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展畜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青海省养羊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3海 晏县 产业 化程 度低 , ) 缺乏 新 的经 济增 长点 ,
防治 草地 1. 74万 h ; m 在重 度 退化 、 沙化 草地 上 , 采 牧 民收入 增加 缓慢 , 养殖 规模 小 、 益低 。 效
2 存 在 的 问题 和 困难
走 1青海 海拔 高 、 温低 , ) 气 昼夜 温差 大 , 干旱少 雨 , 品收 购市场 , 优 质 优价 的市 场 经 济 之路 。青 海 省
夏 季 短 、 季 长 , 使 羊 群 饲 养 难 度 大 、 活率 低 。 是我 国主要 天 然放牧 场 之一 , 冬 致 成 畜产 品种类 丰 富 , 占 且 要 提 加之青海省羔羊生产杂交繁育体系尚未建立 , 这些 有一 定 的市场 份额 。因此 , 在调 整结构 、 高商 品 公 出栏 率 、 品率 都是 提 商 年 虽 引入 了几个 世界 著名 的 肉羊 品种 , 特克塞 尔 、 率上 下 足功夫 , 母 畜 比例 、 如
收稿 日期 :O ll一3 2 l —O0 索 南 , ,9 6年生 , 男 17 本科 , 畜牧师 。
4 7O 万 只。 1. 1
草场 24 3 h ,3 9 的 冬春 草 地 实 现 了高 标 天养 畜 ” 7. 万 m 5 . 的被 动局 面 ; 县畜 牧业 基础设施 建设 及草 全 准 围 墙 化 的 建 设 目标 ; 建 人 畜 饮 水 管 道 16 0 地生态保护治理任务繁重 , 修 8. 对于经济不发达的海晏 k 提高 了草 场 第 一 生 产 力 。最 后 , 地 生 态 保 护 来讲 , m, 草 面临着建 设 任 务艰 巨和 建 设 资金 巨大 的 双重 治理 的各 项 工程也 有 了新 的重 大进 展 。在 鼠虫害 防 压力 。 治上 , 泛采 用 生 物 毒 素 灭 鼠 、 化 灭 虫 , 广 生 3年 累 计 取 大 面积 封育 、 封禁 和 补播 改 良等综 合治 理措 施 , 种
浅谈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同 ,载 畜 量 有 明 显 差 异 。 青 海 天然 草 场 辽 阔 ,具 有 面 积 大 , 类 型多 .草 质 好 的 特 点 ,适 宜放 牧 各 种 牲 畜 。牛 羊 存 栏 2 0 30 多 万头 ( ) 每年 约 产 l0 0吨 牛 羊 , l 万 吨 牛 羊 肉 ,4 0 只 , 80 l 0 多 万 张 牛羊 皮 .这 是 发 展 畜 牧 业 的 有 利 条 件 和 宝 贵 的 出 1创 2 1
照 “ 府 保 密 度 、部 门保 质 量 ” 的 原 则 ,部 署 动 员 、组 织 力 政
3 加 大 经 费投 入 ,保 证 防 疫 经 费 . 6 动 物 防 疫 属 公 共 服 务 , 政 府 应 切 实 提 供 和 保 证 防 疫 经 费 。要 建 立 长 期稳 定 的 、 以 财 政 保 障 为 主 的 动物 防 疫 经 费 投 入 机 制 ,保 证 动 物 防 疫 工 作 的 正 常 开展 ,建 立 重 大 动 物 疫 病 防 治 储 备 金 制 度 ,确 保 突 发 重 大 动 物疫 情 经 费 及 时 、 足额 到
1 青 海省 畜牧 业发展 的现状
11 畜牧 业产 值 在 全 省 占有 相 当 大的 比重 .
