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纵论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城市化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成为阻碍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型城镇化理念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注重城市质量和人民幸福感的城镇化模式。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注重城乡要素的融合和优化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这种模式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化率提高,更是城市功能完善、产业升级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的综合体现。
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推动城乡一体化可以消除城乡区域差距,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城乡一体化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互补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农业结构调整。
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具体措施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加大城镇化率提升的力度,通过提供更多的城市公共服务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农民工和农村居民进入城市。
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合理布局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推动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加大对农村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
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办法推动城乡一体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加大政府资源投入,推动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民迁徙和城镇人口过剩的问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适宜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不同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差异较大,需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措施。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特别到了近现代, 城市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在中国,城市化浪潮更是有了显著的发展表现。
数据显示,1949 年底中国只有建制城市69个, 全国城镇人口5765万,城镇人口是全国人口总数的10. 6%。
在2000年,中国城市数量已达到663,城市人口比重达到36.22%。
而到了2010年,中国人口中,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近乎各占一半了,城市人口比重为49.68%,农村是50.32%,也就是说在这最近的10年里,比重一下子就提升了13.46%,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大步提升,中国城市化越来越快。
但是,当我们仔细研看中国城市化的数据发展指标时可以发现,以上衡量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结论大都是依据于简单的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比重,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只是以简单的量变来定事实。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狭隘和错误的。
另外,城市化给人的一种感觉好像就是要是在全范围内全面发展城市,“剿灭”农村,使农村的地域缩小,人口减少,生产方式异化,让一个个的农村逐渐的成为线代城市的一部分。
如果说城市化真的就如上面所提那样,在人口上使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即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我觉得这更像似变相的人口硬性集中;在地域上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即地域中城市性因素逐渐扩大的过程,从这方面来讲,类似于一场地理兼并或大鱼吃小鱼,城市把农村给吃了;经济上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的过程和结果,这也仅仅是强调了经济上的进步。
以上这些城市化的定义可以说都是不全面的,只是从简单的一方面出发,并且也还只是城市化结果的一种表现,反推是不可以的。
这样的城市化不要也可。
因为每一项行动必有一个合理的目的在支撑,城市化的目的应该就是消除城乡差别,使社会的发展更加的和谐,而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使人更好的活,即提升人口的生活质量。
抱着这样一个目的来看,城市化是真的非常之必须和亟待全面展开的。
乡村振兴规划城镇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
乡村振兴规划城镇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规划是中国近年来的重要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农村实现全面发展和繁荣。
城镇化进程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推动力量之一,而城乡一体化则是乡村振兴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规划、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总结。
一、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具体措施,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推动农村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开始,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方向。
城镇化进程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推动城市和乡村的互动、融合和共同发展。
城镇化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民向城市迁移,进而带动乡村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互动、融合和共同发展。
城乡一体化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发展的协同性,实现资源和要素的有序流动。
通过城乡一体化,农村地区能够享受到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机会,城市也能够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和资源。
四、乡村振兴规划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乡村振兴规划和城镇化进程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农村的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为城镇化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支撑,城镇化进程则为乡村振兴规划提供了资源支持和发展机会。
乡村振兴规划的实施需要城镇化进程的支持,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要乡村振兴规划的引导。
五、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规划城乡一体化是乡村振兴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城乡一体化能够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的实施需通过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资源、要素和人才的有序流动。
六、城镇化进程对乡村振兴规划的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对乡村振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论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论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针对目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现实,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推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打破城乡二元坚冰,实现城乡一体化。
标签: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经济;文化随着“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城镇化”一词一度成为近十多年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热度最高的名词之一,而“城乡一体化”也在相关文件中频繁出现。
十八大报告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可见,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而且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
1 传统城镇化及其困扰传统的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本文认为,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向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转化的过程。
目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着四大突出问题:(1)土地城镇化过快,农民的失地问题比较突出。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农民失地”为关键字进行搜索,相关结果超过了600万条,2014年3月发生在山东省平度市征地血案被相关媒体称之为“城镇化之殇”。
据相关报道,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约50%,但城镇户籍人口仅增长了2.5%,这对于本身差距巨大的城乡发展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城市结构不合理,规模结构严重失衡,城市群发展不快,一体化进程缓慢。
以甘肃省为例,2013年,兰州的城市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近30%,地方经济依赖度较高,而其作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欠佳。
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言稿范文
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城市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城乡之间巨大的发展差距和不平衡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当今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首先,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城市不应该只是繁华与高楼大厦的代名词,而应成为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寻找更好生活的新家园。
城市也应积极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只有城市和农村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城乡发展才能持续稳定。
其次,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意味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城市在各类资源方面拥有优势,而农村则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利用。
