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研究的开拓者——罗香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文化研究的开拓者——罗香林

罗香林(1906~1978),客家学大师。字元一,号乙堂。1906年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宁新镇。1924年夏毕业于本县兴民中学,到上海就读承天英文学校。1926年夏从上海政治大学考入北京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兼修社会人类学。1930年夏,清华大学毕业后,即升母校研究院,专治唐史与百越源流问题,兼肄业燕京大学研究院。1936年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山大学副教授,讲授史学,与馆中同仁创办《广州学报》季刊与《书林》半月刊。1949年全家移居香港。被学术界誉为客家总问题专家。

个人简介

罗香林,字元一,号乙堂,广东兴宁宁新镇水楼村人。著名历史学家、客家研究开拓者。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师从梁启超、王国维等著名学者。历任中山大学、香港大学、珠海书院教授,获香港大学终身名誉教授衔。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生平著书41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他首创族谱学,乃继甲骨学、敦煌学、简犊学之后,开拓了历史研究新领域;其《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等开创性著作,为客家研究之学奠定基础。抗日战争期间,罗香林任广州中山图书馆馆长,费尽心力,将馆藏善本与重要图籍,舶运至柳州石龙,之免罹战火。罗香林毕生献身学术,尽瘁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享誉中外文史学界,梅州八贤之一。

生平

- 1906年,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县宁新镇。

- 1924年,毕业于兴民中学。

- 1926-1930年,获清华大学文学士学位。

- 1931年,入燕京大学历史研究所。

- 1932年,获哈佛燕京社奖助金。

- 1932年,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室秘书兼广东通志馆纂修。

- 1941年,发起“中国史学会”。常与中山大学黄现璠教授一道探讨民族研究的问题。

- 1936年,任广州中山图书馆馆长兼中山大学教授。

- 1940年,编撰“国父家世源流考”一书。

- 1934年,任教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同年九月兼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 1945年,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省立文理学院院頿。

- 1947年-1949年,任广州国民大学特约教授。

- 1949年,在香港广大书院,新亚书院和香港大学任教。

- 1956年-1968年,任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

- 1969年,任香港珠海书院文学院院长及中国文史研究所所长。

出版著作

- 《客家研究导论》

- 《客家源流考》

- 《国父家世源流考》

- 《香港前代史》

- 《香港与中西文化之交流》

- 《民族生存论》

- 《中国族谱研究》

- 《客家史料汇篇》

学术成就

罗香林历任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中央政治大学、广州国民大学、广州文化学院等校教授,并任广州中山图书馆馆长,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省立文理学院院长。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在新亚书院、香港大学等校任教,获香港大学终身名誉教授衔。罗香林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执教之余勤于著述,毕生著书42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凡所著述,恪守科学态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深为史学界所推崇。

罗香林在史学方面具有两大建树:

一、开拓了客家研究的先河

20世纪30年代,黄某等学者编著的广东乡土历史、地理教科书及某些报刊、志书对客家进行侮蔑,妄称客家“非汉种”,并将客字加上“犭”旁,引发了多次关于客家族属大论争。罗香林积极参与论争,并据其多年对民族史的研究及客家文化的考察,撰写了《客家研究导论》,科学地证明了“客家为汉族里头的一个支系”,有力地批驳了将客家诬为“语言啁啾不甚开化”、“野蛮的部落,退化的人民”等种种论调,捍卫了客家人的社会地位。

50年代初,罗香林推出了客家研究的又一力作《客家源流考》,从中华民族的构成和演进说起,对中华民族中客家的源流和系统、客家的分布及其自然环境、客家语言的特征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考证,是客家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为客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撷录《客家源流考》中关于纯客住县和非纯客住县的记载:

(一)江西省:江西一省,计有纯客住县:寻邬安远定南龙南虔南信丰南康大庾崇义上犹;其非纯客住县,已知的则有:赣县兴国云都会昌宁都石城瑞金广昌永丰万安遂川吉安万载萍乡修水吉水泰和

