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各种制度

教研室各种制度
教研室各种制度

《科组长职责》

科组长在教务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加强科组长负责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组织本科组教师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并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负责。

一、组织教师学习并贯彻教育方针和有关教育政策;学习教育理论和进行教学改革;引导教师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二、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的教学任务和各年段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及教学进度。

三、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特点,制定教研组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每学期末写出本教研组的工作总结。

四、对本组教师的任课安排预先提出初步方案以供学校教务部门排课时参考,本组教师因病因事请假,要提前安排或及时协助教务处组织教师代课,努力做到不因教师请假而使学生停课。

五、组织教师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进度表。检查各备课组各教师的教学工作。组长了解掌握本组每位教师课堂教学情况。通过召开科代表会议、问卷调查、检查教案、作业、试卷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见,并向教务处、教研室做好反馈工作。要关心教师的成长,既

严格要求,又热情指导。

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做到有培训目标,有计划及实施方案、有总结、有成果。并定期出好学科板报。

七、制定专业技能训练目标和要求,落实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计划。

八、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并拟定本组教研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题研究,每学期要有阶段性成果。

九、鼓励教师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提倡开发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十、搞好校内外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深入探讨教材和教法研究,积极开展研究课、观摩课、课后评议和总结等课堂教学和评议活动,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组织督促本组教师参加校际教研活动,不断改进教研工作。组织并指导教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或经验总结。十一、全面了解和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经验交流,搞好期中、期末本组教师工作总结。向学校汇报本组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和教学改革、课外学科活动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的事迹并写出书面材料,并建议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认真落实教考分离,审查各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试题,

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学科教研组长要对学科教学质量负责。

十二、对本组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等教学工作经常进行了解检查。注意听取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意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组织教师业务进修和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抓好本组教师业务进修,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落实新教师培训任务,做好专业教师的实习工作,负责对本组教师的业务考核与评估。

十三、负责整理、保存教具、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实验室和专业教室的建设、使用与管理工作。

十四、组织好每周的教研组会议,落实、执行、检查教研教改情况,抓好年段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如实做好教师教研活动考勤工作,并认真做好教研活动记录。

十五、做好每年一次的教师业务考核工作。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科研、教务部门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工作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

2、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导向,深化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水平,以培训增后劲,用教研促发展。

3、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本学科发展动态,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促进每位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适应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需要。

4、了解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能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在当地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5、通过学习、借鉴、引进、交流,进一步深化语文“自能学习”、数学“问题自主解决”课题实验,不断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7、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8、探索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技术,形成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的典型案例。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骨干教师献课、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师结合课改发展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己制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教师与同伴的对话。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以教师或教学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

3、专业引领。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一方面聘请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直接解决教师们思想和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引进先进教育思想,借此将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五、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常规制度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身体力行。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与教导处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各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导处、德育室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常规制度

1、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课改课题,以课改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组长、兼职教研员,定期学习理论,举办课题讲座、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3、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③组织好师徒结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④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⑤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

⑥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⑦每月组织一次教学例会,校长、主任、兼职教研员、教研组长参加。

(三)教研组管理常规制度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导处一年一定,原则上设中心教研组组长1人,年段或学科教研备课组组长各1人。

3、教研组长由教务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

4、教研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3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力争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主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四)备课组管理常规制度

备课组长在中心教研组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或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备课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小课题行动研究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拟订出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集体备课组教师在个人

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间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做到:教学内容超前备;时间固定间周备;单元过关精简备;学生学法分析备;课后反思仔细备;问题出现天天备。

共同研究:

(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

(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

(3)作业或练习;

(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轮听课、观摩课等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科研课题,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五)课题组管理常规制度

1、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一般设课题组长1人,成员3人以上。

2、课题组成立后,隶属学校教导处,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导处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4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⑤定期向学校教导处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⑥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六)教师队伍管理常规制度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交流、传达,或者上“汇报课”一节。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并认真完成相关任务。

④每月至少写1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心得、反思、读书笔记或课堂教学案例。

⑤每学期至少上1节研究课或指导1—2节研究课。

⑥每学年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教学案例或经验总结。

⑦每学期教师听课15节以上。

⑧自觉自学相关教学研究理论与教学案例,保持每周学一篇文章,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六、校本教研奖惩制度

