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新思考

对教育的新思考
对教育的新思考

对教育的新思考

做教育,就像一群人在掘井,有人掘的较深,已经有水渗出;有人掘的较浅,只见土壤湿润;而有人拼尽全力,最后却发现挖错了方向。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在深奥的教育面前,我们都是掘井人,所谓教育专家,不过是掘井较深的人。热衷于教育的人都在教育这片广袤而神秘莫测的土地上努力探寻,试图掘井及泉,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无限地接近源泉活水,又有多少人因为掘错了方向而终无所获。因此,无论是教育还是人生,最怕的莫过于和三个中国成语有了交集: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揠苗助长。教育者要常问自己时过境迁,你的思想转变了没有?行路匆匆,你的努力方向正确了没有?天地之道,你的行为遵循了没有?在教育之路上,我们都是尚未长大的孩童,除了匆匆赶路,还要记得正确的方向,方向错了,所有的努力只会离目标更远。思想是方法的升华,方法是思想的外化。人的强大,是思想的强大,而不是肉体的强大;人类的历史,是思想的历史,而不是建筑物的历史;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而不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所谓的教育创新,其实是返璞归真,归到真情的怀抱,归到真诚的怀抱,归到真知的怀抱!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推出一些有关真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与诸位老师共同探讨,以期在碰撞和讨论中让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进发,去努力掘取那一汪泉水。

哲学家维特根斯特说:“一个人真正的生命就是他的思想,因此说,教师的尊严在于有思想,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所以,教师在追求自身师德修养、学识修养和专业修养的同时,还应该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成为一个思想着的教师。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你想给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就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另一面是:你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就会让他们度过什么样的人生。教育与人生关系的真谛,大抵如此。教育改革要有一盏灯作为我们的航向,同时必须探索走向这个目标的道路,正确的教育思想就是浩渺大海上的一座灯塔,对教育的虔诚是教育人永远前进的动力,这些碎碎念的教育真言,就像大海上除灯塔而外,唯可以指引方向的希望之

星。真正的教育需要真实的教师,只有真性情的教师才能施以学生真实的教育,教育需要真诚,因为真诚会给学生带来温暖,给教育带来力量、憧憬与希冀。

教育者要真做教育,要做真教育,究竟什么是真教育呢?著名心理学家史金纳是这样概括的:教育是把学校所学的东西忘光了以后,还留下来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学生忘掉的或者还给老师的那些东西,都是知识教育的成果,而留下的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素养、习惯和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成果,也是真教育的成果。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追求真教育,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了真教育,才能体味教育世界的丰富,才会不断超越自我,在课程改革中处于排头兵、领头雁的地位,更好的践行素质教育。真正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真正的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教师,思想是教育的基石,教育的灵魂。一个教师应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构筑教育行为,陶冶教育情操。巴尔扎克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不断被思想的清泉滋润的教师才能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才能不断地接近真教育。

真正的教育有些像种庄稼。庄稼生长,得有土壤、空气、阳光等条件,还得有松土、除草、施肥、扶正、浇水、防蛀、防盗、收割等环节。真正的教育不能急,揠苗助长,只会被贻笑大方。真正的教育艺术是搭台的艺术、助长的艺术、呵护的艺术、盼望的艺术、慢的艺术、等待的艺术、收获的艺术。凡花开都有声音,迟开的花朵与早开的花朵同样美丽。静听花开的声音,等待花开的时辰,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为师者要学会倾听和等待。

子曰:天何言哉,百物生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就像四季轮回和万物生长一般不可阻止,教育也必须随着这种进步而革新适应,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这种革新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革新,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新教育和传统教育就像两个相交的圆,他们之间的交集部分是应该永远被保留的教育真理。教师要始终保持对学童的敬畏之心,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预知这些学生的将来,教师一个细微的教育失误可能会断送一个巨人的诞生,也可能会产生一个不合格的公民。所以,教师要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敬畏感;教师应该追求真教育,真教育不是把“桶”灌满,而是把火点燃;教师要做真的教育和真做教育,谨慎地为每个学生的人生扣好第一颗钮扣。做真正的教育,要有正确的理念,而正确的理念来自对教育的正确认识。认识的重要性,在于它的目标和方向。认

