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合理用药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促进合理用药的专题报告
一、为加强我院合理用药,促进处方前置审核。门诊中西药房通过分析门诊处方,了解门诊患者用药现状,随机抽取医院2018年门诊处方1300张,统计门诊药物使用基本情况,分析不合理处方。结果合理处方张占96.30%;不合理处方占3.69%,主要表现在选药不适宜、重复给药、用法用量不适宜、配伍不适宜等方面,特殊药品用药交代占比100%:
结论:由于疏忽或对药品的不够熟悉,医生的处方会有不合理之处,包括: 1配伍禁忌2联合用药不当3重复用药4选药不适宜,总结不合理处方如上图所示,在加强药师的培训和干预,不合理医嘱的修改率在提升,提升用药安全性。
用药交代方面,对于某些药品使用方法,患者宣教不够,速效救心丸、降压药、钙片的服用时间,糖浆剂的服用方法、具有特殊装置的药品、有效期等方面详细交代,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的禁忌方面重复询问,直至患者记下。
表二不合理医嘱修改一月统计
结果我科近一月内记录本登记不合理医嘱多手段通知处方修改事项:浓度不适、一天内总剂量不适、溶媒不适、遴选药品与适应证不符、超说明书用药、无适应症用药、用量录入错误(医生录入),数量录入错误(护士录入),其中,电脑录入错误最易修改,电话通知护士既能及时修改,遴选药品不适宜;无适应症用药最难沟通,效果极差,通过医务科约谈,才能修改;浓度不适宜,剂量不适宜部分医生经提示愿意修改,不愿意修改处方的,下科室与医生面谈,拒绝接受建议的较多,超说明书用药要求双签字的,大部分医生拒绝双签字,愿意修改处方。综上所诉,本人组织药师培训,经培训的药师在监管不合理医嘱方面努力甚多,在院领导、科主任的帮助下成效显著。
二、我科积极配合我院临床药师的点评工作,经点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不同适应证下的用药剂量、联用情况、年龄及等方面组织科员进行精细化分析,列表,发放分析资料到门诊各科室,与大夫多次沟通以促进处方前置审核工作的开展。
常见四种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分析
结果在审核的处方中不合理医嘱约占5%,其中,溶媒选择不适宜,液体量不适宜及调配浓度不适宜占比较高,不合理率排前三,分析结果以为临床医师关注重点在于药物疗效,经验用药习惯用药为主,忽略药物的理化性质与配伍,造成用药不够合理,科学。
1其中表二用红花黄色素举例,药物需要科学的选用不同类型的溶媒,对保持药物的稳定性,酸碱度,降低不良反应有明显影响;
2液体量不适宜表现为使用剂量高于或低于说明书推荐剂量,溶媒过多导致药物滴注时间过长,而加快滴注时间,则易发生不良反应,同时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组织中分部过广,半衰期延长,毒性增加;溶媒量过少导致药物浓度升高增加药物刺激性,不良反应率增加。以注射用丹参为例,不仅溶媒量减少,剂量增大一倍,我科审方药师经培训后能拦截此处方,与大夫沟通修改。
3调配浓度对药物溶解度或者安全性有影响,浓度过高导致药物溶解不充分,不溶性微粒增多,浓度过低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范围。
综上所诉,药师通过审核处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能通过电话与临床医师或者护士沟通,提出修改遗嘱,修改后才调配处方;超说明书用药要求大夫双签字后调配,另一方面多次向医务科建议建立本院的超说明书用药目录。科内组织科员不断加强学习药物说明书及新的药物相关知识,参与处方点评,总结点评结果,鼓励科员利用我院的药学通讯平台,不定期的反馈汇总信息给医务科、临床,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手段,使我院的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降低门诊、临床的不合理用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