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依法治校
全面研究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的关系
现代经济信息306全面研究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的关系黄增辉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澄清了依法治校中的几个误区,最终提出建议措施,旨在推动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校。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关系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306-01一、依法治国总体目标的推进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法治文化作为现代国家建设的必须品,核心与关键是要消除与法治相背离的人治。
人治的实质是其背后的特权体制,这种体制严重阻碍了法治社会的进程。
建立平等民主的文化制度,首先要清除人治的等级思想基础和思想观念。
所以无论是治国或是治校都要供养法治的精神,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公民对法治的认同感,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让全体公民成为法治社会的真正拥戴者,自觉的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公民生活的一种习惯,并且通过内化变成自觉性的意识。
法律的权威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真诚的拥护,当依法治国真的形成一种内在文化,那么就会实现良法善治。
二、依法治校中存在的误区依法治校,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从总体上看,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依法治校还没有完全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依法治国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依法治国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国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金秋十月,中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迎来了重要时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唤起的制度力量,必将有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
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基础,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单位,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职业教育加强制度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为职业教育制度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
四中全会为职业教育制度标准体系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把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重要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并强化实施、严格执行,发挥制度标准对事业发展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实现科学发展常态化,打造服务升级版。
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依法治校法律问题研究
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依法治校法律问题研究摘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有效法宝,是维护国家稳定团结的必然之路。
近年来,高校在治理校园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冲突矛盾不断,如何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加强依法治校、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构建和谐校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依法治校权利冲突归因分析在高等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学生与学校对簿公堂的事情屡见不鲜,如何规避这种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权力冲突问题,成为时下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学生和高校产生冲突的原因,并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一、依法治校内涵的界定何谓“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就是广大师生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学校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行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二、依法治校的必要性1.依法治校顺应时代的潮流。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依法治校已經成为必然。
国家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教育,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文化水平的大学生是对高校的严峻要求,这要求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自身的管理、尊重学生的权利、处理校生冲突要公开透明化,为构建和谐校园创建良好的条件。
2.依法治校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球任何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大学之间的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多,各种学术交流会、出国深造项目种类繁多,这是大学之间智慧碰撞的火花,当今社会任何一所大学,想要参与国际化的竞争,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实力,依法治校已经成为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之道。
3.依法治校是校园防腐的保障。
近年来,腐败现象不仅体现在政治官场上,在高校校园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学术造假、虚假宣传、私相授受现象严重,高校要与时俱进就要做好防腐工作,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号召。
严整不正之风,肃清校园歪气,是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严峻考验。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秉持法治精神,加强依法治校,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高校依法治校要加强法律意识。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规范,高校借助法律可以明晰办学原则,规范学生行为,保障师生权益。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让每一个人都明白法律规范对于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高校依法治校要健全法治机制。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可以设立法律顾问团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
要加强法律监督和法治宣传,及时解答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问题,增强他们对法治的信任和依赖。
高校依法治校要强化法律意识教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中,高校是培养和继承高素质法治人才的摇篮。
高校应当加大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
可以设立法治教育课程,增加法学、法律职业概论等相关课程的设置。
还可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讲座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高校依法治校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高校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自身特点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高校要建立健全行为规范,明确教职工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高校管理有序和稳定。
学校要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师生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是推进高校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要加强法律意识,健全法治机制,强化法律意识教育,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使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只有高校真正依法治校,才能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依法治校与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
