可以作为最终的判断依据。

最后我们得出师资力量、教学制度、图书资料三个决策占权重的65%以上,要重点建设,结合所得结论针对教育资源配置方案,就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

个人发展这两个方面给校方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MATLAB7.1判断矩阵教育资源配置满意度

一问题的重述

1.1背景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加快迈向大众化教育的步伐,高等院校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教育资源不足与人们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已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教育资源涵盖教育领域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对其利用效率的研究,有益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的管理水平,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组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高等教育因学制长、实践环节多等自身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研究意义尤为重要。教育资源该如何配置是教育发展要考虑的,可以理解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教育发展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教育属性、

教育发展的主体客体、教育过程要素组合、教育发展目标设定、教育发展评价等诸多方面。从根本上讲,教育发展方式的选择,体现了对教育根本属性及功能的认识,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1.2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本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是否满意也有着很多判断因素,比如校区设置、院系设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制度、图书资料、后勤保障、体育设施等一系列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自己所在的大学,学生对本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满意度,通过模型的建立,分析结果,得出合理的配置方案,并以建议书的方式给校方一些建议,建议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改变教育资源的配置,使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

二问题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尽可能的将教育资源合理的分配下去,在进行分配的问题上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如何分配对学校的发展有利或者说是如何分配资源会使得大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会比较有优势同时做为大学一个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上述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这些因素的测量或者是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并且它们对教育资源的配置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我将所有因素两两进行对比建立层次分析法模型。

上述的这些准则都是我们自己臆测的,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或者优先程度是难以量化的,在这里我们的主观选择起了主要的作用。但由于每个人考虑的因素都是有差异的,那么我们所求出的结果是否合理。为了检验结论的正确性我们需要进行一致性比率实验如果结果1.0

三 问题的假设

1.假设文中所列准则因素符合层次分析法的具体结构要求。

2.模型中各个分析因素具有全面性。

3.假设在短时间,题各层因素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4.假设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积极向上的。

四 符号说明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满意度的考虑的因素多结构比较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或优先程度往往难以量化所以经过我们定量与定性分析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模型如下:

将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分为三个层次

A目标层

B准则层:

S措施层

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决策的效果。在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如果其影响因素太多将超出人的判断能力,经过心里学家的研究将围分为九个最为合适。所以,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我们引入了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来对矩阵中的元素进行判断。

表1 “1-9标度方法”各级标度的含义

(1) 对于教育资源配置满意度,使其更为合理为总目标,各考虑准则层之间的

相对重要性比较

(判断矩阵B A --)

43

2

1

B B B B

?

????

?

??????1232/12/1133/13/13/115/123

51

(2)相对于教学质量这一准则层来说,各个方案之间的重要性比较

(判断矩阵S B --1)

76

5

4

S S S S

?????

??

??

???15/15/13/1513/13531533/15/11

(2) 相对于环境因素这一准则层来说,各个方案之间的重要性比较

(判断矩阵S B --2)

82

1

S S S

????

??????13/13/1312/1321

(4)相对于硬件设施这一准则层来说,各个方案之间的重要性比较

3B 1B

2B 4B

6S 4S

5S 7S

8S

1S

2S

(判断矩阵S B --3)

98

7

S S S

??????????13/15/1313/1531

(5)相对于个人发展这一准则层来说,各个方案之间的重要性比较

(判断矩阵S B --4)

76

5

4

3

S S S S S

???????

?

?????

???13/1311

12/133/13/111133/123/13/115/133

351

5.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定理:n 阶正互反阵A 的最大特征n ≥λ,而当n =λ时A 是一致阵;CI 越大A 的不一致程度越严重,用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引起的判断误差越大,因此引

入一致性指标

1--=

n n

CI λ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 ,通过计算其比值,最终来确定矩

9S

7S 8S

5S 3S

4S 6S 7S

阵的一致性比率CR ()???

???

?

