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写整合”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读写整合”之我见
语文老师普遍认为,读与写的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如何结合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校曾经多年致力于读写结合的研究。

不同的试验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做法:有些老师认为读写结合应强调自然性,认为文章读多了,就自然会写,不必刻意进行指导;有的则认为通过阅读范文,进行有针对性的仿写是最有效的办法,也有的主张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采用化整为零式的小练笔形式进行训练。

每种做法都有可取之处,试验下来,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可离开教师所期待的理想境界似乎还很遥远,教师的热情似乎并没有激起学生盎然的兴趣,再看看读与写结合的“作品”,写作的技巧是运用了,可是内容却总感觉缺少一些孩子的活跃与灵性。

问题出在哪儿呢?经过反思,我们意识到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整合的目标只是定位于读写技能的形成,对学生整体发展缺乏足够的关注。

2、阅读材料的呈现形式基本是文字资料,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要求。

3、阅读与写作的内容仅限于写人、记事、写景等单一的语文学科内容,缺乏学科之间的整合。

有没有更适合语文教学实践的融阅读与作文于一体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大面积地、较快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作文水平呢?
在这种研究背景下,我们全面学习和认识了“全语言教学”理论。

“全语言”(whole laguage)的“全”是“完整性”、“统整性”之意,是相对教育中的“孤立”、“片段”而言的。

古德曼(k,s,
g00dman)说:“全语言是一套完整的读与写的课程,它运用真实的、可信的文学及书本,让学习者能掌握自己的读与写。

全语言同时提供教师和学习者一个新的角色,以及教与学关系的新观点。

全语言重申在课程中结合自然与社会科学问题解决的重要性,让学生发掘他们自己的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

全语言课堂是一个学习民主的杜区,在这个社区里,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和谐地生活。


全语言理念坚信学习是每一个个体不可剥夺的权利,学习是自然、满盈和愉悦的美事。

在“全语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读写方面作出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

一、“主题式”读写整合
如果阅读是吸收,是积淀,那么写作就是学生灵魂的倾诉与呼吸,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昵?在全语言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通过一个主题,将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融合于生活情境中,学生因为有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的,阅读的过程有滋有味,文章也写的有声有色。

如我们在组织学生游玩常州恐龙园之前,让他们先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阅读关于恐龙的文学作品,在课外活动中讲恐龙故事,然后组织观看电影《侏罗纪公元》。

在游玩之后,马上指导学生写《游恐龙园》,由于学生积累了许多关于恐龙的知识,又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再也不感到无话可写,无内容可写了。

我们有时打破教材的编排之序,根据同一主题重组教材。

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学习时,我们就打破常规,跨组整合。

把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石榴》与习作六的范文《柿子》串联,再引人一篇补充教材《荔枝》组成“植物篇——水果”系列,通过对各种不同植物的形象刻画与感知,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写一种植物的方法,然后结台学生生活,搞一次认识植物,介绍水果,做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后再落实到写的训练上,学生用手中的笔,蘸着深情的墨,许多学生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二、跨学科的读写整合。

根据“全语言教学”思想,学校的一切学科教材都是语言学习材料。

在教学中我们和其它学科的老师合作,尝试打破语文、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的读写整合。

1、“数学作文”。

当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学习结束后,我们让学生回顾一下数学学习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记录数学学习中的得失、疑虑或对教学中某种“做法”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等,学生通过写数学作文,各抒己见,学习中困惑、成功的喜悦自然流露在字里行间。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寻求自身数学学习发展的轨迹。

例如,学习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后,有位学生在数学“作文”中这样写道:“三角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这部分知识我学得很好。

上课时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我放学回家路上发现建筑工人搭的竹架高高的,点了一下,大约十几层。

叔叔们都用竹竿在竹架上扎一个个大三角形,竹架就安稳了。

原来是应用了我们数学课本上的知识。

数学知识真有用啊!我到家后立即拿出课本,认真地
自学三角形那部分还没教的知识。

老师,您还没教,我就知道了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分成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还懂得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呢!”
数学“作文”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发表独立见解的阵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生在“作文”中描写自己的兴趣,勾画自己的发展目标,这种发自内心的与人交流的愿望,使他们对学习任务产生了强烈的内在动机,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思考和发展。

2、“科学、艺术作文”。

科学是以引领孩子探究为主要方法的,让孩子在有趣的科学探究中说自己的话、说科学的话、说优美的话,这是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如果将科学与语文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提问、猜测、验证、结论等过程后,学习写科学日记或研究小论文,有感而发,依托科学实验与探究来写生活化的作文、写真实性的作文,对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也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这一章时,利用春天时节,带领学生捉回一两只小蝌蚪放在教室里喂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科学作文”。

“全语言教学”将语文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活,只要教师开口,语言教学便开始了。

只要你看,你想,你做,并且有足够的理解能力,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这也是全语言教学的信念。

于是,参与实验的老师不敢随意训斥学生,批评和表扬也是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温和有益的。

批评和表扬完了请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所
发生的情景,写下来便是一篇习作。

再如:下雪了,上课时学生忍不住把头伸出窗外恋恋不合地看着,实验班的老师会善解人意地问:“我们一起去打雪仗好吗?”一阵欢呼雀跃和忘情的“打斗”之后,有声有色的习作便水到渠成了。

三、“视听式”读写整合。

根据全语言理论,经典电影、歌曲、相声、小品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的经典,又全部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为什么不利用这很好的影像资源呢?于是我们决定组织实验班学生参加“看名片,读名著”活动,让学生边看电视连续剧边读名著。

每个班级配备了大屏幕的背投彩电,买回了全套电视连续剧vcd片子,每星期组织看两次。

实验效果非常好,由于有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辅助,阅读名著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四、五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看各种不同版本的名著。

实验一个星期下来,最快的学生就读了305页;一个学期下来,四年级78%的学生读完了《西游记》,五年级82%的学生读完了《三国演义》,有的学生先读绘画本,再读少年儿童版本,最后把原著也啃了下来。

我们还结合“看名片,读名著”活动讲《西游记》、《三国演义》故事,写读后感。

由于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持久的阅读的氛围,有了交流的平台,学生的阅读兴趣盎然,造句会用到“三国”故事,写作文会用到“西游”语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很快。

我们逐渐建立班级视听中心,将学校和学生提供的音像资料定
期相互借阅。

参与实验的班级电脑上了互联网可以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为实施全语言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课间,放一段歌曲或者配乐散文,学生边听歌词边欣赏音乐,中午,看一部经典的影片,既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又可以陶冶情操,还在不知不觉间积累了语言。

节假日,这些影片和配乐散文碟片可以让学生借回去自己看。

语言学习和作文对学生来说真正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由于全语言学习没有课程指导原则、课程设计、教学技巧等标准模式或范例。

它是一个无穷无尽、基于人本主义教育和科学探究成果的哲学思考;也就是说,作为人,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到达最佳学习的进程?一切都没有现成的答案,一切都在探索之中,但我们坚信学习是每一个个体不可剥夺的权利;学习是自然、满盈和愉悦的美事。

全语言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尽管我们还刚刚开始,但已经感受到研究的魅力。

我们相信:有探索就会有发现,有发现就会有收获,有收获就有了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