1、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评比“优秀”教研组和“先进教研个人”,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2、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报主管部门登记。

3、校本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对校本教研工作漠不关心、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年度考核,更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活动。

《教研员工作职责》

一、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熟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

规精神,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掌握教育科研方法。

二、努力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改革信息的敏感性,注重发现

教育教学实践和现代教育理论的结合点,注重从教育改革热点捕捉信息,注重把先进的教育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转变为规律。

三、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努力探索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规律。

四、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了解教学现状,提出教学

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研究本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提出指导意见,知道学校建立多样的教育、教研体系,总结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及时提供教研校改的动态信息。

五、参与并指导教研组的活动,指导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六、指导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推广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七、做好教研及教改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及保存工作。

八、深入课堂听课,做好课堂教学评定工作,及时上缴《课

堂教学评定表》。

小学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

一、根据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工作计划、区教委工

作计划和本校工作要点制定小学教研工作计划,并做好组织、实施、反馈、调整、总结工作。

二、深入调查了解小学各学科的教学现状,提出加强与改

进学科教学的意见或建议。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各科的教材教法辅导,加强对学科中德育工作的研究。深入教学第一线,认真检查课堂教学和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收集、推广教改经验,树立典型,促进基层学校教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编拟试题,搞好质量分析,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控的研

究。

四、做好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

业务指导,组织好学科教学评优活动。

五、按时参加市教科院举办的各项活动,努力完成市业务

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组织指导学科竞赛活动。

六、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努力学习政治,学习业务,提

高自身素质,做好学年末考评工作。

七、配合区教委有关部门完成相关工作。完成学校交办的

其它临时性工作。

八、做好有关材料的归档工作。

教研室工作职责

教研室是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机构。教研室主任是教研室的主要负责人,在分管校长领导下主持教育科研工作,教研室主任助理配合教研员主任做好相关工作。

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根据校长室提出的学校工作规划、计划,草拟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规划、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

2、协助校长做好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重要课题的规划、申报、论证等工作。

3、及时、准确、有效地收集和介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为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决策提供咨询,为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参考。

4、切实抓好校内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实施、管理、总结和成果的推广工作,亲自参与、领导学校所承担的国家、省、市、区课题项目。

5、负责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普及工作,组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骨干的业务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6、负责办好校刊,检查教师教学随笔,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并及时做好统计工作。

7、做好教科研成果的统计和奖励工作。

8、保持与市、区教科所的联系,接受市、区教科所的业务指导,完成市、区教科所下达的各项任务。

教研室职能与运行管理机制

【摘要】教研室是高等学校中直接进行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师资培养的基层组织,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研室的职能、教研室的定位、教研室主任的权益与职责、教研室的管理及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为高校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与作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教研室职能专业负责人双重管理体制

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是高等学校中直接进行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师资培养的基层组织,是系一级执行教学和开展教研、科研工作的基层单位,是教学建设和改革的中坚力量。为充分发挥教研室作用,特对厦门理工学院教研室的职能、教研室的定位、教研室主任的权益与职责、教研室的管理及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教研室的职能

1、做好组织教学工作,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

组织教学工作是教研室最基本的工作职能,通过教学组织和管理,保证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严肃执行,确保教学运行有序顺畅。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突出的地位,积极研究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参与毕业生追踪调查,了解教学改革讯息,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改革,把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质量的最终标准,真正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提

高教学质量上。

2、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教研室担负的重要职能

教研室要把加强与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紧密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通过制定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和课程建设规划、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改革和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乃至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与重点课程的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水平。

3、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

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注专业发展的动态,以经济建设、社会变革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等情况为依据,帮助每个教师确定科研方向,争取做到人人有方向,有组织、有计划地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科研立项,撰写教改科研论文,争取做到个个有成果,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

4、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创建教学团队,建立好教师梯队。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初任教师发奋图强、早日独挡一面,骨干教师奋发善为、成为行家里手,老教师甘当人梯、成为专家权威,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打造一支能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

教师队伍。

5、促进教学能力的建设

以青年教师的师德锤炼、师能提升为重点,紧紧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这个核心,创新开展专题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学文件、教学设计、授课技巧、实验实训指导、课外辅导、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