--=?=∑=1max 1max n n CI W n AW n

i i i λλ

其中,CI =0时,A 为一致阵,CI 越大的不一致程度越高。通过对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查找可得到RI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的数值

我们可以利用CI 和RI 来确立一致性比率

)1(-?-==

n RI n RI CI

CR MAX

λ

只有当1.0

表3 对矩阵B A --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判断其权值

1B

1 5 3

2 0.477 m ax λ=4.059 2B 1/5 1 1/

3 1/3 0.800 CI =0.020 3B

1/3 3 1 1/2 0.174 CR =0.022

4B

1/2

3

2

1

0.270

通过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CR =0.022<0.1所以,可以认为矩阵B A --的结果是正确的

通过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所确立的四个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来说所占的比重,结果如下图(程序见附录二):

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得知人们的满意度和需求迫切性成高度正相关,人们对某一事物越迫切,该事物的满意度权重越大。随着对某一事物的需求迫切性减弱,相应满意权重也减小。据此,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最后的出稳定的权重,结果如下图。

由上述两图对比可知当教学质量一定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们环境要求更高。

表四 对矩阵S B --1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判断其权值

4S 5S 6S 7S

ω

指标

4S 1 1/5 1/3 3 0.121 m ax λ=4.198 5S 5 1 3 5 0.543 CI =0.066 6S 3 1/3 1 5 0.271 CR =0.074

7S

1/3

1/5

1/5

1

0.064

因CR =0.074<0.1所以,可以认为矩阵S B --1的结果是正确的。

表五 对矩阵S B --2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判断其权值

1S 2S 8S

ω

指标

1S

1 2 3

0.528

m ax λ=3.054

因CR =0.047<0.1所以,可以认为矩阵S B --2的结果是正确的。

表六 对矩阵S B --3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判断其权值

因CR =0.033<0.1所以,可以认为矩阵S B --3的结果是正确的。

表七 对矩阵S B --4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判断其权值

因CR =0.077<0.1所以,可以认为矩阵S B --4的结果是正确的。

5.4层次总排序

通过对上述矩阵的求解,得到了各层所有因素对上一层因素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通过整理我们对各方案相对于总目标的层次排序计算如下图:

表八 合成权重

5.5层次总排序的组合一致性检验

我们在对每一个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实验检测后,为了证明和检验结论的正确性,还需要对模型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步骤如下:

假设1-P 层有K P 个因素 第P 层的一致性指标为 )

(1

P CI ,

)

()(2,,P P P K

CI CI

第P 层的随机一致性指标为

)

()

(2)

(1,,,P P P P K

RI RI RI

定义

那么,第p 层对第一层的组合一致性比率为:

只有当CR<0.1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对于我们所建立的层次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可得1.0060.0<=CR ,因此我们利用这个模型得到的决策结果是可行的,即方案一为最优方案。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所提出的九个措施层相对于目标层来说所

)

1()()(2)(1)(],,,[-=p p p p p p w CI CI CI CI k

)

1()()(2)(1)(],,,[-=p p p p p p w CI CI CI RI k

层对第一层的排序权向为第1)1(--p w p s p RI

CI CR

CR

p p p p ,,4,3,)()

()

1()

( =+=-

占的比重,如下图所示(程序见附录三):

同样当人们某一事物越迫切,该事物的满意度权重越大。随着对某一事物的需求迫切性减弱,相应满意权重也减小,通过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人们对事物需求稳定后的权重值,结果如下图

由上述两图对比可知当师资力量一定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们对校区、院系的环境要求增加了,同时对体育设施要求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符合当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在满足知识的同时,注重身心健康。

六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6.1模型的优点

6.1.1 此模型将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建立三次评价层对

教育资源配置进行比较判断决策。解决模糊因素难以优先的教育资源配置满意度问题。

6.1.2 此模型思路简单它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推理联系起来对决策者的

推理过程进行量化的描述可避免决策者在结构复杂和方案较多时逻辑推理上的失误。

6.1.3 此模型简洁实用决策方案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注重行为

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化层次化。.

6.2模型的缺点

层次分析法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只能找到最优解,而不能产生新的方案,还有此分析法定量数据较少,最终是利用主观赋权的方法,综合分析评分的定性方法,此种方案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夸大或降低了某些指标的作用,致使得出的结果不能完整地反映事物间的实在关系,结果可能会难以服人。这也

导致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满意度人为主观因素比较多,所以也只能侧重建设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满意度.

