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学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音 性质:音义关联的连读音变,合音后形成合并语素。
儿化 音义关联、系统性。
¾ 语音:“儿”与前字的合音可能形成不同于基本韵母系统的儿化韵系统。
¾ 语义:实义词汇意义虚化,语法化→小称、昵称、蔑称等较为抽象语法意义的后缀。对前
字的依附性越来越强,语音独立性越来越弱。
连读时声调发生变化称为连读变调,会形成不同于单字调的连调系统。
第二章 汉语方言的分布
第一节 汉语方言分区的方法和原则
第二节 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
一、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
方言 人口 代表方言
分布区域
次方言
官 话 7 亿 北京
长江以北,西南和华中、华南西部;南方为方言岛。
方言 800
27 个省市自治区(除开沪粤琼台藏香澳 7 个),22 个
行政中心
吴 方 7010 上海、苏州 江苏省南部、上海市、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西 太湖、台州、瓯江、婺州、
[1]文白异读:共时角度 使用场合 历时角度:形成时期不同。方言固有的语音层(多为白读层)与从共同语或其他方言借入的
语音层(多为文读层)叠置而并存的不同读音。 文白异读是针对一字两音的,“文读层”、“白读层”则未必,若没有异读,则说是文读层/
白读层。文白相互竞争,最终相混用,没有使用场合的区别。 [2] 新老派异读
三、归属待定的汉语方言 乡话 土话 平话
平话:广西铁路、河流等交通线附近的城郊、农村。分桂北片、桂南片。广西北部平话与西南官话错杂分布, 而广西南部与西南官话大体不发生接触。
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调查 第一节 方音语言调查 一、国际音标和音素的记录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言学界通用的能够准确记录音素的符号,又叫“国际语音字母”。1888 年 8 月由“语音教 师协会”制定。制定原则:一符一音,一音一符。适用于各国语言和方言,便于交流。以 26 个拉丁字母为基础, 对其中某些字母加以改造(大写字母的小写尺寸、改变字形、合体自、借用其它语言的字母、加符号)。最早在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中系统地使用国际音标的是高本汉,另还有林语堂、刘复、赵元任等。有《中国通用音标符 号集》。 语音教师协会(1886)[法]帕西——国际语音学会 音素:元音/辅音 阻碍,均衡紧张,气流强弱(元弱辅强),声带颤动,声波特性(周期波),噪音/乐音 声调:能够区别意义的音节的高低变化 (相对音高;主要体现在元音,辅音响音中亦有) 调类:汉字按字音的相对音高的分类 调名:一般参照传统的“平上去入”四声。与中古清平调相对应的调类今称阴调,……阳调。 调号:代表调类的符号 调型:声调音高变化曲线的类型(平、升、降、升降、降升),有音长因素,如长短调。 调值:声调音高曲线的具体值。 五度标调法:赵元任。将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调类音高的最高点至最低点之间等分为高、半高、中、半低、低 五级,分别以数字54321来代表,再去用这些数字去标写声调音高变化的曲线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即调 值。每个方言调类的音高起讫点和转折点不一定都正好在五个级点上,同时声调的调域、长短和音节的中心所在 也是它难以表达的。然五度标调法简便易行,故广泛采用。 间歇调(复合调) 舌高点:舌面上最接近上腭的部分 [舌位]:是指发音时舌头的隆起点的位置。舌头前部隆起,就是舌位前,……,就是舌位后。 元音:
复元音:真性复元音(滑,不分主次) 假性复元音(跳跃性连接,分主次——前响/后响
双尾韵母:韵母在主要元音后有两个韵尾 辅音: 双唇、唇齿、舌齿、舌尖前/中/后、舌叶、舌面前/中/后、小舌、喉壁、喉门 克服阻碍发生的时机:闭塞(塞、鼻、塞擦),间隙(擦、通、边、边擦),颤闪(闪、颤) 声带振动?除阻是否送出强气流?
