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饮食文化及民族性格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韩饮食文化及民族性格初探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日韩三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其饮食习惯同中存异,而饮食文化的差异也铸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从一个人爱吃什么东西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如何。

听上去很玄妙,事实上却是有科学根据的,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不同,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这些成分又进行再加工,最后被吸收到人体内的就有很大区别了。

这项研究正好佐证了为什么中日韩三国人民长着一样的面孔,却有着不同的性格。

一、中日韩饮食习惯
1、饮食原料
中国幅员辽阔,中东西部自然条件各异,依次发展的农业或畜牧业也不尽相同,北面南米,内蒙古的牛羊肉,沿海地区的海鲜,饮食原料因地而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全国人民的饮食原料已经没有太大区别,原料的差别更多体现在辅料,也就是调味品上,这主要是由于口味差别引起的。

相比于中国饮食原料的多样复杂,日韩两国则由于国土面积有限,整个国家的饮食原料有限且集中。

日本人主食以白米为主,并且以海鲜多为特色。

由于日本经济相对发达,欧美和其他国家的饮食习惯对日本的影响相比于中韩两国更为明显。

日本人的日常饮食经常会出现意大利面,咖喱饭这些食物。

也可以这么说,日本的饮食较于中韩更为国际化。

韩国人的主食相比于中日显得比较单一,除了白米,比较难见到其他的种类。

韩国人的日常饮食是米饭、泡菜、大酱、辣椒酱、咸菜、八珍菜和大酱汤。

八珍菜的主料是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椿梗、藏菜、蘑菇八种。

韩国人的优质蛋白摄入来源也比较单一,以猪牛肉为主。

2、烹调方法
与原料的多样复杂相对应的,中国的烹饪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煎、炒、烹、炸、溜、煮、焖、汆、蒸、扒、炝、煸、煲、煨、熬、涮……当然也包括日本独具特色的生食和韩国人引以为豪的烧烤。

日本饮食当然是以生食为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生食与中国其实是有很大的渊源的,尽管现在我们中国人除了少数蔬菜是不生食的。

《论语》里有句孔子的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表明周朝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可以把肉片切得非常细薄来显示生活的精致了。

现在日本吃生鱼片,还用这个脍字,有的地方写成“鲙”。

韩国生鱼片的发音,也是kuai,其实就是脍。

《礼记》上说:“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

”这一点,日本还继承着,日本的生鱼片切得比较厚者,叫做短册,在《礼记》里,叫做札。

日本是比较完整地保留着中国的古风的。

韩国人对他们自己的烧烤文化很是自豪。

由于韩国人平时以泡菜和酱汤为主,比较节约,也比较健康,“烤肉”是隔三差五打牙祭的方式,算改善生活了,韩国话叫做“肉补”,就是补补肉,解解馋的意思。

而在中国,可以说是无所不烤,上至国菜北京烤鸭,下至街边摊贩烧烤。

有学者认为,现在中国人的饮食抛弃这两种比较原始的烹调方法,而更多的采用炒、煮、蒸、炸等等是出于两方面原因的考虑。

一是中国人觉得,烧烤和生吃,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主要依靠“手艺”,而工具和配料的效能发挥不够,产品的文化综合性不强,显示不出文明的水平,谁都能学会。

在中国当厨师,是技术和艺术兼备的一种工作,现在还要专门学习和考试的。

当然,在日本,做刺身的厨师也是讲究技术水平的,但跟中国的厨师比起来,是远远
不在一个层次上的。

日本的刺身师傅技术再好,也达不到傅玄说的“飞刀浮切,毫分缕解。

动从风散,聚似霞委”的境界。

二是烧烤和生食,不能完全杀灭食物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容易使人生病。

这在人口密度不太大的古代还不重要,到了人口大幅度增长,都市人口密度激增的近古,就需要注意了。

明朝的李时珍就告诫过,多吃生鱼片,对健康有害。

今天很多中国人看到生肉生鱼,还是不敢吃,这并非胆小,而是人类文明成果在潜意识中的积淀,生命的本能告诉他,这个东西有危险,不可随便吃。

3、餐具文化
提到餐具,中国就没有那么复杂了,中国人吃饭时通常只用到筷子、碗和盘子。

在日本和韩国,则要盘盘碟碟的摆上满满一桌。

韩国人吃饭一定要同时使用筷子和匙子。

他们使用的筷子和匙子是不锈钢制的,而且吃饭时要不停地交换筷子和匙子。

韩国人之所以使用不锈钢制的筷子,大概是因为他们吃的菜和肉都被做成大块儿的,用一般材质的筷子夹不行。

韩国人的饭碗一般也用不锈钢制的,圆圆的,上面带有一个圆盖儿,碗不能托起来,只能放在桌子上吃。

汤碗一般是用不锈钢制的直径二十厘米左右的大碗。

韩国人一定要先把饭倒入汤里,然后再用匙子捞起汤和饭来大口大口地吃。

日本人吃“和食”(日本饭菜)时只用筷子,不用匙子。

他们用的一般是喇叭花似的口大底小的碗,因为有底边,吃饭时可以将它托起来。

日本人吃菜几乎都考虑人嘴的大小,再加上他们常食鱼,所以筷子都是木制圆尖头筷子,夹菜很轻便,剔鱼刺也很灵活。

日本人喝汤时,先用木筷子将汤搅混一下再喝,然后再用筷子夹起汤里的菜吃。

但是,日本人绝不把饭倒入汤里吃,那是要被人轻蔑的。

二、与饮食相关的民族性格
1、中国
中国人很重视“吃”,“民以食为天”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

