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留纪、泥盆纪
古生物时代划分
古生物时代划分
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古生代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加减零点三百万年,结束于251加减零点四。
古生代属于显生宙,上一个代是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
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
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
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
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
古生代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持续约3亿年。
对动物界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时期。
它以一场至今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进化拉开了寒武纪的序幕。
寒武纪动物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海洋,但在古生代的延续下,有些动物的活动转向干燥的陆地。
古生代后期,爬行动物和类似哺乳动物的动物出现,古生代以迄今所知最大的一次生物绝灭宣告完结。
古生物纪年表
古生物纪年表一、前寒武纪(46亿年前-5.4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的早期时期,古生物的出现非常稀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科学家认为,在这个时期,地球的环境非常恶劣,无法维持生命的存在。
二、寒武纪(5.4亿年前-5.4亿年前)寒武纪是古生物演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古生代的第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并且出现了多个重大的生物事件。
最重要的是寒武纪大爆发,这是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进化事件之一,几乎所有的主要动物门类都在这个时期出现。
三、奥陶纪(4.8亿年前-4.4亿年前)奥陶纪是古生代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古生物进化的高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海洋生物的繁荣。
同时,陆地上也开始出现了多种古生物,如早期的昆虫和陆生植物。
四、志留纪(4.4亿年前-3.5亿年前)志留纪是古生代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古生物进化的高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继续增加,特别是海洋生物的繁荣。
在志留纪,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五、泥盆纪(3.5亿年前-2.9亿年前)泥盆纪是古生代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古生物进化的高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陆地上的生物逐渐开始繁荣起来,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如早期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与此同时,海洋生物也继续演化,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古生物群体,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六、石炭纪(3.9亿年前-2.9亿年前)石炭纪是古生代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古生物进化的高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陆地上的生物繁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如早期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与此同时,海洋生物也继续演化,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古生物群体,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七、二叠纪(2.9亿年前-2.5亿年前)二叠纪是古生代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古生物进化的高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陆地上的生物繁荣继续增加,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如早期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祖先。
早古生代分为哪几个纪
早古生代分为哪几个纪
早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
古生代共有6个纪,一般分为早、晚古生代。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
而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扩展资料
早古生代划分三个纪:寒武纪是根据英国威尔士西部的寒武山而得名;奥陶纪是英国威尔士的一个民族的名称;志留纪是威尔士民族居住地。
晚古生代也划分三个纪:早、晚古生代之间有一个地壳运动,称为加里东运动。
海西运动结束了古生代的历史。
泥盆纪是根据英国西南的德文郡命名,日译为泥盆,我国沿用至今。
石炭纪,因盛产煤层而得名,石炭是煤的旧时称呼。
二叠纪首先研究地点在乌拉尔山西坡——彼尔姆,因这套地层明显具有上、下两部分,日译为二叠纪,也为中国采用。
该时期地壳发展日趋稳定,加里东运动以后,世界绝大部分地槽回返褶皱,古生代末期海西运动后,世界范围内仅剩下两大地槽与两大古陆对立形势,地球在这时的南北分异较为明显。
古地理发展的海陆配置,这时也发生较大变化,初步建立了现时地貌轮廓。
生物的演替,经过了几次飞跃,植物与动物都先后征服了大陆,高等生物发育繁衍。
地球世纪划分表
地球的世纪划分如下:1.地球经历了五个纪元。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第四纪。
