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 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的分类
二. 脑
脑位于颅腔内,后端在枕骨大孔处延接脊髓,是 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脑可分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 分。大脑在前,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小脑位于 脑干的背侧。大脑和小脑之间有一大脑横裂分开。
脑 干
脑干由后向前依次分为延髓、脑桥、 中脑和间脑,是脊髓向前 的直接延续。脑 干从前向后依次发出第3~12对脑神经, 大脑皮 质、小脑、脊髓之间要通过脑干进 行联系。此外,脑干中还有许多 重要的神 经中枢。 脑干的结构与脊髓基本相似,也由灰 质和白质构成,但灰质不像 脊髓灰质那样 形成连续的灰质柱,而是由功能相同的神 经细胞集合 成团块状的神经核,分散存在 于白质中。
第十章 神经系统



动物生活中,运动与平衡、内脏的活动和 血液的供应、代谢产物的排放等均受神经系统的 控制和调节。一旦神经系统发生异常,立即平衡 失调,或肌肉松弛或代谢障碍等,甚至危及动物 的生命。因此,神经系统是调整动物体内外环境 的平衡,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
间脑 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 脊髓 脑神经 躯体神经 脊神经
脑 的 背 侧 观
(六) 大 脑
大脑亦称端脑,位于脑干前方,后端以大脑横裂与 小脑分 开,背侧以大脑纵裂分为左、右大脑半球, 纵 裂的底是连接两半球的横行宽纤维板,即胼胝体 。每 个大脑半球包括大脑皮质、白质、嗅脑和基底核。每个 半球内均有一个侧脑室。 1. 大脑半球的外形: 大脑表层被覆一层灰质,称大脑皮 质, 其表面 凹凸不平,凹陷处为沟,凸起处为回,以 增加大脑皮质的 面积。 (1)背外侧面:可分为四叶,前部为额叶(运动区);后 部为枕叶 (视觉区);外侧部为颞叶(听觉区);背 侧部为顶叶(感觉区)。 (2)内侧面:位于大脑纵裂内,与对侧半球的内侧面相对 应。内侧 有位于胼胝体背侧并环绕胼胝体的扣带回。
(2) 白 质 大脑半球内的白质由以 下3种纤维构成。 ①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 球的纤维,主要为胼胝体。 ②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半球各回、 各叶之间的纤维。 ③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其 它各部分及脊髓之间的上、下行 纤维,如内囊。
(3)侧脑室:

每侧大脑半球中的不规则腔体,经室 间孔与 第3脑室相通,侧脑室的内壁是透明 隔,位于胼胝 体与穹窿之间;顶壁为胼胝 体;底壁的前部为尾状 核,后部是海马。 侧脑室内有脉络丛,在室间孔处 与第3脑室 脉络丛相连,可产生脑脊液。侧脑室很 不 规则,前部通嗅球腔,后部向腹侧到达梨 状叶 内。
• 脑桥位于延髓的前端,在中脑的后方、小脑 的腹侧。背侧面凹,为第4脑室底壁的前部;腹侧 有横行隆起,又分为背侧的被盖和腹侧及两侧的 基底 部。基底部呈横行隆起,由纵行和横行纤维 构成。 脑桥的两侧有粗大的三叉神经根。第4脑 室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前方通中脑导水 管,后方通脊髓中央管,内充满脑 脊髓液。第4 脑室内有第4脑室脉络丛,脉络丛,可 产生脑脊 髓液。第4脑室底呈菱形,也称菱形窝 。
3 脊