药 品 ,生 化 制 剂 达 1 0多 种 产 品 ,为 国家 出 1 创 汇 提 供 了 可 0 2 1
靠 的 资 源 ,青 海 是 国位 。 同 时 要 增 加 动 物 防 疫 检 测 设 备 以及 开 展 工 作 的经 费 ,确
量 、筹 措 经 费 、 开展 工 作 ,确 保 各 级 动 物 防 疫 工 作 责 任制 的
落 实 。 强 化 督 查 ,确 保 政 令 畅 通 。 建 立 定 期 检 查 和 随 机 抽
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青 海 省 是 我 国五 大 牧 区 之 一 ,6 0 万 h 阔 30 多 m广
的草 地放 牧 着 2 0 多 万头 ( ) 畜 , 以盛 产 牦 牛 和 00 只 牲 尤 藏 羊 而 闻名于 世 , 每年 可 生产 牛羊 奶 2 多t牛羊 肉1 万 , 2 万 t牛 羊皮4 0 , 0 多万 张 , 我 国独 具特 色 的重 要 畜产 品 是 生 产基 地 。牧 区生产 的畜 产 品不仅 满足 了少 数 民族 的 生活需要 . 也形 成 了青海 省 宝 贵 的 出 口创汇 优 势 。所 以 , 展 草 地 生 态 畜 牧 业 是 建设 大 青 海 , 发 实施 西 部 大
化 经 营的方 向发 展奠 定 了基础 。 3 发展 生 态 畜牧业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31 放 牧 管理 方式 落后 . . 畜牧 业 产值低
生 态 技 术 同 传 统 畜 牧 业 的
精 华 紧 密 结 合 ,指 导 和 组 织 生 产 、 设 的 良性 循 环 , 建
保 护 和 建 设 生 态 环 境 ,持 续 发 展 现 代 畜 牧 业 的 一 种
开发 战略 的需 要 。
1 4
食用 , 于是冬 春季节牲畜 大量死亡 的现象 常有 发生 。同 时 实行混群放 牧 。 畜群 中公母畜 、 老幼 畜混杂 在一起 , 由 于畜群数量 过大 . 放牧人 员多 为单人 , 难控 制畜群 , 很 使 混群 放牧 的牲 畜 自行游走 采食 , 自然交配 。 32 草 原退 化 、 . 沙化 严重 , 地 生态 日趋 恶化 草
保的 , 可持 续 发 经 济 学 原 理 。运 用 系 统 工 程 方 法 .把 现 代 科 学 和
生 态 畜 牧业 试 点 建 设 项 目。 通 过 两 年 的 建 设 初 步 探 索 出 了 一 套 有 效 提 高 草 地 等 畜 牧 业 资 源 管 护 和 利 用 水 平 的 生 态畜 牧 业 生 产 模 式 : 形 成 了适 合 我 省 实 际 的 生 态 畜牧 业 建 设 措 施 、 准 和 标 考 评体 系 . 为推 进 畜牧 业 发 展 向规 模 化 、 约化 、 集 产业
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大省之一,奶牛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与此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奶牛养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一、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现状青海省农区地广人稀,地势复杂,气候寒冷,牧草资源非常丰富,适宜奶牛养殖。
相较于其他省份,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有以下特点:1. 奶牛养殖规模小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以家庭农场为主,规模较小。
大部分农户养殖奶牛的数量不超过20头,少数大型养殖场也不超过百头。
这种规模小的养殖形式,既适应了青海省农区地广人稀的特点,又保障了奶牛养殖的生态环境和品质。
2. 种类单一青海省农区奶牛主要以高产优质的黄牛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的瘤牛。
黄牛具有耐寒、适应性强、产奶量高等特点,其肉质也鲜美,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3. 养殖方式简单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主要以放牧为主,耕地兼牧,靠牲畜粪便种地,形成了典型的畜牧农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由于地势复杂,青海省农区牧民传统上喜欢把牛群放在高原草甸上乳牛返回的,让奶牛放牧饲养,因而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养殖方式。
尽管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有上述一些优势和特点,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1. 养殖效率低由于青海省农区地势复杂,气候寒冷,奶牛饲养季节短,草场资源不足等因素,导致奶牛养殖效率较低。
尤其是冬季,牧草供应不足,奶牛产奶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节奏不稳的情况。
2. 饲养管理不规范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多以传统的放牧方式为主,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缺乏科学的养殖理念和技术支持。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放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养殖需求,需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饲养水平。
3. 生产质量不稳定受气候、饲料等因素影响,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的生产质量不够稳定。
奶牛的产奶量起伏较大,奶制品的质量也不一致。
这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质量问题,也影响了奶制品的市场竞争力。
4. 环境保护压力大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青海省散养奶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青海省散养奶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省份,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适宜的牧业气候条件。
在青海省,散养奶牛是一种传统的养殖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散养奶牛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改善和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散养奶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草原资源过度开发青海省的草原资源丰富,但随着散养奶牛数量的增加,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呈现出了过度的倾向。
部分地区因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植被破坏,甚至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严重问题。
2.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散养奶牛随意放牧导致的草场过度损害,使得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一些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部分农民对于散养奶牛的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饲养和管理知识,导致牛只的疾病防控不到位,养殖效益低下。
4. 产品质量和安全隐患由于散养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牛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也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5. 养殖者收益低散养奶牛的养殖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且由于草原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牧场面临着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造成了养殖者的收益较低的问题。
二、发展建议1. 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提倡青海省的散养奶牛业在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注重生态平衡,不可盲目过度放牧。
加强对草场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限制过度开发,保护好当地的草原生态环境。
2. 强化管理与服务逐步提高散养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建立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对牛只的疾病防控,规范饲养管理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大科技投入青海省的散养奶牛业要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加强养殖者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4. 推动合作社发展鼓励散养奶牛养殖者组建合作社,引导养殖者加强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青海牦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青海牦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大省,牦牛是青海牲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海重要的畜牧业资源。
