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组成及孔裂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煤基本特征表 主 要 特 征 结构特征 裂隙特征 煤体破坏程 度 手试强度 原生结构 机构完整、明 显 内生、外生裂 隙均有 完 整 捻 不 动 碎裂煤 原生结构 可见 外生裂隙 发育 有相对位 移块体 可捻搓碎 粒 碎粒煤 糜棱煤
原生结构破坏 构造镜面发育 主要粒级在 1mm 以上 易捻搓成碎 粒或煤粉 主要粒级在 1mm 以下 易捻搓成煤 粉或煤尘
水溶气和水 游离气
吸附气
气体组分:CH4、 CO2、N2
第二节
煤储层的孔裂隙结构系统
孔隙 CH4 CH4 4 4
一、双孔隙与三元结构
O
显微裂隙 煤基质 面 裂 隙
O
端裂隙
H2o
2
H2o 煤基质
傅雪海等(1999)认为煤储层系由宏观裂隙、显微裂隙和孔 隙组成的三元孔、裂隙介质,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储集场所, 宏观裂隙是煤层气运移的通道,而显微裂隙则是沟通孔隙与裂 隙的桥梁。
1
2
3 1—菌核体; 2—菌核体和菌孢体; 3—裂缝型似菌类体; 4—泡沫型似菌类体
4
⑹
惰屑体
特征:丝质体,半丝质体,菌类体碎片,1~10um, 菱角状,不规则状外形,轮廓清晰。 成因: ① 泥炭化阶段形成,真菌,放射菌氧化 ② 森林火灾,搬运沉积
③ 挤压破碎
4、矿物质
1)来源
① 原生矿物:生物体中带来, Ca、K、Mg、Na、 O、
⑸ 藻类体
腐泥煤,腐植、腐泥煤,油页岩中常见。 ① 结构藻类体 藻类群体,厚壁单细胞藻类
特征:水平切面上呈圆形,垂直切面上呈透镜状,扇
状、纺锤状,外形清晰,边缘呈锯齿状,表面 呈蜂窝状或海绵状、放射状,纹层状,云朵状 轮廓。 ② 层状藻类体
单细胞藻/薄壁浮游藻类/底栖藻类群体
特征:水平切面呈扁平的小浑圆体,垂直切面呈细
表现出来的特征。 宽条带状结构 条带宽>5mm
① 条带状结构
中条带状结构
细条带状结构
条带宽3-5mm
条带宽1-3mm
② ③ ④
线理状结构:煤岩成分呈<1mm的线理 透镜状结构:煤岩成分成透镜状 均一状结构:成分单一、均匀,镜煤、腐植腐泥煤
⑤ ⑥
粒状结构:大量孢子、树脂体、矿物杂质 叶片状结构:树皮或角质形成
③
④ ⑤
性脆,裂隙和微孔隙发育
O较高,H、挥发分中等,C较低,粘结,结焦性好 加氢液化时转化率较高
⑥
⑦
煤化过程生成少量油,较多甲烷气
在煤层中呈透镜状产生
结构镜质体 按细胞保存程度和形态特征划分 无结构镜质体 碎屑镜质体
(1)结构镜质体
保存有植物的细胞结构 ,胞壁、胞腔清晰可辨。
① 结构镜质体1
胞腔呈圆形,椭圆形,方形,纺锤形胞腔排列 整齐,胞壁不膨胀或稍有膨胀。
二、煤储层中的液相介质
煤储层中的液相介质包括裂隙、大孔隙中的自由 水(油)及其内表面与显微裂隙、微孔隙内表面、 芳香层缺陷内的“准液态”物质。 煤化学—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化合水三部分。 煤层气—重力水、束缚水 平衡水—在30℃、相对湿度为96~97%条件下达到吸
湿平衡时的内在水分。
最高内在水分、临界含水量
③ 原生丝质体