识正确,认定的目标、指引的方向就正确。认识错误,认定的目标和指引的方向就错误。方向偏了,走得越久,离目标就越远。所以,追求真教育应该成为教育人的终生梦想。

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首先要加强课堂的常规管理。课堂常规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导处要经常性的走入课堂,全面了解教学的状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通病,以及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促使教师平时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对待课堂教学。 2 、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集体备课是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各科组长的带领下按时的进行集体备课,从而提高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实现师资的最优化。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精品教案。教导处要做定期的检查。 3、多组织校内的教研活动,营造更加良好的教研气氛,努力为教师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促进教学业务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让教师们在愉悦的气氛中交流见解,促进了教师的有效反思。这样,让教师在合作互助中积累经验,共同进步,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校要通过对教师加强业务培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成长,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1、“新教师” 上岗培训,对刚跨入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要进行上岗培训,让新教师过好备课关;过好组织教学关;过好讲课关。2、“青年教师” 3、加专业成长培训,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强“骨 干教师”研究型培训,逐渐形成一支业务精湛、教学质量高的教师队伍, 促进学 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杨晴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杨晴 2015年9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枣庄市“小学英语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方案”专题培训。本次活动旨在更好地探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学习先进的阅读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英语阅读教学,本来就是件难事。针对小学生,就是难上加难。pep教材结构从对话开始,在简单的问答上开始累积知识点。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英语就是你问我答,从没把整体的阅读放在重要的位置,以至于他们见阅读就害怕。作为老师,我也有这样的恐惧感。阅读教学不知从何下手?看惯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阅读教学老师们都从对话入手,在对话中解决问题,殊不知我们竟忽略了阅读的目的reading,把读远远地甩在了课的最后环节。 在听完报告之后,我受益匪浅,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新型的阅读课要求将阅读看作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途径,强调学生通过阅读巩固语言知识,通过阅读来学习英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我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而不是赤裸裸的将生词教授给学生。老师可在学生阅读之前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指导学生预习。不主张老师包揽一切,象教词汇、句型那样面面俱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让学生们自己根据上下文猜意,理解。让他们根据老师所设置的任务寻找信息,记录一些有用

的词语等。以上这些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启发与指导,比如:怎么让学生忽略一些生词寻找出关键词句,怎么在书上做各种标记,怎么根据上下文猜意,怎么推测结果等等。当学生获得了这些学习策略,他们的阅读能力自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等于什么都得让学生独立操作,有些难度较高的阅读篇章可以让同桌或在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但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十分有限,因为他们的语言量小。老师对阅读方式的指导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与信心。老师可对一篇阅读材料设置几个有针对性的任务,先设置最简单的任务,学生粗粗浏览一遍就可以找到答案,然后逐步增加难度,在完成教师精心设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从粗略地阅读逐步进展到精细地读,直至读懂,读透全文,最后学生的感觉是凭自己的能力找到各种信息与答案,让学生对阅读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向教师提问,请求帮助。通过略读和细读的结合,每名学生都能透彻理解全文。如果效率高,速度快,余下的时间还可以进行朗读比赛或创造性表演。 老师也可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真实自然的语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更利于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听完阅读课培训后感觉有些方向,但实施起来仍然有些棘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研究。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我深深体会自己责任重大,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勤于反思和总结,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新思考

浅谈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新定位 赤城小学米永峰 【摘要】为了遵循语文教学活动的自身规律,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育功能。语文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教学观念,教师角色由驯化者、传授者转换为对话者。将师生之间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的智力关系转换为对话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关系对话者对话关系 教学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所展开的师生协同活动。它的具体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由于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协同活动,双方缺一不可,教学观念也必然涉及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师生关系: 训诲—驯化型教学,讲究师道尊严,师甚至和所谓天、地、君、亲并列。这种师生关系实质上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师的尊严来自于道的尊严,学生尊师是崇道的表现,因而师的尊严实际上可以说是?狐假虎威?,?虎?者,道也。如果离经叛道,则师将不师,甚至连人都不是了。师道尊严其实依附于道学尊严。师对生的统治实质上是道对人的统治,表现为思想、行为上的专制主义。从起居洒扫应对进退直至所思所想对蒙童实行极为严格的管束,使蒙学成为忠诚孝子的训练营地。蒙学的专制性在《红楼梦》中有相当生动的描写。蒙童如果出格越轨,处罚是极其严厉的。第三十三回写贾政决心打死宝玉,怕的也是?明日酿到他杀父弑君?。在封建社会里,师道尊严说到底是君主专制的需要,师生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实质上是君民之间统治与被统治