2.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约5.7亿年前,结束于约5亿年前。
这个时期的地壳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生物开始大量出现,特别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
3.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约5亿年前,结束于约4.3亿年前。
这个时期的海洋生物非常丰富,包括许多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4.志留纪,是古生代的第三个纪,开始于约4.3亿年前,结束于约4亿年前。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脊椎动物,如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5.泥盆纪,是古生代的第四个纪,开始于约4亿年前,结束于约3.5亿年前。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海洋生物种类,如鱼类和珊瑚等。
6.石炭纪,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开始于约3.5亿年前,结束于约2.8亿年前。
这个时期是昆虫和两栖动物的重要时期,同时植物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7.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开始于约2.8亿年前,结束于约2.5亿年前。
这个时期生物多样性达到了高峰,但随后发生了大规模的灭绝事件。
8.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约2.5亿年前,结束于约1.9亿年前。
这个时期主要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天下。
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约1.9亿年前,结束于约1.35亿年前。
这个时期恐龙繁盛,出现了最早的鸟类和被子植物。
白垩纪是中生代的第三个纪,开始于约1.35亿年前,结束于约6600万年前。
这个时期恐龙已经灭绝,鸟类和被子植物成为主要生物类群。
9.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
第三纪是新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约6600万年前,目前还在进行中。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现代的动物和植物,如猴子、大象、树懒等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等。
第四纪是新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约250万年前,目前还在进行中。
鱼类的时代——泥盆纪
鱼类的时代——泥盆纪鱼类的时代——泥盆纪波澜不惊的志留纪倏然⽽逝,迎来了⼜⼀个在地质史上举⾜轻重的时代——泥盆纪(Devonian),也标志着古⽣代进⼊第⼆阶段——“晚古⽣代”。
泥盆纪早古⽣代主要的⽣物类别为⽆脊椎动物,⽽晚古⽣代开始,植物、昆⾍和两栖动物逐渐占据了陆地和淡⽔。
这些对⽣命演化⽽⾔极为重要的转变,就发⽣在今天的主⾓——泥盆纪。
泥盆纪鱼类模拟图泥盆纪,⼜被称为鱼的时代。
泥盆纪⾃419.2Ma(4亿1千9百万年前)开始,持续将近6000万年,结束于358.9Ma(3亿5千8百万年前)。
(泥盆纪时代表)泥盆纪(Devonian)的汉字名称来源于⽇语⾳译名,Devonian的名称来源于英格兰的德⽂郡。
泥盆纪是英国地质学家塞奇威克(A.Sedgwick)和默奇森(R.I.Muchison)研究了该郡的“⽼红砂岩”后,于1839年命名的。
(英格兰德⽂郡)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泥盆系”,代表符号为“D”。
基本地质背景泥盆纪时期,全球板块活动剧烈。
泥盆纪早期,劳伦⼤陆与波罗地⼤陆碰撞、合并⽽成欧美⼤陆(Euramerica)。
(劳伦⼤陆与波罗地⼤陆碰撞拼贴为欧美⼤陆)欧美超⼤陆与冈⽡纳⼤陆逐渐靠近,到晚泥盆世时期,在当时的⾚道附近,两个超⼤陆开始逐渐拼贴,为⽇后盘古超⼤陆(Pangea)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泥盆世全球构造⽰意图)(晚泥盆世全球构造⽰意图)海洋⽣物群泥盆纪时期海平⾯相对较⾼,海洋⽣物以苔藓⾍(bryozoans)种类繁多的腕⾜动物以及珊瑚⾍为主。
海百合与三叶⾍也⼴泛分布。
(苔藓⾍形态——⾃奥陶纪⽣存⾄今的外肛动物门)(形似植物的海百合——其实是⼀种动物)(收藏于法国⾥尔⾃然历史博物馆的海百合化⽯)(发现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泥盆纪三叶⾍化⽯)(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的早泥盆世甲胄鱼)在脊椎动物中,⽆颌甲胄鱼(ostracoderms)多样性减少,⽽具下颚的鱼在海⽔和淡⽔中的多样性都有所增加。
古生代生物的进化之路
古生代生物的进化之路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宏观地质纪元,时间跨度约为5.4亿年,被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四个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和发展,各种神奇的生物相继出现并进化。
本文将以时期为线索,探讨古生代生物的进化之路。
1. 寒武纪时期寒武纪是古生代最早的时期,它以生命多样性的迅猛增长而著称。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初创阶段,生物形态呈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1.1 海绵类和灵长类的出现海绵类是古生代最早出现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
它们以过滤海水中的营养物质为生,形态简单,但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与此同时,灵长类露头了一角,它们是古生代最早的真正多细胞动物,具有明显的组织器官和不同个体器官之间的功能分工。
1.2 三叶虫的兴盛三叶虫是寒武纪时期最成功的节肢动物类群。
它们具有外骨骼和复眼,生活在海洋中。
三叶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当时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奥陶纪时期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时期,也是生命多样性的进一步扩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命进一步演化并适应了新的环境。
