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教
材稿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领导好!今天我要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的内容。

现在我将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说课标
(一)说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四方面的目标:
1、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

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

●学会与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内容标准
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但是本册书只涉及了除“统计与概率”以外的其它三个领域,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1、数与代数。

●学习整式的乘法与分解因式、分式的知识。

能推导乘法公式(ɑ+b)(ɑ-b)=ɑ2-b2
(a±b)2 =a2 ±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性质: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几个基本事实。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做一个角的平分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
图形的变化: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3、统计与概率。

本册书没有涉及到这个领域。

4、综合与实践。

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说教材
(一)编写特点
我认为本套教材主要体现了编者以下几个方面的的特点:(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在“三角形”这一章,从工程建筑中极常见的三角形结构实例引入三角形稳定性,从多边形的实际物体引入多边形概念。

在“全等三角形”一章也穿插了许多有关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应用的实际事例。

在“轴对称”一章画轴对称图形时引入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脚印图案说明问题。

在“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一章,由超级计算机的高速运算速度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分式”一章,以实际计算问题说明学习分式乘除运算的必要性。

(2)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本册教科书改变了以往平铺直叙的方式,教科书安排了许多“思考”“探究”“归纳”栏目为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空间。

在“三角形”一章,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等内容中,教科书都安排了思考或探究栏目。

(3)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其中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又是重点。

由于考虑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结合本册特定的教学内容,在本册教科书的编写和修订中对此给以充分的重视。

在本册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三角形”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问题。

对于此定理,从小学的直观操作知道结论,到现在要认识证明结论的必要性,再到定理证明方法的获得,这实际上是提高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认识的一次很大飞跃,也是从合情推理水平提高到演绎推理水平的一次大飞跃,而这又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否则就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和漏洞。

本册教科书对于这一点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为此,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一个画图找规律的“信息技术应用”栏目,让学生利用软件对某些结论作了探究,为后续教学作了铺垫和准备。

在第节,则首先回顾结论,并也回忆小学是怎样知道这一结论的,然后指出结论证明的必要性,再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证明的途径方法。

不仅如此,教科书在“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里,又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对此问题进一步加以阐述。

这样的安排,对于帮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特点的认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正确认识几何结论,都有重要意义。

当然,推理能力的培养途径,不仅仅局限于定理证明的教学中,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的展开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的。

教科书也正是这样来认识和安排的,例如,各类几何图形概念体系和结构的建立、三角形全等判定内容的展开、全等判定方法的辨析、整式和分式运算法则从一般到特殊的归纳和推导等这些内容都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对推理能力的培养。

另外,教科书在推理能力的培养上也注意不脱离学生普遍的能力水平,注意减缓坡度,循序渐进,逐渐提高教学要求,特别对于证明的要求方面逐渐提高要求,逐渐加大难度。

(4)注意加强相关知识的联系
合理组建内容结构体系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本书注意加强相关知识的联系,合理安排内容结构。

在“轴对称”一章,把图形的变换与对图形性质的研究紧密地相结合,本书先安排了轴对称的内容,再安排等腰三角形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从变换的角度认识等腰三角形,也应用了轴对称变换研究了等腰三角形,从而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另外,在本章中安排“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内容,也是为了数形结合,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教材编写体例
本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是这样安排的:
●每章开始均用本章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引入本章内容,使学生了解本章内容的概貌,了解本章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可供学生预习用,也可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材料。

●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推理、反思、交流等活动获取数学知识,积累学习经验。

适当安排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学栏目,为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正文边空设有“小贴士”和“云朵”,“小贴士”介绍与正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云朵中是一些有助于理解正文的问题。

●每章末安排了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体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可供教师结合相关知识的教学或全章复习题时选用;安排了”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本书的习题分为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练习供课上使用,习题供课内或课外作业时选用;复习题供复习全章时选用,其中习题复习题按照习题的功能分为:“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广探索”三类。

(三)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书共五章内容:
●其中第十一章三角形是最常见的一类几何图形,本册第11章“三角形”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分类,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基本概念和某些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性质,三角形所特有的稳定性,另外也介绍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常常借助于图形之间的全等关系,本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就介绍几何图形的全等概念、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和方法,并由此研究角的平分线。

本章为后续研究各种平面几何图形提供了有力工具。

●几何变换是几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而轴对称变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变换。

本册第13章介绍了轴对称的基础知识,并以轴对称为工具研究等腰三角形(包括更特殊的等边三角形)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的最短路径问题。

●引进字母表示数,导致算术跃进到了代数,从对具体数的计算进入式的运算,与算术中的整数和分数相对应,产生了整式和分式,研究它们的运算规律成为必要。

数与式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在本套教科书的七上中已经研究了整式的加、减,在本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着重讨论整式的乘法,并简略地涉及整式除法,第15章则讨论分式的运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首先介绍整式乘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幂的运算性质,即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乘法公式。

本章还介绍和整式乘法方向相反的运算,即因式分解,本章介绍因式分解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由于整式除法的复杂和困难,课程标准没有对此内容提出要求,本套教科书则只涉及运算所必须的同底数幂的除法,另举例说明了某些简单情形的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整式除法问题,对一般的整式除法问题不作系统的讨论。

●第15章“分式”介绍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四则运算,并把幂的概念推广到整数指数幂并讨论了其运算,本章最后介绍解分式方程。

(四)说教材的立体整合
第十一章《三角形》是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特征,会进行简单推理内容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学习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基础。

而十二章又是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的重要基础,也是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础。

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章中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将等腰三角形安排本章目的是利用轴对称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进一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这些性质。

因此又与十三章关系密切。

对于十四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则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列简单的代数式,会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会进行整式的加减,是学习分式的基础。

分式方程要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分式的约分、通分以及四则运算都是以因式分解为基础的。

从十四章到十五章《分式》是从易到难的过程,是从整式到分式实现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从更高的观点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再认识与深化提高。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1、课标中的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既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依据较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我认为要处理好教材,
2、在教学中我的教学建议是:
●在基础与能力方面:1、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及相关知识的整合,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形成识体系2、注重归纳比较,解决问题注重通性、通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依托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并进行拓展,实施分层次教学4、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在过程与结果方面: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重视学生直观感
知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强调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思不同解法的优劣性,从而领会数学的本质。

2、评价建议
课标中的评价: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3、情感态度的评价4、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5、体现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6、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7、合理设计与书面测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

我的评价建议是:
首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
行为表现,、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

例如建立数学成长记录。

第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提出问题时,首先应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其次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主要应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是否有意识地对发现的规律加以验证,能否清晰、有条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从交流中受益,是否有意识地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与引导,并随时观察记录。

第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四、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
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时
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加以选择,准确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1)课内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参考书。

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思考、归纳等栏目和选学栏目,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合理开发例题习题资源。

对于教材中设置的例题都具有典型性,示范性,配上云朵和小帖士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错误性资源。

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教师要充分抓住时机,发挥和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把这些突发事件开发成有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和促进我们的教学过程。

(2)课外资源
为了使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应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教师,我们要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应成为教材的奴隶;作为教师,我们应因地制宜,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我对本册教材内容的粗浅认识,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