的关系的一种曲折的表现形态而已。 传授—训练型教学,以语文知识为最高权威,把少年儿童从君主专制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但师生之间仍无平等可言,因为它是以知识为权威对?无知?的学生所实行的另一种专制,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必循语文知识的规矩,亦步亦趋,稍有背离,仍然严惩不贷。1999年4月12日《深圳法制报》报道: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一篇题为《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中写到:?……老鼠见了我,吓得没命地跑,突然一头撞到墙上,四脚朝天地躺在地上,不省鼠事?!这就是孩子的灵性在闪光,我想大作家们见了也会为之赞叹的。可老师偏偏就在这上面打了一个大扛叉。理由是成语词典上只有?不省人事?,而无?不省鼠事?!—为了守住知识的围城,毫不犹豫,决不手软地扼杀所有一切创新精神,哪怕只是一点萌芽也不放过,这难道不是一种祸害吗?开口说话,必循?知识?之规,下笔作文,必蹈?知识?之矩,决难达到培养言语能力的目的。例如:把?发明蒸汽机瓦特是的?组词连成句子,如果答成?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错!写?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这句话的小孩,绝望地说:?我完蛋了!? 教师的权力是来自知识的权威,其实被奉为权威的知识是否就是正确判定正误是非的权威是大可怀疑的。查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确无?不省鼠事?这一词条,老师依据此权威判定其为生造词语,似乎有理,奈何现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却有?仿拟?一格,自可仿?不省人事?而拟?不省鼠事?。王希杰也说:?50年代,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批评过不少‘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但现在许多已被承认了。?以并不科学的知识?规定人们如何说话?,这不是专制又是什么?!即使老师用以教学的

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新思考教学设计

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新思考教学设计New thinking o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Man agement Teaching Design

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新思考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管理包括任务与原则、幼儿园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幼儿园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幼儿园保教工作、卫生保健工作、总务工作、保教队伍建设、园长与幼儿园领导工作、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幼儿园与教育行政等。本教案根据幼儿园管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幼儿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更新管理观念,营造开放互动、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更新教育管理观念,管理者就应重“以人为本”,重视激发教师的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管理者要当好教师工作的服务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1、服务者。管理者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管理新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改进工作作风,依靠教师这一主体力量并激发其内在的主动关心教师生活,满足教师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给教师学习的支持和服务,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时间条件,多创造机会让教师接触外界信息,丰富感性认识,及时肯定教师的学习成果,给予奖励等。 2、支持者。信任是激发主动性的前提.首先作为管理者,要相信教师有责任心、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放手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教育原则的理解及对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发展状况、能力水平的把握,自主决策、实施教育计划。只有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管理,才能变对教师的监控,提防

我对教育的思考以及对现代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我对教育的思考以及对现代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在某种程度上,我在未来的某一天很有可能站在讲台上,而下面坐的是我的莘莘学子。所以我想我很有必要对教育做一个深刻的思考。 其实,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工作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品质呢?问题意识,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体中具备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一个心智自由的人。但是反思我们所受教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传统的教育使我们习惯于听,并且要认真、专注,聚精会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记住,牢记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历证书,获取证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找到好工作,享受良好的待遇。包括我们的研究生教育,都一直处在这样一个程序中:聆听、牢记、考试、拿证、待遇。其实工作后我们的职称评定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职称级别要拿初级职称,初级要拿中级职称,中级职称级别要拿高级职称级别,好像一生就是为了不断的考取证书,也难怪证书有了,待遇也就有了。结果很多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表现为很强的职业倦怠感。而在传统教育下成长的学生,他们只会倾听、顺从,唯上、唯权、唯书,做事谨小慎微,唯命是从,往往不敢在众人面前大方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在心智上是缩手缩脚、畏首畏

