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初探
摘要:本文先是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格局,继而借重劳动要素贡献比率实证测算了我国劳动收入的合理比例,最后对比实证结果给出了引起问题所在的一些可能因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按劳分配劳动贡献比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2012年的gdp增速在7.5%左右,gdp总量已经超越了日本,位列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5432美元,在全球排在第80位左右,而且中国还有1亿多人达不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

我国目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进行收入分配,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却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现象。

本文先是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格局,继而借重劳动要素贡献率实证测算了我国劳动收入的合理比例,最后对比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公平与平等是有所区别的,蔡继明(1991)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去认识公平与平等,认为如果平等是收入的平等,那么公平就是一种对分配机制的价值判断。

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平分配的判断标准:效率原则或禀赋原则以及平等原则。

他认为收入不均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状。

唐勤(2001)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公平和效率可以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

唐小果(2008)对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做了较为清晰的阐述,她认为,判断收入差距是否合理,首先要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合理,而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主要在于判断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最终体现在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经济关系是否平等。

上述文献主要着眼于收入分配不公这一状况的本身,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对收入分配不公这一现象所可能导致的后果做了详细的研究,但具体来讲,收入分配不公的现实影响主要归结为两大类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郭兴达(2001)说明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就会挫伤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张旭虹(2003)的研究更为具体:一是不利于稳定我国gdp支出结构的比例关系,导致最终消费需求在gdp 支出中的比例过低;二是影响总需求的有效增长,阻碍国家经济的内在循环。

社会稳定:章宏友(2001)指出收入分配不公会因为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感而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郭兴达(2001)也说明了收入分配不公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严重影响,分配秩序的混乱对社会各个层面均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状况
评判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最多使用的是基尼系数,国际的惯
例一般是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据相关文献援引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世纪80年代为0.21-0.27,从2000 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越过0.4的警戒线,2003年已上升至0.458,2009年是0.47,在已公布的135个国家(地区)中名列第36位,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的贫富分化问题比较严峻。

如果从收入结构细分的话,会有很多角度可供展开,限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三个方面:
1、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一直在扩大,其中1985年时,城乡收入比达到了最低,为1.86:1,而在此之后收入的差距就开始稳步的上升一直到目前的3.3:1左右,20余年内几乎增长了一倍。

2、收入分配越来越向政府倾斜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1997 年至2007 年,我国g d p 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 升至20.57% ,企业盈余从21.23% 升至31.29% ,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 降至39.74% 。

表1 中国财政收入年涨幅
*数据来源:2009年国家统计年鉴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最高达到了32.4%(2007),这一态势直接导致了在我国gdp比重中,政府汲取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加上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机制还不完善,这一因素
进一步加大了当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局面。

3、要素分配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 种生产要素在财富分配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调整力量。

房地产、资源品、金融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导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偏移。

全国总工会发布的一个调研显示,自1997年至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 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
的比重大多在50% 以上。

为了进一步考察当前劳动收入占比的不合理性,下一部分将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近10年来劳动收入占比的合理值进行简单估算。

四、对我国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合理份额的实证估算
考察生产贡献的源泉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有三个:资本、技术和劳动力。

本文选取了1988年至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就业人数作为自变量,国民总收入作为因变量,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回归关系。

利用相应的数据,使用eviews 5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得到下式:
y=1.484876i+24260.8l-132950.4 (1)
*其中国民总收入为y,固定资产投资为i,就业人数为l*
为了考察劳动与资本之间收入分配的相对关系,并考虑到本文是从定性角度分析问题,可以在式(1)的基础之上,做以下简化处理,以下式的结果作为对劳动贡献比的估算值。

(2)
依据上式,我们可以简单测算出历年的劳动贡献比,考察近十年的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劳动收入分配的扭曲性,在表2中同时列出了相同年份的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表2 劳动贡献比率及劳动收入占比
从表2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尽管我国近年来劳动的贡献比不断降低,但仍占据了产出贡献42.3%的比率,同期劳动收入占比却在低位徘徊(实际上劳动收入占比是在缓慢下降的)。

我国的劳动收入占比不仅低于劳动贡献比,也远远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例如美国在1870-1984 年期间的114 年中,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劳动收入所占比重为50%(1870 年-1880 年)至74.3%(1980-1984 年)。

在美国上述114 年间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不仅资本要素收入比例始终较小,而且劳动所占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

相比较资本主义国家,我国迫切需要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

五、我国劳动收入过低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劳动收入长期以来偏低低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素,也有市场化程度不高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因素,也有政策导向、行业垄断因素;既有宏观调控失灵因素,也有规则缺失因素,本文提出以下三点仅供参考:
1、初次分配不利,工薪阶层议价能力缺失
产品生产出来后,历次分配过程最重要的必然是初分配。

虽然我国一直有工会组织,但在工人代言人方面的角色扮演缺位,工薪阶层几乎无议价能力,正如前文所述,全国为数不少的地方,工人所得到的报酬恰好为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更有甚者,有些企业拒绝签长期合同以逃避社会保险费的缴纳。

由于工人面对企业时,力量零散、单薄,在最终产品蛋糕的划分中话语权弱小,在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造成的唯一的后果就是工人的劳动收入被最大限度的压缩。

2、二次分配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二次分配其实主要集中于税收环节,而在转移支付方面较为薄弱,站在老百姓的角度难免有只出不入的错觉。

除此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绝大部分税收都由中低收入人群承担,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由中上阶级人群承担大部税收的情形,软肋非常明显。

3、国家,国企员工占据财富资源过多
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在各行各业存在大量的国企,其中不少企业拥有行业的垄断地位,但实际上这些企业并未能体现出所应该具有的产权特色,小金库,高薪酬,高奖金层出不穷,在国民收入进行分配时,也是这些占据天生优势的企业划走了最大的一块蛋糕。

如果考虑到上述三大原因,则相应的政策建议呼之欲出,本文同样列为三点。

(1)加强工会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为工人的话语权提供坚实
的保障,同时要设法保持工会的独立性,不能够让工会受制于雇主。

(2)税制改革,我国早在几年之前已注意到税制的不合理之处,并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恰逢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之时,应该抓紧时机继续调整税收结构,配合十二五期间的工资倍增计划,做到可支配收入倍增。

(3)从实质上明确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在现代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完全可以为国有资产设立公民账户,将当年的分配利润平均打入到公民的账户中去,同时要公布每年公司的经营报表,让公司真正的所有者——人民了解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

参考文献:
[1]“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特点及原因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0;10
[2]卓勇良.《关于劳动所得比重下降和资本所得比重上升的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7(3)
[3]唐小果.《区别对待收入分配领域的正常差距和分配不公》经济问题.2008(4)
[4]廖英.《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初探》.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5]周燕子,彭必源.《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研究综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5)
[6]孟眉军.《近年来关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研究综述》.长江论坛,2005;1
[7]刘淑清,王致胜.《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
[8]沈卫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尊重劳动》.学海,200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