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北门街历史街区的改造设计(全)

青浦区北门街历史街区的改造设计(全)
青浦区北门街历史街区的改造设计(全)

青浦区北门街历史街区的改造设计

作者:肖逸民, Xiao Yimin

作者单位:上海建筑装饰集团申兴装饰工程公司

刊名:

住宅科技

英文刊名:HOUSING SCIENCE

年,卷(期):2011,31(7)

参考文献(1条)

1.林强;梅媚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空间营造途径-以成都市宽窄巷子为例[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9)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齐君.Qi Jun山西朔州古城历史特征及保护更新的认识[期刊论文]-中国名城2011(2)

2.王深法.陈苇.王乃江仙居古城的山水格局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浙江国土资源2004(8)

3.谢菊凤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创建[期刊论文]-知识窗2006(3)

4.余晓娟.田喜洲论三峡库区历史古城丰都旅游资源的重构[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 2004(2)

5.赵丽丽.南剑飞.ZHAO Li-li.NAN Jian-fei四川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研究初探[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7,33(5)

6.田野榆林古城的保护策略初探[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18)

7.唐晓逛台北老城之艋胛[期刊论文]-两岸关系2010(2)

8.榆林特色城市形象研究[期刊论文]-榆林学院学报2009,19(5)

9.田野榆林古城保护研究[学位论文]2010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f676676.html,/Periodical_zhuzkj201107015.aspx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n Old Simon Streets historic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 1项目背景 1.1用地概述 老西门项目位于常德市城北片区武陵大道西段建设路以南、朝阳路以东、人民路以北,面积约26.8公顷,北侧为老城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西侧为物流及医疗卫生用地,东面为老城区步行街商业中心区,南侧为滨水商业区。地块现状为平坦用地,容积率4.0,绿地面积约8公顷,地块以老西门片区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追溯时代记忆为诉求点,引入复合性的规划设计理念,重建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老西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城市发展活力,融合“棚改安置、旅游观光、绿色办公、现代商业、文化休闲、艺术体验、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 1.2现状分析 该规划地块场地内部地势高差较小,结合常德沅水大堤与地块形成的围垸地形完成,无名贵品种,或有保留价值的植被,该地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冷,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基地内部有一农贸市场,位于基地北面的市场主入口宽度较为狭窄,门口任意停放各类车辆,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地内部有少量的废弃厂房,因长期未维护外立面破坏不堪,该项目区无工业用地,但物流用地(车站)区域人口流动大。 1.3项目概述 项目占地约26.8ha,用地性质为文化商业用地,整体定位为销售型物业,业态组合由社区商业、SOHO及住宅式公寓组成,住宅采取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由公寓与商务SOHO,和街区商铺构成,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形成协调的天际轮廓线。本项目商业以满足自身业主及周边的日常生活消费为主,规划为外向型商业。 2设计总论 2.1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 (3)、建设工程相关批准文件; (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2 基础资料 (1)、规划设计图纸一份; (2)、设计范围详总平面图; (3)、建筑初步设计及相关材料。 2.3 设计原则 1、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人的参与性同时创造出宜人的环境空间。 2、整体性原则以现存历史建筑为基础,完整保护构成老西门历史文化街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拼贴城市记 忆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资料参考 发表时间:2010-09-10 来源:鸣网作者: 摘要: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悠久历史城市文脉的延续,“塑造解放路的整体风貌,重现解放路的昔日繁华,使各种建筑做到多元共生,有机共融,是这次规划设计的理念。关键词:整旧如故、多元共生、有机共融 天津,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称。她拥有的建筑外来文化之丰富、之广博,在我国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而在天津中心城区的解放路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五大道意式风情街一并称为天津的两大历史风貌街区。解放路分为解放北路与解放南路,其中解放北路是天津著名的“金融街”,从17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被迫开埠通商后解放北路最先被开发,先后建有“英国汇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麦加利银行、横滨正金银行、中法工商银行、利华大楼等各种欧式风格建筑”相继建设。至18世纪30年代,国内外各大银行在解放路云集,资金流量位居全国第二,因此当时被称之为天津的“华尔街”。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的延续、这样一段万国景观线其风貌改造设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体现南、北解放路建筑风貌一致中的特色,特色中的协调,通过对现有建筑风格的延续与统一,采用整旧如故的处理手法,使解放南路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 一、原貌概述: 本次设计规划路段为欧式风貌区,位于天津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北侧为小白楼中心商务区;东侧紧邻海河;西侧与五大道历史街区相呼应。在小白楼CBD和海河的辐射影响下,欧式风貌区应发挥自身特色,延续解放北路的历史记忆,塑造城市的文化长廊。规划范围为解放南路位于“曲阜道至琼州道”之间的路段,全长约为2.1公里。有较为重要的解放前建设的传统欧式风貌建筑、解放后建设现代高层建筑、多层建筑。 