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药材是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健康有序的中药

材种植业,对于发展持续健康的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三农”问题

解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年)》、《中医

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尤其是《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发布,更是为未来几年我国中药材种植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必将对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极大地推

动作用。本文对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进行了简要概述,旨在抛砖引

玉,期望引起国家、行业、企业对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事宜的关注与重视,以共同推动中药农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1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1-1发展现状

历史上我国的中药材商品供应主要依靠野生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大力发展中药材

的栽培和养殖。虽然目前仍有70%左右的中药材品种来自野生资源,但30%来自栽培和养殖的药材品种,其生产量却占到了中药材供应量的70%以上。截至2012年,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约140万hm2(不含林下种植面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药材品种达616个,种植养殖品种近在300个,其中生产供应以栽培(养殖)为主的近200种,占常规使用品种的40%以上,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中药材种植业高速稳步发展的进程中,国家、行业、企业都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在各层面均成效显著。

(1)国家层面,国家对中药材种植业越来越重视

于4月27日发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是我国建国以来的

第一部整体关于中药材的专题规划。规划中明确了中药材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措施,为未来几年我国中药材种植业指明了方向。此外,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资金从“十一五”的2100万元/年提高至“十二五”2-5亿元/年,“十二五”开始至今共扶持了105个品种260个基地,大大推进了中药材种植业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行业层面,中药材种植基地认证的推行,有效地提升了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水平。

截止2014年底,141家企业66个品种152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总局GAP认证。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也积极在会员内部开展“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共评出38个品种40个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见图1)。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农业企业对提高药材质量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中药材种植业的规范化程度。

(3)企业层面,中药工业企业反哺中药农业的积极性愈来愈高

从通过国家GAP认证和“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的情况来看,中药工业企业通过自建、入股合

建、协议共建等方式积极投身于反哺中药农业的进程中,对“两保一稳定”(保证产量和质量,稳定价格)药源基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中药材种植业的建设也越来越规范,在基地的组织模式、过程管理、质量意识、溯源应用与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1-2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

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

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纲领规划的实施,以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将给予中药材种植业乃至中药农业发展极大地促进作用,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依法治国与加强监管,同时品牌立企、合规经营的要求,倒逼中药工业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的“三化”(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基地,亦更愿意、更积极地投身于中药材种植业建设中,强强联合,促进工业反哺农业。

2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

中药材良种繁育还处于我国农业20世纪5060年代水平,栽培药材良种推广率不足10%,基本以“自繁自育自用”为主。施肥打药、灌溉排水、收获时期等田间操作尚处在传统经验阶段。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播种、除草、采收、初加工等环节主要依赖人工完成。

2-2组织管理松散,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

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多为当地弃耕的贫瘠山坡耕地、退耕还林地和荒漠沙土地,基地分散、位置偏远、规模小,且以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生产、交易为主,组织形式单一,管理松散,农场式、合作社等中药农业组织模式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严格按GAP标准实施的规范化基地不到栽培药材生产面积的10%,农药化肥超标现象时常发生,产出药材的质量严重堪忧。

2-3市场信息不畅,产业健康度亟须改善

当前,虽说相关信息渠道日益丰富,但仍存在“少了是宝,多了是草”的现实例子,如近年来的太子参、三七、人参等药材市场的大起大落,这些都说明现在的市场信息还是存在不透明、不公开,进而产生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等乱象,以及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屡屡出现,导致产销信息失真,严重影响药材市场的健康稳定,直至威胁中药乃至大健康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4供求对接滞后,商品市场化尚需提升

现有产地种植企业普遍处于“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弱”的状态,仅限于出售原材料或饮片,产业链条短,产业化较低,特色产品未能形成优势产业,自然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工业与农业对接的合作机制与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工业反哺农业渠道尚未畅通。目前,因经营业绩压力大,大部分中药农业企业均处于为生存而战的状态,主动开拓市场、种植适销对路品种、数据描述产品优势与确定目标市场等能力弱,尚缺乏与工业企业对接的工业语言和商品策略,道地药材潜在的经济价值还未得到深入挖掘,品牌创效益的作用不明显,更谈不上品牌培育。就是有品牌,亦多是以区域品牌,如“中宁枸杞”、“文山三七”等形式出现,这样在区域间会形成区隔,但在区域内产品雷同、品牌混杂,差异优势或公司优势几乎未能体现,这样往往会陷入简单的价格竞争或概念炒作上去,很容易将此类品种产业做成死循环,如云南玛卡。

3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建议

3-1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定发展方向

国家产业政策是支持导向,市场需求是源头动力,只有重视两者的协调性才能更好地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把握市场。《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了中药材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进一步清晰了中药材的未来发展重点与任务。中药农业企业应在进行严格细致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情况下,要适时把握国家中药行业总体政策导向,以确定企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契合点,明晰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3-2合理规划,打造优质道地药材基地

利用已有的种植基地和产业基础,制定中长期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规划,合理谋划,优化种植布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田间管理规范和组织管理机制,以GAP、绿色、有机、优质道地药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