标准语:是享有最高社会地位的语言变体,通常以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区的受过教育的民族的口语 和书面语为基础,为政府和司法采用,也用于新闻传媒、文学作品、正是的讲话或写作、正规教育以及对非本族 语者的外语教学。共同语经过规范便成为标准语。1956 年 2 月 6 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令》要求全国 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人民中大力推广普通话,从而使普通话正式成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
为一门建立在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基础之上独立学科。 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汉语方言学最终确立 《钟祥方言记》(1939)当时调查研究报告的样本 历史语言研究所 6 次方言调查(28-36):两广(海南)、陕南、皖南、江西、两湖、云南、四川 1954 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设方言组 1956-1959 推广普通话 《昌黎方言志》(1960)方言调查报告新的样本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60)《汉语方音字汇》(62)《汉语方言词汇》(64)
融合:力量悬殊,弱入强;力量相当,合为一体 三、社会条件 人口增长——分布空间扩大;居民集体迁移;地理屏障
第三节 汉语方言研究和汉语方言学 一、古代 严君平、林闾翁 杨雄《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比较词汇集,现代方言词典雏形(汉语方言研究始于词汇)。编纂体例:
方言词、注释、通行范围 郭璞《方言注》 尽可能搜集当时各地的口语词与原书作比较,特别注明原书词条在晋代通行区域扩大和词
B、 跨音节(连读音变) 自由音变,一般不会导致音位交替。 [1]原因
同化:最常见,使发音协调省力。顺同化、逆同化
异化:防止拗口,易分辨
[2]形式
弱化:连读时有求省力的自然趋势,把较强的音发成较弱的音。
清音/浊音
塞音、塞擦/擦音
送气/不送气
前、后元音/央
复元音/单
轻声
增音
减音
换位
腭化:非舌面辅音发音时舌面前部向硬颚抬起,因而带有舌面音色彩。
鼻化:韵腹元音受鼻音韵尾感染,发音时软腭提前下垂,气流进入鼻腔。鼻音韵尾往往同时弱 化甚至脱落。(多来自中古阳声韵)
音节内同化:一个音受另一个音感染而变得与之相同或相似。
音节内异化:一个音使另一个相同或相似的音变的不同。
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 渗透:普通话的语言成分进入方言,逐渐在方言的语言系统中形成新派和老怕的不同层次,老派保持方言固 有的语言特点,新派则向普通话靠拢。 覆盖:普通话与方言以双语形式在同一地区并用,二者在使用范围、场合上有所分工。
第二节 方言差异的成因 一、根本原因:语言的运动 谱系树 19世纪[德]施莱歇尔——早期语言单一、无差异,语言差异都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从原始语 言系统内部演变出来的,这种演变造成的差异逐渐累积,最终使语言层层分化。 波浪说 施密特 若干方言,波浪式扩散,使得毗邻地区方言混杂。不同语言系统的互相接触和渗透同样会 使语言发生演变 二、基本途径:(可并行发生,可针对同一个语言项目) 内部演变(分化):从旧的语言形式异化出新形势,造成语言系统内部新旧语言形式彼消彼长的绝对差异, 这种差异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于语言的分化。 外部接触(混杂——分化/融合):从外系统吸纳新的语言形式,或填补本系统的空格,或形成不同系统的 成分叠置并存的相对差异。
四、音系归纳和字音的记录 严式记音:音素性记音。要利用附加符号尽可能将细微的语音差异记录下来,而不必考虑这些语音差异有无 意义上的对立。 宽式记音:音位性记音。重点在音标标音的方法而不在音位的音标字形。是系统性标音,音位必须在系统的 关照下才能正确归纳出来。(对立原则;互补原则,语音近似原则) 俗读音:不合语音规律但当地人普遍使用的字音。 训读:借用方言里某个字的口语音来读另一个丧失了口语音的同义或近义词。 异读字:异字同形(形同义异)、异读字(形同义同)

省、福建省、安徽省的小部分地区。(上海、杭州) 处衢、宣州
湘 方 3100 长沙、邵阳 湖南省的湘江、资江流域和沅江中游少数地区,以及 老湘语、新湘语||长益、 娄

(双峰) 广西北部兴安、灌阳、全州、资源,四川局部地区。 邵、吉淑(衡州、永全)
(长沙)
赣 方 3127 南昌 言
江西省赣江中下游、抚河流域、鄱阳湖地区,湖南省 昌靖、宜浏、 吉茶、 抚广、 东部及西南部、湖北省东南,安徽省南部,福建省西 鹰弋、大通、耒资、洞绥、
[3]乡村模仿城市,有文白异读的性质(若形成普遍的层次),若是偶发性的,则还看作城乡异读。 [4]又读: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条件不明的异读 语音对应规律:方言和共同语、方言和方言在语音上互相对应的条理。有双项对应规律、方项对应规律(> =3 个)