解放南路共有公共建筑24栋、本次所需整修公共建筑11栋,住宅建筑共有28栋,本次所需整修住宅建筑28栋。 规划范围内有市级保护建筑一座“市政协礼堂”(原德国俱乐部),历史风貌建筑14座(北京影院、东光大楼等)。在整个街区范围内分布着较多的的文物保护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现状照片)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传统风貌与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改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传统风貌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景观、文化、交通等各个功能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并为了将这些历史文化名街有选择、有步骤的介绍给国人,展示给世界,于起,先后举办五届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先后评选出如北京国子监街、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大街等历史文化名街。 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工作长期的重心之一,但对其研究和实践多从街区的商业形态、交通格局、邻里关系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常忽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形态。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列工程,不但涉及规划设计同时也包含法规管理,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国内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做一个初步探讨,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2.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2.1历史遗留景观 历史遗留景观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 物质景观指客观存在的景观,包括街区中的历史遗存建筑、历史特色要素、街区空间格局以及天际线景观等。非物质景观是指能够反映街区独特历史文化内容的景观,包括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俗礼仪等。历史遗留景观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精神,对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街区中的遗存建筑和历史特色要素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单元,她们的形态风格是不同时期,不同建筑材料以及不同风俗习惯的反映,是历史的演变及文化的沉淀。山西省晋中平遥县南大街,又称明清街,街道两侧的店铺具有明清风韵,全长750多米,沿街建筑考究,雕刻和绘画手法细腻精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涤荡,古风犹存(如图1)。 生活习俗和民俗礼仪反映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地域性,构成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特殊性,同时对景观的发生发展也具有约束性和引导性。 2.2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体、植物以及天象等,它们是景观起源的基础,不可更改且十分珍贵,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摘要:本文以宽窄巷子为例,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作用和意义,并通过对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环境艺术要素、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各场所的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宽窄巷子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一大特色——碰撞。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宽窄巷子环境艺术设计 1、历史街区改造与环境艺术设计 1.1历史街区改造的现状与意义 城市历史街区改造是在对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的一种开发性行为。 优秀的历史街区改造能让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格局中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的相互融合。利用城市特有的历史建筑遗存,在城市发展中营造出具有独特地域感、历史感、文化感的城市空间是历史街区改造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各地政府都打出“历史”牌,希望借助具有地域文化和历史氛围的古代建筑或历史区域营造更具特色的“地方名片”,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改造工程上马。一方面,这些改造项目对保护历史建筑、弘扬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千篇一律的改造模式让不少历史街区丧失了原有的独特光彩,成为不伦不类的“政绩工程”。如何做好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2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环境设计各要素间的关系犹如生物学上生物群落的共生链,维系着自然万物的萌发,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追求的目标,其任务在于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 1.3环境艺术设计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重要作用 在历史街区的改造中,人们往往将作为历史遗存的实体的历史建筑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而忽略了其区域环境的打造,这也是不少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失败的原因。 街区是以三维呈现的实体,也以三维围合空间,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维度——时间,历史街区则表现出其在城市中独特的地域风貌。这种历史感不是建筑与建筑年代或者与建筑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空间的营造来让人们感受到历史街区在时间与空间中存在的意义,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对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成都宽窄巷子商业街区概况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城市历史景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新思路