只有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才能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公共服务的均等与共享。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通常享有更多的公共服务和便利设施,而农村则面临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短板。
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和共享,使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公共服务。
只有这样,城乡之间的差距才能逐渐消除,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才能逐步提高。
最后,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努力。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都应当为城市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府要加大力度,制定合理政策和措施,为城市和农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去;社会组织要加强对城乡一体化的宣传与组织;广大市民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意识,积极参与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来。
总结一下,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当今最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
只有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与融合,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均等共享公共服务,才能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推进。
城市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就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进程的意义城市化进程是一种城市化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的过程,是农民进城、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建设的综合体现。
城市化进程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各种产业,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其次,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提高了城市的硬件和软件水平,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再次,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拥有更多的社交圈与交流机会。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多元的生活方式选择。
但是,城市化进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市的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乡一体化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和作用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融合与互动。
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乡一体化可以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可以将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进农村地区,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其次,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化等形式,可以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迅猛发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关注焦点。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前景。
一、城乡现状与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经济资源。
农村地区则面临着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推进。
首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交通、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其次,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优化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城乡一体化可以实现城镇和农村之间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例如,可以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提升农民的收入。
同时,城乡一体化也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形成农村新的动能和竞争力。
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挑战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和资源不均衡分配的问题仍然存在。
城市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较少。
其次,农民工返乡创业难、城市户籍限制等问题也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此外,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前景尽管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挑战,但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镇对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这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支持得以转化,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发展。
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这一重要议题。
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整体,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需要。
城市是现代化的代表,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城市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压力和人口压力。
而乡村则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发展滞后、人口外流。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促进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其次,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但城市的高房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难以实现。
而乡村则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得不到满足。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可以让城市和乡村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愿望。
最后,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城市和乡村是国家的基本单元,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实现城市和乡村的互联互通,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因此,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整体,要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共同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无删减范文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1. 引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城市化进程在我国呈现出新的特点。
本文将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发展背景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和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
2.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人口、产业和资源的有机协调,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方式。
与传统城市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3. 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3.1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集中流动,城市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城市化进程朝着更加可持续、平衡发展的方向前进。
3.2 城市化率的提升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升,已经超过50%。
城市化率的提升给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我们进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3.3 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以促使城乡发展差距得到有效缩小,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4.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4.1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乡村和城市资源的有机流动和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2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通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有序流动,有效缓解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压力,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
4.3 促进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乡村新业态,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5.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挑战5.1 体制机制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解决城乡之间的利益分配、资源配置、政策支持等问题。
新型城镇化如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如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成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型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的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而是以人为本,注重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而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新型城镇化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过去,城乡发展往往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格局,城市过度集中资源,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而在新型城镇化理念下,规划者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城镇发展与产业布局相匹配,避免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