2.1 鱼类的兴起奥陶纪标志着古生代第一个脊椎动物出现的时代。
鱼类是最早的脊椎动物,它们的鳍逐渐演化为肢体,并进一步适应于水生生活。
这标志着生命从海洋向陆地的迁移开始。
2.2 珊瑚和腕足动物的繁荣珊瑚和腕足动物是奥陶纪时期的主要生物类群。
珊瑚以钙质外骨骼构建了大片珊瑚礁,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腕足动物则以触手与外界交流,并以其独特的过滤器官获取养分。
3. 志留纪时期志留纪是古生代的第三个时期,也是生命进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陆地生态系统日益丰富,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继续扩大。
3.1 植物的陆地征服志留纪是陆地上第一批绿色植物出现的时期。
蕨类和苔藓植物逐渐占领陆地,它们的根系和叶状体使得它们能够在陆地上生长繁衍,并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2 花卉的先驱志留纪是花卉的先驱出现的时期。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时间为什么惊人相同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时间为什么惊人相同5次物种大灭绝:奥陶纪末期4.4亿年前85%物种灭绝;泥盆纪末期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二叠纪末期2.5亿年前,两栖类、哺乳类爬行动物几乎全部灭绝;三叠纪末期2.05亿年前,76%的物种惨遭噩运,75%至80%的生物遭到灭亡;白垩纪末期6500万年前,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也消失于这个时期。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的时间惊人的相同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
《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
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志留纪始于 4.4亿年,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
第一次全球大海退:志留系三分性质比较显著。
一般说来,早志留世到处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达到顶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
志留纪晚期,地壳运动强烈,古大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生碰撞,导致一些地槽褶皱升起,古地理面貌巨变,大陆面积显著扩大,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一切都标志着地壳历史发展到了转折时期。
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志留纪始于4.4亿年,这说明全球第一次大海退的时间是4.4亿年,这和第一次造山运动、第1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相同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
《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
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
第二次全球大海退:泥盆纪始于4亿年前,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亿年前开始,延续了4000万年之久。
从泥盆纪开始,地球又开始发生了海西运动。
地球演化史之志留纪漫长的复苏,成就石炭纪参天森林的大变革前奏曲
地球演化史之志留纪漫长的复苏,成就石炭纪参天森林的大变革前奏曲自从多细胞生命出现以来,志留纪或许是最没存在感的一个地质纪元了。
它既没有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奥陶纪伽马射线暴辐射带来的惨烈灭绝,也缺少后续泥盆纪和石炭纪各种吸引眼球的巨型生物,而且2500万年的持续时间也是古生代最短的(寒武纪5600万年;奥陶纪4100万年;泥盆纪6000万年;石炭纪6000万年;二叠纪4700万年)。
但就在这看似平淡而“短暂”的时光里,地球和经历了奥陶纪大灭绝残存下来生命正在悄悄的复苏,准备着一场成就石炭纪参天森林的大变革。
地球地质年代表(全面版)劫后余生的地球海洋生物4.38亿年前,奥陶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以带走85%的海洋生物物种结束,只留下几近崩溃的生态系统和少量苦苦求生的幸存者,萧索空旷的地球就这样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名为志留纪(Silurian)的地质时代。
志留纪的海洋生物终于恢复元气在整个志留纪地球都在努力恢复被重创的生态系统,终于在志留纪末期,历经长达2500万年的漫长复苏,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主要依据是科和属的数量)追平了奥陶纪的最高水平。
笔石类动物,集群生活,分泌蛋白质的外壳,像树木枝杈一样互相连在一起浅海海底的松软沙土中,大片的底栖生物尽情生长,作为底栖生物的主体,腕足生物种群是在奥陶纪大灭绝结束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其代表如五房贝,像牡蛎一样一簇簇地生长在一起;还有恢复元气的珊瑚、海百合、笔石类,他们像一丛丛的“铁链”(链珊瑚)和“树枝”(即笔石给自己建造的房子)固结在海底。
链珊瑚—志留纪特有的一类珊瑚,每个珊瑚虫给自己造出圆筒状的“管子”,聚集一起连成铁链在这些海底居民的头顶,一大群白色的水母如浮云般缓缓游过,三叶虫和甲壳类动物也在海洋中游曳,扮演着初级消费者的角色。
板足鲎—凶恶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食腐的心不过元气大伤的三叶虫和奥陶纪海洋霸主的直壳鹦鹉螺再也没能恢复往昔的繁盛,不得不把越来越多的生态位让给日趋兴盛的甲壳属节肢类动物,其中的代表就是如同蝎子和螃蟹混合体的板足鲎,它其实是鲎的远亲。
最新地质年代表
地球地质年代表是指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
宙为最大单位。
宙分为:1.隐生宙:生物化石稀少和不存在的寒武纪以前的地史年代。
2显生宙: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级动物以后至今的地势阶段。
隐生宙分为:1.太古代:起始于46亿年前,结束于24(25)亿年前。
2.元古代:起始于24(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
