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城市化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与城镇化在中国的不同含义

通常情况下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城市化就是城市不断发展完善、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变、由乡村型社会不断向城市型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和中国许多别的事物,“城市化”也有一个中国特色的含义。现在中国学者把”urbanization”翻译成“城市化”和“城镇化”,第一个翻译是与国际通用观点相同的,另一方面,第二个翻译是中国的专家创造的,也可被称为“新型城市化”,主要指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强调了小城镇的重要性。

城镇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我国之所以有城镇及城镇化之说,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仅仅发展城市不可能实现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所以才提出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小城镇,通过小城镇吸纳大量的乡村人口,并在战略上将城市与小城镇的发展融入一体,就出现了城镇及城镇化的提法。

中国城市化现状

虽然小城镇是个好东西,尤其对当今的中国而言,但是非常遗憾,中国小城镇发展得不好。中国小城镇人口(本文所指小城镇不含县城)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一直比较低,只有20%多,最高时,21世纪初曾达到过27%。最近几年甚至出现了下降,2010年下降到24%。

这个趋势很不好,发达国家越到城镇化后期,小城镇人口比例越高,而拉美等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小城镇发展得不好,越来越大城市化。

中国建制镇有17000多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仅有56个,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中国小城镇尚未形成人们稳定居住的场所,属于半成品的城镇化,基础设施不全、公共服务落后、人居环境差,小城镇人口流向城市的现象普遍。另外,许多小城镇正在逐渐失去特色、失去传统文化和美丽风貌。

如果继续按照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5%,到2020年将达到60%。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国城镇化率被高估,因为51.27%的城镇人口中包括了那些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但是没有真正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的农民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5亿人。按照2011年城镇化率测算,全国城镇人口应为6.9亿。但如果按照总人口13.5亿减去农村户籍人口9.3亿来算,全国城镇人口实际只有4.2亿,两者相差竟高达2.7亿。

51.27%的城镇化率之中,还包括了被人为拉高的“半城镇化”部分。有些地区为了提高行政级别,争取更多权力资源支配,人为提高城镇化率,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将县改市(区)、乡改镇,扩大了城镇人口比重,原先的农民顷刻间变成城镇居民,但是名不副实。

从规模上看,由于中国农村户籍人口达到9亿,如果要达到60%的城市化率,就意味着有3.8亿农民要进入城市定居,这是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承受的。所以这种不以跨地区人口流

动为特征的城镇化,就不容易导致城市失业率、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社会治安、人口流动、传染病流行等诸多问题。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07年大约有4000万农民是因为行政区域的“县改区”等变化而“被城市化”;此外,因为居住超过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也被统计为城市常驻人口,故有人估计实际城市化率只有34%,而非目前官方统计的45%

今天人们看到的小城镇多数属于农村集镇性质,聚集效益差,转移农村人口作用有限,不利于真正实现城镇化

德国非农人口高达97%,其中70%的城镇人口居住在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美国65%的人口居住在小城市和小城镇。同时这些国家的小城镇是城镇化的高端,小城镇不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同,而且许多小城镇的人居环境比城市还好。小城镇中居住的人群往往是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这些情况与中国完全相反。

中国更适合城镇化

城镇是城镇化的载体,中国的城镇包括了县及县级以上城市和农村性质的小城镇(全国共有近2万个建制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组一位专家认为,纵观各国城镇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超大城市(日本)和中心城市辐射型(韩国)为主的集中式城镇化模式,另一种是以中小城镇主导型(德国)为主的分散式城镇化模式。该课题组认为对中国而言,集中式模式更具优势。

但是,在政策层面上,中国一直鼓励的是后一种城镇化模式。

实际上都体现出我国提倡的城镇化主要是以农村的城镇化为特征。

小城镇与生俱来的特性显示,它更加符合中国的需要,更加符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小城镇是农村的中心,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比城市更直接

发改委开出的另一剂药方是城市群,发改委内部一直有一种声音认为解决城市病最好的办法是建城市群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估计我国今后每年将有1600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但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当地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无非是确保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及户籍人口的就业比例等,而且在住房保障、教育及医疗卫生保障,还有老年人生活保障等方面,同一城市不同户籍的人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以呼吁多年的“镇改市”为例,东部沿海地区有些镇发展非常快,人口规模大,GDP、财政收入已经相当于北方地区的地级市,但是仍是镇级管理,功能定位与其庞大的经济总量和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严重不匹配。

有些流动人口达到几十万的发达地区的镇可以升格为“市级镇”,拥有更多的行政权力以提高其服务职能。只有这样,中国的城市化才能顺应人口流动的市场化潮流,而不被纳入“行政化”的歧途。

呼声最高的户籍制度改革,因为城市户口尤其是大城市户口隐藏着巨大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福利,改革难度极大。

不改变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卖地生财动力机制

首先是塔式级别化的行政体制。这是制约中国小城镇发展的最大原因。中国省-市-县-镇的塔式级别化行政体制,首先会造成上下级行政体之间资源分配不公,更严重的是这种塔式级别化行政体制促使优秀资源向上一级行政单元集聚

与中国不同,欧美国家行政体制扁平化,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加州州政府所在地萨克拉门托只是一个小城市,人口规模远远不及州内的洛杉矶、旧金山等世界级大城市,这些大城市也没有什么行政级别。

第三个原因是缺乏国家的支持政策

第二个原因是小城镇缺乏内生发展动力

规划体制不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