尾。往往都是以失败者的身份参与社会的,他们在心态上是自卑的。这样的人不可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使之不断地趋于完美。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却不是这样——它重既有知识的灌输而轻获得知识的方法,重政教人格的培养而轻个体人格的养成,重考试分数而轻知识运用,重单向度接受而轻创造、思考,重继承而轻建树、革新。然而,现代教育下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些失败的“人才”。 现今,家长是以成绩来恒量自己的学生,而学校又是以成绩来考评教师,上级又是以成绩来考评学校,其结果是素质教育越喊越响,现实中的越来越应试了,可以这样说,以考分为准则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不变,任何形式的素质都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不以考分做为录取学生的标准,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改革是要进行,是需要过程,这个过程太长了吧。面对现代的教育现状,怎么办? 其实,我们对孩子的要求都太高了,让他不停的学习,上培训班,奥数班,拉小提琴等等。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往往就完全没了童年。做为一个好的老师,只要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独立等。没有必要一定让他背出生词,解出一个数学题,只要你教出来的学生个个都不会成为社会的危害品就是个成功的好老师。

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教学应该有效,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低效、 甚至无效的教学很多,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太多,才导致了学习无趣、厌学的 情况频发。 怎样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美]加里·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中提出的促 成有效教学的五个关键行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评价的依据:第一是要清晰地授课。一方面是教师自己表达的要清晰,让学生易于理解 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是能够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依据逻辑顺序来解释概念 和现象,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第二是要多样化的教学。一是多样化的提问;二 是呈现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帮助学生进入学 习状态。第三是任务导向。明确学习的重点,并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帮助学生 理解学习重点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形成。第四是引导学 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学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 生在走神。让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第五 是确保学生成功率。调查研究显示,普通学生把大约一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 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的时间超 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组 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 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标志。 上述的这些指标或者评价依据,主要还是针对某一节具体的教学而言的。 每一节课都“有效”的课堂,从长远的角度看,是否也是有效的?如果教师在 上某节课的时候没有满足上述要求,被评判为“无效”的教学,是否意味着这 个教师的水平就很差,他的学科教学就是无效、低效的?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 是否有效,所应选取的时间尺度应该是多大? 记者李帆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在仔细研究山东数学教师刘建宇课堂教学 的基础上,他在《人民教育》2013年第2期撰文,就“有效教学”这一话题 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内容如下。 一节课只讲了三道题,是低效吗? 近年来,“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被许多改革者奉为圭臬,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成为衡量一节课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然而,山东省优秀初中数学教 师刘建宇的做法,给了记者很大的触动。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学习体会

2018年12月20日,来自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的高级教师谷占峰为我们进行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分享。 谷老师先分析了中高考的大趋势,指出未来中考单选题可能会取消,变为短文填空题的形式,另外还会增加人机对话的口语考查。这其实也给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余,我要挤时间练习听力和口语了。 在2017年《中国考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中提到: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那什么是素养呢?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素养是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它涉及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如何运用和调动所有的认知和社会资源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有一句我认为很经典的话:Read the world through the words.素养包括人文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媒体素养,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即本色,养指培养,素养是指“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而形成的一些特点和素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主要涵盖两大方面: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怎样做到这点呢?谷老师指出可以通过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设计评价来实现。那么仍需注意:活动目标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活动主题要引领语篇、语言、文化、技能和策略,围绕一个主线,形成一个活动整体;活动任务要体现认知维度、形成关联性,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性;活动内容要体现学生实际;活动方式要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这给我上阅读课给予了启发,也就是说阅读课的活动设计要有整体的眼光,放眼全局,贯穿主线,而不能碎片化。 因此,我以后在上阅读课时要牢记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设计评价的要求。北京语言大学的谢小庆教授曾提出审辩式思维的3个核心要素: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英语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它理所当然地具有包容性,因为它涉及跨文化方面的内容,我们英语老师更应该具有审辩式思维,有意识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使它发挥更好的作用。有了理论的支撑和引领,更重要的是落实,这是任重道远的一件事,需要我们为之努力!