六、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音素在语流中发生的非音位性共时语音变化。超音质成分也可以产生语流音变,以连续变调最为 常见。 A、音节内 多为受相邻或相近音素的感染而发生,不自由音变,最终可导致因为交替,影响音素格局
基本元音:起定位作用的 8 个元音 (标准、正则)——唇形相反但舌位相同——次基本元音(非正则) 舌面:通过舌面的伸缩抬降改变舌体与上颚间的空间状态来调制声道形状产生的元音 舌尖:通过舌尖的抬升调制声道形状产生的元音,又称附属元音 卷舌:舌尖后缩并向齿龈或硬腭翘起,又称儿化元音 鼻化:软腭下垂,鼻腔打开,气流从口腔和鼻腔呼出)
义伸缩的情况,并用晋代反切或同音字注音。 陆法言《切韵》,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集中论述了当时方音差异)——汉语方音的研究从音韵学中
生发出来。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 二、近代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1915-1926),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系统调查汉语方言的第一位学者。 三、现代 五四新文化运动 北大歌谣采集工作 1924 年 1 月 26 日,北京大学方言调查会成立,林语堂《北大方言调查会方音字母草案》——汉语方言学成
共时语音要素——异化、同化
历时语音条件
音义关联——小称变调、重叠变调(语法变调)
系统性音变
※福州方言的变声(声母类化)、变韵(后字、单字)、变调(前字)现象
变调会阻止变韵的发生
第二节 方言词汇调查 一、方言词汇和方言词 方言词汇:特定方言的词的总汇 方言词:词义、词素及其构造方式上区别于普通话的词
部的建宁、泰宁。(南昌)
怀岳
客 家 3500 梅州
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东中、东部最集中。四川、 粤台、粤中、惠州、粤北、
方言
重庆方言岛。闽、赣、粤、桂、台、琼、湘、川、渝 汀州、宁龙、于桂、铜鼓、
等。
(粤wenku.baidu.com)
粤 方 4000 广州
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海外
广府、?浔、高阳、四邑、

勾漏、吴化、钦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方言的基本概念 怎样区别语言和方言:共通性标准(×);能否对应转换;又没有共同承认的标准语,且这标准由统一的书 面形式;民族归属等非语言因素。 地域方言:同一语言的地域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表现。 社会方言:统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存在着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社会差异,形成语言变体。不 具有全民性,没有一套自足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只能依附于地域方言而存在。是地域方言的群体性语用变 体。如山西理发行业的行话、江苏常州方言的街谈、绅谈等等。 区别:全民性;自足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差异表现(是否语言系统的差异)
共同语:社会打破地域界限形成统一经济共同体阶段出现的共同交际语,有明确的语音音值标准,更好的加 强了方言之间的联系。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 语的基础。先秦《论语》所谓“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的“雅言”、西汉扬雄《方言》所称的“通语”、晋代郭璞《方 言注》提到的“北方通语”、隋唐宋《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所代表的“正音”、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 的“天下通语”都属北方方言。明清的“官话”、民国时的“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普通话是共同语。
闽 方 5505 厦门、福州 福建、台湾、海南三省及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和雷州半 闽南、闽东、闽中、莆仙、

(闽东) 岛。浙、桂、苏南、皖南、赣东北也有。海外。(福州、 闽北、邵将、琼文
台北、海口)
大区(大方言)——区——片(次方言)——小片——点(土语) 汉语七大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 P39
二、方言岛和海外汉语方言 方言岛:操某种方言的人群居住在不太大的区域被周围大片的其它方言所包围,如同海中孤岛,多源于明清 移民,有军事(福建南平土官话,周围是闽方言;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的军话,源于卫所制,军人世袭,兵 农合一)、政治(下南)、经济(四川客家方言岛)等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