只要能吃的,几乎都吃,无所偏执,表现在性格上就是包容、和谐、顺其自然。

中国人也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体现中国人细致的性格。

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这大概也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

中国传统食品一般以素食为主,吃这种食物的人比较爱好和平,不喜争斗,当然有时也略显懦弱怕事。

不过,中国人很会利用简单的食料改良创新,做出各种美味的新食品,中国人性格中的变通的一面就由此而来。

中国菜的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

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
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

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

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

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

而且长期的实践中,中国人也摸索出了丰富的烹饪手法,可以将本来味道一般的蔬菜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味道。

饮食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间的礼仪节庆,婚丧嫁娶等习俗,对饮食习俗都有很大的影响。

正月十五吃元宵、寒食清明冷饭糕饼、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八月中秋的月饼、腊八的粥等等,都是节日仪式的特定饮食。

在社交活动中,许多事情是在餐桌上办成的。

吃饭成为一种特殊的元素介入人际关系中,有些事情不好办,请当事人吃上一顿美味后,往往迎刃而解。

中国人是要通过同桌共食来表现和睦、团圆的气氛,抒发祈愿平安、幸福
的心情,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大小节日都要以聚餐、会饮为主要内容的原因。

而自助餐却打破了围坐欢饮的格局,将个人的独立,自主提到首位。

2、日本
日本饮食有沿海地区特色,喜食海鲜,不过爱做成生鱼片佐以芥末等辛辣调料冷食,造成其性格上的暴躁。

吃多了生冷的食物,日本人的性格也自然和他们所吃的料理一样。

日本人很理智,日本人其实和他们的料理一样“生冷”。

而它又属稻作文明区,平时主食稻米,口味清淡,又造成其性格上的温柔平和。

大家都说日本料理是用来“看”的料理。

日本料理讲究造型,追求视觉的美感。

这也有些类似日本人的为人。

例如日本人讲究公共场所的礼仪,追求待人接物的得体,这些看在人们眼里,就很美,礼仪之美。

但是日本料理很少有香味,看上去很美,却刺激不了人的食欲。

这就像与日本人打交道一样,你时刻感受到对方礼节的周全,感受到一种得到尊重的满足,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你很难更进一步地与其亲近。

日式美食讲究一丝不苟,所有菜肴几乎都需要极为高度认真的态度来烹饪。

而日本人的处事态度正如他们烹饪一样,做事十分认真,讲究绝对的一丝不苟。

每个人做事不可能没有犯错,但是日本文化却完全不能接受因为冒犯“规矩”、“流程”和“常规”所引发的错误,所以烹饪也是一样,完全遵守每一道程序,偶有变化或者改变,则烹饪出来的“样子”和“口味”则已经不再是日本美食了。

3、韩国
韩国人好食辣的食品和腌制食品,同时喜食烧烤,养成其急噪易冲动的性格。

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人,都尽可能把饭菜吃光用净。

韩国人饮食主张节约与科学。

中国的“酱缸文化”在韩国的影响,已经达到了“青出蓝而胜于蓝”的地步,他们饮食中的低糖、低脂肪、符合营养学要求。

因此韩国人中肥胖者不多,一般中老年人都能保持身材且有健康的气色,这也是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

韩国人的吃饭速度很快,据统计,除了晚上喝酒的时候边喝酒边聊天时间比较长以外,平均吃一顿饭只需要15分钟。

韩国人不光吃饭快,干什么都快,是有名的急性子。

这是一种急性子的半岛性格。

朝鲜半岛地势狭长,偶有风吹草动,马上波及全国,如果发生战争,没有万里长征和持久战的回旋余地。

回顾历史,外国军队在仁川登陆成功,都意味着朝鲜半岛命运的彻底转变———第一战往往就已经是背水一战,让一步就是自投太平洋。

所以,面对同样的事态,韩国人的危机感、不安感、焦虑感要比很多国家的人严重得多。

时空感受的局促与压抑,把韩国人催成了急性子,说干就干,干就务求毕其功于一役。

韩国人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急。

在韩国的中华料理店,经常看到韩国人在喊,快点,快点!即便是请客,韩国人也很少有一顿饭吃上三个小时的。

三、对中日韩饮食文化的认识
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

加上日韩受中华文明影响较大,我们不免产生日本人和韩国人都是学中国人的想法。

事实上,韩国和日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中日韩互相影响、彼此融合的地方很多,但也各有所长,不必事事要一争长短。

就拿烧烤和刺身来说,虽然中国古已有之,但韩国和日本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特长。

现在要说吃烤肉,我们总是想到韩国烤肉馆。

要说吃刺身,日本则比中国要高级多了,在日本,能吃到品种最多的鱼,很多鱼的名字都是在日本第一次听到。

文化遗产的发明权归谁,并不那么重要,相反地,谁能体会出其中的文化滋味,才算是文化真正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