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教学大纲2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教学大纲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适用)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二O O 九年二月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教学大纲
(Soil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Cartography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第6学期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讲课,实验):36
实习周(天)数:2周
学分:2
一、教学对象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学生。
二、教学目的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与时间的变异规律、调查及评价、区域生产潜力、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科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专业课。
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土壤则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
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土壤资源的调查、制图、评价与区划,进而有效地给以合理利用和保护。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学习并掌握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及区域分异、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潜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保护等基本理论及相关的专业技能技巧。
为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三、教学要求
掌握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熟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熟练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外业调绘、地物补测、航片转绘、净耕地系数数测算、面积量算及统计、图件编制的基本要求与操作技术;能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出较高水平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能编制出相关研究区域的图件资料。
在教学中以土地资源组成时空变异特性为线索,系统讲解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及分类方法、原则、调查与评价,重点介绍土地资源的调查及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着重掌握变更调查的外业及内业的各项工作程序,了解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研究的的一般方法。
因此,在各章节的学时分配上,以土地资源调查及评价为重点,其所占学时比例也较大。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
第一章绪论(4学时)
一、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二、土地的功能、作用、属性三、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四、概念辨析五、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与方法6、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趋势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7、我国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和面临的困难
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特性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示意图讲解。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3学时)第一节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特征分析:1.太阳辐射 2.热量资源 3.降水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地学组成要素特征分析:1.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规律 2.不同地貌类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3.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第三节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组成要素特征分析:1.地表水 2.地下水 3.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第四节土地资源的土壤构成要素特征分析:1.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 2.土壤的综合性状 3.我国土壤的分布
第五节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特征 2.植被
第六节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分析: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2.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 3.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4.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第七节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1.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 2.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 3.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规律
重点:掌握土地资源组成的自然要素及社会经济特性。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示意图讲解。
第三章土地资源评价(3学时)
第一节土地资源评价的概述:1.土地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2.土地评价的作用 3.土地评价的类型
第二节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1.准备阶段 2.中间过程 3.成果
第三节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1.评价的含义和理论依据 2.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分类方法 3.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比配方法 4.对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评述第四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1. 美国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2..中国的土地生
产潜力评价系统
第五节土宜评价与土地经济评价:1.土宜评价的概念与方法2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 3.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 4.土地经济分级 5.土地经济核算
第六节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概述2、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3、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4、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重点: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能熟悉撑握其操作步骤及技巧。
掌握土地综合生产潜力评价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示意图讲解。
第四章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整治(3学时)第一节中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其分析:1.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析 2.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分析3.土地退化
第二节持续土地利用