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新思考

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新思考 作者:王四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06期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以及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向前迈进,新的教学理念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令教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例如,在不断淡化乃至排斥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今天,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要不要教?教些什么?怎样来教?在此,我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新课标下仍须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实现基础知识教学的调整和回归 过去的语文教学,由于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过分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过分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全面,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语文教学开始对这一倾向进行了纠正。新课标在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评价建议中,它也明确提出:“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可见,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主张淡化知识,打破语文教育以知识为主线的体系,构建语文课程的能力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种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开始调整自己的理念,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在教改过程中又有些矫枉过正:在突出人文性和语文素养时,却又忽略甚至放弃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结果便从一个极端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虽然新课标淡化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系统和完整的追求,不主张集中的语文知识教学,并规定语法、修辞知识、名词术语不作为考试内容,但是,它并不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毕竟,不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是不可能的。语文新课标正是要“摆脱传统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战略性转移:变系统知识为有用知识;变知识的掌握为知识的运用;变知识本身的单维取向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取向”。可以说,新课标将语文基础知识回归到了恰当而合理的位置: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必过分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但也不容忽视,它应当为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同时,语文知识内容丰富,不少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谜语、歇后语、成语典故、古典诗词等知识充满睿智,富含文化内涵,接触它们,斟词酌句,品味鉴赏,感悟熏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英语创新教学的新思考

小学英语创新教学的新思考 [摘要]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语言、语调及书写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目前,以培养创新教学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创新教学,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关键词]小学英语创新教学 1 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创新交流能力 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如:当学了Fruit以后,就要有一个go and buysome fruit的综合表演,我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创办水果超市,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购买水果,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是很细致到家。还不时听到组员提醒着“营业员”和“顾客”要使用专业用语,我也被感动了,加入其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孩子们语感的生成。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能把以往所学的

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对话中,对话内容丰富多彩。 2 注重素材和手段的新颖与直观性,以情境式教学为核心 小学生普遍具有求新的心理,教师需要针对教材进行调整,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应查阅较多资料,确保每次上课总有新意。教师备课应当注重与时俱进,保持资料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比如:在教The Earthquake (地震)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总结近几年的全球发生的大地震,包括国内的汶川大地震。这些真实的语言材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做好前奏,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还处于爱玩好动的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多媒体等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比如:在教学“动物”时,可以准备一套动物卡片供学生在课上形象记忆;或者也可以准备“monkey and tiger”(猴子和老虎)这首歌,让学生在学唱这首歌的过程中学会mon -key和tiger。接着,各种所学的小动物不断出现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英语单词。这样,充分的准备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求索的意识。在课堂上以情境教学为核心,可以激发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生动的活

生本教育带来的新思考、新冲击

生本教育带来的新思考、新冲击 发表时间:2012-08-20T17:37:35.983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高雪李鲁宁 [导读]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 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高雪李鲁宁 〔摘要〕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宗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为现在的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生本教育学生主体引导者新思考 生本教育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处于好学的求知状态,让生本教育的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课堂。学生养成主动预习、探究的良好习惯,把学习真正当成自己的事情。主动和同学们展示和交流,这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而设计的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详实充分的准备,重点难点都要进行详细讲解,就是这样还生怕学生考虑不到、理解不了,在课堂教学中还得费尽口舌的讲解多遍,以便于学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达到掌握的程度,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我曾讲过的一节关于《三角形》的生本教育公开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请结合自己见过的三角形,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本来自己非常紧张学生能不能去思考,会不会没有头绪的乱答一通,更甚至于什么也发现不了。可是真到了上课时,我被自己的学生惊呆了,自己太小看他们了,因为他们不仅发现了共同点和不同点,还整理的非常有条理,甚至还有学生根据不同点,给三角形进行了分类。学生的表现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能量是巨大的,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刚接触到生本理念时难免有胆怯心理,教师要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到讲台,展示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鼓励小组的交流、讨论、汇报。生本教育的课堂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2 生本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本教育下学生的收益是巨大的,那么是不是在这过程中教师就没有收获,或是作用可以忽略的了呢?事实不是这样,生本教育更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评价激励。生本教育,不是要求教师具有超出专业水平的高超知识,而是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2.1 教师在生本课堂上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生本教育的课堂中,留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去展示、讨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感觉上教师就失去了作用和光彩,可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因为很多问题和知识,仅仅依靠学生是很难串联和衔接的,而且有些知识也不够系统,在展示的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很多在学生层面上考虑不到亦或者是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教师在这时就要及时的引导和点评,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如果失去了教师,那么很多学生的学习容易停留在表面,学到的知识是不透彻的、杂乱无章的。生本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2.2 生本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点。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而生本课堂上,教师则是重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大家都懂,学生的学习同样如此,当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时,一切重点、难点都将迎刃而解。如果单纯的讲解知识点,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极少有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到方法这个层面上,他们得到的仅仅是一条鱼,而生本的课堂,我们则直接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去捕鱼。例如,在一节《植树问题》的数学课上,教学第一种植树问题时,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画,然后发现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到第二种植树问题时,学生自己就知道了要先搜集捕捉棵树与间隔数这些的重要信息,然后再尝试去解决,结果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不经过教师的讲解也能学会做题,这是多有成就感的成功体验啊。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是它的价值体现与以往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兴趣的激发者、方法的传授者。