论文指导等专题培训;通过开展观摩教学与研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准确把握课程大纲、处理教材、选择教法等能力以及养成自觉执行教学规范的习惯,熟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提问、课堂管理、教学小结、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基本功的水

平。

二、针对厦门理工学院教研室运行状况之问题剖析

1、教研室定位较低,校系要营造氛围,重视教研室工作

厦门理工学院的前身是鹭江职业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办,当时培养的学生定位明确:服务厦门、应用型的专科人才。虽然当时学校的办学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其规模和影响力均十分有限,同时,教研室定位较低,教研室的工作也相对简单。2005年,学校升本,学校的工作重心自然是以本科的教学标准来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而教学与科研的直接组织机构就是教研室。2006年,学校制定了《厦门理工学院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从教研室组织、教研室工作到教研室主任、教研室成员,大小条款共50条之多,2007年,学校又做了修订。这足以显示出教研室工作的重要。但学校的某些规定,有些是无法落实的,特别是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比较沉重,教研室也难以由过去的“低定位”一下子过渡到“重要定位”。如学校信息较闭塞,表现在国家、省、市部委就某些事项的征求意见并无法到达学校和教研室,教师很少参加某些制度、规则以及标准的探讨和设计;如校系各级考核、评优都不考虑考核评优对象是否参与了教研室的工作,长期以来,大家习惯地认为,教研室的工作都是教研室

主任一个人的事情,教研室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又如教研室主任是由专任教师兼任,工作范围繁杂,加之其权、责、利又严重失衡,其工作重心自然不在教研室工作上,除了应付繁杂的教学事务,难有要发展和创新的念头。因此,学校如能形成重视教研室工作的氛围,从实际出发,注重教研室工作,视教研室工作为教学科研的“核心”,而不仅仅是“基础”,提高教研室主任的地位,视教研室主任为教学科研的“组织者”,而不仅仅是“干活的”,则教研室的工作效益将会得到大

大提升。

2、教研室主任的任职条件和考核的规定有待斟酌

笔者认为《厦门理工学院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规定教研室主任的任职条件有点高,甚至高过了系部主任和副主任、系部书记和副书记的任职条件。毕竟厦门理工学院升本不久,引进的高级人才大都担任学校中层以上的职位,年轻的博士、硕士要获得高级职称,担任教研室的工作任务,需要有几年的工作积累和历练。笔者认为,那些对专业建设有思路、有见解,在某一领域有建树的、自己又愿意干教研室工作的、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均可一试,如是新兴行业,如软件、文化创意、动漫等,助教也行。这样可以尽快培养年轻人,使专业建设与

发展方面后继有人。

虽然《厦门理工学院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规定系领导要对教研室主任进行考核,但考核结果是教研室主任不想干的多,考核不合格的教研室主任少。即使不考核,不想干的教研室主任还是占多数。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系部没有对教研室主任进行过考核。现任

的教研室主任中有73%的人不愿意继续做下去。“考核”的规定,其实也是无法执行到位的。笔者就教研室主任一职是否是一个岗位进行过调查,100%的回答“是”。但目前的现状令教研室主任们遭遇尴尬,任职条件要求高,而“教研室主任”一职却不是一个岗位,自然就没有

相应的岗位待遇。

人们对教研室这个集体的期望较高,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专任教师的“家”。目前,厦门理工学院教研室内部没有工会组织、没有党小组,教研室主任又没有任何的经费支配权,要教研室主任成为“家长”,难

度较大。

3、教研室主任的权力、责任、利益不相对等

《厦门理工学院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规定,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共有17条,内容包括学科或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17条中还有一条是“其他工作”,这个“其他工作”包罗万象:学生处需要招生简章、毕业生简介等资料,教研室主任要提供;院办和系部的对外合作项目所需的课程中英文介绍等资料,教研室主任要提供;系部的抗洪、抗台风抢险组织,教研室主任要算一个;系部与学院签定的安全责任状分解下来,教研室主任要扛一杠;系部要申报新专业,教研室主任首当其冲;各种专业竞赛,教研室主任少不了;搜罗高新人才,教研室主任要努力;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教研室主任要能干;班主任不够,教研室主任也得上;甚至新生入学报到,教研室主任也要参与等等。一个教研室主任不仅要应对本系部的领导,还要应对学院的各个部门,其工作范围之广、之大,堪称学院兼职中的“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