隐生宙结束——————————————————————显生宙分为:1.古生代:距今5.7亿年——2.5亿年。
2.中生代:距今2.5亿年——6500晚年。
3.新生代:距今6500晚年——今。
古生代分为:一、早古生代:1.寒武纪:距今5.7——5.1亿年。
2.奥陶纪:距今5.1——4.38亿年。
3.志留纪:距今4.38——4.1亿年。
二、晚古生代:1.泥盆纪:距今4.1——3.55亿年。
2.石炭纪:距今3.55——2.9亿年。
3.二叠纪:距今2.9——2.5亿年。
————————————中生代分为:1.三叠纪:距今2.5——2.05亿年。
2.侏罗纪:距今2.05——1.35亿年。
3.白垩纪:距今1.35亿年——6500万年。
————————————新生代分为:1.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160万年。
2.第四季:距今160万年——今。
在这个表上,最大的时间概念是宙,其次是代、纪、世、期。
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其中,寒武纪又可进一步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三个世,每个世还可以分成若干个期。
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
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
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山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
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
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
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形成。
东起长寿、垫,西到江油、邛崃,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
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
1957年在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我国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
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不少大断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
巴蜀湖缩小为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蜀湖。
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
裸子植物不断衰退,恐龙灭绝了。
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浓度增大,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于地层之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着名的井盐产地。
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
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
巫山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盆地之水纳入长江水系。
煤矿地质学第三章地层 古生物1-3B
思 考 题
1、国际上地质系统及地质时代,各种地方性地层单位。 2、地质时代表。
3、古生界各系的名称、代号。
4、中生界各系的名称、代号。
5、地质历史上三个重要的成煤期。
6、华北地区寒武系各组的名称。 7、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各组的名称。
在新元古代中、晚期,发生了蓟县运动,华北地区地块抬升,
缺失震旦系沉积。 气候为温暖(早期)--寒冷(末期),末期为历史上第一个冰 期。 生物界的特征是:植物界高级藻类的进一步繁育,出现了石煤 (藻类形成)。
三、古生代 从距今6亿年---2.3亿年,历时3.7亿年。 从古生代开始,地球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生物 方面,由于海生生物大量繁殖,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标准化石及其 组合来划分地层,在沉积方面,生物成岩作用更为普遍。 古生代包括六个纪:既∈、O、S D、C、P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一)寒武纪 早古生代第一个纪,主要特征是生物界的显著繁盛和化石的大 量保存,以三叶虫纲化石为重要。 华北寒武纪标准剖面位于山东济南—泰安一带,自下而上分别 是:
2、华北地区的二叠系
二叠纪华北地区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早二叠初期全 区普遍出现成煤环境,到二叠纪中期,成煤在淮南、豫 西一带,晚期普遍出现红色沉积,为典型的干旱气候。
自下而上介绍太原西山标准剖面: 1)下二叠统山西组P11:底部—灰白色块状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北岔沟
砂岩),厚35米。向上黑色页岩、砂岩和可采煤层,为近海冲积平原上的泥、 沼环境。本组厚60米。 2)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2:底部—灰白色具交错层理中粒石英砂(骆 驼脖子砂岩)厚28米。下段:灰、灰绿色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夹有不规则煤 层,上段:黄绿灰绿色砂岩,夹杂色页岩,顶部含有铝土质泥岩(E层铝土), 本组厚59—193米。 3)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1:为一套紫红、黄绿等杂色砂岩、泥岩互层, 局部层位含有砾石和铝土层(B层铝土),厚321—524米。 4)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22:灰紫、黄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 岩互层,夹有淡水灰岩,未见化石。内陆盆地河湖相沉积。本组厚100—148米。 二叠系由下向上颜色变化:黑—绿—黄—红。
生物的进化(生命史)
恐龙
中 生 代
中生代霸主
恐龙
中 生 代
中 生 代
中 生 代 恐龙及大量生物的灭绝
中生代结束
•被子植物 占优势。
新 生 代 •哺乳动物 和鸟类占 优势 •灵长类动 物进化为 人类。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植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生物进化的历程