依法治校与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安全管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依法治校与高校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成为了维护学校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就依法治校与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进行探讨。
一、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法规和教育部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的一种制度。
依法治校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学校,依法治校的具体内容包括学校内部管理、学校与社会关系、学校内外事务的处理等。
依法治校的重点是要做到“法律至上、依法行事、合法合规、法制建设”。
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依法治校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制定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组织架构,并确保法律法规在学校内的有效执行。
学校要加强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师生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违法行为。
学校要完善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学校内部事务的处理流程,健全学校内部监督和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帮助师生了解法律法规,维护合法权益。
依法治校的实施对于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和促进学校良好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有效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提高师生的法制观念,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法治环境。
二、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是指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高校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提高高校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一种制度。
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完善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健全高校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维护学校的稳定与安全。
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规章制度建设探析
第31卷第4期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3年12月Vol.31No.4JournalofBeijing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Dec.2023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规章制度建设探析∗刘媛媛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㊀100070摘㊀要:依法治校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依法治校的目标就是要确保高校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规范运行㊂规章制度是高校日常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依据和行为准则,也是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㊂当下,高校规章制度建设中仍存在着体系不完善㊁内容不合法或不规范㊁程序有瑕疵㊁管理不到位和实施不严格等普遍问题㊂加强高校制度建设,要抓好质量和执行这两个重点,做好规章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强规章制度的法律审查,优化对规章制度的动态管理,不断提升规章制度落地实施效果㊂关键词:高校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依法治校;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6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64X(2023)4-125-134∗㊀基金项目:北京电子科技学院202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探索类项目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328202327)∗∗㊀作者简介:刘媛媛(1990-),女,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法㊁国际法㊁个人信息保护㊁保密管理等㊀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教兴国㊁人才强国战略和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明确指示,提出了 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的新要求,对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㊂依法治校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㊂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确保学校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规范运行尤为重要㊂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制定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十多年来,依法治校已成为高校办学治校的重要法宝㊂依法治校,是依据法律治理学校,是对学校教学㊁科研㊁行政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法治总要求㊂依法治校,基础在法,核心在治㊂依法治校所依之 法 ,不仅是指国家法律法规㊁部门规章,同时包含着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在内的各种 软法 ;依法治校所施之 治 ,是依靠法律法规㊁规章制度等形式,进行治理㊁制约㊁管制,以实现学校各类主体的权利彰显和利益保障㊂规章制度建设是高校法治建设的重点,也是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㊂只有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才能使各项工作做到 有法可依㊁有章可循㊁有据可查㊁有规可守 ,才能使高校治理和师生自治实现良性互动,才能使各类权益主体更好的享有权利㊁履行义务㊂因此,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精神,尽快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㊁分类科学㊁层次清晰㊁运行高效的规章制度体系㊂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3年1㊀高校规章制度的内涵特征㊀㊀高校规章制度是高校为实现办学治校目标㊁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在学校办学自主权范围内依法依规制定的,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㊁能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㊂高校规章制度的重要作用在于实现办学治校目标㊁规范各项管理工作㊂可以说,规章制度是高校日常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依据和行为准则,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基础性㊁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工作㊂[1]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是高校,实际操作中可以由学校职能部门㊁院系等单位承担,但需要经过正当程序,以学院名义公开发布㊂高校作为其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并不能随意制定㊂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主要受到两方面的约束,一是要依法依规制定,二是要在学校办学自主权范围内制定㊂也就是说,高校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㊁在学校办学自主权范围内进行制定㊂从定义中还可以看出,高校规章制度有两个重要特征,普遍适用性和反复适用性㊂普遍适用性是指一项规章制度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也就是对不特定的多数管理相对人具有约束力㊂全校范围内,任何师生员工㊁职能部门㊁系部组织,只要进行某项规章制度规定的活动,就要按照该项规章制度的规定规范行为㊂反复适用性是指在某项规章制度有效期内,对同一事项,都适用此项规定㊂不具有反复适用性的,不能称之为 规章制度 ,如年度工作计划㊁专项工作方案等等㊂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校规章制度的内涵特征,是做好高校法治建设工作的坚实一步㊂比照来看,制发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行为是不是合法,直接关系到企业事业组织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政府的形象㊁事关法治政府的建设㊂2018年,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共同构成了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的一个基础性制度㊂此外,各地方政府也根据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如2023年9月上海市政府制定印发了‘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㊂高效应吸收借鉴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发展建设情况,不断推进高校规章制度深层次建设,紧紧围绕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要求㊁学校事业发展需求㊁师生切身利益诉求等方面,系统制定制度建设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高校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的路线图㊁时间表,严把立项㊁审核㊁发布三个关口,切实强化制度建设的合法性㊁统一性㊁科学性㊁规范性㊁稳定性㊂2㊀高校规章制度建设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㊀㊀高校规章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从宏观层面把握规章制度建设的总体原则,也要从微观层面把握规章制度从制定到实施全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㊂总的来说,高校规章制度建设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五个原则:2 1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规章制度才具有生命力㊂规章制度具有合法性,也是依法治校工作的基本要求㊂这里所说的合法性,既包括内容合法,也包括程序合法㊂内容合法意味着高校的规章制度要符合国家法律㊁法规,符合党的路线㊁方针㊁政策,符合党章和党内法规,还要符合上级主管部门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要求㊂这就要求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较为准确㊁全㊃621㊃第31卷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规章制度建设探析㊀面的把握㊂除了要把握宪法精神,熟悉‘民法典“等基本法律法规,还要根据制定的规章制度,深入了解相关具体的规范性文件㊂例如,制定某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时,要重点了解‘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要求;制定某高校‘纪委工作规则“时,要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定㊂程序上的合法性也不容忽视㊂一是要在规章制度的立㊁改㊁废㊁释过程中注重合法性㊂例如,高校在起草章程时,没有公开征求意见,直接提交校长办公会或党委会审议通过,就属于程序上的不合法㊂‘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第三章专门规定了章程的制定程序,公开征求意见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法有规定不可违,高校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起草㊂二是要在制定规章制度时程序设计上注重合法性㊂有法律法规或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要依照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程序设计;没有相关规定的,要根据公序良俗和一般高校的管理习惯,科学合理地进行程序设计㊂三是要在规章制度的落地执行过程中注重合法性㊂尤其是在某些规章制度中规定了程序性内容,更应当严格按照设计的程序来执行㊂如‘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中规定的 处分程序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实施细则“中的 评审程序 ,‘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中的学位授予程序等等㊂2 2㊀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要求规章制度应当具有外部统一性和内部统一性㊂外部统一性指的是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的情况下,规章制度之间不得重复㊁矛盾㊂不得重复并不是指 一事不二说 ,一项制度中没有展开说的内容,可以在细则中作出详细的规定;从一个角度作出规定的事项,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作出规定㊂例如,‘高校网络及新媒体使用规则“中规定了禁止在网络及新媒体上传播学习工作中所知悉的秘密,‘高校保密工作管理规定“中也可以作出从保密管理的角度作出同样的规定㊂内部统一性指的是对同一事项的管理主体㊁管理程序,同一行为的评价标准,同类行为的认定或处理办法应当一致㊂例如,在‘学生管理规定“和‘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不能出现不同学生的同种违纪行为,给予不同的处分结果,或是同一学生的同一违纪行为,由不同主体给予不同的处分结果㊂2 3㊀科学性原则高校规章制度应当符合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符合高校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结合实际㊁注重实效,充分体现公正和效能㊂高校规章制度建设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主要有五层意思:一是要正确把握客观规律㊁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在理念㊁方法㊁内容㊁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㊂二是要符合高校的当下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推进学校工作科学化水平㊂三是各种制度之间要相互联系㊁相互支撑配合,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规章制度体系,为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扎牢制度藩篱㊂四是规章制度本身应当符合法律的基本原则,例如平等原则㊁自愿原则㊁公平原则㊁诚信原则㊁公序良俗原则等等㊂五是规章制度要贴近实际㊁具有实效㊁切实可行,不能流于形式㊁没有执行力㊁为了制定而制定,应当形神具备㊁具有实操性㊁为了执行而制定㊂毕竟,科学的制度必然是切实可行的,只能写在纸上㊁贴在墙上㊁说在嘴上的制度是毫无用处的㊂2 4㊀规范性原则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学院各项管理工作而制定的,自身应当具有规范性,才更能彰显其权威性㊁更具有信服力㊂一是规章制度的结构应严谨㊁清晰,一般用条款式表述,也可以用段落式表述㊂对于某项制度内容较为丰富或繁琐的,可以采用 章 节 ,如果内容较为简单,可直接采用㊃721㊃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3年条 款 ㊂二是规章制度的内容应完整㊁明确㊁具体细致㊁逻辑严密,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㊂三是规章制度的用语应准确㊁精炼,文字和标点符号使用正确㊁规范㊂规章制度应当规范使用法律用语,具体可参照‘立法技术规范(试行)(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2009]62号)和‘立法技术规范(试行)(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2011]5号),尤其是对于 应当 可以 除 外 以上 以下 依照 按照 参照 等词语要准确使用,还要避免出现口语化表述㊂2 5㊀稳定性原则规章制度的稳定性指的是一项规章制度能在一定时间与一定范围内长期适用㊂在规章制度的变与不变之间,要准确把握好稳定性与灵活性㊁系统性与前瞻性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正确处理制度建设的超前㊁滞后和同步的关系,注重各种制度之间的协调度㊁匹配度㊁契合度,尽量避免出现矛盾㊁混乱㊁模糊的情况㊂[2]系统性意味着对于高校治理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不仅要有实体性制度,而且要有程序性制度,还要有相应的监督制度㊂因此,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让规章制度之间相互配合㊁ 各司其职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㊂前瞻性要求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超前谋划和作出预判㊂制定规章制度时,不能只为解决当前学校已经出现的问题,应当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并对学校未来发展变化进行提前预测与谋划㊂稳定性往往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滞后性,事情发生后,再制定规章制度,对已发生的事件而言是无力挽回的㊂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就要超前谋划,要求制定者拥有较大的格局㊁较高的预判力和长远的眼光,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这样才能保持高校规章制度的稳定性,稳定的规章制度环境将为高校内部管理提供有力的抓手㊂[3]3㊀高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 1㊀体系不完善有些高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导致内部管理中存在部分不规范的 人治 行为㊂如果系统翻看部分高校的规章制度目录,会发现在教育教学㊁科学研究㊁学生工作㊁教师管理㊁财务资产㊁图书档案㊁后勤服务等领域或多或少的存在缺失,更遑论保密管理㊁信息管理等领域甚至可能存在空白㊂高校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缺少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定规章制度的随意性强,缺少提前谋划,有时事到关头才着急制定相应的制度㊂二是制定规章制度的主体混乱,由学校直接制定还是授权职能部门制定,缺乏明确规定㊂此外,有些管理工作在部门职能划分时就不甚明确,因此导致制定规章制度时,有时几个部门一拥而上,有时却无人问津㊂特殊情况下,高校调整了内设机构,某项制度的职能主体从原来的一个部门变为了多个部门,给规章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困扰㊂三是规章制度之间存在冲突或矛盾之处,一种情况是不同职能部门制定的文件之间内容不一致或冲突,另一种情况是同一职能部门先后制定的文件之间内容不一致或冲突㊂[4]3 