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措施
吴少风
(福建省建阳市食用菌办公室 354200)
闽北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竹荪栽培技术,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在栽培场地、栽培原料、遮阴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促进了竹荪生产的持续发展,生产面积不断扩大。

2002年,
2仅建阳市竹荪生产面积就达10672000m,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与此同时,竹荪生产技术不规范、管理粗放、广种薄收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单位产量高低悬殊很大,高的达200kg
22,667m,低的只有20kg,667m。

因此,在广大菇农中普及规范的栽培技术、推广高产措施,是进一步巩固和促进闽北竹荪生产的重要课题。

1( 栽培技术
1(1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处理。

稻田、果园、林地、菜园、山坡地均可作为竹荪栽培的场地。

但选择场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近水源,排灌方便。

(2)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

(3)近三年不曾栽培过竹荪。

旱地栽培竹荪,事先应在地面及四周施用呋喃丹等农药、以防止白蚁危害;水田则应先将水排干,无论水田、旱地,场地四周都需开好排水沟。

1(2栽培原料的选择。

竹荪是一种木腐菌,其栽培原料十分广泛。

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的原料,如阔叶树木屑、木片、竹屑、竹绒、谷壳、芦苇杆、甘蔗渣、豆秸、玉米杆、玉米芯等均可作为竹荪的栽培原料。

但从实践上看混合料的产量好于单一原料,若在上述原料中添加些含氮物质,增加培养料的含氮量,对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

1(3季节安排。

就闽北而言,竹荪可安排在阳历1—4月播种,5—9月采收,一般竹荪播种60—70天就可采收,但由于竹荪出菇温度是20?以上,所以仅提早播种不一定能够提早出菇。

总的原则是在安排好农事的前提下,原料粗硬的早播种,原料细软的可略迟一些。

1(4 下料播种。

将栽培料调至含水量适中后按畦堆在场地,畦宽40—50cm,长度不限。

畦与畦之间留30—40 cm 的走道。

料厚23—35cm。

选择无雨天将竹荪菌种掰成鸽子蛋大小的块状,按梅
2花型分布,每隔5—8 cm播一穴,每667m播种600袋菌种(14×28cm塑料袋菌种)。

播种后,即在畦面覆盖5—8cm厚的碎土粒。

最后在畦面上盖上一层薄稻草保湿。

1(5发菌管理。

播种后要经常检查菌种的萌发和吃料情况,发现死种要查明原因并及时补种。

同时要注意培养料的含水情况,料太干在畦沟内灌水,待料湿度适中后再排干。

料太湿则要增加通风、排干场地积水。

遇到雨天或较寒冷的天气要在畦面覆膜防雨,天热无雨时掀膜通风。

当畦面可见竹荪菌丝时要及时掀去畦面的稻草。

1(6遮阴方法。

为了促进竹荪子实体的形成,采取一定措施遮阴是竹荪栽培中不可或缺的的一个环节。

从实践中看,目前遮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搭建阴棚,即在栽培场地搭建类似于香菇木耳的阴棚,这种方法效果较好,但花工大成本高。

(2)覆盖芒萁草,即在畦面上覆盖20—30cm厚的芒萁,这种方法简便适用,在闽北被广泛采用。

(3)套种作物法,即在畦两旁套种有遮阴效果的的农作物。

目前,较为成功的是套种大豆,具体方法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畦两侧按40—50cm株距栽下迟熟秋大豆秧苗,在出菇阶段,大豆枝叶正好起到良好的遮阴效果。

1(7出菇管理。

出菇阶段主要做好场地的保湿、防涝工作。

遇久晴不雨的天气,要经常在畦面淋水,以保持畦面的湿度和场地的空气相对湿度。

若阴雨绵
绵,则应及时清理排水沟,不能让培养料浸水,以防菌丝窒息死亡。

一潮竹荪采收结束后,可停水5—7天后,在畦面浇一次重水,促进第二潮竹荪的生长。

2(高产措施
2.1要在培养料上做文章。

培养料是竹荪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来源。

培养料的优劣对竹荪产量
2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培养料方面,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用料要足。

