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的气息控制
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 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 久性。也就是说,只有气息得到控制, 才能控制声音 。
朗诵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对气息控制 的要求——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一 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二要对气息 的控制收纵自如,三要学会短时无声 吸气。
调控朗诵的速度
• 语速 ——说话时吐字的快慢。朗诵的速度, 大体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情形。
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白居易七古《琵琶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七古《琵琶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诗歌的格律
(平仄押韵对仗)
平仄
1、古汉语四声:平、上(shǎng) 、去、入 2、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平声和仄声:
A 平声:阴平,阳平。 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
B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如:“忍” 为上声,“禁”为去声。
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 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
入声:汉语调类之一,现代普通话和大部分
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已将入声归入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四声。
语调的高低变化
•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 (1)平调(→) • 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陈
定准诗歌的基调
• ④高亢型 • 语速较快,步步上扬,声音多重少轻,
多连少停,语调高昂。常用来表现热烈、 豪放、激昂、雄浑的气势。
诗句的节 拍
四言诗的节拍:“2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诗的节拍: “23、212、221”。
2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2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
222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1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23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诗作主旨、创作本意
基础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诗作的意象、意境、情感 提升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诗作神韵、气势、风格 共鸣
因声求气:
因:依据; 声:声律(节奏、平仄、押韵); 求:探求; 气:诗的精髓。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 作家刘大櫆提出的。
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 《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
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
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 律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 的需要来进行。
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决定语速的因素: a.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快读;
• 平静,严肃的场面宜慢读。 • b.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快读; • 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慢读。 • c. 辩论,争吵,急呼,宜快读; • 闲谈,絮语,宜慢读。 • d.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快读; • 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慢读。
述、说明的句子可以用平直调,表示庄严、严肃、 悲痛、冷淡、沉重、思索等感情。 • (2)升调(↗) • 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句末音调明显上扬。表示疑问、 反诘、号召、兴奋、惊讶等感情。 • (3)降调(↘) • 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句末音节说得低而短促。表示 坚决、赞扬、祝愿,请求沉痛、惭愧等感情。 • (4)曲调(↗↘) • 句子语势有低——高——低的曲折变化,或者末一 二个音节音调曲折并且拖长。疑问句、陈述句可以 用曲折调,表示惊讶、意外、讽刺等感情。
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
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 的把握,节拍的划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的《醉 花阴》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彦 《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 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飞”;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 玩味,品味诗歌的思 想感情。
朗诵的气息控制
声音的发出是与呼吸、发声、共鸣、 咬字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的。肺部呼出的 气息通过气管,振动了喉头内的声带, 发出微弱的声音。这种声波经过咽腔、 口腔、鼻腔等腔体共鸣得到了扩大和美 化,再经过口腔唇、齿、舌、牙、腭的 协调动作,不同的声音就产生了,这就 是朗诵发声的简单原理。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 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 点。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 5,律诗各联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吟咏诗韵:
韵脚
韵脚是指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 母,一般要相应延长。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 韵母,这就是韵脚。
律诗
近体诗:唐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律诗、绝句。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 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定准Baidu Nhomakorabea歌的基调
• ①轻快型 • 语调轻松快捷,声音形式多扬少抑,多
轻少重,语节少,词的密度大。多用来表 示欢快、欣喜、愉悦、诙谐的情感。
• ②凝重型 • 话语凝重,声音较低。音强而着力,多
抑少扬,音节多,多用来表示严肃、庄重、 沉思的意味。
• ③低沉型 • 语势下行,句尾落点多显沉重,音节拉
长,声音偏暗,多用来表示悲痛、伤感、 哀悼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