2.动物的进化历程: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
(从地球形成到约5.5亿年) 单细胞 多细胞 原核生物 前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寒 武 纪 时
期
古 生 代
前 期 寒武纪: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三时虫时代”
三时虫时代
化石占海洋动物化石的60%
奥陶纪 古 生 代
前 期
志留纪和泥盆纪 古 生 代
中 期
首次出现陆生的裸蕨类植物
单细胞动物
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软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 鸟类和哺乳类
爬行类
原始鱼类 古代鱼类 原始两栖类 古代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古代爬行类
脊椎动物的进化
现代鱼类
现代两栖类
原始鸟类
古代鸟类
现代鸟类 现代爬行类
原始哺乳类
古代哺乳类
现代哺乳类
地球上生命经历的进化过程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大灭绝和大爆发相互更替。 大量生物的灭绝释放了生态空间, 为新类型生物的产生和适应创造 了条件。
人类进化的过程
地球脊椎 动物 进化历程
人类的非常童年
人是怎样从鱼进化来的?
1
2
3
4
志留纪——精选推荐
志留纪(Silurian)志留纪一名由莫企逊创始于1835年,来源于英国威尔士东南部的古民族名。
本纪开始于距今4.4亿年,结束于距今4亿年,经历了0.4亿年。
志留纪是早古生代最后一个纪。
这时的地壳运动强度和古地理面貌的变化都较显著。
中志留纪以后,各大地台普遍发生海退,地史上首次形成广布的陆相堆积,一些地槽区褶皱成为山系,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
随着陆地面积的扩大,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志留纪中后期生物出现了较多的半淡水鱼和半陆生植物。
这一切都标着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阶段的结束。
国际志留系的划分主要根据笔石。
我国志留系的划分也是以笔石为基础。
根据笔石可划分为下、中、上三个统23个笔石带。
我国的志留系我国的志留纪的沉积区域较奥陶纪时大为缩小,中朝准地台继续上升为陆,未接受沉积。
其它地区志留系可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种沉积类型,其中生物群相当丰富。
杨子区杨子区的志留系属地台型沉积。
以正常浅海—滨海相碎屑岩和灰岩沉积为主,厚度一般在2000米以下,层序清楚,生物群丰富。
下志留统发育良好,岩性明显的分为三为部分,下部为笔石页岩相,中部为含珊瑚灰岩,上部为介壳相碎屑岩。
中统限于川东南、黔东北地带,为混合相及介壳相。
上统仅在滇东发育,为介壳相。
湖北宜昌志留系剖面宜昌剖面是志留系的分层标准,全部地层均是下志留统。
剖面厚逾千米,下部(龙马溪组)和上部(沙帽组)都是碎屑岩,中部(罗惹坪组)以生物灰岩与钙质页岩为主,明显构造三部分,彼此之间为连续沉积关系。
沉积物的这种三分性和连续性,一方面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沉积环境,另一方面反应出各沉积环境之间的演变规律。
加里东运动加里东运动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
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
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
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覆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形成从爱尔兰、苏格兰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加里东造山带。
地质历史上八大运动(汇编)
地质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1、加里东运动: 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主要指志留纪至泥盆纪形成山地的褶皱运动,加里东运动的完成标志着早古生代的结束。
2、海西运动:当加里东运动终结后,整个地壳比较稳静这时没有褶皱运动,海西早期(泥盆纪至石炭纪)只有升降运动,形成了许多陷落盆地群。
从石炭纪末到二迭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海西褶皱运动,它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
3、印支运动: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地壳运动。
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
包括川西、甘肃和青海南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仍属特提斯型海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已由浅海转为陆地。
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
4、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该运动形成了大量褶皱断裂山地和大量小型断陷盆地,并伴以岩浆活动,特别在东南沿海一带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岩的喷发尤为剧烈,显示了太平洋沿岸地带构造活动的加强。
经过燕山运动,中国地貌的构造格局已清晰地显现出来。
5、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
因形成喜马拉雅山而得名。
这一运动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西亚、中东、喜马拉雅、缅甸西部、马来西亚等地山脉及包括中国台湾岛在内的西太平洋岛弧均告形成,中印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
八个地史运动(时间,地点,形成过程,结果)1.阜平运动(25亿年)在太古宙末期,有一次大的构造运动称为阜平运动(25亿年)。
它使得硅铝质地壳形成、加厚,成为小型稳定地块,称为陆核。
火山岩减少和沉积岩增加,说明阜平运动后,Ar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核,Pt1分布于韧性剪切成因盆地内,吕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原地台。