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使农村能够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缩小城乡之间的物理差距。
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长期以来,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农业生产,附加值低。
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产业的集聚和升级,促进了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
这不仅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他们就近就业,减少农村空心化现象,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在农村的发展。
比如,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村设厂,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能带动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使农村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型城镇化还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在教育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让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
在医疗领域,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培养乡村医生,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和合作,使农民能够便捷地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化方面,建设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融合。
社会保障方面,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保障差距,让农民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有更可靠的保障。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也为城乡一体化带来了积极影响。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引言
背景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
传统的城市化模式导致了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城乡收入差
距扩大、农民工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转变城镇化
发展的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新型城镇化强调人民城市化、现代城市化、生态城市化和智慧
城市化的全面推进。
具体来说,新型城镇化注重人民的参与和利益,推动城乡居民互动和沟通;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技术,提高城市
管理和服务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城市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它具有以下几
个重要意义:
1. 促进经济增长:城乡一体化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2. 扩大内需:随着农村居民的城市化,他们的消费水平也会提高,从而推动城市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内需扩大。
3. 减少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可以减少城乡差距,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
4. 优化城市规划: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论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化,中国将能够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减少城乡差距,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农村城市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农村城市化进程近年来,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以期为相关问题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1.农村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是农村人口、产业、土地与城市进行深入融合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既互相促进,又存在一些矛盾。
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但也存在农地流转难、农民市民化问题等问题。
2.农村城市化进程与就业问题农村城市化进程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带来了一些就业问题。
一方面,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农村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过度依赖城市就业的问题,农民工就业难、社保问题等也不容忽视。
3.农村城市化进程与农业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方面,农村城市化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刺激了农业生产需求,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另一方面,农村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科技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农村城市化进程与农村生活环境农村城市化进程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提升了农村生活品质。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农村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等。
5.农村城市化进程与社会保障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逐渐提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完善使得农民享受到更好的福利。
然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社保普及率不高、制度差异等问题。
6.农村城市化进程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农村城市化进程对农村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农村改革与城市化
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农村改革与城市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为了推动农村改革与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就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农村改革和城市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城市作为经济的中心,先进的生产力和技术集中在城市中,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
而农村则相对落后,发展水平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资源共享和人才流动,可以实现城乡双向融合,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村改革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农村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需要进行农村改革,解决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
农村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
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则是针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通过整体提高农村产业、农业、农民的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三、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的不断改善,都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条件。
城市化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提高城市地区的发展质量。
通过城市化,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吸引农民进城务工,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流动。
四、促进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措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中国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扶持。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着发展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旨在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平衡发展。
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公民素质培养。
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遵循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和更好的社会保障这一方向。
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同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使城市成为安全、舒适、包容的居住地和工作地。
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旨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民生活水平。
这将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另外,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还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
尽管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需要充分考虑各级政府的财力、人力、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实际情况。
在实施政策时,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总之,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人民期望的目标。
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中国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发言稿
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感谢主办方给予我这个机会在这个重要的座谈会上发言。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议题。
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地区,并在城市中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和结构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发展则是为了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城乡间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均衡配置。