2㊀内容不合法或不规范高校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㊁行政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这是规章制度得以适用的基本前提和法律底线㊂一般认为,与国家法律㊁行政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相抵触的规章制度,相抵触的部分是无效的㊂因此,高校在拟定规章制度时,应对其内容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避免违反法律㊁行政法规或有关政策规定㊂高校中存在的法律关系主要是高校与学生㊁教职员工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在规范这三者法律关系的规章制度中,可能会存在不合法的内容㊂例如,有的高校在‘学生违纪处罚办法“中规定,违纪后认错态㊃821㊃第31卷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规章制度建设探析㊀度差或拒不接受教育的,可在原给予处分的基础上加重处分㊂参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第45条第2款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㊂根据 举重以明轻 的法律原则,该规定明显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㊂[5]再比如,实践中依然存在 短期外聘员工自愿不缴纳社会保险费 ,为不符合‘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长期患病职工办理长期病休手续或退休手续等不合法规定㊂这些内容不合法的规章制度需要引起重视,应当及时作出更改和修订,以防内容不合法引发的次生危害㊂‘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5条规定: 行政法规应当备而不繁,逻辑严密,条文明确㊁具体,用语准确㊁简洁,具有可操作性㊂ 该条例对行政法规的内容提出了规范性要求㊂高校规章制度虽然不属于行政法规,但是作为教育法规的延伸和细化,在制定过程也应参照执行㊂实践中,规章制度内容上存在不规范的情形比较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㊂一是名称不正确㊂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应当根据具体内容确定,一般使用 章程 办法 规定 规则 制度 细则 ,也可以使用 决定 意见 等㊂属暂时使用的,可在名称中加上 暂行 试行 ,但不能称 条例 法规 规章 ㊂部分高校规章制度中出现了诸如‘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工会活动管理规章“等表述, 条例 规章 都是在特定范围内使用的,且高校规章制度并非 法规 ,所以这种名称是不规范的㊂此外,还有些规章制度名称中长期使用 暂行 试行 ,这也是不规范的,一般使用三年内就应当作出修订㊂二是条文书写不规范㊂一般来说,规章制度的内容应当分条文书写,冠以 第几条 字样,每条应当包含一项规则㊂条可以分设款㊁项㊁目㊂款不冠数字,项冠以(一)㊁(二)㊁(三)等数字,目冠以1㊁2㊁3等数字㊂条㊁款㊁项㊁目均应当另起一行,缩进二字书写㊂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繁杂或者条文较多的,可以分章㊁节㊂必要时,可以有目录㊁注释㊁附录㊁索引等附加部分㊂但在实践中,有的是 第一章㊁第一条㊁一㊁1.㊁(1) ,有的是 一㊁第一条㊁1.㊁(1) ,还有的是 第一条㊁一㊁(一)㊁1. 等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表述㊂三是内容表述不规范㊂内容表述不规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缺少重要定义或定义不准确,未经注明直接对关键词使用简称,规章制度的主客体表达不清晰,前后条款之间存在重复的情况,同一条款内有同义反复的表述,语句中存在语病,将包含关系并列起来,表述层次不分明,过度使用长句导致晦涩难懂,部分内容表述不清引发歧义,章节名称与实际内容不相符,含有口语化表达,存在类似工作方案等短期内容,缺少兜底条款等等㊂3 3㊀程序有瑕疵规章制度的程序瑕疵有违规范性和科学性原则,或将成为规章制度建设道路上的 绊脚石 ,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订程序有瑕疵㊂一般来说,按照上级要求需要制定㊁修订或学校研究讨论后认为有必要制定㊁修订的规章制度,学校可以授权相关内设机构㊁职能部门负责起草㊂各内设机构或职能部门认为有必要制定㊁修订的规章制度,应当经学校批准后方可组织起草㊂实践中,部分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往往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需求,进而组织人员起草,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和征求意见后,报学校领导审批,最后上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㊂这样设计在程序上存在明显瑕疵㊂一是缺少立项审查㊂无论是因何种原因动议,在制定㊁修订一项规章制度前,一般要例行对拟制定㊁修订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审查㊂二是缺少法律审查㊂对规章制度进行法律审查是制定㊁修订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㊂职能部门起草的规章制度,往往能把业务工作讲明白,但相关法律问题或规范性表述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㊂法务人员能够从㊃921㊃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3年专业角度出发做好规章制度审批把关工作,这对于整个制定审批流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㊂三是征求意见浮于形式㊂有些高校在制定㊁修订程序中,有时仅象征性地征求一下意见,甚至不征求意见;有时并非公开征求意见,只向意向部门进行定点征求意见;有时涉及相关利益群体的,也未能向其公开征求意见㊂四是颁布实施有瑕疵㊂一般来说,经相关会议审议通过的规章制度,由学校办公室按照公文发布和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通过学校习惯采用的方式和途径予以公开发布㊂值得注意的是,规章制度中涉及保密内容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确定印发和发布范围㊂第二类是规章制度中程序性规范缺位或越位㊂调研发现,在多数高校中,实体性规范的数量远远大于程序性规范的数量,部分管理领域程序性规范严重缺位㊂除了因为实体性规范确定权利的有无客观上有更大的适用领域,还和高校对管理程序的不够重视有关㊂[6]另一方面,有些程序性规范的设计过于复杂,师生员工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限制较多,影响了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㊂太过复杂的程序容易引发管理内耗,给师生员工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引发学校内部的矛盾和冲突㊂例如,有的高校财务审核部门设计的教师课题支出审核程序过于繁琐,出发点是为了资金使用安全,却使部分教师误认为是财务部门故意为难,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㊂3 4㊀管理不到位一般来说,对规章制度进行解释㊁修订㊁废止㊁备案㊁清理㊁汇编等,可以统称为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㊂对规章制度实现有序管理十分重要,否则不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㊂例如,对规章制度随意作出口头解释,或作出扩张解释㊁限制解释;根据实际情况应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却迟迟不修订,标题中存在 暂行 试行 字样三年以上不修改;同类事项规章制度该整合的时候不进行整合;规章制度在合法性㊁适应性㊁协调性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不能及时进行修改或废止;不能定期进行规章制度清理㊁汇编工作,摸不清全校规章制度的底数;缺少规章制度统一的发布㊁查阅渠道,致使师生员工查阅㊁使用困难;等等㊂这些问题都将造成规章制度实施困难㊁执行混乱,进而降低高校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㊂3 5㊀实施不严格规章制度实施不严格将有损其权威性㊁实效性㊂究其原因,有些规章制度制定后得不到有效落实,制度的刚性约束不强;有些师生员工的制度意识还不够强,容易在具体工作中想当然㊁随意化㊂其实,师生员工制度意识弱㊁规章制度落实效果差是两个相伴而生㊁互为因果的问题㊂因为个别师生员工制度意识弱,导致规章制度在制定后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又因为规章制度生效后的落实落地效果不佳,导致个别师生员工的制度意识㊁规则意识㊁法治意识始终无法正确树立起来㊂长此以往,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㊂因此,对于存在制度实施不严格这类问题的高校,应当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章制度在师生员工中入脑入心㊁走深走实㊁见行见效㊂4㊀加强高校制度建设的措施㊀㊀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能够较好地规范人与人㊁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提升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维护高校办学治校的良好秩序㊂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建章立制,有两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一是规章制度的质量,二是规章制度的执行㊂一所高校的规章制度体量较大㊁内容庞杂,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要做好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就要 牵牛鼻子 打蛇七寸 ,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㊂要抓好质量和执行这两个重点,具体来说,需要从顶层设计㊁法律审查㊁动态管理㊁监督实施四个方面入手㊂㊃031㊃。
论依法治国背景下的依法治校