特征: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将黑色素沉淀 在细胞膜中。
1
2
3
4
5
6
1、2—火焚丝质体;3、5—氧化丝质体;4—半丝质体;6—丝质体
⑵ 半丝质体
丝炭作用,半透明,可见结构。 透射光:深棕色,黑棕色 反射光:灰白色,灰色
⑶ 粗粒体
无定形、无结构的凝胶状惰质组分,条带状、团块状 成因: ① 泥炭强烈氧化和干燥作用 ② 富脂类形成煤化丝质体 ③ 火焚泥炭
2)种类
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菱铁矿
硫化物:黄铁矿、白铁矿、闪锌矿、方铅矿 氧化物、氢氧化物:石英、蛋白质、玉髓、金红石、 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 盐类:氯化物、芒硝、石膏、磷灰石
重矿物:锆石、电气石、石榴子石,金红石、橄榄石等
微量元素:Ag、As、B、Ge、Ga、V、Ti、Sr、Ni、Mo
质活动性强;含矿物质多,煤质差;含惰质组 多,成分结构不均一,氧化环境。
2、宏观煤岩类型
宏观煤岩类型 光亮煤 半亮煤 半暗煤 暗淡煤 光泽 光泽极强 光泽较强 光泽暗淡 光泽极暗 镜煤+亮煤 >75% 75%--50% 50%—25 % <25%
(三)煤的结构与构造
1、煤的宏观结构
宏观煤岩成分的形态、大小、厚度、生物残体所
特征:
⑴ 丝质体
植物的根、茎、叶经丝碳化作用而成,在煤层 中呈薄层状,透镜状。 显微亚组分:火焚丝质体/氧化丝质体/原生丝质体
① 火焚丝质体
特征:细胞结构保存良好,细胞壁薄,胞间隙甚至 植物的年轮都能见到,性脆,呈星状、孤形 等碎片。
② 氧化丝质体
特征:细胞结构保存较好,细胞壁较厚,有时胞腔 大小不一,排列不很整齐。
5—高岭石;
6—分散状粘土矿物;
7—菱铁矿;
8—方解石脉(正交偏光)
1—充填胞腔的粘土矿物;2—团块状和细分散状粘土矿物; 3—结核状菱铁矿; 4—后生脉状方解石
5—充填胞腔的黄铁矿; 6—结核状黄铁矿; 7—团块状黄铁矿; 8—石英
(二)煤的宏观组成
1、煤岩成分
1)镜煤:乌黑,色深光强,成分均一,性脆,贝壳状断
菌核:由菌丝组成,形态、大小相差悬殊。
特征:出现于第三纪煤中,圆形椭圆形,具蜂窝状结构。
② 非真菌体(似菌类体)
特征:出现于晚古生代煤中,为丝炭化的树脂体或团 块状镜质体,多呈园形、卵形或不规则状,没 有细胞结构。
▲ 部分菌类体,透射光:棕色、黑棕色;反射光:灰白、
灰白色,可归入半镜质组、镜质组中。
② 结构镜质体2
胞壁膨胀,胞腔压扁呈短线状,胞腔变小, 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
1
2
3 1、2—结构镜质体1; 3、4 —结构镜质体2
4
(2)无结构镜质体 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植物的细胞结构。 ① 均质镜质体:透镜状或条带状产出,轮廓清楚, 成分均一,不含杂质。 ② 基质镜质体:基质状,无固定形态,成分非均一, 可包裹其它组分,矿物质含量较多。 ③ 胶质镜质体:充填植物胞腔中,或其它空腔中沉淀 成凝胶,成分均一 ④ 团块镜质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呈个体或群体出现, 团块状,轮廓清晰,成分均一。
