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实施方案
——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为战略性新材料产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鼓励和支持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发展,国家
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进行大力扶持,这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
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

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条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区域一
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主
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优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示范引领产
业发展协同发展的能力,使区域产业发展在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中实
现提质增效。

第二条原则
1、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
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2、坚持创新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
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
建设能力。

3、坚持协调发展。

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

第三条背景分析
影响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创造有利市场环境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为战略性新材料产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鼓励和支持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发展,国家
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进行大力扶持,这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和知识产权
局联合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将“无碱玻璃纤维和低成本、高性能、特种用途玻璃纤维及
其制品”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2012年2月,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发展高强、低介电、高硅氧、耐碱等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为第一类鼓励类产业。

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玻璃纤维制品及特种玻璃纤维生产”为鼓励类外商投资产业。

根据《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6年版)》,“年产5万吨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和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为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

2015年6月,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发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扩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为发展重点。

(2)我国拥有完整产业链和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布消费市场
近年来,我国已是全球玻璃纤维纱第一生产大国,印制电路板第一制造大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球主要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全球规模较大的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大部分都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

完整、贯通的产业链可为电子布行业的发展壮大提
供有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原材料采购快捷且运输成本低;另
一方面贴近下游客户,销售渠道广阔、响应时间短。

(3)传统终端应用领域众多,新兴终端应用领域层出不穷
电子布终端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消费电子、工业、汽车、通信等
众多行业,终端产品种类繁多,数量不计其数,消费基数庞大,这奠
定了电子布行业需求基础。

伴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
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电子布行业带来旺盛且庞大的
消费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
融合,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电子、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电子布终端应用领域,原有行业内
涵和外延也不断延伸,新兴电子产品将不断涌现,电子布尤其高端电
子布产品的用途和市场不断扩展,其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高。

第四条区域环境分析
预计GDP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剔除减税降费因
素后增长xx%),其中税收占比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
长xx%、xx%。

综合各方面因素,本着担当作为、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把“全面性”和“高质量”作为全面小康收官的基本点,作为安排今
年目标任务的立足点,确保全面小康成果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群
众检验。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x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xx%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
长xx%,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x%,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
升xx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xx亿美元以上,保持进出口稳定,一
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x%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不高于省定目标,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确
保完成省定目标。

当前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
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发展也同样面临着有利条件和困难风险
挑战。

从有利因素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拓展了对外合作新
空间。

从不利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存在,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对我省重点行业发展形成约束传导。

国内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治理
以及投资增长放缓,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些行业发展,也对扩大投资产
生影响。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创新人才为支撑,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增创发展新优势,促进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
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增强创新
能力。

(一)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
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民
生改善和重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

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实施重大科技
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重大科技产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群科技型中
小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布局,力
争取得重大颠覆性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

加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

实施高新技术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发展工程,推动向创新型特色
园区发展,打造创新发展的引擎。

(二)加快建设创新平台
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创新支
撑能力。

在能源、农林、新材料、先进制造、生命健康、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等领域,培育组建级重点实验室。

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

建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设区市以上产业园区均建立
科技孵化器或孵化园,满足中小企业创新需求。

支持高校发展大学生
创新创业园区和服务平台。

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
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利用,提高科研基础设施利用率和科学
普及水平。

(三)构建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
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大型企业技术研发优势,激励中小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开展重大产
业关键技术、装备和标准研发攻关,参与政府科技创新规划计划和政
策研究制定,构建企业主体、政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协同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加大基础性前
沿性创新研究投入,推动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支持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建设高水平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和服务平台,构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

建立现代科研院
所制度,培育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

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建设科技服务
业集聚区,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第五条规划目标
到xx年末,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发展壮大,现代化
发展水平更高,产业融合深度发展,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国际竞争
力进一步增强。

第六条主要发展任务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领域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引导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参加
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强化部门联动,推动产业的发展。

(二)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
引导行业企业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重点建设各类产业公共
研发平台、重点试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

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构建完善产学研用相结
合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

创建一批以行业为特色的技术中心、工程中
心或重点实验室,完善产业发展所需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验认证
等平台。

提升行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企业与行业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xx年新增创新平台
xx个。

(三)加强合作对接,协同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与xx有限公司、xx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研究咨询机构在行业发展研究、产业政策研究、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促进重点企业的合作交流,积极引入行
业龙头企业和战略合作者;为区域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投资办厂提供
支持帮助,协同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四)多渠道融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拓宽行业融资渠道,为行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畅通金融机构与
优势企业的沟通渠道,对在推进转型升级有推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和企
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提供并购贷款、并购票据等方式支持各类
社会资本参与产业企业兼并重组。

(五)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跨
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

支持中
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
优势,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产业产品服务。

形成
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六)着力推进品牌建设
强化本土品牌培育、宣传与推介,支持企业建设和完善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降本增效。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
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

第七条实施保障
(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围绕壮大先进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一
批重点项目,按照集群、链条方向,加大规划招商、产业链招商、以
商招商力度,引进一批龙头项目、产业链关联项目和配套项目,主动
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谋划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强化规划指导
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和目标,合理布局。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强化规划指导,加强协调配合,规范管理。

加强产业市场监管,净化产业市场。

(三)激励创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