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初探
“工程力学”是目前高职院校机械、机电等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

高职院校的主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有所选择和侧重。

综合本课程知识体系及教学特点,文章作者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标签:工程力学;实践创新;翻转课堂
一、当前高职院校“工程力学”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偏重不能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长期以来,工程力学教学内容过于强调课程理论体系完整,偏重理论、公式推导,对于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薄弱。

过度理论化的教学,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能力培养。

2.教学过程设计未适应理论课时减少总趋势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等各方面都在不断探索。

在配合课程设置综合化、教材内容结构化等课程改革前提下,不断缩减理论课时成为总趋势。

但是,现有的教学过程设计,依然遵循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模式。

3.教学方法系统不够完善
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质量的保障。

现在虽然已经逐步引入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等理论,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仍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及系统,缺乏系统研究和设计。

二、高职院校“工程力学”教学改革设想
1.课程研究、设计主体多元化
现阶段课程设计主体仍然局限在教学专家、教师,成员结构单一。

高职院校应从课程研究、总体设计环节引入与本课程相关的各领域人员。

尤其是应用领域人才意见的获取将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运用效果。

2.设计课程体系、变更教学内容
首先,合理制订课程深度、广度标准。

根据数年来实际授课经验,大量删减掉理论推导内容,增加实际运用涉及知识面广度。

由项目目标为指导,直接切入结论及应用。

其次,调整教学内容衔接。

我们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合并为一门课程,在教学试验中总结经验,将刚体受力分析和构件变形规律两部分进行交叉
渗透,以构件变形分析实际问题,带动理论力学受力分析实际运用掌握。

最后,重组教学内容,改变原有课程体系。

将材料力学原有“轴向拉伸—扭转—弯曲—组合变形—静不定问题”等内容重新组合,利用案例目标教学方式,针对典型工程构件进行“实例引入—问题分析—知识运用”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将各种变形作为整体模式,综合讲授、运用各类变形分析。

3.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改原有多、全、细的教学原则为少而精。

将最重要的概念、理论先以结论的形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题实践、问题解决中进一步掌握。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着眼于问题提出、方向引导、解决思路分析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共性,抓住问题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这样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

调动学生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教师利用翻转课堂,通过提前布置预习问题,让学生提前通过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料、基础知识信息等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出自测题,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进程,动态确定课堂讲解重点。

课堂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使讲解知识消化。

開发、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丰富课堂。

通过手机、iPad等现代工具,提供学生视频、动画等立体教学资源,以现代工具支持项目教学、翻转课堂,使抽象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根据学情由浅入深地设计制作微课、仿真动画等,以实现与纸质教材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实践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等。

通过信息化教学、传统教学一体化,实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唐晓勇.“翻转课堂”:数字技术引发的学习变革[J].中小学管理,2013(7):30-32.
[2]范钦珊.工程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