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问题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问题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问题
作者:GY来源:化学与教学资源研究所阅读:258时间:2009-5-6 23:07:33


最近,我的三个博士生X,Y,Z要最后确定他们的选题,就他们选题,我们内部开展了讨论,有些感受,写出来供大家讨论。
1 博士论文题目切忌最热点问题

我选择学生博士论文题目,不喜欢选择最热点问题,因为一个问题热起来,往往已经有许多人做过工作,不那么前缘了,同时,别人也不是吃素的,既然是热点,一定有许多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问题难度也很大了。尤其中国,科学有八年之痒,中国的热点,往往是落后的。
学生选题不结合流行热点,有时结合不上课题。我的做法是我宁愿让硕士生去作课题问题,而让博士生跳出潮流来。这样,同学们感到自己轻松了许多。所以长期以来我的课题组或多或少形成硕士生挣钱“养着”博士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有些为难。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比较热点问题才能申请到课题。

2 阅读大量文献,形成科学思想及其内容框架
避开最热点确定题目,就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从文献中感受你目前的课题可能的突破点,在不考虑课题的情况下,你可以更大自由地从文献发现问题。这些科学问题,不急于提出题目,而且在于提出科学思想和内容框架。科学思想及其内容很可能在文献交叉与问题交叉中形成,例如我让学生作区域知识管理的题目,就是我长期关注的区域管理与后来兴起的知识管理形成的思想,当时结合了北京市课题。其中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后来读文献明确的。我的体验,导师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很重要,第一是确定文献方向,第二是先行提出一个科学思想的框架,然后与学生一起阅读新文献,学生则需要读一些导师早期宣读的文献和完成的工作,对导师提出的科学思想有了总体把握,然后再去改进。
这个阶段需要防止的是学生受到有些华丽的思想引导而完全选择一个缺少思想基础的题目。Y的选题,就受到华丽思想的影响。前些年什么“负熵流”这些年“双螺旋结构”往往就是华丽思想,华丽思想的特点是它是比拟到本学科的,而不是从本学科逻辑发展的结果。华丽思想,可以借鉴,但是不能成为主流。我们作理科研究的,最忌讳的就是什么“后现代思想”这类。这些年中国的博士论文,受华丽思想左右的渐渐少了,我想这主要是受SCI的影响,许多导师学会看科学问题。前些年华丽思想的论文满天飞,我审论文,给予抵制,以至于得罪了许多人。

3 发

现科学问题的创新方向
在阅读大量文献并且形成具有具体内容的思想后,需要就这个科学思想发现关键科学,提出创新方向。我认为导师的作用这个时候最关键。在读了大量文献形成科学思想和内容框架后,学生因为没有经验,往往出现贪多现象,我最近选题的学生X,Z都表现出贪多,我对他们都作了修整。这方面有个个经验,我有一个博士生,人很聪明,或者说最像我。他的题目很具有创新性,我提出的科学思想框架,他全面展开了,我与他都要些一蹴而就的思想,结果贪多嚼不烂,除了一个问题作的不错,其他的都没有解决。他博士论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本来他可以做得更好,有些遗憾。责任主要还在我没有把握好,我当时也缺乏经验。
在对学生提出的内容框架修整或者瘦身后,导师的责任主要是帮助学生发现创新点,因为学生没有的导师的科学经验丰富。例如我的一个学生研究复杂地理-经济系统的agent模拟体系,这是比较热点的问题,如何深入。她也像上次的学生聪明,我在对文献分析和实际问题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分层结构的思想和结合GIS的模拟,吸取上次教训,让她进一步从文献中寻找有没有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提出可以收入的内容。结果她发现结合GIS的工作已经有人做过,并且发现了已有结合GIS模拟的不足,我们就把研究重点放在分层结构上,而且按她的想法深入了结合GIS的创新点问题。关于创新方向,如果导师不做这个工作,就是失职。这是导师最需要“导”的了。
一篇论文创新点不可能要求很多。我常告诉学生,牛顿一辈子也就发现了四个定律一个学说,而且关的微粒学说被否定了半个,我们不可能一篇文章有太多的创新。这方面的教训我就不说了。经常有一些论文评审标准,要求论文有四个以上创新点,这就是不作学问的官僚想出来的,不过这些年这种标准少了。
完成了这些工作,我认为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博士生为主的工作了。留作下一次讨论。
4 形成技术路线
明确创新点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形成论文的技术路线。技术路线还不是学生问题,而是师生问题。我的做法是,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技术路线,基本上是我提出来让他们按图索骥,博士研究生的技术路线,是共同探讨的,这样才能形成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的专业方向是政策模拟、地理计算和区域科学。研究生当然延着这些个方向展开论文。这三个方向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技术东西——建模,这里的建模不仅包括数学模型,也包括概念模型和算法模型。我们的做法是讨论提出一套基本上完整的模型体系,作为论