(二)福建省:福建一省,纯客住县,仅:宁化长汀清流连城明溪上杭武平永定;其非纯客住县则有: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南平平和诏安崇安

(三)广东省:广东的纯客住县,计有:梅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大埔连平和平龙川紫金仁化赤溪始兴英德翁源

至其非纯客住县则有:南雄曲江乐昌乳源连县连山阳山惠阳海丰陆丰博罗增城龙门深圳宝安东莞广州花县清远佛冈开平中山番禺从化揭阳饶平信宜潮安河源丰顺鹤山封川徐闻阳春三水防城合浦临高陵水钦县广宁惠来儋县定安崖县化县澄迈

万宁潮阳新丰罗定台山

(四)广西省:广西一省,没有纯客住县,其非纯客住县则有:桂平贵县苍梧平南博白郁林北流藤县贺县武宣象县横县武鸣陆川

宜山柳州融县昭平平乐永淳钟山荔浦三江罗成柳城来宾阳朔蒙山兴业隆山迁江东兰南丹信都修仁凤山那马榴江崇善宜北绥渌中波宁明明江河池

(五)湖南省:湖南一省,亦无纯客住县,其非纯客住县则有:汝城郴县浏阳平江宜章

(六)四川省:四川一省,亦没有纯客住县,惟非纯客住县则较湖南为多,计有:涪陵巴县荣昌隆昌泸县内江资中新都广汉成都华阳新繁灌县

(七)西康省:客家迁到西康的,仅有非纯客住县的会理县一县。

(八)贵州省:客家迁到贵州的,也仅有非纯客住县的榕江县一县。

(九)台湾省:台湾无纯客住县,其非纯客住县则有:彰化新竹高雄屏东苗栗

二、奠定了中国族谱学的地位

60年代,罗香林撰写成《中国族谱研究》一书,揭示了中国族谱的撰述对象,阐明了中国民族的迁移,社会演进,文物盛衰,遗传优生,及其与中国历史之关系,中国族谱今后发展方向等,开辟了继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之后的又一史学新学科领域,成为中国历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罗香林主要著述有:《中国族谱研究》、《中国民族史》、《中国通史》、《乙堂文存》、《傅秉常与近代中国》、《唐代文化史》、《唐代桂林之摩崖佛像》、《唐元二代之景教》、《客家史料汇篇》、《客家源流考》、《客家研究导论》、《幼山府君年谱·一卷》、《明清实录中之西藏史料》、《历史之认识》、《梁诚的出使美国》、《流行于赣闽粤及马来亚之真空教》、《百越源流与文化》、《罗芳伯所建婆罗洲坤甸兰芳大总制考》、《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蒲寿庚研究》、《陈兰甫与广东学风》、《颜师古年谱》、《香港与中西文化之交流》、《国父之大学时代》、《国父家世源流考》、《国父在香港之历史遗迹》、《国父与欧美之友好》、《民俗学论丛》等。

附录一:

罗香林《客家民系的形成》

何谓“客家”?中国史学界历来认为,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称客家。由于唐宋间有“给客制度”,有“客户”之籍,与当地的土著相对而言。《辞海》在“客家”条目载:“相传西晋永嘉年间(4世纪初),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9世纪末)以及南宋(13世纪末),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以后遂相沿而成为当地汉人的自称。”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发表不少学术论文,对“客家”称谓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计有下列几种:

(1)“客家”一词,作为民系的称谓,在内涵上有其规定性,是由其区别于其他民系的特征所决定的,并不是与当地原来居住的土著相对称谓。如果“客家”的称谓是与当地原来土著相对称的说法能够成立,那么,历史上流落他乡的流民,在定居之后,都可以称为“客家”,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2)历史上的“给客制度”的所谓客户,实际上是汉魏以来在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土地兼并下,不堪战乱和压迫而流离失所的农民,称为“流民”或“流人”、“佃客”等,唐朝时更在户籍上有“主户”与“客户”名目。“客户”实际上专指佃客、佃户。主户、客户以是否占有土地为区别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