城市历史景观——历史街区保护的新思路 ——以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为例 姜滢张弓 【摘要】纵观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进程,从单一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到保护文物所处的空间环境,人们对自身文明产物的保护逐渐加强,体系日趋完善。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维也纳备忘录》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宣言》,201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采纳了”城市历史景观”的新建议,这一建议的采纳为城市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为全面的建议,对于街区价值认知突破了以往的物质空间形态,通过对城市历史景观的内在联系及其生成机制认知街区价值。文章以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为例,以城市历史景观为指导,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对历史街区价值的认知及其内在与生成机制进行研究,试探索街区价值认知方法和历史街区的保护的新思路,保护与提升历史街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城市历史景观;历史街区;保护;多学科;福州上下杭;文化 1.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方法 人类对自身文明产物的保护随着现代文明的发达而日益提高,从1840年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国《历史性建筑法案》开始,世界各国对于自身文明的保护机制逐步完善。 从各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相关的国际会议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从单一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开始,逐渐发展到对于文物所处的空间环境进行保护。 “历史街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33年的《雅典宪章》中,“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1987年《华盛顿宪章》提出“历史城区”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不论大小,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国在1985年由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建议设立“历史性传统街区”,提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等也予以保

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持续发展——天津市解放北路原法租界大清邮政津局街区概念性设计研究

陋居所维持生活,要么居住在新建的无视周围文脉的大尺度的方盒子中;同时,为了服务街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新增了许多零散的商业服务设施,如小卖、浴池等等,这些设施一般标准较低且自发无序的分布,有的甚至挤占了风貌建筑中的空间,对风貌建筑造成了不良损害;另外,由于街区周边道路比较狭窄,交通高峰时段车辆堵塞非常严重。上述激增的城市容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清楚的表明街区现有功能结构是不合理的。 4. 街区运行机制单一,缺乏活力 原大清邮局街区的活力和繁荣是建立在街区内部运行方式多样化以及功能结构多元化基础之上的,进而确保了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而目前的街区基本上以住宅为主加上个体经营的低档次商业店铺以及少量的办公空间。街区虽然位于城市中心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完全没有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引进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街区与当代城市生活相脱离,整体的运行模式偏于保守、缺乏活力。 三、有机更新与持续发展的策略 针对原大清邮局街区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下列策略,目标在于实现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持续发展,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的纳入当代天津城市生活之中: 1. 建立街区历史风貌建筑的数字化档案,为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为了使历史风貌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首要工作是建立完备的数字化档案和控制导则。值得庆幸的是,对于街区内现存的四栋历史风貌建筑,还可以找到部分原设计图纸。尽管原图纸已经残缺不全、极端老化,但通过扫描、拍照,结合建筑现状测绘和对历史资料仔细的考察研究,最终还是能够建立起风貌建筑的数字化档案,主要包括建筑的基本信息、历史背景、复原图纸以及保护与开发要求等。将这些信息与GIS系统结合起来,足以为历史风貌建筑的修复、保护、再利用提供充实的依据,对此国内已有相关研究,这里不再赘述。3) 2. 运用图底关系4)、空间句法5)等理论修复并强化街区原有肌理 为了重塑街区原有肌理,我们采用了图底关系的分析方法,首先分析历史上大清邮局街区的图底关系、解放北路上相邻的保护较好地块的图底关系6),由此确定大清邮局街区内应有的图底关系,然后根据上述分析对街区内的建筑进行调整:拆除各种临时加建物,改变新建筑的布局和空间尺度关系,恢复街区应有的肌理。此外,还要看到,该街区发展历经百年,其文脉格局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也不乏自发、无序、甚至对街区肌理具有消极作用的成分存在。为了实现街区的有机更新和持续发展,强化肌理同时又满足当代生活的需要,是两项需要同等视之的重要目标。为此,我们运用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评价并改进街区内的重要节点,提高节点之间的连接值、降低视区之间的深度值,在此基础上确定街区更新改造的最终形态(图3~5)。 3. 以适应性再利用7)为原则重新安排 35

“文化街”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建设方案

通州梨园镇“梨园文化街”规划设计方案 一、设计主旨和主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十次全会、区纪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全力打造“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品牌,实现“廉洁建新城”的目标要求,根据通州区和梨园镇党风廉政建设总体部署,建设“梨园文化街”。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依托地区实际,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原则,把“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与“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为建设南部和谐文化新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依托云景东路城市主干道,有效利用道路两侧空间布局,紧紧围绕“廉洁建新城”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地区文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凸显梨园特色,通过中华美德、文化科技、创先争优、勤廉文化、和谐发展五大板块,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教育,不断丰富“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内涵,“寓教于景、寓情于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之成为陶冶人们道德情操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展示通州和梨园形象的重要窗口。以“扬正气、倡勤廉、促和谐”为主题,通过多元化载体,让人们在情景交融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启迪和廉政文化的熏陶。 二、我们的创意理念和整体构思 (一)、背景分析 通州,首都北京的东大门,一个以悠久运河文化为底蕴的历史名城,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通州有众多文物古迹和现代场馆,如三教庙、八里桥、张家湾城