第三节土地复垦:1.土地复垦的概念和类型 2.土地复垦的技术
第四节土地整理与基本农田保护:1.土地整理的概念与内容 2.土地整理规划及其工作程序
第五节土地储备
第六节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重点:土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土地整理、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复垦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示意图讲解。
第五章土壤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2学时)第一节确定任务、拟定工作计划和技术规程,确定调查任务,确定调查底图的比例尺,组织调查队伍,拟定工作计划。
第二节资料的收集与分析1、自然成土因素资料的收集,2、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3、土壤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分析。
第三节调查物质的准备,1、图件的准备,2、遥感资料的准备,3、调查工具的准备。
重点:调查底图的比例尺的确定
教学方法:,图片,示意图举例讲解。
第六章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3学时)
第一节气候因素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地形因素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母质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时间因素与古土壤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五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六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七节生物因素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八节农业生产活动的调查研究]
第九节区域景观的综合分析。
重点及难点:地形及生物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及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图片,示意图举例讲解。
第七章土壤剖面性态的观测研究(1学时)第一节土壤剖面的设置与挖掘1、土壤剖面与单个土体、聚合土体,2、土壤剖面的种类,3、土壤剖面数量的确定,4、土壤剖面点的设置,5、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与挖掘。
第二节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描述,1、土壤发生层的划分与命名2土壤发生型与土体构型,3、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4、土壤自然性态的描述。
第三节土壤剖面理化性状的简易测定,1、土壤pH测定,2、土壤石灰性反应,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4、土壤电导率测定,5、土壤亚铁反应。
第四节土壤标本的采集与剖面摄影,1、土壤分析标本的采集,2、比样标本的采集,3、整段标本的采集与制作,4、土壤剖面摄影。
第五节土壤剖面性态的综合分析,1、土壤生产性能的访问,2、土壤剖面生产性和发生性的分析,3、分析土壤生产性的两个基本观点。
重点及难点:土壤剖面与单个土体、聚合土体的概念土壤剖面生产性和发生性的分析
教学方法:,图片,示意图举例讲解。
第八章土壤分类与土壤野外制图(1学时)
第一节几种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简述,1、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体系,2、土壤属性分类体系,3、中国的土壤分类。
第二节单个土体识别技术及其在土壤分类体系中的定位,1、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体系简述,2、美国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检索及定位。
第三节土壤分类与土壤野外制图,1、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相一致的状况,2、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不一致的状况
重点及难点:单个土体识别技术及其在土壤分类体系中的定位
教学方法:图片,示意图举例讲解。
第九章以航片为基础的土壤调查制图(2学时)第一节航片准备工作,1、明确任务,确定航片比例尺,2、航片的收集与分析,3航片土壤判读的理论基础,4、航片土壤判读的标志。
第二节野外概查与建标,1、确定概查路线,2、土壤类型及其特性和土壤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壤工作分类系统表的拟定,4、建立航片判读标志,5、图例式样和工作定额的订定。
第三节室内判读,1、土壤航片的判读方法和步骤,2、地形判读,三、基岩和母质判读,4、植被和农业利用方式判读,5、土壤的判读。
第四节野外检查验证与调绘,1、野外检查验证工作的主要内容,2、野外检查验证的做法,三、航空像片的调绘。
第五节航空像片土壤图的转绘,1、图解转绘,2、蔡司平面转绘仪转绘,三、航空像片纠正技术。
重点:土壤航片的判读,利用土壤航片进行土壤调查的方法和技术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以航片实例讲解。
第十章以卫片为基础的土壤调查制图(1学时)
第一节卫星图像特征和应用评述,1、陆地卫星的结构和运行特征,2、陆地卫星图像的特征,3、卫片土壤调查与制图评述。
第二节地物解译的理论基础,1、电磁波特性,2、地物电磁波反射特性。
第三节目视解译方法和解译标志,1、目视解译方法,2、目视解译标志,
第四节卫片的景观与土壤解译,1、卫片景观与土壤影像特征的总体规律,2、景观解译,3、土壤解译。
第五节卫片土壤测图与编图,1,测、编土壤草图精度和详度的要求,2、卫片土壤草图测制技术,3、卫片土壤编图与校核技术,4、土壤图的清绘成图。
重点:卫片的解译方法,卫片的土壤测图编图技术。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卫片判读实例讲解。
现代卫片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实例讲解
第十一章特殊任务的土壤调查(0.5学时)
第一节水土保持区土壤调查,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2、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盐渍土区调查,1、调查的目的与任务,2、调查的内容,3、土壤图的特点及辅助性图件的测绘,
第三节林区土壤调查,1、林区土壤调查的任务和内容,2、林区土壤调查方法,3、森林区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
第四节草场牧区调查,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2、调查的内容,3、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
重点及难点:盐渍土壤地区的土壤资源调查
教学方法:,图片,示意图举例讲解。
第十二章土壤调查成果的整理及应用(0.5学时)第一节原始资料的审核,1、土壤标本和野外记录的审核,2、土壤草图的审查,3、比土评土,制定土壤分类系统。
第二节组织土样化验,1、分析土样的选择,2、分析项目的确定,3、分析资料的审查和登记。
第三节调查与分析资料的整理,1、资料整理的若干数理统计技术,2、土壤剖面形态统计,3、土壤中地球化学物质数据的整理,4、土壤养分的统计。
第四节土壤图的绘制,1、土壤草图的修正,2、土壤成图的绘制,3、图例的制定,4、土壤图的清绘与装饰,5、土壤面积量算。
第五节其它成果图的编制,1、土壤评级图的编绘,2、土壤养分图的编制,3、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的编制,4、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
重点及难点: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以及成果图的编制
教学方法:图片,示意图举例讲解。
(二)考试方法
采用考教分离,闭卷考试,2小时内容。
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判断、问答。
问答题中应有一题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应用问答题。
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在期末考试及格的基础上,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勤、课堂提问、期中测验和作业占30%。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使用教材
有两本,王秋兵主编的《土地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潘剑军,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
(二)参考书
1 刘黎明主编的《土地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德举等主编《土地资源学教程》.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3、《土地资源调查》,陈焕伟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倪绍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5、《农业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戴旭著,科学出版社,1995年
大纲制定者:李俊华
大纲审定者:危常州
大纲批准者: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