6.3模型的推广

就教育资源配置这一模型,所给出的结论有很多的主观因素,如果有大量的数据加以说明更具有说服力,如果有具体的金额进行投资,可以给出具体的分配方案。层次分析法是解决复杂性问题优良方法它将实际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分层次解决,按分解比较判断进行决策。在涉及经济、社会、人文等问题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优先程度常常难以量化层次分析是有力且实用的方法。

八本参考文献

[1] 金明、阮勇,MATLAB实用教程(第2版),电子工业,2008-2

[2] 胡运权、维铮等,运筹学(第三版),清华大学,2007-4

[3] 启源、金星等,数学模型(第3版),高等教育,2003-2

[4] 萧树铁、启源等,大学数学-数学实验,高等教育,1999-6

[5] 中庚、宋明武、邵广纪,数学建模竞赛,科学,2006-12

九附录

附录一:

A=[1 2 3;1/2 1 3;1/3 1/3 1] %输入矩阵A

[v,d]=eigs(A);

%最大特征值

tbmax=max(d(:));

%得到的行数和列数

[m,n]=size(v);

%将特征向量标准化

sum = 0;

for i=1:m

sum = sum + v(i,1);

end

tbvector = v(:,1);

for i=1:m

tbvector(i,1)= v(i,1)/sum;

end

disp('========================================');

disp('输入的矩阵为:');

A

disp('所有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为:');

v

d

disp('最大特征值为:');

tbmax

disp('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标准化后的):'); tbvector

CI=(tbmax-n)/(n-1)

附录二:

y=[0.477 0.08 0.174 0.27];

explode=[1 0 0 0];

pie3(y,explode,{'教学质量47.6%',' 环境因素8.0%',...

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摘要】教育问题伴随着招生、考试、就业等“关口”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问题。教育公平是配置教育资源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实际中却常显不足;有鉴于此,我们要进一步把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凸显出来。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切实领会初等教育投资运行中的优点和不足,完善现有的义务教育的投资体制;制定有关教育投资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教育投资稳定的来源;在义务教育阶段施行免收学生的学杂费;制定国家扶持贫困地县发展教育事业的长期计划,建立贫困地县教育发展基金。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和优质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时代命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问题伴随着招生、考试、就业等“关口”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问题。教育问题的奇特之处是教育成了人人皆怨的“大家骂”。用人单位抱怨教育质量下降,抱怨研究生工作能力不如过去的本科生,大学生操作能力不如过去的中技生;“道德从业人员”呼吁“素质教育”,斥责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滑坡;社会舆论痛责教育产业化,教育部领导批学校企业化,校长抱怨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嫌待遇低或不公,家长恨高收费乱收费,在校学生怨课业负担重和考试多,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骂就业难和“扩招”,外地户口的骂“特权”,本地户口的骂“移民”,教育业内外人人皆怨。

教育资源配置的“双轨制”、“多渠道”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从而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各个地县的公民之间、教育与受教育者无法达成对于教育的共识。因此,人人都觉得对自己不公平,似乎谁都是受害者,谁也没沾光,谁都有理,这便是教育“大家皆怨”的主要原因所在。教育关系国计,关乎民生。发展教育必须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模式,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受教育权利不公问题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势在必行。 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引发的负面现象。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一指标方面差异显著。前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3年,相当于高中二年级的文化程度;后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1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相比2000年城镇平均10.20年和农村7.33年的数据,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仍在提高,但前者的增长速度显然大于后者。“中国教育的不平等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各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入学机会的不平等,以及教育者所得待遇的不平等。”据报道,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在1985年的平均水平是5.2%,发达国家是5.5%,发展中国家是4.5%,而当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只占2.3%,教育投入不足的现象还在一直延续,即使到今天,我国仍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这也表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是摆在中国教育目前的一个严峻现实,在全部教育经费中,政府预算投入只占53%,其它渠道的投资占47%。国家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民间社会与普通百姓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2002年我国社会性教育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内涵的阐释,探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三大动因,以期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理论说明。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动因 随着受教育人口的增多,高等教育需求不断膨胀,高校的数量、规模和结构也不断上升、扩张和复杂化,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日趋锐化。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改革,而这场改革,无不围绕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展开。那么,我们有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发掘其优化配置的动因。 1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 1.1高等教育资源 《现代汉语词典》对“资源”一词的解释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那高等教育资源可否理解为高等教育资料的天然来源呢?显然不全如此,狭义地说,“高等教育资源通常被界定为投入高等教育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其中人力包括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物力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耗材;财力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源。”但从广义上讲,高等教育资源还应包括除有形资源外的无形资源。所以,高等教育资源就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总和。 有形资源。顾名思义,有形资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如前所述,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三大主要资源。简而言之,人力资源包括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其中教师资源又包括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四个组成部分。财力资源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源的总额及其结构。学校的财力资源一般都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投入,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比例较少,但在逐渐扩大。物力资源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产、设备、图书等,是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无形资源。“无形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市场资源、学科与专业资源、声望资源、政策资源和经验资源等,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无形资源创造的价值和形成的影响是不可度量的,甚至要高于有形资源。相信一所信息渠道畅通、资讯更新迅速,学科结构科学、专业设置合理,办学声誉良好、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document on fair and balance d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以xx市xx镇为例 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关键词:教育、资源、差距 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