论依法治国背景下的依法治校作者:朱海文严鼎朝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06期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正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政策,就学校而言就是全面落实依法治校,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促进依法治校思想在学校的实施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围绕着依法治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依法治国背景下如何推进依法治校具的体措施。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学校管理作者简介:朱海文,文山学院政法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工作;严鼎朝,文山学院政法经济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206-03明代张居正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依法治国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
”教育部结合依法治国的政策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依法治校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大力推动依法治校工作,全体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利,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依法治校思想在学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分析(一)依法治校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必然趋势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伴随着在教育方面的联系也在不断增强,学校之间的竞争不单停留在国内,近年来高考很多考生不愿选择国内知名大学,而选择国外的大学。
世界一流的高校无一不是把法治的思想融入到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我国的教育要与世界教育水平缩短差距,必须要立足于国情,放眼未来,将依法治国的工作融入校园,因此依法治校是紧迫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我国要建设一个法治国家,弘扬法律精神,让法治观念成为人们共同了解的知识。
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高校依法治校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包括法治意识薄弱、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
随后阐述了法治建设的意义,强调了依法治校对于维护校园秩序、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性。
接着提出了加强法治意识培养、健全法规制度和建立监督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依法治校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总结了当前的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动高校依法治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校、依法治校、现状、对策、研究、问题、意义、法治意识、法规制度、监督机制、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依法治校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我国高校依法治校的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立法、行政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件的逐步完善,高校依法治校的制度框架逐渐形成。
近年来,高校依法治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之一。
高校依法治校是在法治社会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治理水平的关键。
当前,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法治观念不够深入人心、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深入研究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推动高校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依法治校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教育质量和学生权益。
高校依法治校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依法治校,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校园稳定和安全。
高校依法治校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摘要】高校依法治校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从背景介绍、问题意识和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依法治校的策略与措施。
探讨了加强高校依法治校的意义以及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展望了高校依法治校的前景,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并对该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加强高校依法治校,对于促进高校良好秩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师生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校、依法治校、研究、现状分析、问题、策略、措施、意义、重要性、前景、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责任。
在高校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乱象,例如违法乱纪、腐败问题等,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形象。
为了加强高校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保障师生权益,我国提出了实施依法治校的重要战略。
依法治校要求高校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科学规范地进行管理,构建法治化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制度。
这不仅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分析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依法治校的策略与措施,探讨加强高校依法治校的意义和重要性,展望高校依法治校的前景,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识高校依法治校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其背景包括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等因素。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正视高校依法治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一些高校管理缺乏规范性、一些违法违规事件频发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科研质量,也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我们亟需深入探讨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并寻求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来加强高校依法治校工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校园建设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全会要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实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就是要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顺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其主要在于对高等学校的治校权予以合理配置,对治校权的运作进行有效规范,对教师权、学生权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并促进治校权与教师权、学生权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预期目标。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是指一种治校的权力由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确定,高等学校依据明确、完备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运行治校权力,科学、全面地治理高校管理类事项的治校理念与方法。
在进入讨论之前,首先需要厘清“依法治校”的基本内涵。
一般说来,“依法治校”的“依”是指依据或根据。
“依法治校”的“法”则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包括《宪法》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狭义的“法”则指各个学校自己制定的《章程》及其他规范。
“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根据行使治理权的主体不同,可以区分为国家对学校的依法治理(所依据的主要是广义之“法”)和学校依法进行的自我管理(还需依据狭义之“法”)。
“校”则是指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
