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论文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
文/陈桂福
摘?要: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业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为此,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指引方向。因此,本文提出,快速发展当代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国制造?一带一路?企业
“中国制造2025”着力发展的重点领域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传播,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设备。这些领域涵盖了“上天入地”的各个方面,保证了我国制造业能够均衡发展,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规划了美好的图景。
一、“中国制造2025”概述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步发展,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现代化,特别是制造业这一事关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落实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战略要求的具体途径,是应对内外部发展环境挑战的根本措施,是实现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选择,对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政策是:质量为先、创新驱动、人才为本、优化结构、绿色发展。
二、“一带一路”概述
“一带一路”政策是由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国际形势改变做出的重大战略规划。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颁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议必须坚持互利共赢、互学互鉴、开放包容、公平合作的思想,人文交流更频繁和交流面更加宽广,对于不一样的文明,应该相互借鉴,教育交流规模要不断加大,发展共同办学。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的政策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政策给职业教育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给职业教育创造了新的时机。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方针,应该是与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创造相互交流的环境,相互策划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与办法,尤其和周围国家进行协商、共建、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格的对照原则,对职业教育资格相互认同,为其范围内的技术人员进行正当的人员流动而清除体制机制阻碍。
三、企业“走出去”概况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我国政府在“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要扩大相互间留学生的规模,开展合作办学。因此,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我国的职业院校也憧憬着能够“走出去”。
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1.走创新型优质办学之路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特征被称为“新常态”,指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经济结构趋于完善和合理,发展所需的动力充足。中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能够有效地推动局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为生产一线、服务类行业甚至管理行业培养大量的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随着我国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并启动了以创新为经济驱动的经济战略,中职学校更应该明确这一转变带来的需求,进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转型,时刻谨记机遇和挑战并存,把握住职业教育的发展时机。
2.走高素质技术化办学道路
德国联邦教研部门在2013年的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指的是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融合后对工业领域的又一次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让生产制造更加数字化、机械化和网络化。我国随后也发布了“工业4.0”的发展规划。想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储存大量的技术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但是国内的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还是倾向于传统制造模式,培养的毕业生能力结构不够多样化,可塑造和发展的潜力不足,更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工业时代的生产制造要求,因此中职学校首先要建立一群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开展工学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的提升,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
五、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企业
1.正确引导
一直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往往就职于中小型企业,并且从事于相对低端的工作。对于航空航天及兵器类行业,由于企业的相关政策,职业技术人
员很难进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技术人员的上升发展空间。这在社会中造成了一种误解:职业技术人员只能从事中低端工作。
在国外的制造业行业,高等技工往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中国的各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企行业来说,要有针对性地放弃门槛,抛弃过去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偏见。对于优秀职业技术人才给予相对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完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机制,使得职业技术人才具有良好的晋升空间,做好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规划,真正形成尊重职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职业技术人员能动性的氛围。
2.有针对性的培养
在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势不可挡,然而相关人才却越来越紧缺。目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往往存在于普通高校之中,职业院校由于相关资源及政策限制,培育出的人才往往很难适应目前企业的高端需要,而普通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走入社会后又往往从事研究性工作,造成了制造业企业的车间中专业技能人才越来越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认清自身的优劣,合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积极的市场调研,梳理市场的真实需求,结合目前制造业的一些热点领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可以与普通高校合作,利用普通高校优质的师资队伍,对职业院校进行协助培训,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入学前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估,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真正以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培训,使得培养出来的职业技术人才真正适应企业的需求,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中的认同度。
3.联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