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l EXPLORATION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探析 
葛富有沈大为 
摘要:技工院校是主要面向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一脉相承、融会贯通。 
在加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又要着眼于企业发展环境,本文主要围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的关系展开论述。 
关键词:技工院校企业文化建设探究 

技工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企业 
文化建设的良好对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共识。校 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与贯通之处,都属 于管理与组织文化,技工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应当针对学 生未来就业方向与特点,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发挥教 育引领性的基础上,兼顾到职业化发展趋势。 一、科学分析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 关系 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的深 厚底蕴,是师生价值观与思想状态的生动反映。因为学校 办学的方向是面向广大企业,为企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与 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因此,校园文化应当有效渗 透行业与企业的文化,将企业管理的各种理念向学生进行 渗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首先,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属于社 
会文化的亚文化,出发点与最终归宿都是为了体现培养高 
素质人才以及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能。技工院校与企业都 
是为了这样的目标,学校立足于教育培养的角度,通过营 
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教育管理与学习的成效,为学生的 
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企业则是立足于在使 
用中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责任,为员工提供最佳的岗 
位,搭建可以发挥自身能力与特长的平台,在这样的实践 
锻炼之中提高素质。 
其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属于一种组织管理的文 
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办学行为以及企业的经营行为, 
中,教师只是位咨询师,不主动干涉学生的学习活动。它 
是项目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的发展和完善 (2)引导文教学法的六个步骤。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 方法分为六个步骤,故又称为六级教学法。 第一步,收集信息。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文件,抓 住材料提供的核心问题,明确项目任务的内容,及完成任 务的相关要求,即明确了要“做什么”。明确了要“做什 么”之后,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走访调研、查阅 资料)广泛地收集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为下一步做充分的 准备。 比如:电子班的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个电风扇的自然 风控制器。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来收 集市场已有各种自然风控制器资料。还要查阅单相交流电 动机知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知识,计算机绘图知识。 为下一步制订工作计划做准备。 第二步,制订计划。工作计划是工作前的思考。要考 虑完成任务所有的相关工作步骤和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 料等物质条件。制订工作计划分这样几步。 ①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找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②方案构思: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思考挖掘创造潜 力,提出多种设想。 ③方案呈现:在方案构思阶段,设想很可能在形象上 是模糊的、零散的,所以还要对这些设想进行综合化、具 体化,以呈现出多个具体的、完整的设计方案。 第三步,方案决策。小组成员共同对小组所做的工作 
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重新修订的过程。教师此时也要参 
与进来,起一个咨询师的作用。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 
电风扇的自然风控制器”这个课题,根据一定设计要求和 


定的设计原则,小组讨论,对方案进行筛选,选出一个 
最佳方案。这就是方案决策。 
第四步,方案实施。小组成员各自开始进行准备工 
作,然后按照决策的工作计划,付诸实施。比如: “让学 
生设计一个电风扇的自然风控制器”这个课题,根据决策 
的方案,先要绘制原理图,应用电路仿真软件在电脑上仿 
真,仿真成功再进行实物制作。 
第五步,检查成果。引导文中一般都设计有检查表, 
学生能在上面了解到,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要付出什么努 
力,达到什么标准。这将使他们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工作 
成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错误和改 
善质量。 
第六步,评估反馈。这是引导文教学的收尾阶段, 
评价形式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 
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参与态度,收集信息是否具有真实 
性、全面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议是否有新意。 

(作者单位:王慎南,江苏工贸技师学院; 
裴成平,淮海技师学院) 