合格率98.36%。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XX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XX年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在高中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普通高中生源,提高普高整体质量,扩大普高优质学位。此外,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健全资助体系,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增加积分入学指标数,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近年来,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教育均衡化方面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摘要:教育资源蕴含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的资源等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研究 目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重点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很多不公平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从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一种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提高办学的质量,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学校的布局要促进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均衡发展,因为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在发展当中体现出来的。要针对现在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大的问题来进行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学校的建设等。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来分区规划和分类发展。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教育投资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教育资源的配置就有很大差异,这导致了受教育者的机会不平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渐解决落后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现象,还要把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需要根据未来人口状况以及社会的需求来进行长远规划,不能只是依据传统的教育经验来推想未来发展。今后我国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对师资以及办学的条件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1、推动优质课程的共享 在教学当中,培养人才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师资源的分配很不均衡,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当前我国教学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现象研究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现象研究 【摘要】:高等院校是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衡量学校办学实力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高等教育资源是维系高等学校主体职能发挥的各要素总和,然而近年来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以所查到的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来证明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同时,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改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1999年国家实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政策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阶段,这带来的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普及,更带来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一系列的问题。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能够较好的促进社会流动,可以影响人终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经济收入,甚至决定代际传递效果。国家在十八大提出经济上要更好更快发展及注重效率时更加注重公平的决策,这些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就如人们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问题变成了日益被关注的话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界定 高等教育资源一般被认为是高等教育活动所必须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总和,是开发和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指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和无形高等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和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分配。 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的现状分析 目前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的研究文献中常用的指标为:高等院校数量的不平等,教师数量上的不平等,师生比上的不平等,教育经费总量上的不平等,生均教育经费的不平等。本文按地带进行分类,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区)。查询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本文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并把数据输入SPSS16.0以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说明。具体见表1. 表1:东中西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描述性分析 指标Mean Std.Deviation Std..Error 高等教育数量东部地区96.27 39.794 11.986 中部地区96.12 25.3-6 8.947 西部地区48.42 28.706 8.310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以xx市xx镇为例 摘要: 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关键词:教育、资源、差距 一、调查资料 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36%。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2018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 1 / 16

形状。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2018年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在高中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普通高中生源,提高普高整体质量,扩大普高优质学位。此外,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健全资助体系,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增加积分入学指标数,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近年来,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教育均衡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全市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一是加大经费投入,拓展教育资源。不断加大城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采取教育资源整合、扩建和新建学校等办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和改造,城区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二是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二、调查结果 根据连续两天的走访和实地调查,发现政府对城乡教育资源的投入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 市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平湖市政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满意度”课题调研小组。现想听听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建议,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此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您在符合您意见的选项序号后的“□”内划“√”,请注意不要有遗漏。 一、您的居住地是: 1.□市区 2.□乡镇 3.□农村 二、您的职业是: 1.□企业单位 2.事业单位(科教文卫) 3.□机关 4.□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员5.□自由职业 6.□无业(失业)人员 7.□离退休人员 8.□农民 9.□其他(注明) 三、您家现在是否有孩子在上初中或高中: 1.□有 2.□没有 四、整体印象 (一)您对我市的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是否满意? 1.□满意 2.□基本满意 3.□不满意 4.□不了解 (二)您对我市的高中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是否满意? 1.□满意 2.□基本满意 3.□不满意 4.□不了解 (三)您认为我市初中与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情况相比较而言: 1.□都比较好 2.□初中比高中好一些 3.□高中比初中好一些 4.□都不够好 五、专题问答 (一)您认为我市初高中各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是否大体相当? 1.□相当 2.□差不多 3.□差距大 4.□不了解 (二)您认为我市初高中各学校之间教学硬件设施是否差距很大? 1.□差距很大 2.□差不多 3.□有些差别 4.□不了解 (三)您认为我市初高中各学校之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否差距很大? 1.□差距很大 2.□差不多 3.□有些差别 4.□不了解 (四)您认为我市初高中学校生源是否差异很大? 1.□差异很大 2.□差不多 3.□有些差别 4.□不了解