对教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对教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在知行教育基金会(Yes We Do)慈善晚宴上的演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 知行教育基金会(Yes We Do)自2009年成立以来,连续五年举办知行夏令营,组织优秀大学生赴贫困地区支教。你们在为青年学生提供社会服务实践经验的同时,致力于为中国落后地区的儿童提供课堂外的启蒙教育。你们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多种技能的兴趣、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锻炼他们的沟通和表达技巧、并培养他们友爱互助的合作精神。我非常敬佩你们的这一事业,也很认同你们的这些教育理念。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一直在大学学习和任教。我的学习经历从清华大学开始,之后到美国留学(课程)。毕业后我在美国的大学执教,后来又回到清华大学。自2006年起,我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一晃已经9年。今天,我想同你们分享我在过去这些年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我相信这与你们从事的教育慈善事业很有关联。 说到教育的问题,我想从多数人认可的教育观念开始。中国的家长或教师,对子女或学生的要求,大致都认同如下的教育观念:子女或学生要学好知识,要学有用的知识,最终要成才。今天,我想对这个多数人赞同的、听上去理所当然的教育观念,提出一些不同的思考。 这个教育观念中包含了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也就是关于教育的“What”,“How”,“Why”的三个问题。我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不同思考,要从下面这三组词说起,分别是:“有用”与“无用”、“学好”与“好学”、“人”与“才”。我先说出我的观点,之后再来详细论说。首先,我要讲学什么,讲知识的“有用”与“无用”,我要论说的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第二,我要讲怎样学,讲“学好”与“好学”的区别,我要论说的是“好学”比“学好”更重要;第三,我要讲为什么学,讲“人”与“才”不完全是一回事,我要论说的是“育人”比“育才”更根本。我对中国教育中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不同思考,在当前中国的环境和语境中,有相当的现实针对性。 一、“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这个命题并不是我最先想出来的。1939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来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在《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The Usefulness of Useless Knowledge”,即“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在这篇文章中,弗来克斯纳对柯达公司创始人柯达先生认为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发明的无线电收音机是最有用的发明提出质疑,认为麦克斯韦尔(Clark Maxwell)和赫兹(Heinrich Hertz)的理论贡献

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 ——2014年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高新区教育办组织的为期五天的暑期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回首刚刚结束的几天培训时间,是炎热的、忙碌的、辛苦的,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时间虽不长,却让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学习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要转变观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老百姓喜欢的人民教师。 二、要加强学习 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就是不断学习新理念、更新知识层次。本次暑期培训,我更强烈的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专家面前我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尤其是看了老师们播放的视频,他们的理念、观点我都觉得很新鲜,有些以前真的连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去实践了,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三、要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