牦牛肉、牦牛毛、牦牛皮等产品在市场上有很高的价值,因此,牦牛产业的发展对于青海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现状目前,青海牦牛产业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等。
同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牦牛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发展目标为了推动青海牦牛产业的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发展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提高牦牛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提高牦牛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策略1.加强科技支撑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牦牛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牦牛养殖业的结构,提高优良品种的比例,提升牦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对牦牛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4.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牦牛产品营销网络,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五、实施方案1.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牦牛产业的科技水平。
2.加大对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提高牦牛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加强对牦牛养殖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牦牛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4.加强对牦牛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加强对牦牛产品的市场开发和营销网络建设,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六、保障措施1.加大对牦牛产业的财政投入,提高对牦牛产业的支持力度。
2.加强对牦牛产业的政策扶持,为牦牛产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3.加强对牦牛产业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牦牛产业的人才水平。
4.加强对牦牛产业的监管和服务,保障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七、总结青海牦牛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按照以上实施方案,加大对牦牛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0.4作者简介:杨晓梅(1974.5-),女,青海省兴海县人,大学本科,草原师,研究方向:草原保护管理。
青海省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杨晓梅(青海省兴海县农牧局森林草原防火办813399)摘要:我国草原面积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位,占全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3%。
青海省畜牧业是本省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前牧民的生活非常艰苦,生态畜牧业发展缓慢。
同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分析了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青海省畜牧业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青海省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建议1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青海省地势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全省有9个草地类型。
青海省作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草场面积广大。
近年来,受人为破坏和风寒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各类草场退化严重,各种自然灾害使草地有机质大量流失。
青海省草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草场生态的破坏使这些资源逐渐丧失,草场超载及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气候让草原保护的难度不断升级。
多年以来,青海地区的草原一直在退化,对草原的攫取远远大于对草原的保护。
2存在的问题2.1草场急剧退化,生态环境不合理青海省草场资源丰富,牧民逐水草而居。
由于青海省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环境恶劣,使得牧民的生活主要靠粗放的游牧来维持。
久而久之,草场退化严重,生物种群减少,草原的生产力开始退步,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2.2草原破坏严重,生态环境不协调草原的退化是长期破坏积累的结果。
首先是草群变矮,操场上植被的组成产生变化,毒草开始滋生,土层被破坏,接着草群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生态环境开始变得不协调。
人们为了维持生态生产安全,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金。
2.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青藏高原草地资源非常丰富,里面孕育了很多独特的动植物资源。
受高原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草原上的生物抗逆力很强,可以说这里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寒种质资源库。
但最近几年,人类对各种草原上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攫取越来越无度,让这些珍稀动植物资源逐渐减少。
青海畜牧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青海畜牧发展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省份之一,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草原资源。
随着国家对农业和畜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强,青海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报告将对青海畜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 青海畜牧业的现状2.1 畜牧业的规模和产值青海省畜牧业的规模和产值在过去几年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青海省农牧业厅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青海省总畜牧养殖面积达到XX万亩,畜禽数量超过XX万头/只。
畜牧业总产值超过XX亿元,占到青海省农牧业总产值的XX%。
2.2 畜产品质量和产销情况青海畜牧业在保持规模增长的同时,也注重提高畜产品的质量。
通过优化饲养管理技术和加强品种改良,青海的畜产品逐渐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青海的优质羊绒和牛肉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产品销售量不断增加。
2.3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省注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行生态畜牧业和循环农牧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青海畜牧业在节水、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 青海畜牧业的优势3.1 资源优势青海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发展畜牧业。
草原覆盖率高,适合放牧;水资源丰富,满足畜牧业的用水需求。
3.2 品种优势青海发展了一批适应高原环境的畜牧品种,如藏羊、藏猪等。
