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XX版高二必修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XX版高二必修五)
师:同学们,在外国文学中,有三位短篇小说家得到人们的特别推崇,有人称之为“短篇小说大师”,哪位同学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罗斯的契诃夫。
师:对。你能说说他们的代表作吗?
生:欧亨利的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等,莫泊桑的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还有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一生》等,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师:很好。这三位“短篇小说大师”,不仅短篇小说的数量很多,而且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欧亨利以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见长,莫泊桑的小说“以小见大,构思新颖”,哪位同学能根据在初中所学习的课文说说契诃夫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生:幽默讽刺。(板书。)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小说风格。小说的标题叫“装在套子里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请大家边看书边做符号,在套子下面画横线。
(学生看书,做符号。)(大约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先说说?
生:13个。
师:请具体说说。
生:雨鞋,雨伞,棉大衣,伞套,表套,刀套,脸套子,衣领,黑眼镜,羊毛杉,堵耳朵眼的棉花,车篷,壳子。
师:大家先看看有没有重复的。
生:有。“脸套子”就是“衣领”,还有“壳子”是一个总的说法,不能看见一个具体的套子。
师:很有道理。那是不是就是11个套子呢?
生:不是。
师:还有哪些套子呢?
生:古代语言。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古代语言,对于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师:你的分析方法很好。阅读理解就是要善于从文中找根据。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套子呢?
生:还有许多。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政府的告示”、“报纸上的文章”,对他来说,都是套子。
生:还有。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其实也是他的一个套子。
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其他还有吗?
生:他的房子、卧室、帐子、被子,也都是他的套子。
师:大家找得很细,分析也比较准确。课文这一小节有几个字词要注意一下。(板书:兢、宵、采、僻)那么,他的身上到底有多少个套子呢?
(学生阅读数套子。有人说20,有人说24,发生争论,期待老师的结论。)
师:我看同学们不用再争论了。为什么呢?--因为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是无法数清的。除了小说里已经具体写出来的以外,其他有没有了呢?我看肯定还有。(板书:数不清的套子)
但我想问一问同学们,在别里科夫身上最主要的一个套子是什么呢?
生:是思想上的套子。因为思想总是支配一个人的一切行动的。
师:很有道理。但我以为还不够准确,或者说,我的观点和你的差不多,但又有区别。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看书。)
师:在小说中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是哪方面内容呢?
生:恋爱的故事。
师:对。我以为,别里科夫身上最主要的套子就是爱情上的套子。为什么呢?一是作者前面写那么多的套子花的笔墨并不怎么多,而写爱情这个套子,花了很多的笔墨。另一个原因是,任何情况下别里科夫都没有试图走出套子,唯有爱情的套子使他“昏了头”,然而,最终不但没有能钻出套子而且死在了这个套子上。不过,别里科夫的恋爱不同于一般人的爱情故事。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请同学看书,然后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给他的“爱情故事”加一个修饰语。想好以后,大家写在一张小纸上。我们马上比较一下看哪一种概括比较好。
(教师收集答案。)
师: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下面几个代表性的意见哪一个更好:耐人寻味的、滑稽的、可悲的、可笑的、离奇的、昏了头的、漫画式的、可怜的。大家讨论一下,哪一个好,或者说哪一个不好。
生:“离奇”不好。离奇是说不同寻常,一般指过程比较曲折,别里科夫的恋爱过程并不曲折。
生:“耐人寻味”也不好。“耐人寻味”是说很含蓄,有启发性,用在这里不当。
生:“可怜”也不行。这并不是一个让人同情的故事。
师:大家的分析非常好。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可悲”强调一种悲剧性,或者说手段不正当,用在这里也不妥。
师:现在我们集中看一看,剩下的几个哪一个更好一点。
生:“滑稽”和“可笑”意思差不多,可去掉“可笑”。
师:现在还剩三个,我们表决一下。
(举手表决。)
师:我看其中有一个内涵比较单一,不如另外两个内涵丰富,可以去掉。
生:“滑稽”。
师:我也这么想。“漫画式”的内涵就包括了“滑稽”的意思。那么,另外两个哪一个更好,我看我们就不再讨论了。不过我表个态,我喜欢“漫画式”这一个概括。当然用“昏了头”也不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用这一个概括,应该加一个引号,因为这是--
生:课文中的话。
师:作者在前文特征夸张的基础上,通过这样一个漫画式的恋爱故事更深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不过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漫画式的恋爱故事,尤其是这个情节的结局,可信吗?为了认识这一问题,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小说人物的结局不这样安排会有怎样的可能?
生:我认为有可能在校长太太等人的撮合之下,别里科夫渐渐平了气,并且在华连卡的影响之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个性,最后终于和华连卡结婚。
师:他的想象确实有点道理。大家看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也可能从此和华连卡断绝了联系,并且发誓从此永不恋爱。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想象吗?如果没有,我们比较一下到底怎样安排最好。
生:和华连卡结婚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性格绝对不可能合到一起,而且华连卡的哥哥也不会同意。
师:婚姻自由,我们主要还是考虑他们自身的因素,看他们的性格有没有调和的可能。
生:没有。因为华连卡是充满热情的,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而别里科夫是守旧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两者的性格完全相反。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说的理解的确有了一定的深度。那么会不会,也不谈也不死呢,就是说小说中安排别里科夫的死有没有必然性呢?
生:死是必然的。
师:何以见得?
生:因为小说中前面有几处暗示:他本来就通宵做噩梦,脸色苍白;“漫画”事件以后,课文几次写到他脸色发青嘴唇发抖。
生:还有一处。课文说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上分明看得出来他是病了”。
生:而且当着华连卡的面从楼梯上摔下来对他打击也特别的大。他当时就联想到许许多多可怕的结果。
师:刚才几位同学从小说对人物的神情描写、心理描写中分析了人物命运的必然性。看来几个原因一凑,别里科夫是必死无疑了。(有一个同学举手)好,你请讲。
生:我认为,不仅仅是这些原因。从人物的性格发展的必然来看,他也是必死无疑,即使这一次事件不死,但为时也不会很长,因为已经发生变化的历史是他无法生存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样的安排也正和小说的风格相吻合,即通过夸张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反映主题。
师:这位同学的分析很有深度。从人物命运的必然入手,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思考,尤其是从小说整体风格的角度考虑,对大家阅读小说、鉴赏小说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