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力 物体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是一种作用,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实现(如弹力、摩擦力),也可以通过场来实现(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⑵力的性质: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相互性(成对出现,遵循牛顿第三定律);矢量性(有大小和方向,遵从矢量运算法则);效果性(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⑶力的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描述:描述一个力,应描述力的三要素,除直接说明外,可以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⑷力的分类: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场力(重力、电场力)、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接效果分,有动力、阻力、牵引力、向心力、恢复力等;接性质分,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等;按研究系统分,内力、外力。
2、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G=mg ,可以用弹簧秤测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加速度无关。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测定方法:悬挂法。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的关系: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与物体形状有关,其几何中心就是重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除了跟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3、弹力
(1)弹力的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②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③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
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题: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的球心在O ,重心在P ,静止在竖
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析: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 。 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又由于F 1、F 2、G 为共点力,
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O 点,因此P 和O 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 点可能在O 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 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题: 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解析:A 端所受绳的拉力F 1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 端所受的弹力F 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
二、画龙点睛 概念
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由于杆的重力G 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 作用。 例题: 图中AC 为竖直墙面,AB 为均匀横梁,其重为G ,处于水平位置。BC
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 、 B 、C 三处均用铰链连接。试画出横梁B 端所受弹
力的方向。
解析:轻杆BC 只有两端受力,所以B 端所受压力沿杆向斜下方,其反作用
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F 沿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
(4)弹力的大小: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
以由胡克定律计算。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
动力学规律来计算。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或收缩)的长度x 成正比,F=kx ,k 是劲度系数。除此之外,一般物体的弹力大小,就需
例题:如图所示,两物体重分别为G 1、G 2,两弹簧劲度分别为k 1、k 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G 2,最后平衡时拉力F=G 1+2G 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
解析: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Δh 1和Δh 2跟初、末状态两根
弹簧的形变量Δx 1、Δx 2、Δx 1/、Δx 2/间的关系。
无拉力F 时 Δx 1=(G 1+G 2)/k 1,Δx 2= G 2/k 2,(Δx 1、Δx 2为压缩量)
加拉力F 时 Δx 1/=G 2/k 1,Δx 2/= (G 1+G 2) /k 2,(Δx 1/、Δx 2/为伸长量) 而Δh 1=Δx 1+Δx 1/,Δh 2=(Δx 1/+Δx 2/)+(Δx 1+Δx 2) 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ΔE p = G 1Δh 1+G 2Δh 2 整理后可得:()⎪⎪⎭⎫ ⎝
⎛+++=∆22121212k G k G G G G E P 4、摩擦力
(1)摩擦力的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要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4)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力的变化有关,而与正压力无关,要计算静摩擦力,就需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来计算求解,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F f ≤F m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μF N ,其中的F N 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μ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状况有关。
例题: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α角的推力F 推重量为G 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所受的摩擦
力大小。 解析: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 N =F sin α-G ,因此有:f =μ(F sin α-G )
例题: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相同木块,A 、B 间最大静摩擦力F m =5N ,水平面光滑。拉力F 至少多大,A 、B 才会相对滑动? F A B
C G 1 Δx 2 k 2 G 2 Δx 1 Δx 1/ x 2/ k 1 F G 1 G k 2 k 1 F A B
α F G
G F F 1 F 2 f F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