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下册《棉花姑娘》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下册《棉花姑娘》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棉花姑娘》这篇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
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爱想象,善于异想天开。
通过多次的联想,丰富文本,发展文本,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入了文本,走进了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了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喜欢阅读,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到益虫益鸟的作用,激发保护益虫益鸟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棉花姑娘的焦急心情,认识不同小动物在保护自然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益虫益鸟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棉花姑娘》,这些生字大家还认得吗?
2.棉花姑娘生病了,她多么盼望有医生给她治病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棉花姑娘的治病过程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课程,巩固学生生字认读,引导接下来的学习。
环节二、课文精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她觉得怎么样?这时她会怎么想呢?
(2)出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3)联系上下文讲解“盼望”一词。
(4)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自由读——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1)棉花姑娘遇到的第一位医生是谁?
(2)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分别找出棉花姑娘和燕子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乞求的语气。
3.学习第3~5自然段。
(1)又有哪几个医生来了?谁又能帮棉花姑娘治病呢?小组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指导朗读,从“对不起”“请”等词中感受小动物们的礼貌。
4.学习第6自然段。
(1)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呢?(出示棉花姑娘开心的图片)
(2)课件出示词语,比较“碧绿碧绿”与“碧绿”,“雪白雪白”与“雪白”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再列举几个ABAB形式的短语,丰富词汇。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使得课文内容的梳理面向全体学生,也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接着直奔重点,让对话迅速进入学生视线。
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句式之间的相互比较以及小组内的分角色朗读来发现文本语言奥妙所在,从文本中来,回到文本中去。
环节三、课文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益虫益鸟?
2.益虫益鸟会捕捉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小动物。
环节四、课堂练习
环节五、拓展延伸
举例说出一种益虫或益鸟,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保护自然的故事。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让学生明白保护自然爱护自然,认识益虫和益鸟。
环节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多读几遍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其他益虫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19棉花姑娘
燕子空中飞
啄木鸟树干里
青蛙捉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棉花
八、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贴合儿童特点。
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阅读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在教学课文中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通过请学生看图,体验蚜虫的可恶。
通过谈感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潜力。
让学生在读中去体验故事中主角的心灵世界。
在读读、议议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
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请求语气时,我让学生就
把自己当作棉花姑娘,让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情绪,从而能够更到位地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预期。
然后通过提示语进行引读,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会有不同的效果。
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资料的理解、感悟。
而在指导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的话时,分两个层次,先读懂话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么感情读。
另外,由于本课的人物主角鲜明,对话较多,加上一年级孩子又十分爱表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时,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在口语交际中有效地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但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时间不够,最后的写字环节没能得以很好地落实,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
同时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过少,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仓促,目标落实不够到位。
好的课堂就应要有所舍弃,有所侧重。
想面面俱到最后只会落得个“面面不到”。
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待改善的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语言比较贫乏而苍白,如果更加生动,更加有针对性一点,相信课堂互动会更好。
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细细研究、探讨。
我要从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开始,积累点点滴滴,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