每667 m用
干料3000—4000kg,这是高产的基础。

尽管投料少,生产周期短,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在培养料不足的情况下,高产几乎是不可能的。

(2)用混合料。

单一用谷壳栽培,其产量往往较低。

因此,以谷壳为主要栽培原料,可以考虑添加木屑、刨花、竹屑、竹绒等含木质素较高的原料。

有条件的添加其它食用菌如香菇、木耳、杏鲍菇、茶薪菇的废弃污染料,添加食用菌生产中出菇后的菌糠,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3)增加培养基的含氮量。

氮素不足是竹荪低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增加培养料的氮源是提高竹荪产量的重要措施。

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牛粪、鸡粪、鸭粪或者尿素。

但添加这些物质的培养基必须经过发酵。

一般尿素的添加量最多不超过总干料的1.5%,禽畜粪的添加量不超过总干料的20%。

若添加禽畜粪,可减少尿素的用量或者不用。

另在发酵过程中,应添加1%左右的碳酸钙。

(4)改生料栽培为发酵料栽培。

经过发酵的培养料有利于竹荪菌丝的分解,可以促进菌丝体养分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

同时发酵过程还可以杀灭培养料中的螨类等各种害虫,保障菌丝的正常生长。

特别是添加禽畜粪、尿素的的培养料,发酵为必经程序,否则,培养料中氨气含量过高,会导致菌丝生长稀弱,甚至死亡。

发酵方法可参照蘑菇料发酵工艺进行。

一般发酵40天时间,其中翻3次堆(每10天翻堆一次)。

发酵结束后要确认培养料无氨味后方可下料播种。

2(2覆土要讲究。

实践证明,竹荪子实体生长与覆盖土有密切关系,没有覆土的培养料,即便菌丝生长得再好也无法生长竹荪,而土壤的优劣对产量的影响极大。

栽培竹荪的覆土最好选用腐殖质含量高的壤土。

腐殖质中含多种竹荪生长需要的养分,还具有使粘土疏松、沙土粘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功能。

因此,若在栽培场地就地取土的,在选择场地时必须注意场地的土质。

若无法找到土质好的场地,最好另选腐殖土覆盖或者烧制一些火烧土,然后浇些人粪尿堆制一段时间后再作为覆土使用。

2(3管理要精心。

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否科学合理与产量高低也极为密切的关系。

竹荪栽培要抓住以下重点。

首先是湿度管理,对竹荪栽培而言,湿度管理包括培养料的湿度、覆盖土的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三个方面。

在发菌阶段,要控制好培养料的湿度,这样才能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为高产打下基础。

理论上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实际操作中只要掌握在培养料含水充分,而用手使劲捏之无水挤出即可。

在菌丝未走满培养料前,不要让雨水久淋,畦沟内也不宜长期浸水。

在发菌后期和出菇阶段,要注意覆土的湿度,以便菌丝进入土壤,形成菌索进而长出竹荪。

土壤湿度一般控制在手捏土粒能扁而不粘为度。

出菇阶段则应侧重于畦面空气相对湿度的控制。

一般雨天不淋水,连续天晴时要在畦面浇水。

但气温在25?以下时喷水次数要少,但量要足:30?以上时喷水宜少量多次。

其次是温度管理。

栽培竹荪主要通过合理安排季节,在自然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

但通过人工方法控制温度也是必要措施。

温度管理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若在低温季节播种,应在畦面覆盖一层稻草和薄膜保温,使培养料的温度在15?以上;二是在高温天气要及时遮阴,避免菌种或菌丝被晒死;三是在出菇阶段,若遇上高温天气,要加厚遮阳物,避免菌球高温萎缩死亡。

1(田间菌种制作栽培者只要购买竹荪原料,就可在田头自制栽培菌种。

12月下旬,1月初,选择田头一角,整理一个堆料育种畦床。

用杂木屑80%,麦麸 20%,
作为竹荪菌种的培养料,加水110%,然后装入编织袋内,经过常压灭菌10小时后,取出用清水冲进袋内,让其排泄,然后拌入1%石膏粉,堆入育种畦床上,采取2层料,一层菌种播种法,最后一层料面再撒些菌种,每米2畦床用干料20千克竹荪原种3,4瓶。