墙遗迹、北齐长城遗址等等。新建的如通州博物馆、韩美林艺术馆、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中国国画院等等,但最著名的还是京杭大运河。 在新时期,通州区和梨园镇人民在以“自信、包容、求实、创造”为城市精神的理念指导下,弘扬大运河文化,在保护传承古代文明的前提下不断将大运河文化发扬光大,成为通州的一张“大名片”。把运河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梨园镇作为运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藉此“梨园文化街””的建设,五大主题的展示,以“扬正气、倡勤廉、促和谐”为主题,以达到丰富“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内涵,使之成为陶冶人们道德情操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展示梨园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定位“梨园文化街”主题(关键词)“韵” “水韵通州、神韵梨园” 词典“韵”的词义:和谐而有节奏的; 风度,风致。 “水韵通州、神韵梨园”。谈通州离不开“运”字, 说通州离不开“水”字,大运河文化深深植入通州的灵魂。因此,我们认为大运河就像一个飘动的五线谱,通州文化就像乐章上跳动的乐符,韵律动感悠扬,充满创意、活力、和谐。所以我们从中感悟到一个“韵”字。它昭示通州文化蕴含的大运河古韵、现代梨园的神韵!所以我们把与“运”谐音的“韵”定义为“梨园文化街”项目的关键词,把它贯穿的项目中去,这就如同散文中的一条线,把“梨园文化街”中的几大部分贯穿起来。通过基本元素和各部分的内容展现通州、梨园文化的精髓,体现梨园镇的风采,谱写和谐、优美的乐章。而“梨园文化街”不正是一条飘动的乐谱和新时代的大运河吗! 三、我们的设计方案 (一)、“梨园文化街”标志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The Landscape Planning On Old Simon Streets historic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 1 项目背景 1.1 用地概述老西门项目位于常德市城北片区武陵大道西段建设路以南、朝阳路以东、人民路以北,面积约26.8 公顷,北侧为老城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西侧为物流及医疗卫生用地,东面为老城区步行街商业中心区,南侧为滨水商业区。地块现状为平坦用地,容积率 4.0 ,绿地面积约8 公顷,地块以老西门片区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追溯时代记忆为诉求点,引入复合性的规划设计理念,重建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老西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城市发展活力,融合“棚改安置、旅游观光、绿色办公、现代商业、文化休闲、艺术体验、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 1.2 现状分析该规划地块场地内部地势高差较小,结合常德沅水大堤与地块形成的围垸地形 完成,无名贵品种,或有保留价值的植被,该地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 冷,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基地内部有一农贸市场,位于基地北面的市场主入口宽度较为狭窄,门口任意停放各类车辆,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 用,基地内部有少量的废弃厂房,因长期未维护外立面破坏不堪,该项目区无工业用地,但物流用地(车站)区域人口流动大。 1.3 项目概述 项目占地约26.8ha ,用地性质为文化商业用地,整体定位为销售型物业,业态组合由社区商业、SOH及住宅式公寓组成,住宅采取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由公寓与商务SOHO和街区商铺构成,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形成协调的天际轮廓线。本项目商业以满足自身业主及周边的日常生活消费为主,规划为外向型商业。 2 设计总论 2.1 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 (3)、建设工程相关批准文件; (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2 基础资料 (1)、规划设计图纸一份; (2)、设计范围详总平面图; (3)、建筑初步设计及相关材料。 2.3 设计原则 1 、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人的参与性同时创造出宜人的环境空间。 2 、整体性原则以现存历史建筑为基础,完整保护构成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空间环境、景观风貌和人文特色。 3、协调性原则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应包括它们的环境和相关诸多要素。街区内的改建和新建建筑应遵循保护城市传统机理连续性和逻辑性的原则,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与传统环境相协调。 4、可持续性原则从发展的角度认识景观规划设计的含义,处理好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