0 09 
I皿 2 12 I■■■■ 
EXPLORATION I探索 
都需要一定的规范性制度以及坚决的执行作为保障,通过 文化的熏陶与渗透,让组织之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产生 行为与思想上的约束,对于自己的行为产生鲜明的约束导 向,从而为学校的日常秩序以及企业经营行为提供保障。 另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具有吸收性,在自身 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借鉴与吸收其他各个方面的先进文 化,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融合起来。先进的主流文化方向 是与时俱进的,对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发展也是与时 俱进的,政治、伦理、道德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对校园文 化与企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二、深刻认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织 碰撞 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就业方向与企业存在着 高度的一致性,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渡摇篮。但 是由于在人才培养的阶段与模式、空间等方面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性,两者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吻合的,在发展理 念、模式空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交织与碰撞。 首先,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研究性文化,具 有自身办学传统的明显特征,倾向于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教 学活动来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引导作用。而企业文化属 于实践性文化,侧重于将文化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的每一 个环节,注重让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感受企业的文化, 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精神(文化)。 其次,技工院校校园文化注重个体的综合发展条件, 如学习情况、个人资历等。而企业文化主要侧重于生产经 营的业绩,在这样的基础上,校园文化更多的是倾向于对 个体思想理念的渗透,而企业文化则注重对产出效益、规 范要求等方面予以强化。 另外,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属于程序性的文化,整个活 动开展过程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规划 与措施。而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与企 业经营行为的不确定性具有直接关系,对于文化活动的调 整频率较高,本质上属于追求效益的文化活动。 三、有效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 平台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技工院校在自身发展定位方 面具有“面向社会、面向用人单位以及面向生产一线”这 样的显著特征,校园文化如果不能够与企业文化之间形成 良性互动与有效融合,必将会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成本, 不利于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与延续性。我们必须搭建校园文 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平台,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 才之路,坚持企业工艺融入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融入生产 实践,建立校企互动、合作双赢的新机制。 首先,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当推广工学相 长的科学模式。学生在技工院校期间学习的各种知识,许 多属于理论性的内容,这并不是人才培养内容的全部,必 须要借助于生产实践活动,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 能力。 在这里,一方面,学校应当强化资源的整合,针对学 
生的专业特点和要求以及未来就业方向,与相应的对口企 
业之间建立起紧密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保证学生在校期 
间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之中加以锻炼与研究,实现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螺旋上升。 
另一方面,学校在制定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以及评价 
体系等方面内容的时候,应当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到教学 
模块设计等研讨活动中,教学过程、学习内容都要充分考 
虑到企业与实践操作的实际。 
学校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渗透现代企业班组管理 
的全新理念,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有效对接。 
学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人员讲解企业精神, 
传授企业文化理念 实习、就业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属于 
生产性教学范畴。学校经常深入企业,听取企业对学生综 
合素质、技能水平的评价,与企业共同商定培养学生的方 
案,努力缩小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实践的差距,只有这样 
才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其次,学校要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以此实现技工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互促共进。学校要充分发 
挥职业学校灵活办学的优势,与企业合作冠名办班,进行 
深层次合作,互为基地。 
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一个专业都应当积极整 
合资源,建立起一个或多个实训基地,这样的基地应当选 
择本地区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创造较为 
理想的实训载体,同时也能够让这些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 
对学生发挥熏陶的作用。 
每一个实训基地都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 
互融合的切入点,学生在实训中不仅能够亲身感受到企业 
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校园文化与 
企业文化实现融合。 
另外,在企业与校园之间建立起定期活动交流的机 
制,也能够进一步加快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姻,实现 
相互交融和互促共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知名企业 
进行全方位的参观,感受企业员工的纪律性、组织性以及 
敬业精神与奉献意识等。学校采取工学交替的形式,有选 
择地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加工,在产学结合中提高 
技能,完美地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直接对接。学校 
与企业之间也可以借助于企业厂庆、学校纪念活动等契 
机,强化相互交流活动,将企业文化中的品牌意识、创新 
精神等有效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 
必须加强学生实习的管理,安排教师跟踪服务,学生 
就业实习的稳定性、发展性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两者有 
机结合的试验场。学校的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与企业的人 
文管理、绩效考评等也能够在交流之中实现相互借鉴。教 
师及时宣传优秀毕业生岗位成才的典型,对学生的成长发 
挥着引领作用,能够迅速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学校建立模拟企业管理的平台,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渗透到教育管理之中,将提升整体管理的效能,实现校园 
文化、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自然传承。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