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2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 3 中英习语之间差异的原因和用法 4 A Brief Comparison of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5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6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 7 霍桑《红字》女性主义的探析 8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 9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1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 12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 13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14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15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6 与苦难嬉戏——透析《查尔斯兰姆散文集》 17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谈美剧《生活大爆炸》双关翻译 18 A New View of Feminism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River 19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 20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 21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 22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 23 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 24 论《米德尔马契》的人物塑造策略 25 26 A Study of Fu Donghua’s Transl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 27 苔丝悲剧的解读 2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9 理雅各与林语堂《道德经》英译本的比较 30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31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的家庭理想 32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 33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34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35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 36 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 37 新闻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 38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39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40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此处有 8430 字相似 莱特依照人们拥有这几种财产的情况,基本描述资本主义发达社会里一种模型-阶级结构分层,这种层级结构的改变使得技能资本也由此成为了相对独立且具有影响的阶级结构。再生产这种理论对于教育和社会分层关系研究影响非常巨大,我们知道的再生产理论里面有这样几个比较清楚的理论派别:1.经济掣肘下再生产与教育、教育和反钳制思潮、文化产业再生产。北美社会活动家S.鲍尔斯同他的伙伴H.金蒂斯都是经济再生产这块领域的泰斗,两位先生合著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利坚校园教育:社会经济同教学变革》(1976)作品里充足表述了这一精髓。文中提到:社会的一块是教育,教育和经济,社会制度都有必要联系。育化在美利坚起着继承和再生产资本的用途,是必要的维护巩固社会统治经济走向的方式。法兰西社会学家P.布迪厄主要持文化再生产观点。P.布厄迪再三提及文化过程之于维持当下经济关系的不可或缺性,他表示教育有利于维持一个特权的、阶级关系对立的社会,并使这样的存在合法化。在他的观点里,有阶级的现实世界,它的意识形态以及物化的体制结构,涵盖了阶层构造,以一些人号称的符号暴力(Symbolic Violence)为依托介质并且不断重复生产。阶级控制不再只是单纯意义上政治经济的话语权,而借由统治阶级对学校系统的掌握,把统治阶级想要的合法地传递信息给社会中其他个体,潜移默化的强制他人接受了新的秩序和话语。上述教育再生产不公平社会的概念忽视现代教育课程里单个个体的能动性,这些抵制论者抵制社会教育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绝对功用。阿普尔和P.威利斯等人都是较有名的抵制论者。这些抵制理者考虑,群众创造历史,人的思想和人的本体对于社会具有意义。学生作为人应该拥有创造空间的自由而非被迫接受统治观点。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教育模式对不平等社会再生产的改变,然而却没有对方式深入有意义探讨。教育在社会在生产中的突出地位是所有学派的共识,教育也成为重要理论工具用来帮助解释社会不公。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在社会分层和流动里扮演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经济、政治成为社会分层三个维度,其中教育更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命脉。受教育人口的分布决定了社会分层的基本特质。J.斯普林曾把教育系统称之为社会的“ sorting machine??说成是一个筛选的大工具,克尔科霍夫也认为:“在工业社会中,所有学校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评判分类,并把他们分配到一个等级化的分层体系中去。”索罗金更有极端的看法,他觉得学校是统治工具,主要目的在于筛选精英,进行社会分层,最好的学校也正是最好的机器,他们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转。这里的说法都指向一个关键,教育对于社会分层有重大的指向性,人们接受教育,接受文凭,也就是接受了社会分层的预先安排。阿普尔的著作里一些观点值得一提,譬如《意识形态和课程》、《学校教育与政治权利》、《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等;吉鲁在《新教育社会学中的再生产和抵制理论:一种批判性分析》一书中明确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威利斯提出了反对学校文化霸权的理念。如同邓中同崔门两位研究者所说的,“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在我们能获得数据而加以分析的所有工业化或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对…谁走在最前面?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就是…那些获得了教育的人?”。正如是,教育机会的问题就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分层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而言被看做是诱导社会经济分化的要素性质机制就是高考制度所代表的教育选拔制度。中国人的接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会影响其工作和社会地位。在新时代以来,经济发展迅猛,个人社会地位倚重经济能力,教育的投资回报风险小回报高,经济收入与教育密切关系。职业地位获得也受教育水平掣肘。各个职务对于教育条件也相应增加,教育职业化,教育资格越来越重要,教师资格证,律师资格证蜂拥出现。劳动力市场越来越严格。随着“教育准入”规则的实施,社会底层向上浮动的可能性就更小。受教育机会更直接受制于家庭经济状况,穷人的孩子没钱读书的情况出现,没钱读书到社会地位低,社会地位低下工资不高,到下一代没钱读书,成了社会死结。当下中国,社会不公和教育不公是相互砥砺的。教育作为关键要素牵系社会分化,它能成为社会平等的关键,带动社会发展缩小阶级差别;它也可能成为社会不公的催化剂,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