为2014全国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真题集锦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法规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因此,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只有不断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这样就更能使我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经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尤其是听了北京黄城根小学几位教学骨干老师的经验介绍以后,我觉得在以前的工作中,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及时总结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要建立和谐 北京黄城根小学李校长说一个学校建立和谐的氛围很重要,她给我们讲了领导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和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的许多小故事。是的,作为教师,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都喜欢,但我们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教师只有自己身体和心理健康了,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师生关系的和谐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标志,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胸怀博大,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待学生的情感,要细微。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修订版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心得 体会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心得体会 阅读完这份有关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资料,我感受到,作为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同时,我也从这份资料中获得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以后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用的。 我把这些知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故事教学、语篇教学、生词处理、把握提问时机的策略以及小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 首先是故事教学,在资料中介绍了很多关于故事教学的内容。我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故事教学模式: 1、故事教学前的准备活动:学生兴趣准备、背景知识准备、语言准备。 2、故事中的教学阶段:谈论故事、理解故事、初步朗读故事。 3、故事后的学习活动:综合、运用、发展。 二、故事理解过程的设计: 整体感知——部分理解,层层深入——整体产出;点面结合,将故事按情节分段处理;对故事情节较多的课文进行逐图处理。 三、故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 2、能提供与情境紧密相连、意义相对完整的语言输入。

3、能有效突出语言的表意功能。 四、故事教学的基本步骤和相应的活动设计: (1)阅读前活动设计 (1)介绍故事背景或预测故事内容。 (2)适时、适度地介绍教学新的语言点。 (2)阅读中活动设计 (1)速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意,验证阅读前的猜测。 (2)逐段阅读,获取细节信息,了解故事进程及线索。 (3)复读全文,再次从整体上理解故事内容,巩固学习效果。(3)阅读后活动设计 (1)表演、复述和改编故事。 (2)个性化学习活动。 五、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故事教学: 1、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1)挖掘故事中的矛盾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帮助学生构建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龙坪中心学校毛青龙 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哪个更重要?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把老师的预设内容引走,这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呢?如果以教师的设计为主,那就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放开的让学生活动、讨论,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教学任务又如何完成呢? 二、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如何安排? 语文教师都知道:一课书一般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而我们的很多课需要趁热打铁,但我们语文课时有限,一周五节课(九年级)一天一节课,今天上个半头,拖到明天再上个半头,这样做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处理教学中的这个矛盾呢? 三、课改下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目前,全社会都有这样的共识:当前的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下降:提笔忘字,字写得难看,错别字严重……不错,新课改下学生的主动意识确实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的基本功也下降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为此而忧虑,我们该如何教,教什么? 四、如何评价一节好课? 很多公开课主讲教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潜意识,这个意识就是,这堂课如何让听课教师都感觉良好,如何让评委满意。为了做到这一

点,我们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如:如何运用多媒体;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才是一节好课。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一节课的好坏与否,学生最有发言权,怎样让学生满意,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来面貌,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不是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来呢? 五、“抓纲务本”在新课改下是否不合适宜了?(“纲”在新课改下已改为“课标”了) 目前困惑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考试又不考课本上的课文(课内现代文不考,古诗文还考),教材教不教,教的好与不好,这都显得无足轻重了,甚至认为,教课内的还不如教课外的。 诚然,教材只是个范例,但我们在松懈丢开“范例”的同时,我们连同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一同松懈丢失掉了——这恐怕也是造成我们中小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造成这促松懈的根源是考试这个导向问题:“考什么我们教什么。”不要责怪语文教师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作教师的无奈与悲哀,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却不能把它教给学生,只是因为考试不考。没有什么比这还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了。 如何解决困挠我们的这个问题,如何才能两全其美,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我想:教是前提,不教是结果。“教”这一环节我们是否做扎实了?考试是导向,只有它明确告诉教师:要务本。

