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说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简史
(一)文化的定义
1、三个世界
①自然的世界
②人的世界
③超越的世界
2、四个层面
①物态文化/物质文化【所谓“物态文化”,是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所构成的,包括人类加工创制的各种器具,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也就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②制度文化【所谓“制度文化”,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成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各种组织形式所构成的。制度文化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等。】
③行为文化【所谓“行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往往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出现的行为规范。】
④心态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意识【所谓“心态文化”,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
3、综上所述,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各个层面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构成了完整的文化结构。
(二)中国的含义
“中国”古时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①一是指京师为中国,在这里,“国”是都邑的同义词,中国就是天子所居的城,与四方诸侯对举。
②二是指华夏族地区为中国,因为华夏族在“四夷”之中。
③与“中国”相同含义的还有“中华”、“华夏”。
(三)我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1、社会结构特征
①宗法制【所谓“宗法制”,是以一种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且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家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与制度。即嫡庶子继制+ 宗庙祭祀制】
②分封制【封建采邑制度】
③世卿世禄制【以宗法血缘为纽带,建立起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等级制度,是宗法与分封相结合的制度】
④君主专制【创始于秦始皇,健全于汉代的皇帝制度,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皇帝则成为秦汉以后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2、文化特征
①农业文化特征【天人合一、勤劳务实、安土重迁、重农抑商】
②手工业【P173】
③天文历法【P179】
3、文化特点【礼乐制度(义、仪、法)、重视伦理道德、人文精神、理性主义、重家族观念】
(四)古代称谓
1、姓氏
①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姓是一门母系氏族或部落的标志,所以“姓”字从“女”加“生”。“生”表示所从生,生而只知母不知其父,故从“女”。远古的大姓,如姜、姚、姬、姒、妫等,都从“女”。
②由于古代同姓不婚,所以娶妻必先知其姓。可见姓的最初作用是代表氏族并区别婚姻。
③某个大姓后代繁衍多了,于是又派生出若干家庭,赐以支姓,这个支姓便是“氏”。
④随着母系社会发展为父系社会,姓氏便由女性中心发展为男性中心。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姓氏的确立逐渐和宗法制相联系。天子封子弟为诸侯,诸侯再
分封子弟为卿大夫,都要赐“氏”,即新的家族称号。
⑤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又分为宗氏、殷氏、来氏等;鲁人的祖先是姬姓,后又分为孟氏、仲氏、季氏。可见“氏”是用来代表家族和分辨贵贱的。
⑥先秦时期,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无姓无氏,只有名。汉以后,姓氏才逐渐合一,统称为姓或姓氏,平民亦开始有姓。
2、氏的来源
①诸侯以国为氏:“郑”、“蔡”、“宋”
②以封邑为氏:“屈”、“商”、“知”、“解”
③以官职为氏:“司马”、“司空”、“帅”、“史”、“卜”、“陶”、“车”、“段”、“甄”、“裘”、“皮”
④以居地为氏:“东门”、“西门”、“南宫”、“百里”
⑤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氏:“庄”、“孔”、“公孙”、“穆”
⑥少数民族音译:“沙”、“白”、“令狐”
⑦复姓:“欧阳”
⑧赐姓:皇帝为笼络少数名族或奖励功臣,如汉末赐南迁匈奴族姓“刘”(刘渊、刘聪),唐末赐沙陀族姓“李”(李克用、李存勖)
⑨冒姓
⑩改姓:少数名族受汉族影响而改姓,如北魏鲜卑族“拓跋”氏改姓“元”
因避祸害改姓,“曹”改“操”
女子未嫁用父姓,出嫁后增加夫姓
3、名、字、号
①古人生三月而命名,男子年20行冠礼而后取字,女子年15行笄礼而后取字。
②多子女命名时讲究排行。先秦时分为伯仲季叔,如伯夷、叔齐、仲由、季礼就是排行名。代表辈分的字,双名通常在中间,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也有放在第三字的,如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如果是单名,则用偏旁表示同辈,如贾赦、贾政、贾敬
③古人的字是名字的补充解释,常与“名”相表里,所以叫做“表”字。名与字大多有联系。
近义取字法:曾巩字子固,巩与固同义;唐寅字伯虎,取寅属虎之义。
反义取字法:韩愈字退之,愈与退反义;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晦是黑暗。相类取字法:苏轼字子詹,轼是车前横木,乘车人可凭轼而瞻望;
苏辙字子由,辙是车印,是驾车人所遵由的轨迹。
有的名与字皆取自古书上某句话,如钱谦益,字受之,取自《尚书》:“满招损,谦受益。”
一般人只用一名一字,也有用一名二字,如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还有三字的。
【称呼】
男子:排行+字+父(甫)
女子:未婚排行+姓
出嫁所出国+姓配偶国+姓丈夫谥+姓
排名+字+父姓+名(孔夫嘉、叔梁纥)
④古人的号,又称别名,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名和字通常由长辈所定,号则由本人决定,往往表示自己兴趣爱好或住所特征。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杜甫号少陵野老,李白号青莲居士。有的别号有特殊含义,朱耷号八大山人,八大连写似哭似笑,表示哭笑不得。
⑤代称是死后由他人所拟,或习惯性称呼。
⑪以籍贯或任职地区的代称:如韩昌黎、柳河东。
⑫以官职或封爵为代称:如王右丞、杜工部。
⑬谥号:即贵族死后由帝王按其功德而赐予的美称。如赵文子、孟武伯等。
唐后至清末,规定三品以下无谥,三品以上大臣由朝廷赐谥。文臣多用“文”字,武将多用“武”字,以“文正”为最荣耀。如韩文公、范文正公、苏文忠公、岳武穆公。
也有处士而由门人私谥的,如陶潜谥靖节先生。
⑭尊称:死后由弟子或后人拟定,如周濂溪、顾亭林等。
⑮以数字为名号:以叔伯兄弟辈大排行为序,多盛行于唐代,如元九、刘十九⑯几个人合用的特称:同姓并称如三苏、二陆、大小杜;异姓并称如孔孟、老庄、王谢、元白等。皆属习惯性称呼,约定俗成后不能移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