脊髓外面被盖有三层结缔组织膜,总称为脊膜。 由内向外依次为脊软膜、脊蛛网和脊硬膜。 1.脊软膜:薄,内含血管、紧贴在脊髓的表面。 2.脊蛛网膜:很薄、细而透明,与软膜之间形成相当大的腔 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该腔向前与脑蛛网 膜下腔相通, 内含脑脊髓液以营养脊髓。 3.脊硬膜: 白色的致密结缔组织膜,与脊蛛网膜之间形成 狭窄 的硬膜下腔,内含淋巴液,向前方与脑硬膜下腔 相 通。在脊硬膜与椎管之间有一较宽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 内含静脉和大量脂肪,有脊神经通过。在临床 上做硬膜 外麻醉时,即将麻醉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的传导 作用。
内脏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植物性神经)
大脑 小脑
神 经 系 统
中枢神经
外周神经
第一节
中枢神经
来自百度文库
一、脊髓 (一) 脊髓的位置与形态 1.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自枕骨大孔后 缘向后 伸延至荐部。 2.形态:脊髓呈背、腹向稍扁的圆柱状,向后端逐 渐缩细形成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最后形成一根来 自软膜的细丝称为终丝,终丝外面包以硬膜附着于 尾椎椎体的背侧,有固定脊髓的作用。脊髓粗细不 均,在外形上形成两个膨大部。颈膨大发出神经至 前肢;腰膨大在脊髓圆锥的前方发出神经至后肢。
(三)中脑
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其脑室为中脑(导)水管,前 通第3脑 室,后连第4脑室。中脑水管将中脑分为背 侧 的四迭体和腹侧的大脑脚。(1) 四迭体:又称顶盖,由 前后2对圆丘组成。前丘较大,是光反射的联络站,为 灰质和白质相间的分层结构。后丘是声反射的联络站, 其表面为白质、深部为灰质的后丘核,主要接受耳蜗 神经核的纤维,完成听觉反射活动。(2)大脑脚:分背 侧的被盖和腹侧的大脑脚底。大脑脚底为白质,主要 由大脑皮质至脑桥、延髓和脊髓的运动束组成。被盖 在中脑水管与脚底之间,相当于脑桥被盖的延续,内 有脑神经核(如动眼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中继核(如 红核、黑质)、网状结构和一些上、下行纤维。
1、灰质
从横断面上看,每侧灰质有两个显著 的突出:背角和腹角,胸腰段脊髓灰质还有两个 不明显的侧角。从整体上看,每侧灰质形成背侧 柱、腹侧柱和外侧柱。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 构成,背角由联络神经元构成,接受脊神经节内 的感觉神经元的冲动,传导至运动神经元。腹角 由运动神经元构成,支配骨骼肌的活动。侧角由 植物神经元构成。
大 脑 的 后 上 部 ( 水 平 )
(四)间脑
位于中脑的前方,前外侧被大脑半球所遮盖,内有 第3脑室。间脑主要可分为丘脑和下丘脑。(1)丘脑:占 间脑的最大部分,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由白质髓 板分隔为许多不同机能的核群组成。左、右两丘脑的内 侧部相连,断面呈圆形,称丘脑中间块,其周围的环状 裂隙为第3脑室。丘脑是皮质下的主要感觉中枢。在丘 脑后部的背外侧,有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外侧膝 状体位于前方较外侧,接受视束来的纤维,是视觉冲动 传向大脑皮质的联络站。内侧膝状体位于外侧膝状体的 后下方,接受由耳蜗神经核的听觉纤维,是听觉冲动传 向大脑的联络站。丘脑还有一些与运动、记忆和其他功 能有关的核群。在左、右丘脑的背侧、中脑四迭体的前 方,有松果体。
(3) 第3脑室
呈环形,围绕着丘脑间粘合部。第3脑室后通中脑水 管,前方以一对室间孔通2个大脑半球的侧脑室;腹侧形 成一漏斗形凹陷;顶壁为第3脑室脉络丛,向前经室间孔 与侧脑室脉络丛相接。
(五) 小 脑
• 小脑略呈球形,位于大脑后方,延髓和脑桥的背 侧。小脑的表面有许多平行的横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小 叶。两条近平行的纵沟,将小脑分为3部分:两侧的小 脑半球和中央部分的蚓部。蚓部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 与延髓的前庭核相联系。蚓部的其他部分属旧小脑,主 要与脊髓相联系。蚓部和绒球小结叶主管平衡和调节肌 紧张。小脑半球是随大脑半球发展起来的,属新小脑, 与大脑半球密切相联系,参与调节随意运动。 小脑的表面为灰质,称小脑皮质;深部为白质,称 小脑髓质/髓树/活树 。
4. 脑脊髓液
第二节 外 周 神 经
外周神经简称神经,白 色,呈带状或索状,由联系于 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之间的 神经纤维和神经节所组成, 神经纤维包括运动神经元的轴 突和感觉神经元的周围 突。 在光镜下观察,有的神经纤维有髓鞘,称为有髓纤维; 另一些是无髓纤维,但在电镜下观察,无髓纤维也有较 薄 的髓鞘。 外周神经借神经根与中枢神经相联系。神经根有两 类,一类为感觉根,由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其神 经 元的胞体集中于感觉根上,形成结节状,称为神经 节。另一类为运动根,由脊髓的腹侧柱内或脑运 动核 的神经元发出的轴突组成。