这些品种适应能力强,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3 市场优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对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青海的畜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4. 青海畜牧业发展的挑战4.1 土地资源限制虽然青海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
一些地区土地肥沃度较低,草原生长能力不足,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4.2 水资源短缺尽管青海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畜牧业的规模扩大和提高产能。
青海乡村振兴swot分析
青海乡村振兴swot分析青海是中国的西北边陲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青海乡村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模式,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下面对青海乡村振兴进行SWOT分析。
首先,青海乡村振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青海拥有广阔的草原、湖泊、山脉、河流等自然资源,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
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牧业养殖等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独特的民族文化。
青海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拥有藏、回、蒙等多个民族的独特文化,这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特色和亮点。
可以通过文化旅游、手工艺品等方式,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和旅游发展,提升乡村形象。
三、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点战略,政府对青海乡村振兴给予了政策和财政支持。
这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经济上的支持。
然而,青海乡村振兴也存在一些劣势和挑战:一、基础设施薄弱。
青海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欠缺,这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乡村的物质条件。
二、人口流失。
由于青海乡村经济相对落后,人们普遍倾向于向城市发展,这导致乡村人口流失,劳动力不足,给乡村发展带来了困难。
需要通过吸引人才、优化就业环境等方式,留住和引进人口,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三、环境保护压力。
青海作为一个生态脆弱区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压力。
乡村振兴需要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最后,青海乡村振兴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态旅游的兴起。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消费热点。
青海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藏族文化,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
人们对于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青海乡村可以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有机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农民收入。
综上所述,青海乡村振兴在发展中面临着优势和挑战,需要抓住机遇,突破劣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加大政策支持等措施,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经济的腾飞。
大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现状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现状如何提起大西北地区,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出广袤无垠的草原、雄浑壮阔的山脉和一望无际的沙漠。
这片土地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其农牧业发展也在时代的浪潮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挑战。
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多样。
在农牧业发展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
从农业方面来看,大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
例如,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其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和广袤的土地为棉花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同时,西北地区还盛产各类特色农产品,如宁夏的枸杞、甘肃的马铃薯等。
然而,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农业灌溉主要依赖于河流和地下水。
在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灌溉效率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这使得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人力,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发展。
在农业科技方面,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例如,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速度较慢,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农民获取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
再看畜牧业,大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广阔的草原为牛羊等牲畜提供了丰富的草料。
新疆的细毛羊、宁夏的滩羊等都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然而,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草原生态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大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农业方面,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青海智慧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16摘要:该文分析了青海智慧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并根据现状对青海智慧畜牧业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学研融合,新技术的落地对数字化转型、决策支撑、经济发展、区域振兴发挥的作用,以及未来青海智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系统思考,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智慧农牧业;融合式发展;数字化穆天红 1.2 数字化助力优势凸显近年来在畜牧业生产活动中,各类自动化辅助设备,计算机、信息采集、无人机等装备的应用不断增多,一方面提高了畜牧业的产出效率,对规模化养殖,提升产品质量与品质有助推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凸显计算机等一类自动化设备和软硬件对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性,为推动智慧畜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1.3 产学研协调同步青海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在智慧畜牧业方面主要包括了兽医、畜牧、饲草、渔业等板块。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牦牛藏羊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已经采集了620万头(只)的牦牛藏羊数据信息,实现了牦牛藏羊从出生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实现。
在动物检疫、运输、电子合格证方面有牧云通系统的推广和使用。