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图 1西安历代城市演变 图 2唐长安城 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西仓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问题错综复杂的旧城区更新改造动力十足,人们不仅要求物质环境的更新交替,更是对能够彼此进行精神交流、促进邻里关系和谐、社会多元共生,和谐共生的公共空间有着强烈诉求。历史街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风貌,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实施对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递历史信息、展现历史风貌、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史片区所在地的文化、地理、人文、社会的深入探讨,对西仓历史街区的用地、建筑、交通、人口构成等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保护与更新措施,在原有建筑空间肌理上,延续文脉,解决居住整体环境,恢复历史街区活力,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 功能置换 保护策略 更新措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问题错综复杂,城市更新改造变得更加迫切,在更新过程中,城市历史街区有着极大的价值, 传统历史街区沉淀着历史与文化,体现着地域特 色,承载着历史发展脉络,记忆着居民生活的片 段,由于历史街区生活质量的下降,风貌的消减, 基础设施缺乏,房屋破解的现实,使得历史街区 不得不进行城市更新,为了保留这些文化遗存, 延续文脉,继承城市发展脉络,改善居民生活环 境与生空间,恢复发展历史街区活力,探索出一 条适宜历史街区更新之路。 二、西仓历史街区发展现状 1.西安古城空间演变 西安具有最早的建城史和最长的建都史,历史文化资源丰 富,被誉为中国天然的历史博物馆,不仅如此,西安以其特 有的都城遗址和规模宏大的唐长安城的规划,使得西安在 中国都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图1、图2) 2.西安城市特色 3100多年的城市发展,为西安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 形成了西安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城市风貌。跨入21世纪,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趋同的今天,我们认识到唯有 充分挖掘西安城市所特有的文化特色,继承并且发扬城市 独有的文化内涵,才能永久的保留城市的魅力。当代西安 的城市面貌在传统格局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规 划的指导下,城市大的空间布局沿循其历史文脉,突出其传统格局,彰显其空间气韵。从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考虑,采取综合措施,使保护与建设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形成了西安独具风格的城市特色。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 摘要: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街区中的空间。文章从文化景观的空间构成、空间传承的手法等角度,对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景现的空间传承实行了内涵及形式的探讨。 关键词:文化景观;历史街区;空间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的主要承载体,具备文物的特性,需要保持其原真性,所以希望它“不变”;但作为城市街区,它有必须完全融入城市,与城市共生长,否则街区就会死亡而使保护无从谈起,这样它又必须持续地改变。究竟什么要“不变”、什么要“改变”呢? 1文化景观的空间构成 1.1城市格局 格局的特色往往反映一个城市的规划思想。我国很多城市格局构图方正,主次轴线分明,但也有很多因地势变通、灵活的实例,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观特色。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整体布局方式与它所在城市的布局形式相对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街区的街区布局形式是这个城市传统城市格局的缩影。 1.2传统街巷 传统街巷是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中的重要内容,对历史街区的空间布局的影响最为广泛而深刻。历史街区的街巷空间是较为封闭、内向的,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将历史街区内部各个要素在空间上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并协调和有效地发挥城市的诸多功能。例如,街巷在承担交通运输任务的同时,也是组织市井生活空间的主要场所。 1.3空间节点 (1)广场。广场是街区中主要用来实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场所,属于公共开放空间。中国古代城市广场的概念较弱,一般城市没有专门建设

