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 第六章 环境地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即在一定的时域空间内, 水分在循环、转化过程中,其数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等于该区域 (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全球水量平衡中,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海陆蒸发量之和。 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的85%和陆地降水量的 89%,海洋是大气水分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陆地降 水量中只有11%来源于陆地蒸发。 大陆气团对陆地降水的作用远远不及海洋气团的作用。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 (4)海洋环境及海-气、海-陆相互作用 • ①海洋环境:地球上面积广大的连续水域统称海洋其
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70.8%。
• 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和形态特征,分为主要部分 • 和附属部分。
主要部分为,洋(ocean), 附属部分为海(sea),海湾(bay)和海峡(strait)。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水体自净: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复杂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受污染前 的状态。 水体的净化作用,按其净化机制,可分为三种净化类 型: ① 物理净化: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只改变其物理性状、 空间位置,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不参与生物作用。
空气还是第一生产者---------植物的呼吸及正常生理反应中必不可少 的物质。空气运动除了能促进物质、热量和水汽的交换,产生形形色色 的大气现象、为人类提供清洁wenku.baidu.com风能外,还是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途径。
地球大气温室效应还大大抑制了地面温度的剧烈变化;保护了地球 上的生物不受宇宙射线和流星的伤害;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6.1 环境地学的特点、地位与作用
环境地学的研究内容:
1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的变化
2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迁移、转化和交换过程
3
环境质量及其演变规律
4
地球环境与生命的协同演化
5 人文过程在全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有序人类活动
6.1 环境地学的特点、地位与作用
环境地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的整体行为涉及地球的各个 无机圈层以及有机圈层的相互作用。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空气资源的价值及保护
但对于某个区域(如城市、山谷、盆地)来说,大气对人类 活动排放于其中的污染物的自净、稀释能力是有限的。若果超过 了大气环境容量的阈值,环境空气质量将明显恶化。除了加强宣 传,提高环境意识,实行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森林面 积之外,保护空气资源,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还须采取法律手段以 及经济手段。
大气、水、冰 雪、岩石、土 壤等圈层
生物、智慧等 圈层
环境地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地环境复合系统中环境质量的演变规律,以 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种种生态环境问题。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6.2.1 气候系统与大气环境 (1)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土 壤圈和岩石圈上部所组成的整个体系。 (2)大气环境与边界层中的空气污染 大气是包围在地球最外面的圈层,是由气体和气溶胶 颗粒物组成的复杂的流体系统。 大气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大气中含量丰富的N2、O2对生 物的生长发育不可或缺;O3保护一切生物免受太阳紫 外线辐射的严重伤害;CO2与植物生长和气候变化息 息相关。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6.2.2 水环境与海洋环境 (1)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① 大循环 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由于遍及全球,故称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② 小循环 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海洋小循环),或
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陆地小循环),又 称内循环。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大气环境及空气污染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空气污染物的分类及特点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弥散及研究方法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空气资源的价值及保护
通过动物的呼吸,新鲜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由血液输送到体内各组织 和细胞并参与各种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图 6.1 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海洋降水量= 陆地降水量=
海洋蒸发量-入海径流量 陆地蒸发量+入海径流量
海洋和陆地水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3)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相对稳定的 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沼 泽以及冰川和海洋等。 水体污染指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 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 质和水体的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组成发生变 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大气是地球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部分,它不仅调控着气候过程,而 且还调控着生命的生物、化学过程。 ①大气演化对地球生命与环境的影响; ②大气环境及空气污染; ③空气污染物的分类及特点; ④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弥散及研究方法。
(3)空气资源的价值及保护 空气资源:空气为人类生存及发展,工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及潜 力。
课程内容回顾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 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 第五章 环境伦理
环境科学概论 第六章 环境地学
环境地学
环境地学的学科性质
环境地学
学习环境地学的意义
环境地学
环境地学的发展历史
40
70年代中期,环境地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独立的新学科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 ②化学净化:污染物在水体中以简单或复杂的离子或 分子状态迁移,并发生化学性质或形态、价态上的转 化,使水质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但不参与生物作用。