所谓依法治校,就是指高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章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教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学校内部活动进行规制,纳入法治轨道,以确保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法治化建设思考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法治化建设思考①马华,徐绍琼,浦永杰,高丽萍*(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法治化建设成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促进依法治校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法治化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制度法律化建设,将进一步推进法治思维、法治环境等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学生管理体系“法制”外延与“法治”内涵协调统一建设的有效路径,为学生管理体系法治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新模式。
[关键词]依法治国;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法治化[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9-0001-0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学校管理制度法治化建设已经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举措。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中,常常关注处分权力的应用、管理程序的规范性、学生管理制度的内生动力以及学生被权利侵犯后的救济途径等问题,注重强调高校管理权和学生权益保障的“法制”外延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高校学生管理群体对管理行为的法律思考,但却忽视了法治化建设并非一夕之功,亦非一套完善的制度即可一蹴而就的,法治化建设从来不能遗弃对法治意蕴的理解和法治“精治、共治”的要求。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意蕴法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法治定义为:“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世人称为“良法之治”。
法治是一个体系,是人类社会实现治理的系统工程,包含着从制度建设到制度运行、制度评价的全过程。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通过制度在国家与社会环境中的有效运转形成治理的实效。
法治的构成从总体上说,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为法治外延,指立法制度、法律体系、司法系统等作为支撑的“法制”体系;其二为法治内涵,指立法的精神和原则、法律的解释方法、人类的法治信仰等让各类法治基础设施得以运转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表现为“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和法定权限内运行”的规则意识、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契约意识和权责意识。
公立高校依法治校之思考
公立高校依法治校之思考【摘要】公立高校依法治校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依法治校的目标,首先要加强法治意识,切实落实依法治校原则;其次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规范管理行为,加强制度执行;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师生的法治素养,提高全体成员的法治素养水平;最后要增强学校治理效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公立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学校治理才能更加规范,学校发展才能更加健康。
我们需要推动公立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发展,促进公立高校的长远发展,让法治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学校的角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公立高校、依法治校、法治意识、法规制度、管理行为、教育培训、学校治理、可持续发展、推动、深入发展、长远发展。
1. 引言1.1 公立高校依法治校之重要性公立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国家的重要教育机构,公立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
依法治校不仅是高校的管理需要,更是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确保学校稳定的基础。
只有在法治之下,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权益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依法治校也是公立高校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只有在法治之下,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教育体系,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加强公立高校依法治校,不仅是对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健康发展的需要,对国家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1.2 如何理解公立高校依法治校公立高校依法治校是指高校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规范学校内部管理行为,保障学校各项事务有序进行,保护师生合法权益,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公立高校依法治校旨在全面强化法治意识,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提升师生法治素养,增强学校治理效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高校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和压力。
加强高校依法治校,既是完善学校治理体系、规范学校管理行为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师生权益的重要举措。
为适应新时代高校管理的要求,探究高校依法治校的途径与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高校依法治校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于推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促进高校规范、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背景介绍】1.2 问题提出高校依法治校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依法治校成为了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高校依法治校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法治理念不够深入人心,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规则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的现象;二是法律意识弱,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程度不高;三是高校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漏洞和腐败现象屡禁不绝;四是师生法治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缺少对法律法规的正确引导和宣传教育;五是依法治校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管理手段和法治机制不够完善。
如何有效解决和应对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高校依法治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问题提出】部分的内容到此为止。
1.3 研究意义高校依法治校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依法治校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依法治校成为提高高校治理效能、促进高校内部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有效规范高校管理行为,构建规范有序的校园秩序,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高校依法治校对加强师生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法治意识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管理和秩序。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探索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探索高校法治关系着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制定大学章程,依法行政,加强民主监督,努力提高师生法律意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校落实依法治校,对创新高校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标签:高校;依法治校;大学章程;监督1.制定“良法”——大学章程,做到有法可依大学之治首在章程,让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的良法之治,法治状态下的大学章程应是良法,因此我们依法治校而制定的《大学章程》,不应该背离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良法”的标准有二:一是要判断制定的程序是否科学、民主;二是是否重视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情况,迫在眉睫的就是先要加快学校“良法”——大学章程的起草、制定的步伐,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依法治校的总抓手。