另外科研方面对种畜智能识别、体质量估计、生长拟合等方面有一些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2 面临瓶颈青海牧区一般为高海拔,少数民族聚集区,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条件相对较差,物流成本高,通讯服务的稳定性较低,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少,并且畜牧业仍以放牧为主。
2.1 地理环境因素交通便利和电力能源供应是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由于高海拔、地广人稀、生态环保等缘故,交通设施和电力基础设施的稳定性较低,对信息化亟需的硬件支撑维护、信息传输等造成不利影响。
2.2 社会发育迟缓民族地区社会形态发育迟缓,社会治理水平相对较弱,导致新技术、理念、方法等在这些地区的推广和使用曲线缓慢。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信息化时代的趋势,青海省作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之源、“牦牛之都”“藏羊之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一直是青海省重要产业。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青海藏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藏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经济区域。
在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和旅游业。
这些行业在青海藏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基本行业及其区位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农业青海藏区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农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和地理条件也为该地区的特色农业种植提供了条件。
青海藏区主要的农业作物包括青稞、小麦、油菜籽等,这些作物适应性强,能够在高原环境下生长,并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和生计来源。
在区位方面,青海藏区的农业基地分布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和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周边等地。
这些地区因为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
这些地区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农业产区,为青海藏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地和条件。
二、畜牧业青海藏区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域。
青海藏区的畜牧业主要以牦牛、绵羊、藏毛牛等为主要畜牧种类,畜产品主要包括肉、毛、毛皮等。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牲畜饲养、放牧管理、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和资源都相对落后。
青海藏区的畜牧业主要位于大部分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如青海湖周边地区,祁连山脉周边地区等。
这些地区气候条件相对温和,适合牲畜饲养和放牧,是青海藏区畜牧业的主要基地。
三、采矿业青海藏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青海藏区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有色金属矿、煤炭、盐湖等。
有色金属矿资源主要集中在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地,煤炭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青海东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盐湖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
青海藏区的矿产资源位于地势复杂,气候恶劣的高原地区,存在着采矿环境恶劣,交通困难等问题。
由于矿产资源丰富,青海藏区的采矿业发展仍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浅谈青海省祁连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 产资 料输入 和农 副 产 品 的输 出中未 能 体 现 作用 , 主 , 仅生产 成本 高 , 不 而且 生产 周 期较 长 , 羔 羊育 而
造 成农牧 民信 息不 畅 、 丰产 不丰 收 的局 面 。 肥 生产 成本低 , 周期 短 。加大宣 传培训 力度 , 让牧 民
() 4 缺乏龙 头企 业 , 业 附加 值低 。缺 乏龙头 企 掌握羔 羊 肉生 产 的相 关 技 术 , 时各 级 服务 体 系 要 产 同 业, 动物 产 品 等加 工 处 于 原 始 阶 段 , 品 缺 乏 深 加 作好产 前 、 中、 后服 务 , 产 产 产 组建 合作 社等形 式 , 时 及
. 8.经 营 与 管理 9
养 殖 与饲 料 2 1 0 0牟 第 7期
浅 谈 青 海 省 祁 连 县 畜 牧 业 发 展 现状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才仁 措 ( 青海省 祁连 县央 隆 乡畜牧 兽 医站 , 海祁连 8 0 0 ) 青 1 4 0
群结 构 , 高母 畜 比例 , 快 畜群 周 转 , 加牧 民收 提 加 增
群结构 得 到优化 , 而且通 过 开展选 种选配 , 加大 了母
3 发 展 对 策
畜 比例幅度 。加快 羔羊 育 肥 出栏 , 仅 优 化 了畜 群 不
减轻 了草场 压 力 , 解 畜草 矛 盾 , 草场 得 以 缓 使 () 1把羔 羊育 肥作 为发 展 现代 高 效 畜 牧业 的突 结构 , 破 口。草地 畜 牧 业 的根 本 出路 在 于 发 展 效 益 畜 牧 休养 , 还有利 于 改善 目前 牲畜 超载放 牧 、 场退化 的 草
() 快绵 羊 良种 化进 程 , 断提 高个体生 产性 3加 不
在 () 牧 民科 技 文 化 水 平 不 高 , 羊 科 技 含 量 能 。绵羊 养殖是 祁 连县 草 地 畜 牧业 的支 柱产 业 , 2农 养 加 强畜牧 业基 础设施 的 同时 , 实施 牲畜 “ 种子 工程 ” , 低, 不能尽 快掌 握新 成 果 、 技 术 知识 , 从 事 规模 新 对 化 肉羊生 产力不 从 心 。 以科 学技 术为 主导 , 以经济 效益 为 中心 , 加快 畜牧业 提高科 技成果 转化 率 。 () 3 缺乏 中介服务 , 养羊 信息 流通不 畅 。祁连县 实用 技术 推广 步伐 , () 4 提高牧 民素 质 , 强牧 民育肥 出售 羔羊 的积 增 现有 1 个 畜牧 兽 医站 , 只能在 防疫 、 0 但 疾病诊 治 、 检 疫 等工作 中发挥 作用 , 而参 与科 学饲养 、 高效 生产 和 极性 , 加牧 民 收人 。传 统 畜牧 业 以出 售成 年 羊 为 增
关于青海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展的道路。我们讨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态 , 正 治理环 境 , 已成 为全省 广 大干部 和各 族群 众 的共
是从 这个 意义上 考察 和研究 草原 畜牧 业持续 发 展面 识 。 临 的各种 问题 。 () 2 畜牧业 的基 础 地 位 进 一 步加 强 。党 的十 五 进一 步 明确 了农 业 在 国民经 济 青海 是长 江 、 河 、 沧 江 的 发源 地 , 我 国 主 届 三 中全会 才 以来 , 黄 澜 是 要 的水源 地之 一 , 区域涵 养水 源功 能显著 , 是我 国生 中 的重 要地 位 , 牧 业作 为 大农 业 的一 个 重要 组 成 畜 态 环境建 设 的重点 地 区 。青海 的生 态恶 化 问题 越来 部 分 , 在维 护 民族 地 区稳定 , 促进 民族 经 济发 展方面 越 引起党 中央 、 国务 院 的密切 关 注 和 高 度重 视 。温 发 挥 的重要 作用 被 广 大 干部 群 众 所 认 同 , 且 具有 而
来讲重点是草原” 。全省有可利用草原面积 47 亿 .4
亩, 占全 国可利 用草 原总 面积 的 1 . 3 , 4 4 草原 可 利
一
步加快发展的宝贵经验。
() 3 我省 草地 资源 丰富 , 有 良好 的开发 条件 和 具
用面 积 仅 次 于 内 蒙古 、 疆 、 藏 , 全 国第 四位 。 广 泛 的发展前 景 。草 原 作 为第 一 性 生 产 资 料 , 仅 新 西 居 不 青海作 为一 个 以草 原 畜 牧业 为主 的牧 区省 份 , 加快 面积 大 , 、 等优 良草地 占全 省 可利 用 面积 的 一 二 发展 草 原 畜 牧 业 , 力 实 现 人 口 、 源 、 态 、 济 6 . 3 , 努 资 生 经 23 而且 牧 草 品种 繁多 , 营养 丰富 , 全省 天然 草 “ 四位 一体 ”不 仅是 青海 经济 持续 发展 的首要 前提 , 地 具有 饲用 价值 的植 物 达 16 0种 左 右 , 中家 畜 , 0 其
青海省祁连县草食畜牧业高效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青海省祁连县草食畜牧业高效发展的思路和措施青海省祁连县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高原地区,气候寒冷、环境脆弱,是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发展区域。
在草食畜牧业高效发展方面,以下是一些思路和措施: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设施,加强农田排水工程建设,改善土地利用率。