2000年8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 ug.2000 第25卷第4期 Journal of Hebei U niversity(P hilosophy and So cial Science) Vo l.25N o.4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 赵 君 (汉中师范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 要:对教育界和经济界出现的所谓主张 高等教育要市场化 ,要以完全的市场方式配置高教资源的说法提出了异议,并利用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有关原理,阐释了高等教育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提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模式应当是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相结合的混合配置模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0)04-0031-04 一段时间以来,在教育界和经济界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 教育能否产业化、市场化 的大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些有失偏颇、令人不安的观点和看法。诸如:主张 高等教育市场化 ,要将高等教育全面推向市场,以完全的市场经济方式配置高教资源;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政府无须再对其进行投资,大学执行全额收费制等。持此种观点者,究其根本,是没有真正认清高教产品的性质,从而也就无法把握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何种方式合理地配置高教资源。 笔者利用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试分析高教产品性质和高教资源的层次、特点,从而选择出合理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一、产品的性质 根据公共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公共产品系由政府向全民提供的、为全社会共同享有的,而不能为任何一个成员单独享有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义务教育等。私人产品是指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给消费者个人单独享有的商品或服务。如个人生活消费品等。若对两者进行区分,主要看它是否具有消费上和利益上的排他性,是否存在生产的外部经济利益。所谓排他性是指具有在使用和消费上的独占权。生产的外部经济利益是指当一个生产者生产某种物品时,给社会或他人带来了利益,但其自身却不能从中得到足够收益的情况。 公共产品供全社会消费,利益为全社会共同享有,因而不具有排他性。如义务教育保护全体适龄儿童共同享有的学习权利。而私人产品在消费和利益上具有排他性。当某人从市场购得某种物品后,就排除了其他人消费该物品的可能,也不会产生外在经济利益。 除了上述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可称为准公共产品(或称混合产品)。它是由某一社会团体(如某一集体组织、某一基金会等)提供的既具有一定公共产品属性,又具有一定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或服务。一方面,它具有私人产品消费上的排他性,在供给上可以实行排除,将不付款者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又具有产品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利益,可以使全社会共同享受,而不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 二、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 依据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教育属于 收稿日期:2000-05-12 作者简介:赵君(1971 ),女,陕西汉中市人,汉中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 31