2.强化依法治校理念,推行依法行政法治国家奉行法的统治的观念,在全面依法治国大环境下的高校,应当是大学章程管理一切,一切要奉行章程的管理。
因而必须改变高校管理者惯用行政手段和道德观念来治理学校的现状,提升管理者对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的重视水平,从主要依靠政策、经验和“权力”来管理学校,转变为重视法律法规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依法治校,真正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高校要强化依法治校理念,尤其是高校管理层,应把依法治校问题提高到与党中央决策保持一致的层面上来,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
在学校的制度确立之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狠抓落实,做到有法必依。
严格依照大学章程实行管理,扩大制度的管理面,把教代会制度落到实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科学划分并规范党委和行政的职责范围,提高学校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切实将权力关进笼子,使高校管理走上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轨道。
3.重视民主监督,发挥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作用部分高校没有赋予监督机构以权力,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导致决策无人监督,更无反馈渠道,致使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依法治校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变革,高校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需求,更加重要的是高校依法治校的理念已经被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
在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而高校依法治校与管理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对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高校依法治校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加强高校依法治校的对策与措施,以期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依法治校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基础和关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校依法治校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只有在法治轨道上行进,高校才能实现科学管理、规范办学、促进发展。
高校依法治校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依法治校,才能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依法治校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
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长足发展,高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全球的大舞台上展现中国高等教育的风采。
方面强调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对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正文2.1 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分析高校依法治校是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方向,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在管理中存在法治观念淡薄、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导致一些管理漏洞和问题。
高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陋习和腐败现象也凸显出了依法治校的不足之处。
个别学校存在着权力寻租、腐败行为,损害了师生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高校的良好风气。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法治建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高校教育,高校学生管理也同样需要依法治理。
依法治校的理念逐渐在高校中得到普及和推广,为确保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和效果提供了重要的法制基础和保障。
在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依法治校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深入研究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探讨存在的挑战以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的研究,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意义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的问题意义非常重要。
高校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其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可以为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有助于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素质。
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存在着学生违规行为增多、管理手段不够灵活等问题,需要通过法治化手段加以解决。
深入探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有助于发现问题症结,找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研究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对于完善高校管理体制机制,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依法治校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实践,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以推动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同时, 本研究旨在探讨建设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路径, 提出可行的建设方案和策略, 为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依法治校[摘要]法治是大学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建设法治型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法治校。
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本文从依法治校的提出,坚持依法治校的意义,我国高校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依法治校等方面进行分析,就我国高校如何在依法治校的实践中坚持纲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建设法治型校园的进程。
[关键词]高校,依法治校,纲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和宪法确立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同对社会的治理一样涉及到各个层面。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理论在学校建设、事务管理和事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是贯彻执行党和政府依法治国方针,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各项事务的管理,都必须依法行事、按章管理。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于2013年1月制定《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
一、依法治校的演进及纲要的提出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依法治校的要求。
而党的十六大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2003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
1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根据已有实践和新的形势,要求全面部署、全面阐释内涵和要求、全面推进实施、全面动员各方力量。
至此,中国教育的法制化进程呈现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一校一章,校校不同章”的局面。
