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
(1) 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
设法鉴别出标准层相当于哪些地质层位的反射。
(2)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的方法
① 工区有井 找到连井剖面,利用地震测井速度资料,将钻井的地 质层位换算成时间,引到时间剖面上确定。 (地层倾角 大时应先作倾角校正,因为法线深度与钻井深度有区 别)
(2)对比骨干剖面,同时分析剖面上的地质构造。 (3)对比其它剖面,同时分析剖面上的地质构造。
5.剖面闭合检查
(1)检查交点是否闭合。 (2)检查断层解释是否合理,要绘断裂系统平面图。 (3)检查对比解释是否符合地质规律。
交点闭合前后对比图
三、地震等 T0 图、构造图的绘制 (一)基本概念
1. 构造图 依据地震资料,用等值线及一些符号表示地下反射界 面起伏的平面图件。
层位标定
木83井Βιβλιοθήκη 60HZT0665HZ
木83井
T06
抽提
木83井
T06
T1 T1 T1' T1' T1' T1
T2 T2 T2' T2'
T2
T2'
过木83井地震剖面( inline330)
②邻区井 当本工区没有井,可参考邻区井的资料。 ③地质资料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构造发育史,结合工区地震 时间剖面的构造层特征、接触关系、波组特征, 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
产状变化
(翼中)
产状变化
平点
(翼中)
三维偏移成果
72-29
66-37
T1
T1-1
钻井断距:5.5m 地震断距:10m
钻井断距:12.2m 地震断距:5m
2.断层要素的确定
(1)断面的确定
将剖面上浅、中、深断点连起来,即为剖面上断 面的位置。
(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
升 降 盘:由断面两侧反射层位的升降关系确定。 垂直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 t0 差值。 水平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水平距离。
① 构造复杂时,分断块勾。 ② 从易到难。 ③ 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 ④ 先轮廓后细节,逐步完善。
2
4
6
1
3
N
5
2 2010 1 1960 1905 1850 3 1800 1750 1720 5 1655 1610
4 1960 1900 1855 1800 1760 1700 1655 1610 1550
断层
(翼中)
(2)反射波组错断
中等断层 断层两侧波组对应关系基本稳定,特征清楚, 一般为中等断层。这类断层断距不大,延伸较短, 破碎带较窄。
断点清晰
Line 45 E
(3)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 中等断层 (4)反射同相轴强弱相位转换或扭曲 小断层
可能反映小断层,也可能反映岩性横向变化。 (5)出现断面波和绕射波 大断层
6 1850 1800 1750 1700 1650 1600 1550 1500 1450
N
2
4
6
1
3 N
5
27
25
23
21
19
78
80
82
84
86
88
27
25
23
21
19
17
78
80
82
84
86
88
105井完钻后经过井校正后S22油层顶界构造图
圈闭要素表 面积(km2) 52 闭合度(m) 40 高点埋深 (m) 4209
2
4
6
1
3
N
5
(2)断点平面组合原则
①同向测线上,同一条断层的正逆性质相同,落差、 产状相近或渐变。 ②不同向测线上,同一条断层的正逆性质相同,产状、 落差区别可较大。 ③同一条断层断开的层位在各条测线上相同或渐变, 因同一条断层是同一时期构造运动形成的。
④区域大断裂,一般是基底的断裂,其走向应平行于 区域构造走向。 ⑤同一断块内地层产状变化应有规律。 ⑥利用地质规律和其它物探资料。
二、时间剖面上层位解释
1. 收集资料
包括地质、钻井、物探、测井资料, 分析研究这些资料, 先建立起构造框架, 宏观指导解释工作。
2.确定标准层
(1) 标准层
浏览工区剖面,找出连续性好,易于对比的反射层 作为要解释的层位。
(2)标准层的条件
①反射同相轴特征明显、稳定。 ②分布范围广可在较大范围内追踪。 ③能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的主要特征,浅、中、深层都要有。 ④有条件时最好标准层就选含油气层。 ⑤不整合面的反射一般都要选上,因为不整合面是划分构 造层的标志。地震地层学解释、岩性解释,都要求对比不 整合面。
④比较法 把已鉴定好的剖面与要解释的剖面进行比较确定, 但两条测线相距不能太远。 有些专家一看本油田的剖面, 就能确定标准层及其 相当的地质层位。 ⑤合成记录
4.标准层反射波对比及地质构造分析
(1)选骨干剖面 是一种高质量控制低质量的方法。选骨干剖面的条件为: ①反射标准层的反射波同相轴特征清楚。 ②穿过工区主要构造部位,构造特征清楚,尽量少穿过 断层。 ③主测线和连络测线都要有,构成网以便控制全区。 ④若工区井少,一般连井剖面均选成骨干剖面。
结 束!
2
4
6
1
1960
1910
1940
1810
1830 3 1800 1750 1730 1780 1690 1520 5 1655 1605 1635 1505 1650
N
(3)应注意的问题
①不能穿过无断点的测线,断点闭合。 ②孤立断点少且落差小,图边多中间少。 ③叠合各层的构造图,同一条断层要平行不能相交。 ④断点平面组合与剖面对比同步进行,互相参照、 比较、调整。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孙鲁平
2011年8月
断层解释
构造解释 层位解释 构造成图
一、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地质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剖面示意图
1.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
(1) 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突减或消失
一般是基底大断裂的表现,常常为正断层,下降盘一 侧沉积增厚,反射层明显增多,上升盘变薄甚至缺失。 这类断层断距大,规模大,延伸长,破碎带宽,常为 区域构造或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这类断层一般是区域大断层,对沉积起控制作用,走 向应平行于区域构造走向。
2.地震构造图分类
(1)等 t0 构造图 (2)构造图
(二)等 t0 构造图的绘制 1.绘测线平面图 2.检查时间剖面的解释
①交点闭合? ②断层解释合理?断点平面组合合理? ③对比追踪层位符合地质规律?
3.上数据
①保证平面图上每隔 1cm 有一个数据。 ②交点、断点、尖灭点、超覆点必须取上。
4.断点平面组合 5.勾绘等值线
3.断裂系统图的绘制
│ 上盘, │下盘, 下降方向
││ ││
或 或
││
表示正断层, 表示逆断层。
2
4
6
1
3
5
西
1 号剖面
东
X
t0
西
3 号剖面
东
X
t0
西
5 号剖面
东
X
t0
北
2 号剖面
南
X
t0
北
4 号剖面
南
X
t0
北
6 号剖面
南
X
t0
2
4
6
1
3
N
5
(1) 断点平面组合
在构造图上,将各测线测得的属于同一条 断层的断点用线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