阜平运动——形成陆核(25亿年)2.吕梁运动(19亿年)吕梁运动——形成华北地块(17~19亿年)3.晋宁运动(10-8.0亿年)火山岩减少和沉积岩增加,说明晋宁运动后,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块,晋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为相对稳定的大型板块-扬子板块。
中国地质年代表
中国地质年代表新生代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新太古代Ar3 2800 (阜平运动结束,五台运动开始)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 3200 (迁西运动结束,阜平运动开始)古太古代Ar1 3600 (迁西运动开始)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 Ar 4600地球形成----------------------------------------------------------------------------------------------------------------------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地球纪年划分
显生宇的第三个界。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三个代。分为古近纪(老第三纪)、新近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约从6 50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地壳有强烈的造山运动,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绝迹,哺乳动物繁盛,生物达到高度发展阶段,和现代接近。后期有人类出现。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个系。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石炭纪】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奥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奥陶纪】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古生代】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远古时代时间划分 2
远古时代时间划分
• • • • • • • • • • • • • 太古宙---太古代(4000--2500百万年前) 元古宙---元古代--震旦纪(800--570百万年前) 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570--510百万年前) 奥陶纪(510--438百万年前) 志留纪(438--410百万年前) 泥盆纪(410--355百万年前) 石炭纪(355--290百万年前) 二叠纪(290--250百万年前) 中生代--三叠纪(250--205百万年前) 侏罗纪(205--135百万年前) 白垩纪(135--65百万年前) 新生代--第三纪(65--2.4百万年前) 第四纪(2.4百万年前--现代)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共分五个代 第一个是太古代(距今4600百万年),那时地壳开始形成. 第二个是元古代,出现真核细胞藻类,藻类繁荣.是细菌和蓝藻时代.元古代后 期即距今1800百万年的时代叫震旦纪. 第三个是古生代,其中距今600百万年的时代叫寒武纪,距今500百万年的时代叫 奥陶纪,距今440百万年的时代叫志留纪,距今400百万年的时代叫泥盆纪,距今350 百万年的时代叫石炭纪距今270百万年的时代叫二叠纪.寒武纪,奥陶纪三叶虫繁荣, 是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奥陶纪志留纪之间先出先最早的脊椎动物-无合页(” 合页”是一个字,无法输入,只好拆开输入了)类,后出现原始鱼类.志留纪和泥盆 纪出现了最早的陆上植物裸蕨,是裸蕨和鱼类时代.泥盆纪和石炭纪之间出现原始两 栖类.石炭纪和二叠纪蕨类,鳞木芦木繁荣,出现原始爬行类两栖类繁荣,是蕨类和 两栖动物时代. 第四个是中生代,其中距今225百万年的时代叫三叠纪,距今180百万年的时代叫 侏罗纪,距今135百万年的时代叫白垩纪.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也是恐 龙时代.原始哺乳动物出现,爬行类繁荣,鸟类出现,侏罗纪和二叠纪裸子植物繁荣 (苏铁,银杏,松柏等) 第五个是新生代,其中距今65百万年的时代叫第三纪,距今1~3百万年的时代叫 第四纪.第三纪和白垩纪被子植物出现并兴起.第三纪哺乳类鸟类兴起,是被子植物 和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人类出现,是人类时代. 本帖原创
泥盆纪
有一种盾皮鱼叫做邓氏鱼,是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邓氏鱼身长10米,体重4吨,咬合力达3000千克每平方 厘米,足以将钢筋咬得粉碎,这样的咬合力出现于古近纪的巨齿鲨能与之匹敌。
海洋的动物们悠闲地生活着,谁也没有意识到,灭顶之灾即将来临。
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是岩浆。300亿立方千米被称为“超级地幔柱”的岩浆由于不明原因脱离了外核,从西 伯利亚地区喷涌而出。
沉积地层
泥盆纪的沉积物分布于世界各地,其沉积总量比古生代其他各系都大。
世界主要地区泥盆系划分简表沉积地层一般划分为老红砂岩相、莱茵相和海西相,分别代表大陆环境、近岸 和远岸的海相环境。不同盆地沉积模式各异。以德国-比利时盆地为代表的岩相,早泥盆世多为近滨、前滨碎屑 岩相,中、晚泥盆世发育陆棚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盆地泥质岩相和水下隆起碳酸盐岩相。华南与西欧类 似,差异在于泥盆纪中、晚期台地内部广布以浮游相硅质-泥质、碳酸盐岩沉积,形成台、盆交错的古地理格局。 北美东部则相反,早、中泥盆世为较浅水碳酸岩分布,而晚泥盆世全为,较深水的黑页岩与三角洲相卡斯基尔穿 插沉积。准噶尔-兴安褶皱带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地槽区以岛弧型火山碎屑沉积为主。属于泥盆纪的特殊岩石类 型有:①沿老红古陆分布的老红砂岩;②发育在加拿大、乌拉尔、比利时和华南的礁灰岩;③广布于北美台地的 黑色页岩;④华南地区含锰硅质岩以及早泥盆世初期的笔石页岩等。
地质时代和地层
绝对地质时代的确定
①同位素年龄测定
依据: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在地史期间不变 计算某种矿物和岩石形成至今的年龄值 常用方法:铀—钍—铅法、钾—氩法、铷—锶法、氦 法、放射性碳法
②古地磁年龄测定
依据:地球磁场全球性、周期性发生倒转
D t ln(1 ) N
1
第二节
一、基本概念
地质年代和地层单位划分
