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内在矛盾的三个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孙正聿教授关于“世界观”内在矛盾的三个基本概念的解读
摘要
作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的孙正聿先生,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一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研究时谈到构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内在矛盾的三个基本概念时指出:“从‘改变世界’的立场理解哲学的‘世界观理论’,我们会超越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简单的二元理解,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实践论转向’为基础,提出构成‘世界观’内在矛盾的三个基本概念,即‘自在世界’、‘世界图景’和‘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1]这样的论述在孙正聿教授的《哲学原理》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解读,大家可以去了解其他相关的内容。
在这里我暂且只对以上三个概念,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关键词:自在世界,世界图景,基本方式,孙正聿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内的总和、最根本的看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目标的总和。
它也是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伦理观、审美观、社会观等的总和。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那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内部解读这个包罗万象但又科学的的世界观,孙正聿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那就是从世界观内在矛盾的三个矛盾入手,站在历史的角度而不是脱离历史来看待和不断协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一、“自在世界”的概念解读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着两重含义:首先,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自然世界。
在人类产生前,客观的自然界早就独立的存在和发展了,这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
其次,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自然界在广度和深度上是无限的,永远存在着人类活动尚未到达的部分,即尚未被人化的部分,世界这一部分仍属于自在世界。
孙正聿教授也认为所谓的“自在世界”,“就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的世界,处于生生不息地运动和变化中的世界。
”[2]这个世界是不与人的世界而交错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生活在人化世界之中,也生活在自在世界之中.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人化世界与自在世界的有机统一。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世界的统一体。
所谓人化自然就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
二、“世界图景”的概念解读
恩格斯曾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朴素的辨证法虽然争取的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
”[4]哲学家所关心的世界,指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和演化。
世界图景则是指“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思维、物质和精神等在内的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生活的基本理念,是人与价值,人与真理,人与神秘接触的窗口,是人运用智慧构建的客观与主观统一的世界理想与世界全貌。
”[5]
孙正聿教授认为“所谓‘世界图景’,就是人以自己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为中介而形成的关于‘世界’的‘图景’。
”[6]这种解释表明了“世界图景”的不可或缺的二重内涵:其一,世界图景是关于世界本身的图景,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图景,而不是某种与人或世界无关的图景(即使是宗教的幻化的世界图景,也只能是以幻化的方式所构成的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图景);其二,世界图景不是自在的世界,不是自在的人与世界的关系,而是人以自己把握世界的多种方式为中介而构成的图景,这样的“世界图景”离不开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三、“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的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因此, 它自然十分关注人掌握世界的方式题。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中讲到人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时说:“整体, 当它在头脑中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 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
世界, 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 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
”[7]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马克思认为人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即理论认识方式、实践精神方式、艺术精神方式、宗教精神方式。
除去这四种方式外, 人们还常常讲到人掌握世界的实践方式和价值方式, 合起来共计六种方式。
孙正聿教授认为所谓“‘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简洁地说,就是人类把‘自在世界’变成自己的’世界图景’的方式。
”[8]人类在把“自在世界”变成具有属人关系的“世界图景”时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目的、愿望、观念、思想去改造外部世界, 使外部世界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还是通过认识外部世界, 掌握外部世界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形成科学的知识理论体系, 指导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 从而对外部世界进行实际的占有;是采取介于理性与实践之间的实践精神方式,以方针、政策、路线、纲领、战略策略、计划方案、设计蓝图、模拟图形等的“时间观念”;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对整个世界加以“虚幻”的认识;还是坚持实践实践验证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事求是的方式把握世界从来就没有定论。
人是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存在,所以必须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观点去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从历史的、文化的观点去理解人们的“世界观”。
就像孙正聿教授说的:哲学的“世界观理论”,不是人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人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的理论。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面对着越来越多因为人类自身没有很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的关系,我们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了反思和谐社会、生态社会、文明社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人类不得不以恰当的方式把握这个“自在世界”和“世界图景”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新解读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2] [6] [8] 孙正聿等著.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1.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06.
[5] 赵磊.世界图景:哲学安身立命之本——兼论哲学的价值属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
报.2011-4-12-2.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人民出版社, 1995 -06.
[8] 李永胜.关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J].天府新论,2011,5,1.
[9]孙正聿著.哲学通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