_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模式及绩效研究_成果报告

“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模式及绩效研究”成果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李文长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模式及绩效研究”(课题批准号:DFA080153),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方法与内容 课题目的是要立足我国社会逐步转型和高校多渠道筹资格局基本形成的背景,围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的重点目标,从政府宏观调控和学校内部管理两个层面,对高校的资源主要是办学经费的配置方式及其绩效水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学科理论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发展。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设想围绕“实证、数据、案例”形成相对的研究特色。所以,在研究基本思路方面特别强调理论思考、政策分析和实证考察的有机结合,特别突出基本数据和典型案例的收集与分析。就研究方法而言,一是要求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提倡立足学科原理从实证研究入手,调查分析高等教育资源构成、资源增长、资源配置模式及其绩效,对我国高校目前的组织特征及其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充分的理论说明和深入的实践总结,并能最终形成自己一定的理论判断与实践概括,提出富有创见的改革设想与建议。二是要求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倡运用教育学、制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运用DEA方法和合适的数理模型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与绩效进行分析说明。努力达成定性分析有数据统计做支撑,数据统计有定性分析做概括。三是要求文献整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提倡在充分整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量应用便于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同时深入管理实践过程,组织开展以定性为主的访谈与观察活动,收集整理典型案例并进行深度的理论分析。四是要求本土研究和国际比较结合。课题研究关注的主体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同时提倡对主要发达国家、世界著名大学教育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主要特征及其对我们的启发借鉴意义进行分析,以拓宽研究视野,深化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研究

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研究 [摘要]文章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高校内部管理要形成以教授委员会的治理结构,克服泛行政管理的弊端;对外高等教育资源要部分产业化发展的格局,为非公资本进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领域提供制度供给。与此相对应,通过科学制定大学章程,真正落实教育法赋予高等教育享有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非公资本治理结构泛行政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为落实科教兴国与国家创新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1998年起,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教育部1998年12月制定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数量指标的最低限。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0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学校也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自1999年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呈“登阶状”逐年增加。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并轨以来普通高校本专科扩招人数和毛入学率见表1。 与此对应,高校在校生人数从2002年的1600万人增至2008年的2700万人。这使得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最直接的压力首先来自于资源条件的约束,资源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以xx市xx镇为例摘要: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关键词:教育、资源、差距 一、调查资料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36%。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XX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XX年是xx 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在高中阶段:统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正文)

浅谈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发布共享技术 乳山市乳山口镇初级中学许航 【摘要】:近年来,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当前现代技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基层教研部门及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共享发布方面,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寻求一条效率高的教学视频资源建设途径,编制优质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共享,从而为单位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本文的研究主体。笔者结合实践,通过对师生教学活动的电脑画面的音频、视频等录制技术的简要分析,在视频课程资源的管理与共享发布方面,提供一个基于Web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程资源视频课程录制开发和利用发布共享 一、研究背景 开发和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便于学习、交流、研讨等角度,要录制一堂好的优质课,并能充分利用这些视频资源,不仅要客观记录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充分的展现教师教学风范、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师生的双边的互动活动等。而学校并不是专业的电教部门,怎样才能把精彩的课堂互动过程实时地记录下来,如何进行后期制作及课程资源的流媒体视频发布、网站开发设计工作,笔者进行了长期实践与操作,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制 优质课程的录制方式从技术上大体可分为单机录制、多机录制后期剪辑、现场制作、全自动录播四种。在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视频录制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不同录制方式。 1、单机录制 单机固定镜头录制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优点是技术简单、成本较低,无需专业电教人员操作,一台摄像机或是家用DV用三角架支撑在教室后排中间或两侧,即可实现。其缺点是较难全面表现教学过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数学建模