首先,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对人们生活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城市的繁荣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为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城市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不可忽视。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集中现象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了巨大挑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资源不均等问题凸显出来。
其次,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地区人口外流加剧,产业结构转型面临困难。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乡间的协调发展。
实现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多方合力。
首先,政府应加强规划引导,确保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相互促进。
政府要加大对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要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就业创业支持。
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引导农村人口就业创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另外,要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要加强城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
除此之外,社会各界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参与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企业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农村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城乡一体化发展论坛发言稿
城乡一体化发展论坛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城乡一体化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
城乡一体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观点和经验,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讨论。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取消划界限,实现资源、产业、人才、文化的有机融合和互动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首先,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区划壁垒。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机制,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利和改善。
其次,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以农业为支撑。
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农业成为农民的增收渠道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纽带。
再次,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我们要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同时,注重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农田和水资源,实现农村和城市的互利共赢。
最后,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我们要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解决好城乡差距和不平衡的问题。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居民权益的平等保护。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民生问题,关心农民的利益和需求。
只有真正扎根于农村,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个论坛,我们能够集思广益,互相倾听,共同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城乡一体化则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产业升级、社会服务等方面,探讨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一、城市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动与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首先,应当根据区域的经济特点和人口规模,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
例如,对于人口过剩的城市,应当加强对辐射区域的规划,发展资源型产业,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
其次,城市规划还应当注重优化乡村的发展环境,提升农村生产力。
通过合理规划的农村,可以吸引更多城市人口前往乡村居住,提高农村的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二、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发展与农村融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应当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促进城乡地区的经济融合。
首先,城市应当注重引导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技术支持和市场导向,帮助农村转型升级,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
其次,城市还应当与农村合作,共同发展服务业。
如在农村地区建设休闲农业基地,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服务业,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产业升级的推动,城乡经济可以实现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三、社会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之一是缩小城乡之间的服务差距。
城市应当加大对农村的社会服务投入,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首先,城市应当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
通过建设优质学校、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其次,城市还应当加大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投入。
建设农村医疗机构,提供优质医疗资源,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同时,还应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农村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化路径
农村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化路径农村经济发展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探索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路径,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可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可以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开展乡村旅游,提升农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如道路、桥梁、电力、通信等。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优化农村人力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
同时,鼓励城市青年回归农村,发挥其专业技能和人才优势,推动农村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民的贷款支持力度,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农村土地流转能够促使农村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通过加大土地流转补贴和扶持力度,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六、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提升农村产业的竞争力。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高科技和优质资源进入农村地区,推动特色农产品和农村品牌的建设。
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的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这可以减轻农民的生活压力,增加其创业的勇气和动力。
八、加强城乡交通互联互通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联通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的便捷网络,促进城乡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九、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纵论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第六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在京召开2013.02.27本网讯 2013年2月24日,元宵佳节。
以“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在北京召开。
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联合主办。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龙永枢,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以及来自五个学会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
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联谊会)始于2006年,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紧跟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每次论坛确定一个主题,并已成功举办过五届。
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感情沟通的平台,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大力称赞,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与。
2011年、2012年新春论坛的两个主题:高效利用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已被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
论坛今年新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全国经济地理学会位联合主办单位。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其中的城镇化,十八大报告将其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
为了探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内涵和路径选择,本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论坛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柳忠勤主持。