供人们实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广场,广场的功能往往是依附于其他的功能,如依附于庙宇、宗祠等宗教建筑实行祭拜等宗教活动;定期的集市贸易或经常性的实行商品交易的场所;戏台前提供给人们看戏的空地等等。现在历史街区中留存至今的也多是这个类的庙宇、宗祠和商业性的集市广场。如南京夫子庙广场、山西灵石静升镇文庙广场等。 (2)交通节点。通常是指街巷道路的交叉点。因为传统街区多是在自发的情况下逐渐形成,街巷常常弯折成曲尺形,或是和缓的曲线形。道路的交叉点不是简单的十字形,而多是风车形、丁字形、人字形等相互交错的一种形式,节点的空间景观丰富多变,有些也兼具景观节点的效果。 (3)院落节点。指建筑或围墙围合成的半私密空间,院落节点是外部空间序列的终端。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中的院落节点空间是与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也是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注重的焦点。 (4)点缀性景观节点。通常指以标志性景观如古井、名木、牌坊、雕塑、碑刻等存有的节点,是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重要标志点,人们在这里能够交往、实行信息的传达。 2文化景观的空间传承 对于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传承包括显性景观及隐性景观的传承。显性文化景观是以一定的物质或空间存有,是人们日常能够触及的,所以人们对它们也比较熟知。隐性文化景观是以人们的思想观点、文化要素等为主,有些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体现其内容,可有些是无形的,体现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脉络。本文侧重从显性要素对文化景观的空间传承展开论述。 2.1城市肌理的传承 在我国城市的历史街区中,城市肌理对城市建筑有着极大的控制力,无论建筑的解决方式多么出色,都无法克服它们所在地城市肌理的限制,它是建筑在城市空间深层结构上的形态依据。要传承城市肌理的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得编制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与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规划管理得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就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得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得深化。编制完成得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与管理得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特色街区)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得编制。其她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得区域可参照本技术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与相关管理部门得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的居住景观“场所精神”研究 摘要:本文重点研讨在历史文化名城中新建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保持其城市历 史,地方特色的重要性并对此提出一些设计原则与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居住景观场所精神 ABSTRACT:Following study on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e city,author propose some principle and advice about design on the important of the cities’history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e city,Urban Residential landscape, Place meaning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居住区景观存在问题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的历史古国,五千年的文明作为世界上 一支从来未曾间断的文化奇迹一直传承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 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自1982 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分三批审批公布了99个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 市虽然有大有小且性质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特点:“保存文物特别 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本文重点研讨在 历史文化名城中新建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保持其城市历史,地方特色 的重要性并对此提出一些设计原则与建议。 尽管人们已经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有了一些了解,但仍有必要对相 关概念作简要回顾。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一方面呼吁保护历史文化, 另一方面却又在大拆大建,“中国20年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性

传统历史街区景观环境分析与研究

传统历史街区景观环境分析与研究 本文是以邯郸串城街蔺相如回车巷为例,研究我国传统历史街区景观环境。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查阅等方式对蔺相如回车巷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出其环境该改造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并对研究成果做了相关的思考与延伸,提出解决提升回车巷街景观环境策略。此问题的研究对提升传统街区环境质量和古赵文化传承以及回车巷整体规划 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言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社会价值是新街区不可取代的,具有极高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求新思想为主的建城思路日益盛行,往往忽略了历史街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历史街区景观环境遇到许多难题,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邯郸回车巷景区就是其中之一。下面以蔺相如回车巷为例,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进行分析,提升历史街区环境品质。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蔺相如回车巷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老城区串城街南段,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丞相蔺相如为大将军廉颇在此回车让路之地,故命名为“蔺相如回车巷”。回车巷为东西走向,巷宽度为1.8米,恰是我国古代一马车的距离,巷深约为7.5米。此巷是邯郸历史遗迹项

目,也是邯郸旅游精品项目。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十二年,邯郸知县萧察依据百姓“心碑”,在青砖砌成的墙壁上镶嵌六个石刻大字“蔺相如回车巷”。1981年政府又对其进行维修并立石碑建石碑亭述其典故,其碑亭宽度为2.3 米,高度为 4.4 米。2000年在邯郸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弘扬古赵文化优秀传统,展示邯郸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在回车巷历史遗迹西部新建回车巷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秉承秦汉时期建筑,秦砖汉瓦,形式采用两层阁楼,整体风格古朴、庄重大气、古韵十足极具古赵文化内涵。至今,街区的空间布局、建筑形态均保留原貌,体现战国时期的街区面貌。 现代城市进程下回车巷历史街区价值 每个城市的历史街区都记载着自己城市在特定历史阶段的 记忆。街区价值判定是由年代的长远与留下的文化财富来评定的,并赋予街区独有的气质。在现代城市发展的状况下,回车巷街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它的发展也为城市创造更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活动空间,创造更多社会经济效益。 人们对蔺相如的故事耳熟能详,也就是“将相和”这篇文章,回车巷就是这赫赫有名典故的源头之地。根据调研和文献查阅得知,回车巷的历史价值不仅是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在此处为大将廉颇 回车让路重归于好之地,还是历史上有名的“和氏璧”回归赵国的必经之地,也是赵国历史上“完璧归赵”“怒发冲冠”“两虎相争,必