宁夏师范学院? 数学建模论文论文题目: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数学建模 姓名3:刘金定??学号: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2017年6月29日 目录 摘要........................................................... 一问题的重述............................................... 背景........................................................... 问题........................................................... 二问题的分析................................................. 三问题的假设................................................. 四符号说明..................................................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的组合一致性检验..................................... 六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模型的优点.....................................................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在东西部地区之间、高等院校之间、高等院校内部也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针对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浪费严重的现状,我国应采用促进社会投资教育、培养优质教师资源、教育资源共享、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法,从而增加高等教育资源的总量,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对策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高等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多年来,我国年度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师资力量、固定资产和财政性教育经费等方面都保持了高速度的增长,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开拓和利用,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供给,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计划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受教育人口众多、教育体系和制度不完善,使得我国多年来陷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恶性循环困境之中,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配置总体看来存在投入不足和浪费严重的重大问题。 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早,对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也较早地过渡到了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范畴。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欧美国家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逐渐向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发展,而这一阶段对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偏重于以下几点:注重经济发展并与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为主导的无政府干预的教育研究;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高校投入和收益研究,等等。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经济时代来临,各个国家都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当成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才竞争、积极投入到网络教育资源研究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开拓、整合成为新时代新的研究课题。欧美各国对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引入和保障等方面的研究都非常积极,值得发展中国家去借鉴学习。但高等教育资源不同于一般性的资源,其内涵多、非物质性强,各国学术界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范的理论和成熟的研究模型。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即将高等教育资源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各地区之间、各高等院校之间、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达到资源使用方得到必需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1教育经费投入较少。据联合国统计,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0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0%,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4.6%。相比之下,美国的这一比重在各年都超过了5%,我国的邻国印度、韩国等国家的比重也皆高于中国。这反映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仍然不够。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为563.8亿元,占当年GDP的0.5%,占当年财政性支出总额的3.5%。到了2008年,高等教育经费为2062.5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0.6%,占当年财政性支出总额的3.3%。这种低水平的投入根本无法满足快速扩张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需求,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因素及方式研究-精选文档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因素及方式研究 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学领域,早期被学术界看作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的经济现象,而经济学本身又不能解释教育这一复杂的社会活动,所以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上,还涉及到了政治学、管理学等诸多问题。因此对于教育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应当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拓展的过程。然而,城镇化背景下的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不是消除所有差距,就像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更不是平均主义,但是教育公平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 一、教育资源配置关涉的主要问题 在城镇化过程中,资源配置结构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社会中的普通学校应该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而乡镇学校也要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如何在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学校之间流通。在教育领域的资源流通过程中,由于教育费用大幅攀升,教育提供社会机会流动的功能渐趋减弱,由教育不公导致的社会不公以及阶层固化现象日益明显。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地区性差异过大。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差异过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与乡镇、东中部与西部及沿海与内地间的存在教育资源不均现象。第二、教育资源组成不合理。教育人口多,教育资源少;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投入比例不合理;党政人员多,专职老师少。 第三、资源分配不合理。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拨款包含很多项,但比例最大的是对学校经常性费用的拨款,即主要根据在校生和教职工人数,忽略了偏远学校的实际需求。第四、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不高。教育行政部门在配置观念上的主要是,就资源本身的价值与需求相比较,来决定把资源配备给哪个学校。一旦分配下去,资源就落户在一家,很少考虑怎样使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为更多的需求者服务。 二、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就是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任何资源配置都

资源配置力量的博弈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建构

资源配置力量的博弈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建构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是三种资源配置力量(政府、高校与社会)博弈的结果,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性,三种资源配置力量在博弈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等的关系,这不仅影响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而且对高等教育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重构政府在市场经济和法制框架下的行为,赋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科学合理地分类、定位高等学校,不断强化市场竞争机制,是制衡资源配置力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关键。 [标签]资源配置力量博弈市场机制高等教育结构 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的高等教育,它的结构的形成不仅受到其内部高等学校之间关系的影响,而且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的因素对其结构的形成也产生着重要影响。由于教育资源是高等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他们各自所拥有的资源配置力量来进行的。如何审视和制衡这些教育资源配置力量,构建我国合理有序的高等教育结构,是我们需要认真思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力量的种类 “高等教育资源通常是指维持、组成,参与并服务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广泛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和制度力等。”尽管我国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99年扩招以来有了快速发展,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和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按照主流经济学原理,凡属稀缺资源都有一个资源配置效率的选择问题。探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首先就要涉及到资源配置主体的问题,即谁来配置以及如何配置教育资源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年代,政府是唯一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设置多少学校和哪些类型的学校,举办哪些专业,各专业招多少学生以及学生毕业分配等,一切都由政府的计划决定,高等学校、企业、家庭和个人都无权过问。而这种资源配置格局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即教育资源量扩展的有限性和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进入市场经济社会,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有了新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不同的独立市场主体。当然,市场经济成熟的状况决定了市场主体独立程度。但是,不管怎么说,由政府一统天下的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局面已经过去,出现了政府、高校、社会三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力量制衡的格局。 1.政府力量 政府力量是指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基本方式和表现形式。它强调的是实现高等教育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保持高等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为高等教育提供法规、制度、经费等资源。尽管到目前为止,高等教育完全由政府包办的局面已经过去,出现了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是一个通过政府推动建立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过程中仍是最重要的主体。“从1990年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经费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