陆相沉积:类型 多样、结构松 散、尚未成岩 多次冰期
小
结
地质年代简表
前寒武纪 ↓ 三 叶 虫 笔 石 鱼 类 造 煤 期 蜓
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 菊石、恐龙、裸子植物
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
第四节
古生物简介
地质时代与地层
目 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确定地层时代的方法 地质年代和地层单位划分 华北地块地史概况 古生物简介
第一节
确定地层时代的方法
一、地层和地层时代的概念
1、地层的概念
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 变质岩。
2、研究地层的意义
①了解地壳发展历史 ②探索各类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指导找矿
1、地质年代——表示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时间间隔单位 2、地层单位——不同时期形成的地层相应地在空间上划分出的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层体,其顶底界
面为等时面。 ▲宙 地 ▲▲代 质 ▲▲▲纪 年 ▲▲▲▲世 代 ▲▲▲▲▲期 单 位 ▲▲▲▲▲▲时 宇▲▲▲▲▲▲ 界▲▲▲▲▲ 系▲▲▲▲ 统▲▲▲ 阶▲▲ 时间带▲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距今423亿年海西运动1寒武纪系与太古界角度不整合接触海侵开始三叶虫的时代2奥陶纪系o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奥陶世末期海退上升为笔石兴起标准化石3志留纪系d4泥盆纪系s5石炭纪系c与奥陶系灰岩平行不整合海水再次入侵中晚石炭世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蕨类植物繁盛造煤期博山新汶本溪唐山赵各庄两栖动物盛极一时华北地台缺失6二叠纪系p沼泽河湖相沉积两栖类发育出现爬行类末期许多无脊椎动物绝灭1划分三叠纪印支构造期侏罗纪白垩纪2地层三叠系陆相侏罗白垩系西部大型内陆盆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燕山构造期三中生代距今23065亿年中生代古生物四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01划分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200万年第四纪2生物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时代3地层1第三系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沉积三列沉降带三列隆起带中国西部山间盆地陆相沉积雅鲁藏布江以南和塔里木西南缘早第三纪有海相沉积2第四系陆相沉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生代(泥盆纪)矿产
志留纪
志留纪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 纪,也是古生代第三个纪。本纪始 于距今4.38亿年,延续了2500万 年。 志留系三分性质比较显著。 早志留世到处形成海侵,中志留 世海侵达到顶峰,晚志留世各地 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 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志 留纪晚期,地壳运动强烈,古大 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生碰撞, 导致一些地槽褶皱升起,古地理 面貌巨变,大陆面积显著扩大, 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 一切都标志着地壳历史发展到了 转折时期。
植物方面除了海生藻类仍然繁盛以外,晚志 留世末期,陆生植物中的裸蕨植物首次出现, 植物终于从水中开始向陆地发展,这是生物 演化的又一重大事件。
志留纪的加里东运动和加里东构造阶段
早古生代初期的大地构造轮廓和震旦纪很相似。后来发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构造 运动加里东运动,引起了世界海陆形势的调整和变化。 广义加里东运动:发生在早古生代的构造运动。 狭义加里东运动:指志留纪后期的构造运动。
晚古生代中国地史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环境由海向陆转化
晚古生代,是由海洋占优势向陆 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发展的时代。 华北地台,从晚奥陶世已形成古 陆,沉积间断。中石炭世和晚石 炭世,曾多次短暂的海侵,沉积 了海陆交互相地层。二叠纪,全 部隆起成陆,一直延续到现代。 扬子地台区,早古生代时曾长期 沉没于海水之中。受加里东运动 影响,泥盆纪初大部隆起为陆。 此后又多次海侵,差几乎整个晚 古生代都是在海水浸漫之下,沉 积了海相为主的地层。晚二叠世 早期,川、滇、黔地区有大面积 的玄武岩喷发活动。 总体看,华南较华北活动性大, 地理环境复杂。
泥盆纪的海西构造阶段
海西运动的概念 海西运动——晚古生代的,特别是石炭二叠纪 的地壳运动,也称华力西运动。 海西构造阶段——晚古生代可以称为海西构造 阶段。 海西阶段的地史特征 晚古生代,一方面在活动着的地槽中进行着巨 厚的沉积;另一方面许多地台上沉积,形成上 古生界盖层。如中国地台上的上古生界厚约: 一千多米(北方)到三、四千米(南方)。因 海洋占绝对优势,所以下古生界几乎都是海相 地层。因陆地扩大,陆相地层增多;有些地方 形成海陆交互相的地层。 在早古生代晚期,大陆块从浅海广布向陆地转 化。从泥盆纪开始,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海陆 形势进一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生 物界的演化。自古生代特别是晚古生代以来, 大陆块不断靠近和聚集,大陆块边缘和地槽受 挤压、褶皱隆起上升,形成岛屿和山脉。大陆 拼接、扩大,形成联合古陆,陆块从分散趋向 集中。
泥盆纪的生物景观图
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 有了巨大的改变。表现为陆地面积 的扩大,陆相地层的发育,生物界 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陆生 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 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成分也 显著改变。
泥盆纪——裸蕨时代
植物界第一次大发展