• ③生物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在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 通过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使环境污染物的浓度与毒 性减弱以致消失。
• 上述各种净化过程是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并相互交织 进行的。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 (4)海洋环境及海-气、海-陆相互作用 • ①海洋环境:地球上面积广大的连续水域统称海洋其
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70.8%。
• 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和形态特征,分为主要部分 • 和附属部分。
主要部分为,洋(ocean), 附属部分为海(sea),海湾(bay)和海峡(strait)。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水体自净: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复杂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受污染前 的状态。 水体的净化作用,按其净化机制,可分为三种净化类 型: ① 物理净化: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只改变其物理性状、 空间位置,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不参与生物作用。
空气还是第一生产者---------植物的呼吸及正常生理反应中必不可少 的物质。空气运动除了能促进物质、热量和水汽的交换,产生形形色色 的大气现象、为人类提供清洁wenku.baidu.com风能外,还是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途径。
地球大气温室效应还大大抑制了地面温度的剧烈变化;保护了地球 上的生物不受宇宙射线和流星的伤害;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6.1 环境地学的特点、地位与作用
环境地学的研究内容:
1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的变化
2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迁移、转化和交换过程
3
环境质量及其演变规律
4
地球环境与生命的协同演化
5 人文过程在全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有序人类活动
6.1 环境地学的特点、地位与作用
环境地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的整体行为涉及地球的各个 无机圈层以及有机圈层的相互作用。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空气资源的价值及保护
但对于某个区域(如城市、山谷、盆地)来说,大气对人类 活动排放于其中的污染物的自净、稀释能力是有限的。若果超过 了大气环境容量的阈值,环境空气质量将明显恶化。除了加强宣 传,提高环境意识,实行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森林面 积之外,保护空气资源,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还须采取法律手段以 及经济手段。
大气、水、冰 雪、岩石、土 壤等圈层
生物、智慧等 圈层
环境地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地环境复合系统中环境质量的演变规律,以 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种种生态环境问题。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6.2.1 气候系统与大气环境 (1)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土 壤圈和岩石圈上部所组成的整个体系。 (2)大气环境与边界层中的空气污染 大气是包围在地球最外面的圈层,是由气体和气溶胶 颗粒物组成的复杂的流体系统。 大气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大气中含量丰富的N2、O2对生 物的生长发育不可或缺;O3保护一切生物免受太阳紫 外线辐射的严重伤害;CO2与植物生长和气候变化息 息相关。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6.2.2 水环境与海洋环境 (1)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① 大循环 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由于遍及全球,故称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② 小循环 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海洋小循环),或
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陆地小循环),又 称内循环。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大气环境及空气污染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空气污染物的分类及特点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弥散及研究方法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空气资源的价值及保护
通过动物的呼吸,新鲜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由血液输送到体内各组织 和细胞并参与各种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图 6.1 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海洋降水量= 陆地降水量=
海洋蒸发量-入海径流量 陆地蒸发量+入海径流量
海洋和陆地水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3)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相对稳定的 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沼 泽以及冰川和海洋等。 水体污染指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 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 质和水体的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组成发生变 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大气是地球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部分,它不仅调控着气候过程,而 且还调控着生命的生物、化学过程。 ①大气演化对地球生命与环境的影响; ②大气环境及空气污染; ③空气污染物的分类及特点; ④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弥散及研究方法。
(3)空气资源的价值及保护 空气资源:空气为人类生存及发展,工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及潜 力。
课程内容回顾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 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 第五章 环境伦理
环境科学概论 第六章 环境地学
环境地学
环境地学的学科性质
环境地学
学习环境地学的意义
环境地学
环境地学的发展历史
40
70年代中期,环境地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独立的新学科
6.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 ②化学净化:污染物在水体中以简单或复杂的离子或 分子状态迁移,并发生化学性质或形态、价态上的转 化,使水质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但不参与生物作用。
• ③生物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在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 通过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使环境污染物的浓度与毒 性减弱以致消失。
• 上述各种净化过程是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并相互交织 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