历史老街区的景观空间改造及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老街区的景观空间改造及规划设计研究 内容摘要顺城巷曾经是调动兵马、输送物资的马道巷,现在已逐渐成为西安人品茶、会聚亲朋的幽静去处。所以其对于人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结合国内一些优秀的街区改造案例,借鉴其优点和经验对西安顺城巷街区的改造作一些参考。把其打造成一个有吸引力、有特色、有魅力的公共休闲空间。 关键词历史老街区空间改造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1.绪论 西安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历史老街区众多。而我们下面要改造的是西安顺城巷中的一段。本文将要为西安古城设计一个依托城墙、适于步行并共享城市生活的公共休闲空间系统,探索低碳生态原则指导下的旧城更新改造方式。重点考虑未来城市休闲生活与空间需求的关系、建筑空间域城墙景观环境协调的关系、慢行交通组织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旧建筑利用与生态节能技术的运用等。 2.西安顺城巷老街区改造前项目分析 2.1基地概况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是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城市。我们选取位于明

城东北角作为规划设计对象,基地范围是从尚勤门到朝阳门这一段城墙向内延伸的一个街区范围。 2.2交通分析 在我们所选取的基地周边,分布有许多重要的节点资源,有陇海线上的重要站点,人流密集的西安火车站,有不可或缺人们守望了千年的城墙,有现代的各种大型商业,有大块的公园体育设施等。在我们的基地内部,用地现状的结构十分简单,主要是大片的闲置待开发用地和成片的居住用地,少量的商业,医疗和教育设施用地。基地外部的主要交通道路是火车站出来的解放路和基地南界的东五路,次要交通道路主要是南北向的尚勤路、尚爱路、顺城东路和东西向的顺城北路和东八、七、六路,连接基地和外部。基地周边的主要地铁和公交站点,地铁一、二号线已经建成,四号线正在建。但是对于基地的站点还是有点距离,所以不难看出,基地的公共交通可达性不高。 基地内部主要有几条均为东西向的道路,都是生活性道路,尤其是位于两个社区之间的东六路,街道生活丰富,沿街都是小型简易的商贩,还有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服务于旁边的居民;更为重要的问题,主要是基地内部的静态交通组织混乱,占用了大量的公共空间。 2.3社会分析 根据调查的抽样人群进行分析,主要有商贩、游客、老

步行街规划设计说明

花明楼少奇商业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况: 1、区位关系: 少奇商业广场位于花明楼镇核心区地段,紧靠少奇纪念馆,地理位置优越。规划用地位于安源路、幸福大道、花明大道三条主要道路围合处,周边道路完备,可达性强。总体规划中花明楼镇是以刘少奇故里为核心的纪念性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型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定位的,所以具有天然的商业集聚优势。 2、建设现状: 拟建商业广场片区内有一座红砖厂和一些居民住宅,电力供水等城市公用设施基本具备。 3、环境条件: 拟建商业广场的区段为一乱掘地,紧靠少奇祖坟遗址和少奇纪念馆风景区,开发建设后,可以彻底改变该地段的“脏、乱、差”的现状,促进了城市土地的大幅度地增值,是经营城市思想新的突破。 4、规划范围: 依据“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步行街用地范围为:南抵幸福大陆、东临安源路、西至花明大道、北以国家电网花明楼供电站为界,总用地面积约17.97公顷。 二、设计依据: (一)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用地红线图; (三)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规定;