加里东运动,使陆地扩大,湖泊 、湿地大量出现,为植物“征服 ”大陆提供了条件,使植物从水 生转为陆生。 植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 泥盆纪:志留纪末已出现的裸蕨 植物,是陆生植物的先驱,泥盆 纪繁盛——裸蕨时代。这是植物 界的第一次大发展。因不能真正 适应大陆环境,泥盆纪晚期完全 绝灭。
头足动物
与奥陶纪相比,志留纪头足类中的鹦鹉螺明显减少, 如奥陶纪常见的内角石类至志留纪时绝灭了,没有新 的大类在志留纪中出现。中国南方下志留统顶部的秀 山组盛产以四川角石为代表的鹦鹉螺化石,但无论在 数量上还是分异度上,都不及奥陶纪。
腕足类
腕足类:腕足类是具有两片硬壳的 浅海底栖动物,两壳一大一小,但每 一片壳是左右对称的。这种动物多数 可以从两壳后端伸出一条肉茎,用以 插入泥沙,固着海底生活。
动物界大发展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泥盆纪:三叶虫类减少,笔石类在早泥盆世后期已全 部绝灭。出现于志留纪末的鱼类此时繁盛,泥盆纪— —鱼类时代,为动物界发展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我国泥盆纪鱼类超过52个属,多数在江南发现。 原始鱼类 奥陶纪开始,主要是志留纪,出现了淡水原始的鱼类 无颌类(脊椎动物),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植物界 寒武、奥陶纪都是以海生藻类为主;志留纪,出现半 陆生的裸蕨植物,也意味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动物从水中——陆上 石炭纪总鳍鱼,逐渐演化成两栖类。晚古生代后期, 地壳运动强烈,环境多变,可以勉强用鳍代替四肢在 陆上移动。再进一步演化,终于形成两栖类。从水到 陆是动物界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泥盆纪的生物集群灭绝
生物界的演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 间不断遇到灾难性的事件。以泥盆纪而论, 已经被识别的全球性事件至少有8次。最重 要一次发生于晚泥盆世,生物量急剧下降, 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的3个 目、四射珊瑚10多个科灭亡,称凯勒瓦瑟 尔事件,也称弗朗斯-法门事件。事件后, 世界普遍海退,蒸发盐广布,南美出现冰 川沉积。生物事件常常与黑色页岩联系在 一起。因此,生物事件的原因可能与海平 面变化、气候干燥、缺氧事件等有关。 原因:无一定解释。或曰与海洋盐度变化、 气候变化、地磁极倒转、宇宙线暴、超新 星爆发、陨石撞击等有关,或曰与生物营 养结构变化、病毒和瘟疫等有关。
志留纪末期 加里东运动(北美板块向欧洲板块俯冲) 使古大西洋逐渐变窄,形成加里东褶皱带, 从而使北美板块与欧洲板块对接,初步形 成劳亚大陆(又称劳亚古陆或北方大陆), 并导致古大西洋关闭。有别于加里东运动, 在早古生代结束时,出现海退(直到泥盆 纪初),陆地扩大,陆表浅海缩小。环境 的变化,必将导致生物界的重大变革,意 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泥盆纪——鱼类时代
Af非洲,An南极洲,Au澳大利亚,Kz哈 萨克斯坦,Na北美洲,Nc华北,Sa南美 洲,Sc华南,Si西伯利亚 泥盆纪 :泥盆纪时期是指三亿六千万年 至四亿六百万年前,也就是古生代中叶的这 段期间。可另分为三个时期-前泥盆纪时期、 中泥盆纪时期、以及後泥盆纪时期。 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 的改变。表现为陆地面积的扩大,陆相地层 的发育,生物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 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成分也显著改变。 据沉积物岩相及分布,泥盆纪已具明显气候 分带现象。早期裸蕨繁茂,中期以后,蕨类 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无脊椎动物除珊瑚、 腕足类和层孔虫等继续繁盛外,还出现了原 始的菊石和昆虫。脊椎动物中鱼类(包括甲 胄鱼、盾皮鱼、总鳍鱼等)空前发展,故泥 盆纪又有“鱼类时代”之称。晚期甲胄鱼趋 于绝灭,原始两栖类开始出现。
铁矿 南方中、上泥盆统中有丰富的赤铁矿和菱铁矿,上泥 盆统的铁矿分布于湖南、鄂西、赣东等地——宁乡式 铁矿。铁矿多分布于古陆边缘地带,属典型的滨海、 浅海沉积类型。 在华北地台范围内,在中石炭统底部,即中奥陶统石 灰岩侵蚀面上,普遍地分布有一层赤铁矿或褐铁矿— —山西式铁矿。多呈透镜体状、规模小,多为富矿( 鸡窝式铁矿)。 锰矿 分布于南方上古生界地层中,含矿层位较多。广西上 泥盆统有桂平式锰矿。在广西、湖南、江西、皖南等 地下二叠统中常有含锰硅质页岩,一般以软锰矿为主 。 金属矿产 因各地槽中有岩浆活动,形成许多金属矿产,如祁连 山地区的著名斑状铜矿。以及阿尔泰山地区的铅、锌 、铁等矿。
腕足动物化石
脊椎动物中,无颌类进一步发展,有颌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出现,这在脊 椎动物的演化上是一重大事件,鱼类开始征服水域,为泥盆纪鱼类大发展创造 了条件。
笔石是已经绝灭了的小型群体海生动 物,开始出现于中寒武世,特别繁盛 于奥陶纪和志留纪,演化很快,形体 多种多样,是很好的标准化石。 等单 珊 硬体 瑚 体或 是 ,群 生 种体 活 类, 于 很可 温 多以 暖 。分 、 泌清 灰澈 质浅 形海 成中 体的 内一 隔类 壁腔 及肠 外动 壳物 ,
鱼类时代
脊椎动物经历了一次几乎是爆发 式的发展,淡水鱼和海生鱼类都 相当多,这些鱼类包括原始无颌 的甲胄鱼类;有颌具甲的盾皮鱼 类;以及真正的鲨鱼类。还有与 颌连结起来身长达9 米具重甲的 鲨鱼状的节颈鱼类。 新的类型有肺鱼类,一种既有腮, 也发育着肺作为辅助呼吸器官的 原始类型,这类鱼的某些代表今 天仍然活着,形成用腮呼吸的鱼 类和用肺呼吸空气的两栖动物间 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但将漂 浮囊改变成原始肺,而且这些鱼 的某些进化到成对的阔鳍状的鳍 状肢,使其能够在水面上生活一 个短时期,同时有能在陆地上的 有限的运动能力。
志留纪的生物
节肢动物代表——三 叶虫
霸于寒武纪的三叶虫,经过奥陶纪一 度繁盛之后,到志留纪明显衰落.
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志留纪时仍占重要地位,但各门类的种属更替和内部组分都有所变化 。
距今4亿年前的志留纪到泥盆纪, 三叶虫的某两支演化成史前板足鲎 和鲎。鲎到今天仍是老样子,板足 鲎则不然,它们往往长达2-3米,为 水中霸主。在志留纪晚期成为第一 批登上陆地的节肢动物。
鱼类时代(续)
节颈鱼类
鉴于脊椎动物的空前演化,泥盆 纪曾被称为鱼类时代。最重要的 是显示出从总鳍类演化而来的两 栖动物——四足类(四足脊椎动 物)的出现。
泥盆纪的海洋霸主
鱼类和两栖动物间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昆虫
最古老的昆虫化石是一种无翅的弹尾目昆虫, 发现在距今3亿5千万年前的泥盆纪中期地层中。 弹尾目昆虫 这种昆虫的躯体已经明显地分成了头、胸、腹三 个部分。作为运动中心的胸部的出现,显然已经 代表了昆虫这种新型节肢动物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