③ 腐泥煤、残植煤、油页岩中富集,密度低,重液 易分离 ④ H、Q、挥发分最高 液化 ⑤ 类型:孢子体 木栓体 渗透沥青质 炼焦 角质体 树脂体 生油 藻类体 沥青质体 壳屑体 荧光体
⑴ 孢子体
孢子体是孢子植物的繁殖器官,保存下来的是其外胞壁。 特征:闭合长环状,拐角圆滑,有时表面具有纹饰。 异孢植物,有雌雄之分 同孢植物,无雌雄之分。
⑷ 微粒体
特征:<1um的圆形小颗粒,微粒状、细分散,各向异性 成因: ① 壳质组、富氢镜质组排出液态沥青后的残渣; ② 泥炭阶段氧化丝质体、半丝质体碎片。
1
2
3 1—粗粒体;2—粗粒体;3—微粒体;4—微粒体
4
⑸ 菌类体
菌孢子:真菌的繁殖器官,形态多样。
① 真菌体 菌丝:真菌的营养器官,单细胞连接而成。
第三章
煤储层
组成及孔裂结构特征
第一节 煤储层的物质组成 第二节 煤储层的孔裂隙结构系统
第三节 煤储层裂隙发育的地质控制
第一节 煤储层的物质组成
煤储层系由煤基质块(被裂隙切割的最小基质单 元)、气、水(油)三相物质组成的三维地质体。其 中气组分具有三种相态,即:游离气(气态)、吸附
气(准液态)、吸收气(固溶体);水(油)组分也 有三种形态,即:裂隙、大孔隙中的自由水、显微裂 隙、微孔隙和芳香层缺陷内的束缚水、与煤中矿物质 结合的化学水;煤基质块则由煤岩和矿物质组成。在 一定的压力、温度、电、磁场中各相组分处于动平衡 状态。
口,轮廓清晰,粘结性好,矿物杂质少,裂隙 发育,大多由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组成。
2)丝炭:外观像木炭,颜色黑灰色或浅灰色,纤维状结
构,丝绢光泽,疏松多孔,丝质体为主,质轻 者性脆,易污手,质重者,被矿物充填。
3)亮煤:表面隐约可见微细层理,光泽较强,结构不均一 4)暗煤:含壳质组多,灰黑色,韧性好,油脂光泽,水介
雌:大孢子
雄:小孢子
▲ 花粉: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 官,大小约为0.05 mm,与小孢子难 以分别。
⑵ 角质体
叶、叶柄、细茎、种子、果实上的一层透明薄 膜,不具有细胞结构。 特征:细长条状,一边平滑,一边呈锯齿状,拐角尖锐 薄壁角质体:厚5~20um
厚壁角质体:>50um
取决于植物种类、植物组织、生长环境
⑦ 木质状结构:植物茎干的木质纤维组织的痕迹 ⑧ 纤维状结构:为丝炭所特有,一向延长,保存木质 纤维组织结构,疏松多孔,细胞排列
2、煤的次生结构
构造应力下产生的宏观结构 ① 碎裂构造 碎块 >2cm
② 碎粒构造
③ 糜棱构造
粒度1cm
层理,煤岩成分看不见
1
2
3
4
1—原生结构煤;2—碎裂煤;3—碎粉煤;4—糜棱煤
⑶ 树脂体
植物分泌的产物:树脂、树胶、胶乳、脂肪、蜡质、琥珀
特征:边缘平滑,球形、卵形、纺锤形,充填于胞腔中,内
部均一,无细胞结构。 有机化学成分:萜烯体、异戊间二烯的缩聚。
⑷ 木栓质体
树皮中木栓组织转变而来。
特征:数层至十几层扁平的长方形木栓细胞所形成,
波浪状排列紧密,纵切面呈叠瓦状结构,横切面呈鳞片状 结构,荧光呈现褐黄色或暗褐色,荧光色不均匀。木栓化 细胞壁除纤维素和木质素外,还含有25-50%木栓体。
1
2
3 4 1—均质镜质体;2—基质镜质体;3—胶质镜质体;4—团块镜质体
(3)镜屑体
