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贪夜蛾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挂图草地贪夜蛾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防控难度大的特点。2018 年在非洲造成高达3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球预警的重要农业害虫。2019 年 1 月13 日确认传入我国云南省,截至 5 月10 日已在我国13 个省份发现。专家分析预测,草地贪夜蛾将从我国华南玉米区向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及西北、东北玉米主产区等地蔓延,有可能形成局部虫灾。
一、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32 ~40m m , 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具环形纹和肾形纹,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
幼虫:一般有 6 个龄期,体长 1 ~45m m , 体色有浅黄、浅绿、褐色等多种, 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 4 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Y 形纹。
卵:通常100 ~200 粒堆积成块状,多由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卵粒直径0.4m m , 卵高0.3m m。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适宜温度下,2 ~3d 孵化。
蛹:被蛹,体长15~17m m,体宽 4.5m m , 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及黑褐色。常在 2 ~8c m 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二、发生规律与田间为害状
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适宜发育温度广,为11 ~30℃,在28℃条件下,
30d 左右即可完成 1 个世代。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可产卵块10 块以上,卵量约1?500 粒。在玉米上,一至三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四至六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苗期严重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
三、应急防治措施
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喷雾防治。防治指标:玉米田苗期被害株率大于10%,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于30%,穗期被害率大于10%。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及国外应急防控该害虫的化学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室内药效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防效较好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化学农药以及多杀菌
素、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
附件:
草地贪夜蛾技术资料
一、名称
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
异名:Laphygma frugiperda?Guenee, 1852;Phalaenafrugiperda Smith & Abbot, 1797;Trigonophora frugiperda?Geyer, 1832;Laphygmamacra Guenee, 1852;Laphygma inepta?Walker, 1856;Prodeniasignifera Walker, 1856;Prodenia plagiata?Walker, 1856;Prodeniaautumnalis Riley, 1870;Noctua frugiperda?J.E. Smith;Caradrinafrugiperda。
中文俗名:草地夜蛾、秋黏虫。
英文名:Fall armyworm;Alfalfaworm;Buckworm;Budworm;Corn budworm;Cornleafworm;Cotton leaf worm;Daggy's corn worm;Grass caterpillar;?Grass worm;Maize budworm;Overflowworm;Rice caterpillar;Southern Aarmyworm;Southern grassworm;Wheat cutworm;Whorlworm。
二、分类地位
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贪夜蛾属Spodoptera。
三、形态特征
卵:球形(直径0.75 mm),在产卵阶段为绿色,孵化前期变为浅褐色。卵成熟需要2-3天(20-30℃)。通常以卵块形式产卵,每卵块约包含150-200粒卵,在叶面上堆积为2-4层。卵块通常覆有起保护作用的灰粉色雌虫腹部毛鳞。每头雌虫可产卵1500粒左右。
幼虫:幼虫浅绿色至暗褐色,带有纵条纹。第6龄体长3-4 cm。幼虫有8
只腹足,其中1对位于最后一节腹节上。刚孵化时为绿色,带有黑色线条和斑点,随着虫体发育仍保持绿色或变为淡褐色,具黑色背线和气门线。一旦种群密度大而食物短缺,老熟幼虫几乎全为黑色,进入行军虫阶段。大龄幼虫头部为典型的
黄色倒Y形,背部黑色毛瘤具长毛(在每节两侧发白的背部区域),腹部末节的4
个黑点呈正方形排列。幼虫通常为6龄,偶有5龄。
蛹:体长比老熟幼虫稍短(墨西哥雄性1.3-1.5 cm,雌性1.6-1.7 cm),褐色,有光泽。
成虫:雄性体长1.6 cm,翅展3.7 cm,前翅斑驳(亮褐色、灰色、草色),有一中室,其中3/4部分为草色,1/4部分为暗褐色;雌性体长1.7 cm,翅展3.8 cm,
前翅斑驳(暗褐色、灰色),后翅为草色,边缘暗褐色。
成虫的近似种主要为S. exempta和S .littoralis。
四、寄主
该害虫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寄主范围非常广泛,有记录的超过80余种。该害虫可大量取食寄主的茎和叶,严重为害重要的草本栽培经济作物。喜食禾本科植物,常为害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等禾本科农作物,也为害棉花、十字花科、葫芦科、花生、苜蓿、洋葱、菜豆属、甘薯、番茄、其他茄科植物(辣椒属、烟草)及多种观赏植物等。最常见寄主有玉米、高粱、狗牙根、马唐属(Digitaria?spp.)杂草。
大田作物包括:玉米、水稻、高粱、大麦、小麦、荞麦、苜蓿、棉花、燕麦、粟、花生、黑麦草、甜菜、苏丹草、大豆、甘蔗、梯牧草、狗牙根、烟草、三叶草。
蔬菜中最常为害甜玉米,其它蔬菜偶发为害。
为害的其它植物:苹果树、柑橘树、木瓜树、桃树、草莓和一些花卉。
杂草寄主包括:剪股颖、剪股颖属(Agrostis?sp.)、马唐属(Digitaria?spp.)杂草、石茅高梁、假高粱(Sorghumhalepense)、牵牛花、牵牛属(Ipomoea 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