(一)延髓的背侧与小脑之间有第4脑室,
两侧由前 向后依次有面神经根、前庭耳蜗神 经根、舌咽神经 根、迷走神经根和副神经根; 锥体前端的两侧有外 展神经根,后部两侧有 舌下神经根。 延髓在机能上是生命中枢所在地,呼吸、 心 跳等均直接由延髓控制,它还有唾液分泌、 吞咽、 呕吐等中枢。
(二)脑桥
3. 脑硬膜
较厚,包围于蛛网膜之外。位于 硬膜与蛛 网膜之间的腔隙称硬膜下腔,内含淋 巴。脑硬膜紧 贴于颅腔壁,无硬膜外腔。在大 脑镰和小脑幕的根 部内含有脑硬膜静脉窦,接 受来自脑的静脉血。
无色透明的液体,由侧脑室、 第3脑室和第4 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充满于各脑 室和脊髓中央管,通过第4脑室脉络丛上的孔进 入蛛网膜下腔。蛛网 膜下腔内的脑脊髓液通过 硬膜窦而归入静脉。脑脊 髓液与位于硬膜下腔 的淋巴,共同起保护和营养 脑、脊髓的作用。
脑干内的神经核可分为两 类:①一类是与脑 神经直接相连的神经核,其中接受感觉纤维的, 称脑神经感觉核,位于脑干外侧部;发出运动纤 维的,称脑神经运动核,位于感觉核内侧,靠近 中线处。②另一类为传导径上的神经核,是传导 径上的联络站,如薄束核、楔束核、红核等。此 外,脑干内还有网状结构,它是由纵横交错的纤 维网和散在其中的神经细胞所构成,在一定程度 上也集合成团,形成神经核。网状结构既是上行 和下行传导径的联络站,又是某些反射中枢。脑 干的白质为上、下行传导径。
(2)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第3脑室的底部,
是植物性神经的重要中枢。从脑底面看,自前向后 可将下丘脑分为视前部,视上部、灰结节部和乳头 体部等四部分。其正中腹侧有垂体柄与垂体连接; 乳头体呈小球状,位于灰结节后的脚间窝中。 在视束的背侧有一对扁平的核,称视上核; 另一对在脑室的外侧壁,位于穹窿与乳丘束之间, 称为室旁核。视上核与室旁核均有细的神经纤维 伸向垂体的神经部,是下丘脑向垂体内进行神经 内分泌的重要途径。

脊髓的背侧正中有纵向的浅沟称为背正中沟,脊髓 的腹侧正中有纵向的深裂称为腹正中裂。在背正中沟的 两侧分别有一背外侧沟,脊神经背侧 根的根丝经此沟 进入脊髓。在腹正中裂的两侧,分别有一 腹外侧沟, 是脊神经腹侧根的根丝发出的部位。
脊髓的横断面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内部中央有纵走的脊髓中央管,前通第 4脑室,内含脑脊髓液。在脊髓内部中央管周围的 是灰质,灰质外面是白质。
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两侧大脑 半球的表面覆盖着大脑皮质,皮质深面为 白质。在大脑基底部有一些灰质团块,称 基底核。半球内各有一个内腔称侧脑室。 (1)基底核:是皮质下运动中枢,主要由尾 状核和豆状核构成。尾状核、豆状核和位 于其间的内囊,外观上呈灰、白质相间的 条纹状,故合称纹状体。纹状体接受丘脑 和大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至红核和黑 质,是锥体外系的主要联络站,有维持肌 紧张和协调肌肉运动的作用。
• (3)腹侧面:又称底面,为构成嗅脑的各组成部
分,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梨状叶、海马和齿 状回等部 分。梨 状叶向背侧折转,为海马回(海马 旁回)。海马回 转至侧脑室成为海马 。 •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回、海马回、齿状回和 海马 等,因其位置在大脑和间脑交界处的边缘,所 以称为边缘 叶。边缘叶以及有关的皮质下结构(包 括基底核、杏仁核、隔区、下丘脑、丘脑前核和中 脑的被盖 等),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联系,合成一 功能系统,称边 缘系统,其活动与情绪变化、记忆 和内脏活动有关。
脊神经的构成模式图
2.白质: 位于灰质的周围,主要由纵走的神 经纤 维构成,为脊髓上、下传导冲动的传 导径路。白质可划分为3对索:
⑴背侧索:为背正中沟至背外侧沟之间的白 质。 索内的神经束是由各段脊神经节内感 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构成,有传导本体感觉 的作用。 ⑵外侧索:背外侧沟与腹外侧沟之间的白质。 既 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 ⑶腹侧索:腹外侧沟至腹正中裂之间的白质。 既 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
3 脑膜和脑脊髓液
脑的外面包有3层膜:脑硬膜、脑蛛网膜 和脑 软膜。
(1)脑软膜 较薄,富含血管,紧贴于脑的
表面并深入脑沟,进入侧脑室、第3脑室和 第4脑室形成脉络丛,能产生脑脊髓液。
(2)脑蛛网膜 很薄,包于软膜的外面,
并以纤维与软膜相连。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 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髓液。通 过第4脑室脉络丛上的孔使脑室与蛛网膜下 腔相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