在逐一介绍了与会嘉宾后,柳忠勤邀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杨重光、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秘书长沈体雁、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孙久文一同走上主席台,一起代表五个学会向大家致新春问候。
本次论坛主题的设定者,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研究员首先作了主旨发言。
随后,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各自的学术观点:专家学者关于城镇化基本概念与新型城镇化内涵观点碰撞。
尽管“城镇化”一词早已写入教科书和政府文件,然而专家学者们对城镇化的概念仍有很大的争议。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研究员认为,“城镇化”和“城市化”没有本质区别,城镇化从概念上来讲是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就是农民进城。
同时,他也指出,不能片面强调城镇化,而忽略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城镇化也可为工业化提供支持。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管理系主任叶裕民教授并不同意城镇化就是支持农民进城的提法,她认为,城镇化是通过两个流动来实现两个转化的过程。
第一个流动是人口的空间流动,从农村流向城市;第二个流动是社会流动,社会中下收入阶层通过城镇化过程中的培训、教育、就业,逐步上升为中产阶层,所以,当一个国家建立了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结构时,这个国家的城镇化就基本完成。
而两个转化是指城镇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在工业化发展前期工业化决定城镇化,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化决定工业化。
所以,城镇化是以良好的空间结构和制度环境为未来高效率的产业提供了基本条件。
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惠民则从另一个视角反驳了城镇化就是农民转为市民的观点,他认为农民直接转为市民是有问题的,中间还缺少一个环节,妥当的做法是农民可以先转为股民,再由股民再转为市民,使农民有机会享受发展带来的好处。
在“城镇化”方法论方面,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金碚研究员认为,尽管大家对于城镇化有不同的定义,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为此应该对农民进行解释,而“农民”这个词可以在英文里头找到三个不同单词解释,分别为peasant、farmer和landlord。
其中,第一个概念是种地的农民,靠农业的种地获得收入;第二个概念是对土地拥有权利的农民;第三个概念是是地主,拥有地,但基本不劳动。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我们把进城的农民称为农民工,但在英文中很难找到对应的单词,所以英文只能称之为移民。
然而,进城农民工是一个很特殊群体,至少有三个意思:一是他们当中有些人仍然要从事农业劳动;二是他们在农村里面拥有土地;三是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地主,已不会种地。
另一方面,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意愿并不高,现在越来越多的聪明农民不愿意放弃农业户口,也不从事农业劳动,而是希望拥有土地收益。
随着二代农民工的出现,这种趋势会变得更加突出,因此,今后很快就要面临谁来种地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最近写入了中央文件,为此,许多专家认为应该弄清楚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结合北京的实践,她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第一,理念要创新。
既要避免走欧美国家空间无序蔓延的城镇化道路,又要避免走拉美国家依靠人口向城市过度集聚的城镇化,第二,技术要创新。
把握好全球化、信息化的机遇,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第三,制度要创新。
同时,她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目标和重点任务是,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公平共享,使农民成为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主体、责任主体、收益主体和经营主体。
第二,在此过程中,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推进综合体制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也要着力在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中实现突破。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指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重点解决三个方面问题,第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特别是已经完全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工和不会种地的二代农民工;同时,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也要保障他们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二,除了户籍制度之外,应该关注福利制度,努力消除福利制度的地区差异。
第三,新型城镇化也要注重空间合理布局。
从国际视角,借鉴吸收国外的经验,如,《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提到重塑经济地理的三大理念,即,“密度”、“分割”和“距离”,倡导城市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方式。
另外,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惠民则提出了一个“共有制城镇”的设想,他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该重点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城市实际资产的主体问题。
共有制是股份制的概念,可以同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结合起来,确保产权能够得到比较明晰的落实。
第二,城市投资发展的问题。
就跟大家购买商品房、买车一样,把城市的投资作为最大的投资。
追求城镇化质量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研究员认为未来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是让进城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住、活得好。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秘书长、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开忠教授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提升城镇化质量,要把城市视为一个综合体,从体制创新等多个方面着手解决。
同时,他认为,城市制度创新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保障,为此,他提出三方面建议:第一,撤县设市、设立镇级市等行政区划管理体制要逐步恢复或取得突破,以有效解决城市空间无序蔓延问题。
第二,允许设立自治市。
只要符合一定的税收条件或财税收支基本平衡条件,允许农民自发地去创建城市。
第三,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建立城市施政的经理人制度,形成一个城市职业经理人市场和城市职业经理人教育体系。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小城镇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巡视员谢杨研究员也认为体制创新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他认为从土地制度改革入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为此不妨先从现行养老金体制改革入手,确立金融体制改革先于土地制度改革,这样有利于培育市场,从而依靠充分的资本市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专家学者论述了城镇化的模式、问题与挑战。
中国城镇化是一个大国的城镇化,也是一个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城镇化,我国国情便意味着城镇化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天津滨海新区综合发展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郝寿义教授介绍了滨海新区城镇化模式的一些做法和问题。
滨海新区实施过农村宅基地换房,宅基地换房之后把农民宅基地收上来,给农民盖了楼,让农民住上去,也给农民上了各种保险,但没有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于是许多农民变为“无业游民”。
同时,进城农民工落户也是一个大难题。
许多外来农民工到滨海新区工厂里就业,当地企业就向政府提出帮助其员工解决户口和住房问题,以便于留住一批有技术特长的工人,然而相关政策很难突破。
城镇化虽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但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金凤君研究员认为,目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着三大突出问题:第一,土地城镇化过快,农民的失地问题比较突出。
他列举了一些数据,如过去的十几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约50%,但城镇户籍人口仅增长了2.5%,这无疑加剧了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
第二,城市结构不合理,规模结构严重失衡,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发展太快,容易引发城市病。
第三,农村土地闲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认为,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要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将面临几方面的挑战:第一,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非农产业发展能否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来吸纳进城农民就业,农业能否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第二,城镇化的资源支撑。
这么多的农民进城之后,他们对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向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这么大规模的人口集聚将给当地资源带来的影响也要事先研究,以避免城市病大范围爆发。
相反,如果按照有些专家的提议在内陆再建10个大城市,这种方案是否可行?也是需要研究的。
他建议各城市要有不同的特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合理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以提高农民的素质,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专家学者认为: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繁荣城市,而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研究员认为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才能解决“三农”问题,如农业发展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等。
他认为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地把农村建成城市或者打着新农村建设的名义,让农民上楼,这些所谓农村城镇化的认识或做法是有问题的。
为此,他指出城乡一体化主要体现为:第一,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避免出现发达城市和落后农村并存,要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第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第三,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
同时,他认为,要缩小城乡差距,让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个目标不是一两年内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