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

告,总结了社会主义的建设的初步经验,明确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调动这是大关系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篇文章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 四马分肥: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对个别行业的公私

合营的企业利润采取了“四马分肥”的办法,即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税、股金红利进行分配,将企业利润的20%左右分给资本家。

3. 七千人会议:1962年1-2间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达七千多人,故又称

“七”,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内的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这次会议恢复和发扬了党内的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对全面贯彻八字方针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4. 抗美援朝战争:20c50s初,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

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原因是美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而且美国DT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家统一进行武力干涉,这只中国出兵朝鲜的主要原因,最终以中朝军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保卫了朝鲜独立和新中国的安全,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提高了那个,维护新中国的声望,维护了世界和平。

5. 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冬-1953年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运动,

是在中国已经建议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在政策上保存富农经济,使富农处于中立地位,保证土地改革顺利进行。采取了分期分批进行的方式。这次土改运动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的社会改造创造了条件。该运动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复查总结四个阶段。

6.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

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国家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并受工人监督的经济。实质是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7.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们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所做的一项重大决策。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基本特点为“一大二公”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

普遍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违反了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客观规律,破坏了农业生产,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8. 反右派斗争:1957年6月,因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趁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之际,向

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为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1958年夏结束。由于对当时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对基本国情认识不够,导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了严重后果,挫伤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损害了社会主义民主,改变了中共八大队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

9. 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它的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发展和变革中获得的重大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0.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八届十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

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称“四清运动”,其前期在城镇开展“五反”,在农村是“四清”;其后期,扩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城乡统称“四清”运动。

(尽管它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使“左”的错误得到进一步发展。)

11. 八届十一中全会:是在1966年8月1日~12日召开的,毛泽东认为刚刚兴起的“大革命”被

压下去了,为了“排除”阻力,必须再作一次全面发动。毛泽东引发了毛泽东写给红卫兵的复信,支持红卫兵的革命运动,并通过了《十六条》,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林彪等在党内地位提高,刘少奇等相继受到批判,毛泽东“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实际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这次会议,把“文化大革命”运动推上了全面发动的轨道。

12.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积极性,

创造性,克服在知识分子在使用、待遇上的某些不合理现象。中共中央于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论述了党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是广大知识分子深受鼓励,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13. 不要四面出击:是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重要策略思想,这是在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

“不要树敌过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支部,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某一方面进攻,孤立和打击国民党残余、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贯彻这一方针,当时主要是要正确处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这一方针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集中理解发展国民经济。【该政策方针的实质: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孤立打击主要敌人,建立经济上的统

一战线,将工人、农民、小资、民资团结起来,有步骤的、有分别的扫除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残余。】

14.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15.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它是在反右倾扩大化和错误批判反冒进过程中形成和制定的,根本缺点是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6. 《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新中国的和平、民主、统一和富强而奋斗。”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队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外交政策的总原则,规定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在一定时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