加强圈舍、饲料储存设施的建设,提供优质水源和饲料供应,为畜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2. 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引进和推广现代化的畜牧业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繁殖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从养殖环境的改进、饲养营养的合理搭配等方面提高养殖效益。
3. 加强品种改良:通过引进和培育适应该地区气候和环境的良种畜禽,提高畜禽的育种质量,提高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
广泛推广优质肉牛、绵羊等肉食畜禽品种,提高肉类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发展农牧业链条: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畜牧业与农业之间的循环利用。
农牧业联合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牧业综合效益。
通过与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的合作,形成农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升级。
5.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培养和引进畜牧业相关的技术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畜牧业高效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6.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为草食畜牧业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畜牧业的合法权益。
青海省祁连县草食畜牧业的高效发展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品种改良、农牧业链条发展、科技创新和政府支持等方面综合施策,充分挖掘和利用畜牧业的潜力,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海东地区奶产业现状及措施
青海省海东地区奶产业现状及措施引言青海省海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奶牛养殖区之一,奶产业一直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海东地区的奶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青海省海东地区奶产业的现状进行描述,并提出一些措施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1. 奶牛养殖规模海东地区的奶牛养殖规模较大,有众多农户从事奶牛养殖。
然而,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该地区的奶牛养殖规模仍然较小,农户的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 奶牛品种和产品质量海东地区的奶牛品种多样,包括荷斯坦奶牛、黑白花奶牛等。
但是,与西部地区相比,奶牛品种的纯种程度还有待提高。
海东地区的奶制品质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供应链短缺问题在海东地区,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之间的供应链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农民的奶牛养殖技术有限,加工企业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销售渠道有限,导致了生产、销售效率低下。
4.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奶牛养殖业在海东地区占用了大量土地和水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
如何在保障奶产业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促进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 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对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农民的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
引进和推广高产优质奶牛品种,提高奶牛的产奶能力和产品质量。
2.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加强奶牛养殖基地、奶制品加工企业和销售渠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鼓励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与市场进行对接和对接,降低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成本,并提高效率。
3. 推动奶产业与农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海东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发展农村旅游业。
推动奶产业与农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观光、农家乐、奶制品体验等多样化服务,增加奶产业的附加值。
4. 推进绿色奶产业发展加大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奶产业发展。
青海农业调研报告范文格式
青海农业调研报告范文格式尊敬的领导: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对青海的农业产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报告。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青海农业资源概况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地势高原起伏,土地资源丰富。
主要农产品有青稞、小麦、马铃薯、青海湖湖区渔业资源、西宁地区果品等。
二、青海农业发展现状青海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业已成为青海的两大支柱产业。
青海的农产品质量比较好,尤其是青海高原特有的绿色有机农产品。
目前,青海农业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畜禽养殖和特色农业如藏羊、藏骆驼、青稞等农产品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三、青海农业存在的问题青海农业仍存在着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资源环境约束大等问题。
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约束因素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四、青海农业发展对策为了进一步提升青海农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结语青海农业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青海地域和气候的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特此报告。
同时,针对青海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应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此外,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适应当地条件的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农业品牌,提升青海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还需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与电商、物流、储藏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草地保护、退化草地的修复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向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青海湟中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9 1
青 海 湟 中 畜 牧 业 发 展 现 状 及 对 策 措 施
陈 福
( 海 省 西 宁 市 湟 中县 畜 牧 兽 医 站 , 海 湟 中 8 1 0 ) 青 青 1 6 0
湟 中县 是一 个 “ 以农 牧 为 主 ” 大县 , 的 畜牧 业 经 济在全 县 国 民经 济 中 占有很 大 的 比重 , 是 广 大农 也 牧 民群 众赖 以生 存 和发展 的 主要基 础 。生 产结 构 以 农 为主 、 农牧 结 合 。使 畜 牧 业 经 济 成 为本 县 一 大支 柱 产业 。为 了全 面 分 析 本县 畜牧 业 发 展 现 状 , 清 理 思路 , 制定 对策 , 者结合 ] 作实 际 , 告 如下 。 笔 一 报
2. 9 4万 h 占 可 利 用 草 场 面 积 的 4 , 地 裸 露 , m , 3 土
1 4 畜产 品基 地发 展 壮 大 已建 成 了川 浅 地 区 生 . 猪 养 殖 , 脑 山地 区牛羊 养殖 及贩 运 育肥 , 浅 城郊 地 区