英语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英语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发表时间:2009-03-06T15:49:13.263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09年第二期供稿作者:唐小爱 [导读] 作文教学是目前大部分的英语老师的“头疼之事”。“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许多师生的普遍反映。 作文教学是目前大部分的英语老师的“头疼之事”。“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许多师生的普遍反映。每次作文课,学生都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其内容空洞贫乏,语言干扁无味,令人读起来索然无味。学生作文成了应付老师的交差之作,写作动机严重功利化。再加上作文教学的单一化、模式化,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个性,弱化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使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一件难事。作文成为制约英语水平提高的“瓶颈”。以笔者所见,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保持学生写作兴趣 俗话说:“有钱难买乐意”。凡事乐意干,才会用心干、自觉干,也才能干好。我们不是看到有的班级因缺了一节体育课,许多学生围着老师请求要补课的事吗?若是两节作文课不上,学生却像卸下千斤重担,心里暗暗高兴,是绝不会主动要求老师补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喜欢体育课,不乐意写作文,觉得作文是苦差事。这种心理状态不改变,作文怎能写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通过提供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你最喜欢哪种体育运动,为什么?假期你有何打算?等)或设置交际情景,捕捉学生的兴趣热点(如你对超级女声的看法等),使学生产生写的动机和愿望,帮助他们走上愿写、乐写、善写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 1、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每篇作文都会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是通过文字给予说明,有的是通过材料提出要求,因此,学生在着手作文时应通过审题,对所写内容的体裁做到心中有数。 2、抓住要点,叙述流畅 不管何种体裁的写作题,都会有几个明确的要点,忽视其中任何一点,都会使整篇文章显得不完整,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时要注意:(1)紧扣文章主题,表达清楚要求叙述的内容。(2)用自己擅长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写作,保证全文的组织结构等都能得到巧妙合理的设计。 三、把握训练写作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在听、说、读的基础上提高写的能力 语言的发展证明书面语是从口语发展来的,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在校生说的能力主要靠课堂活动来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创设各种情景,充分营造课堂交际的氛围,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师生或学生间的对话交流,学生间相互对话,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使他们思路更加开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对话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纠正错误,表达内容精益求精,从而为自己写好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重视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学生从阅读的篇章中得到的语言基础知识,学到的词、句与文章结构的组织方式,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它可以看作是一种“输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讲解,通过词语、句子,运用范例的学习和课后进行的模仿性写作,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写作的基础方法。老师可加强学生的阅读、背诵训练,经常有计划地把阅读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为写作吸收积累更多有用的素材。语言的听、说、读、写是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而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语言、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2、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写作 “课文实践活动”是一项很好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练习,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老师可要求学生先以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生动的情景,再用完整的句子写出来。 每周我都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缩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及精化语言的能力。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又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3、提倡写“下水作文” 不少有经验的教师提出,教作文应该和教游泳一样,自己先“下水”游给学生看看。这比空讲理论有效得多。教师应当写点“下水作文”,与学生共同学习写作,体会作文的艰辛,交流习作的体会。教师可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向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立意的、构思的,在文中运用了哪些方法等,请学生评价自己的习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又密切了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习作气氛。 四、合作学习 按照语言生成规律,英语写作的次序应是:词—句—篇。“词”是基础,“句”是过渡或桥梁,“篇”是目的。整个训练应遵循“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在步与步之间铺设台阶,构建一个个小的教学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后达成目标。在这过程中,合作式的写作学习能帮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进步。首先,合作分享式的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它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大量的发言机会,使一群同龄人面对面地进行思想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小组活动不管是两人的还是四人的,每个个体均是主角,责任明确,参与意识强。学生可以和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同时也拓展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第三,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智慧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微小,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第四,通过合作分享,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对比,反思自己的行为,为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依据。 五、巧用范例引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能力时要不要提供范文,不少教育学家对此众说纷绌,有人认为范文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想和语言,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事实上,很多著名作家和诗人都曾有过模仿的阶段,如大诗人莱蒙托夫青少年时期写的诗,不少是仿照普希金的诗句改创的。 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选择范文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选用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 六、讲评结合 教师对学生写作的反应通常是进行批改并打上分数。如果教师只一味艰辛的批改而不认真地组织讲评,就会功亏一篑,事倍功半,要使学生每写一次提高一步,关键之一是教师的讲评技巧。 1、教师向全班学生讲评。这是最主要的讲评方式。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充分准备好讲评内容。<1>讲评作文中普遍出现的用词不当,语法、病句的例子,纠正错误用法。<2>选择学生作文中精彩的部分,讲评其选材角度、剪材技巧,结构安排,详略处理以及开头结尾的方法,对于写出好文章的学生加以表扬。<3>讲评时应让学生对照要求和范文,查自己文章中的不足,只要认真准备,有的放矢的讲评,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2、有选择地对个别学生进行面批。这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教师通过讲评他对学生写作的反应,更好地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解释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写作文是一门“慢功夫”,不能急于求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教师像春雨润物那样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作文、爱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会走向一个新的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