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是形成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如何开发和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确保体育课正常有效地实施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健康课程;教学质量
一、人力资源的多角度开发与利用
体育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体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的知识能力。在我校师资水平、专业技能不完备的情况下,缺乏专业一流的人才教师。这样很难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常、有效地实施。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由于我是篮球专业的体育教师,对其他运动专业领域技能技巧不精湛,在进行示范动作教学和技能训练时不具备准确性、科学性。
比如,在背越式跳高和跨栏教学时我的动作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于是我就从校内外请专业的指导教师来校进行指导交流或者观看视频资料进行指导教学。这样既能使学生看到规范的、准确的动作示范还能使学生今后的运动技能、技巧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身体和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从多角度调动班主任、活动课教师、有体育特长的其他课程教师、社会体育人才和家长等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他们参与教学指导、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督促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等。不仅弥补
师资力量的不足,还使人力资源共享。
二、体育设施与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我校除了在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规定配备的设施和器材进行各种体活动外,又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场地、设施等开展体育活动。校内操场墙面画上各种体育运动的图案,有游泳、踢足球、打排球、投篮、跳高、击剑等,各种体育运动图案栩栩如生,给学生无时无刻带来视觉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魅力。
文化墙、宣传栏展示着体育明星在赛场奋力拼搏的瞬间,激励学生奋发图强,扬起了他们青春的斗志。晚饭后,在生活区内组织学生在白桦林里进行“蛇形跑”活动;在空地内打沙包、跳皮筋;在石桌石椅上进行棋艺的较量,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还使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校外的健身场更成了学生的游乐场,各种健身器材从头玩到尾,不亦乐乎。此外,体育器材的一物多用,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小足球的球门,呼啦圈可以转也可以钻,在游戏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新鲜、多样、有趣,给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灌注了无穷的力量。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新课标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学校和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形
式和方法,开发和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我们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要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文化性,同时还要注意所开发与利用的内容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
2.教师可以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降低难度、简化规则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在低年级篮球课时,学生往往是一窝蜂去抢一个球,拿到球就跑,顾不得运球,球场上乱成一团,老师是喊不听叫不住!既然学生浓厚的兴趣不能打消,我就改变练习方法和规则,让学生可以原地拍球但不准抱球跑,只能传球、防人和投篮,规则简单明了,这下在看球场上,要球的要球、防人的防人,拿球的学生不能乱动,就想着把球传出来,球场上有序了,队员知道配合了,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3.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新兴运动项目。我校在音体教师共同努力下自编了两套韵律操,并采用《踏浪》《魅力无限》歌曲进行配乐。在课间操中和广播体操一起循环使用,丰富了课间操的内容,为体育教学增添了色彩。
4.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
我校根据当地的民间庙会选用了踩高跷、舞龙、舞狮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邀请当地会首来校进行指导选编。这些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很大程度上补充和丰富了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容,也成了我
校体育课的一大特色,同时为培养当地民间庙会演员奠定了基础。此外,自然地理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地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形成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一线体育教师要不断努力钻研,为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光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2]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