奶 牛 养 殖 , 浅 地 区 优 质 牧 草 繁 殖 基 地 , 展 了 1 川 发 2
政策 和 优惠措 施 首 先 , 面 贯 彻 落 实 中 央 一 号 文 全 件 精 神 , 强 农业 水 利 工程 和 设 施农 业 的基 础设 施 加
9 2
中国兽医杂志 21 0 1年 ( 4 第 7卷 ) 8期 第
C iee o r a o tr ayMei n hns u nl f J Veei r dc e n i
良种 畜 的 选 育 、 广 工 作 受 阻 , 响 了 全 县 畜 禽 品 种 推 影
青海省散养奶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青海省散养奶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摘要】青海省散养奶牛在管理水平、饲养条件和生产效率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奶牛健康和生产受到影响,饲养条件差使奶牛生长发育受限,生产效率低下影响奶牛产奶数量和质量。
为改善这些问题,建议加强管理水平提升,规范饲养管理行为,改善饲养条件,提高奶牛生活环境,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科学的喂养和管理方式。
只有这样,青海省的奶牛养殖业才能朝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青海省、散养奶牛、问题、发展建议、管理水平、饲养条件、生产效率、提升、改善、展望1. 引言1.1 青海省散养奶牛现状分析青海省是中国重要的奶牛养殖区之一,散养奶牛是当地特色产业之一。
目前,青海省散养奶牛数量较大,但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奶牛养殖效率不高;饲养条件较差,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生产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青海省散养奶牛需要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发展水平。
在未来的发展中,青海省散养奶牛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需要加强管理水平,改善饲养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青海省散养奶牛存在的问题问题一:管理水平低下青海省散养奶牛养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导致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饲料配给不合理、疾病预防控制不到位、生产数据记录不规范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奶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表现。
问题二:饲养条件差青海省地处高原地区,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冬季寒冷且干燥,夏季炎热且阳光强烈,给奶牛的饲养条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养殖户一般缺乏良好的饲草资源和设施条件,奶牛的舒适度和生产表现都受到影响。
问题三:生产效率低下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青海省散养奶牛的生产效率较低。
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质量都无法达到理想水平,这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青海省散养奶牛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饲养条件差和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业是青海的支柱产业,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产业。
畜牧业发展与否,直接关乎着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牧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是能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目标的关键。
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特殊的高寒干旱环境,草地生态处于低效转化的状态,形成一个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加之超载放牧、乱采滥挖等人为不适当干预强度的增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状况进一步加剧,生态恶化又引起生存危机,部分地区的牧民被迫离乡谋生,出现“生态难民”现象。
生态环境状况严重地制约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青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重大难题。
那末,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实现牧民增收目标的途径究竟在哪里?青海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值得研究。
本人提出一些观点供商榷。
一、值得一提的数字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原面积5.47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46%,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4.74亿亩,占全国牧区半牧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43%。
在这片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原始半原始的高寒草原上,饲养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藏系绵羊和藏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品种,存栏数达2400万头(只),其中藏牦牛存栏数居全国第一位,占世界总存栏数的三分之一。
藏系绵羊和藏牦牛自人类驯养以来,始终处于“逐水草而居”的散养状态,这在畜牧业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独一无二。
这一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不可多得,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据统计,共有兽类1O7种,占全国兽类种类的1/4;鸟类292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1/5。
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名录的动物共110种。
天然鱼类48种,其中青海湖裸鲤最为有名,是亚洲高原地区的特产鱼类。
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3000种,有药用价值的1350种,著名中药材50多种,如冬虫夏草、大黄、藏因陈、红景天等。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
“三江源”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对全国、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这一地区。
三大江河流域面积达34764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9%。
“三江原”地区,雪山连绵、冰川纵横,水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
我国最大的内陆成水湖青海湖,面积达45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著名的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青海的生态地位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都十分重要,其变化不仅对本地区、周边地区和全国的生态环境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一个“沉重”的话题青海畜牧业历史悠久,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所谓常讲常新,就是在畜牧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无论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经营或实行双层承包经营责任制,还是草场承包到户等形式,每一个阶段中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并运用许多新的技术、经营理念、方法和措施推进畜牧业发展。
比如实施以冬春草场人工饲料基地建设、草原围栏、牲畜暖棚圈为主要内容的草原基础建设和青南牧区防灾基地配套建设等工程措施,努力探索高寒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路子。
尤其是“九五”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从“九五”计划至2004年,全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原建设投资达24.27亿远,其中国家投资12.44亿元,农牧民自筹11.83亿元,治理退化草原3495万亩,退牧1540万亩,约占草原可利用面积的10.62%;累计建成围栏草场3292万亩;改良退化草原4728万亩;多年生人工草地保留面积342.75万亩;草原鼠害累计防治面积达2.14亿亩。