《实施纲要》共分9个方面,全面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推进依法治校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对学校按照法治精神与原则,转变管理理念和手段、方式提出了系统要求,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对推动我国学校行政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机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坚持依法治校的意义(一)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是教育法治和教育民主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目标。
依法治国就教育方面而言,体现为: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予盾,维护稳定。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
人民办教育,教育为人民。
中国的教育具有民主性。
教育民主性的基本内容是: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十章六十二条.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7月29日.受教育的平等权和教育的民主管理。
受教育的平等权和教育的民主管理,都离不开法制的规范与保障。
依法治校是教育民主的必然要求。
(二)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及与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
依法治校有利于正确处理与学校有关的各种法律关系,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维护高校稳定:一是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二是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惩治违法行为。
因此高校在治理过程中依法治校、依法行政对于高校正确处理与他们的法律关系有重要意义。
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
高校内部管理法治化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的依法治国应当将社会中各种关系纳入“法治”的范畴,由“人治单位”组成的“法治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同时法治社会也必然对其构成因子产生此种客观要求。
同时,学生权利意识的觉醒、现代教育价值的确立、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带动思想的快速更新都对高校管理法治化提出了客观要求。
实现依法治校对于带动高校管理的正规化、规范化,以及高校减员增效、遏制腐败有一定意义。
(三)依法治校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校园安全稳定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平衡和调节校园各种利益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学校后勤保障体制的全面改革,学校对内对外形成多种利益关系。
这些社会关系之间难免会有利益冲突,只有依法治校,充分发挥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所特有的调节功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协调、平衡这些利益关系,不断化解矛盾与冲突,维护校园秩序,才能以文明、理性、平和的方式消除校园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形成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最终达到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目标。
近几年以来,高校学生合法权益受侵犯的案例屡见不鲜,包括一部分的高校教授2。
由此可见,坚持依法治校,不仅仅能够维高校在校师生的合法权益,保护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更是处理好学校与社会这两大团体的利益冲突的基本出发点。
同时,坚持依法治校也能够为师生建设安定的校园氛围,促进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校如何坚持依法治校(一)紧抓学校内部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对于规范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意义重大。
3然而, 有些学校对于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出现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 限制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实施纲要》明确,学校章程应当着力规范学校的内部治理机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成为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要求教育部门建立健全章程核准机制,到2015年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局面。
同时,要求学校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不断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凡制定章程和关系师生权益的重要规章制度,都要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健全师生参与的渠道,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
学校规章制度的内容要符合法律保留、公平公正等法治原则,不得非法给师生设定义务,如乱设罚款等。
还要求建立校内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由专门机构依据法律和学校章程对校内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定期进行清理,保证学校制度体系的合法适当和协调统一。
治校实践中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内部规范性文件的关系得到正确处理。
依法健全学校内部治理机构,保障学校权力依法规范行使和有效监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关键。
《实施纲要》要求,学校首先要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实22011年11月1日,由于学校师生要求取缔钢厂的诉求一直未能得到满足,数十名长江大学教授和研究生于1日上午9:30分许来到荆州区政府门前,以“下跪”的方式要求政府立即取缔这一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
他们同时还打出标语横幅,声称“维护师生生命健康是宪法赋予的权利”。
3范跃进.论制度文化与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5- 7.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领导的基础上,高等学校、中小学、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根据各自特点,依法健全决策机制,在重大事项决策上建立相应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决策公开和决策执行效果评估制度。
同时,要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在学校内部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治理结构。
其次,学校应当以教学科研为核心,探索完善管理体制,克服实际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律相对独立行使。
第三,要完善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
《实施纲要》强调,学校要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切实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等组织,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四,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扩大社会参与学校办学与管理的渠道和方式。
“国家政策、合法的学校内部规范性文件对国家法律是一种有效支持,会对学校管理产生推动作用,是绝对不可偏废的。
”4(二)坚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建设平等校园环境构建平等校园是落实教育公平、权利平等理念的直接要求和集中体现。
实践中,有些学校在办学、管理以及招生过程中,制定的政策或者规章制度有意或者无意间,违背了权利平等原则,甚至构成歧视。
因此,《实施纲要》从建立平等理念入手,要求以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为核心,明确学校要在体制和机制上落实和体现师生平等、管理者与师生平等、性别平等和民族平等,消除任何不合法、不合理的分类及区别对待,并特别强调要把保障残疾人的平等受教育权作为依法治校、建设平等校园的重要内容。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核心职能和存在根基。
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是学校推进依法治校的落脚点和具体体现。
《实施纲要》从学校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建设平等校园环境、保护学生和教师权利、健全学术自由的保障与监督机制、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等几个方面,对学校依法办学提出了全面要求。
明确了学校在招生、教学、评价等活动中依法实施管理行为的基本规则。
要求坚决杜绝教师违反法定义务和国家规定,利用自身特定职权谋取4陈捷.依法管理:高校自主办学的基石[N] .中国教育报(社会周刊), 2001-09-16 (1) .不当利益的行为。
强调要在校园中大力弘扬平等意识,注重对学生和教师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要求全面加强学校的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建立便捷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公开社会、师生关注的信息,使师生对学校的意见能够及时得到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