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概念及意义
(一)加工贸易发展概况
我国海关监管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一国将其全部或部分的初始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从境外保税进口,经过本国国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再将加工完成的半成品或制成品出口至国外的经营活动。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有以下两种:
(1) 进料加工
进料加工也叫以进养出,是指运用外汇来购买国外提供的原材料、辅料,然后再利用本国自身拥有的设备、劳动力和技术水平,将进料加工成为成品后,将成品再出口到国外市场进行销售。
(2) 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是指东道国企业接受国外企业订单,由国外企业自己提供其所要用的原材料、元件和包装材料等,然后再按照双方协商过的一系列要求(质量、规格、款式等)加工成成品,成品再交付给国外企业,东道国企业仅收取加工费用。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30多年來,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7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3000多亿美元,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作为连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效形式,加工贸易有效地解决了我国资本和外汇双缺口的问题,带动了所在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地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且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纵观中国加工贸易30多年的发展历程,加工贸易不断升级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零配件生产和组装阶段而进入深加工阶段并不断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加工贸易企业的品牌和技术创新
能力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然而在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比如加工贸易价值链比较短,外贸依存度过高,贸易摩擦不断,加工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依然面临的较大的升级转型压力与挑战。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
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我们可以把加工贸易升级简单定义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加工贸易通过技术发展,产业升级,政策调整等方式,不断的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加工贸易自身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改善加工贸易出口条件,促进加工贸易由低技术含量、低产值、取代性强的低级模式向高技术含量、高产值、竞争力强的高级模式发展,从而实现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网络生产中角色向更高层次攀升,拉动自身GDP增长,改善居民生活。而转型可以包括向一般贸易转变和向境外加工贸易转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跟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竞争力水平会越来越低,因此要想一国加工贸易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升级,而加工贸易的不断升级则是转型的基础。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市场力量和政策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因此可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提升和拓宽价值链与产业链:加工贸易企业应向更高附加值的环节(如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逐步转移,提高自身生产,设计能力和营销服务网络,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从低级供应商—高级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和品牌创造者的角色转变。在此基础上加强区域内产业合作,尤其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合作,带动区域内各行业发展,并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相关成本。
(2)产品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工贸易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从底层次向同一产业内更复杂,更精细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逐步的转移,从而使加工贸易企业更多的融入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网络,使得加工贸易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并实现产业的国内、国际双重对接。
(3)改善加工贸易环境:加工贸易的管理服务涉及海关、外汇、经贸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间政策协调一致的服务配合对于加工贸易的健康持久发展至关重要。而政府也理应协调各部门政策,改善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环境,不断进行改革探索,为企业做好转型升级的辅助性工作。
(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意义
首先,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我国(地区)国民经济、城镇就业、国际收支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均作出比较巨大的贡献。
一方面,占大比重的加工类制造业,不仅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而且其强大的岗位需求也为我国分流了众多的从业人口。另一方面,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对外来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大幅度的促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国外的先进管理水平的引进和传播也为我国的加工贸易以后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条件。最后,以加工贸易的生产模式为基础,然后不断引进和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并结合企业自身科研方面的投入和创新,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的跨国公司。
其次,对于发展中国家(地区)而言,创造适合本国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贸易环境,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的重要方式,适应了国际分工的趋势,而要想更有效的进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要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吸收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最终提高自身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影响力。
以韩国为例,作为亚洲加工贸易的先驱者之一,韩国的加工贸易的发展既对其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选择也为亚洲的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
狭小的国土面积以及国内市场,使得韩国要走上经济强国的道路,必须走“贸易立国”的道路。60年代初期韩国提出了“贸易立国”的路线。其后在政策的推动影响下,韩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的加工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加工贸易的发展前期,由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加工贸易发展领域放在了资金需求量少,技术容易掌握且见效快的行业。70年代,随着资本的积累,以及技术的发展,使得加工贸易的发展倾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钢铁、汽车、电子等行业,80年代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开始快速发展高科技产品,由此,韩国的加工贸易走过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走上了高技术密集型的发展道路。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加工贸易初期,根据要素比较优势(如廉价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从事的大多是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低的生产组装环节,但随着加工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资本技术的积累,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