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级而上,促进教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拾级而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与到我校10周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中来。首先我想代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的全体师生感谢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出席今天研讨活动。给予我校专题交流汇报的机会,更丰富了学校10年校庆的内涵。
一、十年回顾:
1997年9月,随着徐汇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成为继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小学、逸夫、爱菊后的第四所转制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的支撑开始了上海市首批小班化教学试点,“让教育适应学生”“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发展思路为学校发展带来活力与生机,也造就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回顾十年的教师发展之路,我们觉得有以下三点值得继承和发展:
一)专家引领,夯实基础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成就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之本,而教师的成长离不了自主学习,离不了环境熏陶,更离不了引领。学校挖掘教育资源、立足学校实际、根据发展需要,邀请市、区有关专家以及学科教研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课堂教学、个案诊断、教研组长培训、小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等方面做360度的测评定位,定期通过教研主阵地,让教师的思维相互碰撞,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
二)依托科研,提升水准
十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教研与科研的融合,努力将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
本着“教育教学中的难题是教师首先要研究的问题”的指导思想,我们的许多教师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确立课题,研究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教育教学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乔梁老师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探索》带动了我校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冯志兰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教学法”的校本研究》丰富了品社课程资源;顾莉璟老师《关于以古诗词促进中高年级学生文化素养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更可喜的是,我们发现教师个体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研组、学科大组的研究。学校层面的区级课题《基于小班资源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更是让全体教师在参与研究实践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能力。
三)搭建平台,加速成长
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通过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每学期,我们都会进行全校性教研组赛课,开展“向家长开放活动”,,“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老年教师风采展示”……与家长互通,与同行切磋,促使教师快速成长。在这些活动中,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如耿坚老师在上海市音乐学科教学评比中获二等奖;陈晓然、金惠红、胡琦老师成为了区级骨干;冯志兰老师被聘为区品社学科兼职教研员。
回顾学校十年教学发展,我们感谢领导的关心、专家的提点、社区领导的支持以及太多太多默默支持、关心、实现着学校发展的老师们。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立足学校工作实际,促进学校更好发展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
二、问题分析: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发展,教师及学生都在变化。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的分析我校教师队伍,不难发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真不少:就教学工作来讲,教师所认同的教育理念与教师实际的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反差;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与学生学习现状存在反差;二期课改实施的新要求与现行学校管理方式之间存在反差。从学校整体来看,教师自主研究的习惯缺乏,缺少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能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的能力,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还缺乏统一
的协调和领导。
三、今后思考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最终决定者。因此,教师本应在教育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针对学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种种情况,结合区师资工作会议精神、小学三年行动建设计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我们对今后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了思考:
一)、教研建设规范化:
讲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组建设是不可回避的,因为教研组是教师实践能力和智慧的重要阵地。教研组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觉得:两件事情必须关注:专业理论学习、关注真实课堂。如何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凝聚到这两个主要方面是关键。
1、营造学习氛围:
★组建学习共同体:以教研、科研手拉手活动为契机、以构筑学习与研究的学习团体为支点,相互支持,经验共享,成立相关团体,让老师们自由组合,每月定期活动,网络经验搜寻,书店购书、读书简报……已经开展的几次活动很受老师们欢迎,我们还将继续合作分享,共同提高。
★制订学习计划:这项工作我们准备下学期在35岁以下教师群体中先行开展,并纳入管理体系,意在促成教师学习习惯的进一步养成。
★开设教师论坛:学习会让教师产生观念与实践的矛盾,我们也将在下学期开设每月论坛,主要以学科大组为单位,主题来自于教师感兴趣的教育教学热点问题。
★搭建信息平台:成立信息采编小组,选择推荐相关的资料开辟“学习与分享”专栏,并将教师个人学习心得、案例设计、教学随笔等及时丰富专栏。
2、丰富教研形式:
校本教研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在未来的教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进行“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教研模式的尝试和探索。
对于青年教师学校将呈现培训菜单,有序列为青年教师定期开设“与骨干教师的对话”、“与校长的对话”、“与邀请专家对话”等。
二、教育科研日常化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推进。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这是培养教师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感受到只有将日常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才会研有所获,研有提高,研有发展。在实践与思考中,我们觉得要把握住教育科研的核心,做到教育科研日常化有三个重要抓手:撰写学习笔记,进行信息资料研究;撰写教学随笔,进行教学现状研究;撰写教学案例,进行案例比较研究。还有一个主要载体——课题研究。我们将从不同层面开展研究活动:学校牵头课题;教研组牵头课题;师徒结对课题;个人课题。
在实际工作中,要整体突破,很艰难,但是,我们将坚持做,有序地做,有效地做,做对教师发展有利的事。
三、分层培养阶梯化:
学校教师队伍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资历、学力、能力的不同,反映出师德素养、师能水准的差异。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只有耐心地进行分层指导培养,以扎实她们的基础。
学校计划下学期成立学科指导组,校长任学科指导组组长,所有区教学骨干、部分中层领导任各学科组长,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如:0-5年教龄教师完成五个一要求(一年带教,一次全校教学展示,一份个人成长计划,一个课题研究,一份区级以上刊物文章发表),5-10年教龄教师进一步明确专业化发展方向,10年以上教龄老师努力追求个人教学特色。过程中,学校层面、教导处层面、教研组层面讲积极做好服务和扶持工作。
我们将努力使学校各个层面的教师都得到发展: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进一步转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