上述可谓新。
所谓“沉重",就是说,虽然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实施了新的技术、经营理念,采取了在每个阶段力所能及的资金投入和工程措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
但青海畜牧业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养畜的现状,“逐水草而居”依然是草原畜牧业的主要经营形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牧民群众的生产方式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依然是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我们为畜牧业现状的改善而进行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原基础建设等方面实施的工程措施所做的努力和实际效果与初衷相距甚远;畜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注青海草原生态保护,先后在三江源地区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隆宝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青海省政府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也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
由于保护与治理力度有限,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
从上世纪9O年代开始,全省草原退化呈加速趋势。
到2O00年,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达到2.53亿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3.38%。
草原退化弓I起鼠虫害,草原鼠虫泛滥肆虐,又加剧草原生态恶化。
20世纪80年代初全省草原资源普查中,我省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为3625.45万个羊单位。
目前,由于草原退化,全省草原理论载畜量只相当于普查时的7O~8O%,为2538~2900万个羊单位,约超载1047~685万个羊单位。
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现在实际草原承载各类牲畜最少也有2526万头只,折合羊单位4O53.61万羊单位,按现有草原产量测算,平均超载率59%以上,环湖部分地区超载最严重已达到1O3.17%。
草原负载过重,牧民群众经营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加之生态环境恶劣,雪、风、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到灾害,牲畜大批死亡,受灾群众的生活陷入困境,返贫率高,严重制约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玉树、果洛两州是“三江源”的核心区,该地区草原退化和沙化趋势加剧,据统计,目前有中度以上退化草场1.5亿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4%;沙化面积3800万亩;荒漠化平均增加速率由70~80年代的4%增至90年代的20%;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分别多达8800万吨和1300万吨;草原鼠害严重,最严重的地区已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五成以上。
鼠害横行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高寒自然生态濒临毁灭边缘。
地处三江源中心区的玛多县,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均收入居全国前列。
然而,由于生态恶化,这个昔日全国的首富地,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不得已走上移民之路。
环青海湖地区超载问题突出,草原生产能力下降,草原水源涵养功能降低,沙化和水土流失加剧。
柴达木地区荒漠化强烈发展,草原植被破坏严重,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
三、一种“无奈”的选择无论在何种条件下,生存、生活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的本能。
人口数量的增加,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必然增加。
1949年,我省牧业人口21.96万人,存栏草食牲畜748.73万头只,人均占有牲畜34头只,人均占有草场2158亩,畜均占有草场63亩。
到2003年,全省牧业人口增至70万人,增长3.33倍,存栏牲畜2217.65万头只,增长2.96倍,人均占有牲畜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3头只(人均31头只)。
人均占有牲畜虽未减少很多,但人均占有草场却从2158亩锐减至677亩,减少3.2倍,畜均占有草场也从63亩减至21亩,减少了3倍。
青海之所以出现草原生态畜牧业结构不合理,草原负载过重的现象,这和青海的地理区位有密切的关系。
它地处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严酷,草地生态处于低转化的状态,导致这一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不具备发展其它产业的环境,牧民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畜牧业,新增人口的生活资料也只有从畜牧业中获取,无其它新的来源渠道。
青海草原的畜产品虽然优质,在市场上却卖不出好价钱,尽管牲畜存栏规模较大,个别地区的牲畜出栏率已达40%,牧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却增加不多,远不能满足新增人口对生活资料的需求。
作为牧民群众来说,要获取更多生活资料,最直接地办法就是增加牲畜的数量来实现。
因此,畜牧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多年主张的以草定畜等饲养方法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就其结果而言,造成草原生态不平衡,草原生态畜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草原负担过重。
由于牧区人口成倍增长,牲畜数量更是以倍数递增,超过了草原资源的供给能力,畜草矛盾日益突出。
超载过牧,使草原无休养生息的机会,造成草原资源量减少,形成超载过牧一一草场退化~鼠害肆虐~牲畜无草可食~牧民无法养畜,则无收入来源~导致贫困而成为“生态”难民。
究其原因是,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草原生产能力低下及落后的自然放牧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所致。
这也是牧民群众一种“无奈”的选择。
四、需要再认识的生态环境青海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自然条件严酷,草地生态处于低转化的状态,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这已是不可争辩的客观事实。
正是青海地处世界“第三极”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气候条件、特殊的生态环境且无污染,青藏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也正是在这独有的生态环境里,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广袤土地,常年生长着不计其数而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珍贵野生动植物。
青海5亿亩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的草场,就饲养着藏牦牛、藏系绵羊2400万头只。
藏牦牛、羊肉营养价值高、无污染、低脂肪,具有天然野味的特点;而绵羊肉无膻腥味更是不可多得。
闻名遐迩的冬虫夏草,它特有的内在价值早已被社会公认,而冬虫夏草却只能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草原。
中藏药材大黄、贝母、红景天、藏因陈,珍惜动物藏羚羊、白唇鹿等等,都是在这特殊生态环境中衍生的不可替代的动植物。
面对这不胜枚举的稀有动植物资源,需要对青海的自然生态进行再认识。
我们既不能全面否定人们长期对青海自然生态环境的客观评价,也没有理由把青海的自然生态武断地认定它毫无优势可言,应根据其特殊性重新审视它的优势和劣势,打破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式,从不利的环境中找出有利的因素,科学地认识青海自然生态现状。
五、畜牧业发展优势在于实施有机畜牧业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青海畜牧业面临的挑战,其症结就是生态面貌发生了改变,草原负载过重,打破了生态平衡。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生态平衡,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机畜牧业战略是必须的选择,它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也符合青海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