栽培100 米2面积,只需田头制种4米2,等于25:1。

播种后用编织袋盖面,稻草遮阳,最后用竹条弓罩薄膜。

播种后每隔3,5天揭膜通风1次。

培育40,50天菌丝布满料堆后,即成田头竹荪菌种。

2(栽培原料选择现行栽培竹荪的原料分四大类。

一是竹类:各种竹子的秆、枝、叶、竹头、竹根;二是树木类:杂木片、树枝、叶以及工厂下脚料的碎屑;三是秸秆类:豆秆、黄麻秆、
谷壳、油菜秆、玉米芯、棉秆、棉籽壳、高粱秆、葵花子秆、壳等;四是野草类:芦苇、菅、芒萁、斑茅等,上述原料晒干备用。

3(生产季节安排竹荪栽培一般分春、秋两季。

以春播为宜。

我国南北气温不同,应把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适于菌丝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2 ,3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10?,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

南方诸省竹荪套种农作物,通常春播,“惊蛰”开始铺料播种,“清明”开始套种农作物;北方适当推迟。

播种后60,70天养菌,进入夏季5,9月间出菇,10月结束,生产周期7个月左右。

4(场地畦床整理利用苹果、柑桔、葡萄、桃、梨等果园内的空间地,以及山场树木空间地套种竹荪。

要求平地或缓坡地,近水源,含有腐植质的沙壤土。

播种前 7,10天清理场地残物或杂草,翻土晒白。

果树上可喷波尔多液杀灭病虫害。

一般果树间距3米×3米,其中间空地作为栽培竹荪畦床。

畦宽60,80厘米,人行道间距30厘米,整地土块不可太碎,以利通气,果树旁留40,50厘米为作业道。

5(播种覆土养菌播种前将培养料浸水,控制含水量60%,70%备用。

播种采取一层料、一层种,菌种点播与撒播均可。

每米2畦床铺放培养料10千克,菌种5
瓶,做到一边辅料。

一边播种,然后在畦床上覆盖地膜。

播种后15,20天,一般不需喷水,最好每天揭膜通风30分钟,后期增加通风次数。

春天雨水多,挖好排水沟,沟要比畦深30厘米;菌丝生长温度适应23,26?。

播种后在畦床表面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腐植土,腐植土的含水量以18%为宜。

覆土后再用竹叶或芦苇切成小段,铺盖表面,并在畦床上罩好薄膜,防止雨水淋浸。

若采用农作物套种方式的,套种品种有黄豆、脾豆、高梁、玉米、辣椒、黄瓜、向日葵等高秆或藤蔓作物。

当竹荪播种覆土后15,20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种作物种子,按间隔50,60厘米处套种一棵。

6(出菇科学管理播种后正常温度下培育25,33天,菌丝爬上料面,可把畦床上盖膜去掉。

菌丝经过培养不断增殖,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并爬上料面,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很快出现菇蕾,并破球独柄形成子实体。

此时正值林果树和套种的农作物枝叶茂盛时期,起到遮阳作用。

出菇期培养料内含水量以60% 为宜,覆土含水量不低于2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为好。

菇蕾生长期,除阴雨天气外,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不低于9%。

菇蕾胀大逐渐出现顶端凸起,继之在短时间内破球,尽快抽柄撒裙形成子实体。

竹荪栽培十分讲究喷水,具体要求“四看”:即一看盖面物。

竹叶或秆、草变干时,就要喷水。

二看覆土。

覆土发白,要多喷、勤喷。

三看菌蕾。

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

四看天气。

晴天、干燥天蒸发量大要多喷,阴雨天不喷。

这样才能长好蕾,出好菇,朵形美。

7(采收加工包装竹荪播种后可长菇4,5潮。

子实体成熟都在每天上午12时前,当菌裙撒至离菌柄下端4,5厘米就要采摘。

采后及时送往工厂脱水烘干。

干品返潮力极强,可用双层塑料袋包装,并扎牢袋口。

作为商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零售的,则需采用小塑料袋包装,每袋有25克、50克。

100克、300克不同规格,外包装采用双楞牛皮纸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