粒度小于10um,比较少见,泥炭阶段分解的植物或 腐植泥炭的碎屑,与基质镜质体在一起时不易区分,与 壳质组或惰质组在一起时,易于辨认。
3、壳质组(类脂组、稳定组)
① 透射光:黄色,少数为绿黄色,红橙色
② 反射光:深灰色,灰色、有突起,发黄色的荧光
三相介质
煤基质块
气(准液态)
水(油)
三元结构
宏观裂隙 显微裂隙 孔隙
一、 煤储层中的固相介质
(一)煤的显微组成
有机显微组分 无机显微组分
镜质组 惰质组 壳质组 矿物质
Vitrinite Inertinite Exinite
煤薄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煤砖光片
粉煤光片
1、 镜质组
煤中含量在50~80%以上,强覆水、还原条件下经生 物地球化学凝胶化作用而形成。 ① ② 透射光下:橙红色、褐红色 反射光下:灰色、浅灰色,具有弱的荧光性
3、煤储层中的气相介质
煤储层中赋存的气相介质和由“准液态” 转化为气相介质的主要有CH4、N2、CO2、C2H6等。
表 3-2 甲烷在煤储层中赋存形态和分布(据 A.T 艾鲁尼) 赋存位置 裂隙、大孔和块体空间内 裂隙、大孔和块体内表面 显微裂隙和微孔隙 芳香层缺陷内 芳香碳晶体内 注:中煤级煤,埋深 800~1200 米 赋存形态 游离、 (水溶态) 吸附 吸附 替代式固溶体 填隙式固溶体 比例(%) 8~12(1~3) 5~12 75~80 1~5 5~12
成因:
① ② ③ ④
① ② ③ ④
植物遗体在缺水多氧的环境中,氧化而成。 森林火灾,植物不完全燃烧 C60 泥炭表层受真菌等微生物的腐解 强烈的煤化作用
透射光:不透明 反射光:亮白色,黄色或灰白色,无荧光,正突起 C高,O中等,H和挥发分低,热解不具有粘结性 显微组分:丝质体/半丝质体/粗粒体/微粒体 菌类体/惰屑体
薄层状,个体小,长宽比大,不易辨认。
1
2 3 1—藻类体(轮奇藻);2—藻类体(皮拉藻);3—藻类体
⑹ 沥青质体
类脂物质、藻类、浮游生物、细菌。
特征:无固定形态,基质状,线理状或细小透镜状产出。
随紫外线辐射时间加长,荧光性增强。
⑺ 渗出沥青体
次生煤岩组分:充填于孔隙/裂隙中 特征:母质为壳质组时,较强的荧光,为绿黄色、亮 黄色;母质为富氢镜质体时,较弱的荧光,呈 褐黄,褐色。煤生烃,排烃的证据,煤成油的 重质烃类富集物。
1
2 1—沥青质体,孢粉体;2、3—渗出沥青质体
3
⑻ 荧光质体
叶肉细胞中油或脂肪,果实中的油或脂肪,煤化 过程中的油或脂肪。 特征:呈小透镜状或粒状集合 体充填于细胞腔内或集
合成10-50um宽的薄层。
⑼ 壳屑体
特征: 各种壳质组分的碎屑 体,不易与黏土矿物 区分,但具有荧光性。
3、惰质组
在结焦过程中不软化,呈惰性。
Si、S、P、Fe、Cl等化合物,Ti、B、 Cu、 Mo、Zn、Co、V等微量元素。 ② 同生矿物:外源矿物——泥炭堆积时,搬运而来。 火山碎屑、粘土矿物、石英、长石、岩屑等。 内源矿物——化学或生物化学成因。 黄铁矿、菱铁矿、蛋白石、玉髓等。 ③ 后生矿物:埋藏演化中形成。 地下水活动、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形成: 方解石、石膏、黄铁矿、褐铁矿、高岭土、石英。 岩浆热液:石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