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与中国读书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与中国》

——读书报告

运动训练0901

徐宋骁

3090104992

《欧洲与中国》一书是由赫德逊(G.F.Hudson,1903-1974)先生所著,他是英国研究东方与国际关系史的著名学者。本书最初是于1931年由英国伦敦的爱德华阿偌德公司出版的,后于1961年美国波士顿的比康公司重印。我所看的是中华书局于1995年的翻译版本。本书所叙述的是从古代到1800年欧洲与中国双方关系,不但概括了此前西方学者(特别是玉尔、赫尔曼、肖夫、李希霍芬等人)对中西古代陆路交通史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中西关系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书中引征史料繁富,考证精核,脉络清楚,基本上描绘出古代中西关系史的面貌。

初看前言总结性的概括,虽然着墨不多,但文笔隽永,值得细细回味。此书不象一般教科书一样不停重述已经归纳总结出的学术研究成果,可见作者的汉学功底相当深厚。“中国人与欧洲人这两个民族,居住在就世界的两端。一个靠近太平洋之滨,另一个濒临地中海和大西洋,是在地理上相互隔绝的情况之下在文化上发展起来和成熟起来的。”此段简明的叙述了双方地理和文化上的隔绝,引出下文中西间的交流。前言中提到的一点使我非常之感兴趣,“中国文化在其扩张以及与外来影响竞争的盛衰表明了与希腊-罗马文化的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提到的一点是佛教对当时中国流行的精神面貌的关系与与基督教对罗马的关系十分相似,但基督教终于成为罗马帝国和欧洲的官方宗教,而佛教虽然在社会各阶层中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始终未能推翻“儒家的异教主义”,而不得不甘居“三教”(儒教、佛教和道教)之一。这使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双方都通过宗教形成了

一个文化圈,而明显罗马的基督教带有更加浓烈的政治色彩。罗马帝国的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宗教的精神渗透,如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从未被罗马军所征服,却被罗马的基督教所赢得了。而中国自最早的朝代夏朝起人民就被统治着,到了春秋战国孔子的儒家思想的产生和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实行,使得人民很保守,只知忠君爱国。佛教的传入只能限于广大民众之间,无法撼动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可能就是形成现代西方人开放和中国人保守的根本原因。

本书所述的大致脉络与老师在课上所讲的大致相同,可见本书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第一章“朔风之外”中欧洲早期文献中提到的中国,老师称为混沌时期的中西交流;到第二章张骞出使西域凿空中西之间的交流通道,开通了丝绸之路;第三章“丝绸贸易”与第四章“偷运来的蚕”围绕中西间的丝绸贸易展开:到了第五章“鞑靼人统治下的和平”,蒙古帝国前所未有扩张的版图使中西间的交流更为顺畅,

致使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带回欧洲,使欧洲人得以清晰和真实的了解中国;第六章“绕过非洲的道路”和第七章“取道墨西哥”,欧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通过海上贸易,中国与欧洲更为深入的交流;到了第八章欧洲的势力范围遍布中国四周,题目更为贴切“被包围的中国”;第九章“罗珂珂风格”研究的是十八世纪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艺术联系;第十章“耶稣会士在北京”讲述的是西方宗教的传入。

本书的主体是围绕中西间的经济交流展开,这也是世界各国交流的主体。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所以我认为中西间的交流之所以不断出现,之所以越来越频繁,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使自身国力得到更好的发

展,本书最主要的篇幅也围绕着经济贸易这一主题。所以提到中西交流最有代表的就是丝绸之路。书中提到从甘肃到罗马帝国边境的全部路程,在每个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权威或权威集团,可以分之为四个“控制阶段”:

1.从甘肃到帕米尔,这一带最方便莫过于称为喀什噶里亚,是现代

新疆的一部分,位于天山分水岭以南,包括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以东的沙漠区;

2.从帕米尔到木鹿沃洲,即大夏或栗特,这要看它是遵循巴里赫还

是萨马尔干路线而定;

3.从木鹿到赛流西,包括赛流西亚在内;

4.从赛流西亚略微偏西的一点到幼发拉底河上宙格马的罗马边界。

其中第一阶段要看中国对喀什噶里亚的控制权,在中国人撤退的时候,喀什噶里亚后者分裂为割据的小诸侯国,或者被并入游牧强国;而第二阶段先后被大月氏(月氏五翎侯—贵霜王朝—寄多罗)、白匈奴和突厥人统治;第三阶段先后由安息的阿萨西王朝和阿拉伯人的波斯萨珊王朝做统治;第四阶段情况与第一阶段相似,要看罗马帝国对该地区的控制权。有了这么多的中间势力,所以罗马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一直就是间接的,有这么多国家的交通及过境税可见丝绸在罗马的价格相当的高,堪比等重黄金。这对罗马的财政是个不小的负担,但罗马上层社会对丝绸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后来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企图绕过众多的中间国,可是还是受到了努比亚人、阿比西亚人以及阿拉伯人的阻击。所以从三世纪初至六世纪中叶中国的蚕子被引

入罗马帝国时为止,丝绸贸易完全操控于中间人之手,大多数时期对罗马的丝绸供应几乎为波斯所绝对垄断。所以这就造成了罗马帝国的金币大量的流失,可以推测,在阿克修姆之战到科摩多斯去世这段时期(即公元前31年至公元192年),罗马的纯货币损失约为一亿英镑,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作者还风趣的引用泰米尔诗歌中“耶婆那(罗马的希腊人)的船只带着黄金来到马拉巴尔,装走了胡椒”。这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是否是东方奢侈品对罗马的供给,造成了罗马上层社会的拜金主义,从而造成政府的腐败,进而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败呢,希望老师能与学生解答。

读完本书对我这样对中西交流史有兴趣的学生来说很有启蒙价值,赫德逊先生引用的资料极为丰富,使我阅读的很有兴趣。但唯一觉得不足的地方就是本书的译名有很多地方不是很统一,使我有点转不过弯来。总之此书使我走近了丝绸之路,走近了中西交流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