文完成的技术路线。这种模型体系多数是继承的,正如牛顿说的要看得远,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据说这话是讽刺胡克的,不够君子,不过道理是对的)。如果只有继承就没有创新了,因此需要对模型改进。改进的主要基点是发现原来模型的不足,这方面导师要发挥主要责任,因为导师更有知识和经验,容易发现问题。至于怎样技术实现,学生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关于多国参与气候保护,我提出对HORDHUS的RICE引入技术进步项并且参考别的学者的工作提出了模型,但是多个国家放在一起,怎样实现他们的博弈过程,我的学生张就提出用基因算法来完成寻优,发展了一种算法模型,我是在他提出基因算法后,才认真看来基因算法的书,看,是为了确认算法模型的可行性。显然技术路线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无论博士论文还是学士论文,我认为技术路线完成过程,是最主要的创新过程,是学生得到锻炼的主要过程。
科学在进步,科学进步的一个特点是科学在丰富,当导师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学生在形成技术路线是许多情况下需要主动性。吴同学的博士论文是开发一个针对地学的agent模拟平台。前面说过,我提出具有分层结构,在模型的技术实现上,我的思想是一个混杂系统的思想,技术上让agent属于不同的层次,但是可以穿透,并且可以有“组长”,这是一个概念模型,算法模型怎样实现,就是吴的工作了,从这点看学生更辛苦,更需要创新思维。吴发展了agent空间行走的规则模型,提出了agent的繁衍模型,如何生产“组长”,更主要的作为软件平台,她提出具体使用的软件语言,在软件语言方面,她比我懂,如果让我制定这方面的技术路线,肯定砸了。在这方面,我的唯一作用是“刁难”她,对软件系统提出一些功能需求,让她回答所选用的软件如何实现这些功能,而这个过程中,她论文开发的软件平台的非功能需求也由于功能需求分析不断提出“刁难”,她自己解决了。在论文技术路线方面,修改导师的方案应该得到支持。硕士生Y的研究是编制一个多区域的投入产出表,其中区域的物资消耗,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我提出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估计,她与师兄X商量后,提出新的方法,与我讨论。这种主动性的形成,我认为是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部分,研究生一定要把握好。
在形成技术路线方面,最忌讳的是“为创新而创新”。有些学生喜欢用新方法,也有些老师倡导方法创新。我不反对用新方法,特别是自己发明了一种方法。但是套用其他学科流行的方法某一方法,一定要慎重,因为未必

适合正在面对的
问题,而且关键是要检验它是否能够引导出新的发现。
5 确定论文结构与修改论文
论文结构的确定与论文修改,主要是学生的工作,但是导师是不可减少的。论文结构,一般是引论、理论或者模型、试验/推导/模拟/考察、分析和结论。但是细节上不一样。现在流行的模式,某些导师总要求自己学生先写出所谓论文提纲,把章节结构定下来。我认为这种方法最要不得,因为你东西没有作出来,怎么知道章节内容呢?先定章节,就会导致填空,导致抄袭,是万万使不得的。一个研究生应该在由“引论、理论或者模型、试验/推导/模拟/考察、分析和结论”形成的框架下,根据自己的作出的内容来确定章节结构。通常我会发动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学生论文初稿的论文结构,因为你的论文是要给别人看得,如果你的师兄弟都看不懂你的东西,说明论文结构不清楚。
论文的章节,我最反对写一结“本文的创新”,创新应该让读者或者评审人感受出来,而不是自己吹出来。为了让人感受出来或者让别人更好理解你的论文,我感到论文有一个序很重要,这个序需要让人看到你研究问题的难点和重要性,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时候,学生的序写不好,作为序,老师大致可以代笔。
论文的修改是导师的责任,我的博士导师严钦尚,曾经对一个师兄的论文做过7次修改,那个师兄成为了著名学者。我已经退化了。我的研究生论文,过去经常是5次,现在基本上是3次,因为大家论文规范化了,也因为管理部门已经习惯性提前答辩时间的“死线”,有人称现在学位论文被管理部门
“强奸为习惯性流产”,话丑理正呀!
修改,我认为在清楚学生主要创新没有问题的基础上,修改第一是找茬子,第二是卡结构,第三是拔高。我的修改三遍主要作这些工作,当然不是一一对应,不过有所侧重。找茬子是发现论文的某些细节错误,有时候推导还会有问题,有时候考虑的假设有问题,这就要大修修改了。经常发生的是论文写了些大话,还有没有论证的判断。这些茬子需要找出来,改掉。卡结构是为了使论文的重点突出,特别是让创新章节得到鹤立鸡群。通常结构和缺陷问题,学生自己就要卡紧,可以自己卡紧的,因此是师生共同问题。“拔高”往往学生不能完成。拔高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把他发现的结论与更常见的、更经典的问题或者认识联系起来,学生一般没有这个判断力,需要导师来提升。其次是把研究的问题按逻辑联系与经典问题联系起来,让它成为科学发展长河的一个浪花,而不是马上要沉积的泥

沙。
当然,硕士论文的学
术语言还需要修改、把关。所以我对硕士论文,可能修改的次数多博士论文一次。



关闭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