三、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1、良好的交通体系: 商业广场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镇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路面的宽窄、居民出行意向等因素。在商业广场中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2、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0.5为主,穿插一部分H/D=1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精吕文档 由编辑删除!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传统风貌与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改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传统风貌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景观、文化、交通等各个功能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并为了将这些历史文化名街有选择、有步骤的介绍给国人,展示给世界,于2008年起,先后举办五届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先后评选出如北京国子监街、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大街等历史文化名街。 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工作长期的重心之一,但对其研究和实践多从街区的商业形态、交通格局、邻里关系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常忽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形态。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列工程,不但涉及规划设计同时也包含法规管理,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国内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做一个初步探讨,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2.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2.1历史遗留景观 历史遗留景观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 物质景观指客观存在的景观,包括街区中的历史遗存建筑、历史特色要素、街区空间格局以及天际线景观等。非物质景观是指能够反映街区独特历史文化内容的景观,包括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俗礼仪等。历史遗留景观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精神,对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街区中的遗存建筑和历史特色要素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单元,他们的形态风格是不同时期,不同建筑材料以及不同风俗习惯的反映,是历史的演变及文化的沉淀。山西省晋中平遥县南大街,又称明清街,街道两侧的店铺具有明清风韵,全长750多米,沿街建筑考究,雕刻和绘画手法细腻精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涤荡,古风犹存(如图1)。 生活习俗和民俗礼仪反映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地域性,构成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特殊性,同时对景观的发生发展也具有约束性和引导性。 2.2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体、植物以及天象等,它们是景观起源的基础,不可更改且十分珍贵,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发表时间:2014-08-20T10:40:39.54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4期(上)供稿作者:吴峰 [导读] 随着数字技术飞速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观念上的更新和手法迎来了全新的变化。 吴峰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都 610500) 【摘要】:当前不少优秀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保护规划;历史街区;概念;内容 中图分类号:TU984 Protective planning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WU Feng Abstract:Now,mang outstanding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is still faced with threat of destruction.So,how to effectively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to protec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Key words: Planning for preservation; Historic block; concept; contents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历史街区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受到侵蚀,但是目前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采用的大多是传统方法和手段,使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无法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决策,从而导致一些规划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开发压力。由于传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难以满足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用新技术、新手段来解决历史街区现状调查、保护规划编制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研究现状 随着数字技术飞速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观念上的更新和手法迎来了全新的变化。刘松通过对传统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研究,结合数字技术定位、定量准确可靠的特点,提出建立相应的数字分析预测系统的构想;胡明星以镇江市西津渡历史街区为例,详细介绍了GIS技术在文化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具体过程,并对古村落保护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分析,探讨系统软件平台选择、总体结构、系统数据结构设计等问题。但从总体上来说,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并不多: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合著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一书比较全面的论述了关于名城保护的实践与理论,对整个名城保护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说明;张松在《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一书中,论述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意义,并对历史城市保护为核心,阐述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规划方法;综上所述,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概述 2.1 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概念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体现传统格局和的历史风貌,以及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2.2 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2.2.1 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 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共包括四类: (1)建筑:历史形成的各类建筑及对历史环境有积极意义的建筑;(2)空间:主要指历史形成的道路与街巷系统及其线形、宽度、空间尺度、景观特征与各类公园、街头绿地、绿化庭院、古树名木、广场、街道交叉口等;(3)肌理:主要指历史形成的街巷、街廓、建筑及其布局所形成的城市肌理特征,如原有道路和街巷格局、地块的尺度与形状、建筑的体量、建筑密度与群体空间布局等;(4)主要指重要的历史场所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2.2 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这一城市空间之所以被界定为一个“场所”,而不是一个场地,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如下: (1)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凸显场所的空间与场所精神的社会空间 作为一个场所,历史文化街区在以规模、格局、尺寸等表现出来的物质空间形态之外,还是一个构建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连接关系的社会空间,能促使人们在怀旧的空间环境氛围中去感受现实生活所引发的心愿情感模式,形成特有的场所精神。 (2)历史文化街区是能体现历史感与地域性的环境空间 历史文化街区的场所精神之所以能够呈现,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场所的基本物理属性由两部分构成:空间和附着其上的地域特色,空间是构成场所边界的重要元素,而地域特色是形成场所特征的重要元素。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由历史感和地域性共同打造出来的空间,历史感唤起了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地域性实现了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特征的体验需求。 (3)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市井文化为特征的生活空间 作为一种活态城市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始终参与者城市的现实生活。保有生活的真实感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质,因此,除物理空间属性之外,历史文化街区还是一个充满生活感受、想象与热情的空间。正如法国著名的城市社会学理论奠基人列裴伏尔所说:“日常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汇集处、纽带和共同的根基。” 2.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 (1)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空间环境,包括街巷布局、整体风貌、街区空间环境等。(2)古旧街区、地段、居住区。(3)文物古迹、古树名木、近代史迹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性建筑。 (4)街区内的风景名胜。(5)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地名遗存和民风民俗等口诉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 2.4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技术方法 历史文化保护经历了从单体建筑保护发展到历史街区的整体规划保护的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