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儿童心理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与儿童心理之间的关系

唐昌贤

摘要:近年来,儿童文学读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书店的上了。儿童出版品覆盖儿童文学各种门类,不仅有童话、小说、散文、儿童诗歌、儿歌童谣,也有素质教育辅导和科学文艺作品,以及漫画、绘本等,品类齐全,制作精良。但是,这些儿童文学有多少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有利于儿童的的身心健康的呢?怎样的儿童文学才让儿童喜欢读,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呢?本文章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是与儿童的成长过程息息相关的,与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有关系的,并且是相符的关系。儿童文学的作用应该对儿童人格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儿童文学是培养儿童创造力,丰富儿童情感,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树立儿童自信心,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的一种精神养料。

关键词:儿童文学儿童心理关系

一、儿童文学

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它除了具有使读者认识生活的作用外,更主要是诉诸读者以情感,给读者以精神的滋养。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的特殊分支,也具备了文学的共性。儿童文学是专门为满足儿童的精神需要,为把儿童培养成健康的人而存在的。儿童文学对儿童人格的培养与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儿童文学,一种专为的未成年人服务的特殊文学,这一特殊文学内部又有读者年龄的差异性特征(如心理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许多美好的情感、优秀的品质、人生成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精神状态,例如爱、责任、信念、勇气、诗心、激情等等,是完全可以通过刊物中的各种作品通过过办刊人的努力,传递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中的。由于成长时代的不同、年龄的不同、阅读的不同,所产生的认识就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就不同,甚至感受能力也不同,很多人对于今天儿童的了解往往停留在主观的想像中,甚至还企图以自己的意志去“教育”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是这样,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也暴露出这一点,因此使得作品中形象教条化、主题思想公式化、表现形式僵硬化,特别是缺乏想像力,这无疑使得儿童们感到厌恶。

这些儿童文学作家很明显是忽略了儿童的心理,他们没有真正的关注儿童需要的是什么。那么,究竟儿童心理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备怎样的样思想和情操呢?怎样的儿童文学才是才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呢?儿童文学和儿童心理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面对着儿童文学作品的泛滥和趋向低级化,如何写好儿童作品又成了一个儿童文学发展的门槛。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应该既是成人,又是儿童,既有成人的审美意识,又有儿童的审美意识,因此,儿童文学创作不但是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而且是成人视界和儿童视界的自然交汇,是成人审美和儿童审美情趣的巧妙结合。那么,儿童文学作家应该要懂孩子,要了解儿童的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儿童作品中做到换位思考,才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展现儿童作品的魅力。

二、儿童文学与儿童心理

(一)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情绪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情感,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儿童作为一个情感弱势群

体,他的感情更加脆弱的,最容易受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除了成人那里和小伙伴那里寻求温暖和同情外,还会从文艺作品中寻求消遣和快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得他们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实,以抵抗生活中的孤独、苦恼与不幸。所以,儿童文学能丰富儿童的情感,培养儿童的幽默感。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幽默,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孩子以强烈的情感体验。举个例子,我国作家车培晶的新作《瘦狼与胖狼》,作品的对比手法塑造了天真,善良的瘦狼和自私、计较的胖狼这两个童话的形象。纯朴诚实的瘦狼被胖狼摘去了五脏六腑,骗去了狼皮,但是人们同情它,信任它,纷纷将棉衣、面毯披到它身上。一位心肠好的老奶奶还收养了它,为它织了一件象绵羊的皮毛一样的毛衣,老奶奶的儿子甚至为它安装了一套电脑内脏。而胖狼则由于太计较个人的得失,不仅吃不到东西,还被腌成辣椒狼,吃尽苦头。童话中既有善意的嘲讽,又有温暖的爱意;既透露出的轻松、然的幽默风格,又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良善意愿。这样就自然而然的让孩子们在心中产生了一种情感,一种善恶美丑分明的情素。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林格伦的童话《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写的是小飞人卡尔松与斯万特松家的小儿子小家伙相交往的有趣故事。小家伙是个自我感觉很孤独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很忙,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家里人既没时间陪他,也没人注意到他的感受。于是小飞人卡尔松出现了。小飞人填补了小家伙孤寂的生活,为小家伙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作品中对于两个小伙伴纯真友谊的描写,对于小家伙渴求亲情,友情的描写给予显示生活缺少情感交流的孩子们一种情感的补偿,使他们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愫。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儿童情感的培养,甚至潜移墨化,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儿童文学与儿童思维

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观不分,它常常使得儿童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与真实的客观世界产生程度不等的错位和反差。

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思维是一种同原人思维类似的思维形式,大体而言,它具有以直观形式代替逻辑形式来感知世界的特点。儿童在十二岁以前,还没有出现一个完全的逻辑系统,在他们的意识里理性和逻辑还没有能够很好表现得出来。这一时期儿童主要借助感性的直观形象来思考,用感性的态度去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种整体认识,常常把局部和整体混为一谈,把现象当成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因果关系也常以直观形象感受和直接经验来解释。这种直观形象思维,又常以主体情感为向导,形成一种感官联想现象。另外,由于知识受局限,没有先验的约束,儿童在思维的过程中,具有浓厚自我中心色彩。形成一种“我向思维”,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不能区分有生命的现象和无生命的现象,而把整个世界同化在自我的活动中。在他们稚气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脸,或者是星星的妈妈,而星星眨眨眼,树儿遥遥头,则是向人们问好……..在这种思维影响下,儿童分不清物理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觉和想象,分不清过去和现在,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在儿童的世界里,充满了生机和富有诗意!儿童只是依照他们所知道的而不是实际客观存在的样子去表现事物,因而摆脱了现实许多局限,可以进行无拘无束的想象和大胆创造,于是,童心就成了产生想象的沃土。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奉献给儿童精神上的美味佳肴应该情感的熏陶、幽默感的培养等等,使得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想象熏陶,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条件。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应该要充满着情感色彩,富有幽默感,富有想象空间,这样便与儿童的心理相符了。美国作家鲍姆的《绿野仙踪》、英国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假话国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米而恩的《小熊温尼•普》等都是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的兴趣

儿童认知心理学认为:“当儿童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来自外界环境中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的不一致时,儿童就会出现‘惊讶,疑问、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儿童去注意和探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