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关于快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快题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是在人居环境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城市规范源于建筑学领域,古罗马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就提出了许多城市规划的原理,市政设施布局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快速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的一种特殊形式.
1."八小时快速.
2."短期快速.城市规划设计详细规划方案的一般过程是将目标,调查,预测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以此模拟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些要素及其关系的变化,演进以及形成的各种状态,然后对这些状态进行评价和取舍,在必要时调整各类要素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建立实现某种未来状态的理想蓝图,最后提出一整套统一的规划成果.重点是建立起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考虑这种关系在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背景下的动态过程.使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观愿望在这些关系的演进中取得综合体现.
快速设计分析的过程:
概要性地掌握设计任务的基本情况,如项目类型,基地环境,用地环境,用地面积,交通状况,上一层次规划对本地的控制管理要求,设计时间限制等.
分析基地的外部环境条件,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城市景观等,充分考虑设计方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种种问题.
分析设计项目的内部功能特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画出简单的功能关系图.分析设计要求,领会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特殊建议.
确定规划结构,进行功能组织,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要求,找出最恰当的组合布局;进行交通组织,包括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根据用地最主要的特点及性格特征,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意向.
调整设计方案.
其中需重点讨论的内容是:
用地内部的功能分析,交通组织分析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分析.用地内部的功能分析:
根据用地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功能分区,确定各部分用地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部分用地的公共性,私密性,中性.
交通组织分析:
分析基地外部的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包括道路的性质,等级,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控制方式,基地周边的用地性质及所产生的交通量.分析基地内部的交通组织状况,包括各股人流,人流路线.根据使用要求及规划控制条件,确定用地中道路出入口位置.根据开发建设规模和使用要求,考虑室外停车场的数量及大小规模.
基地环境及外在条件分析:
1.估算用地面积,用地坡度,根据用地建设条件的适宜性评价,决定不同的用地布局.建设形态空间布局应与用地的形状,地形,地貌相适合,充分利用土地并反映出基地的个性.
2."城市规划控制管理部门从控制城市总体空间质量的角度出发,在建筑高度(限高),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建筑密度(建筑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建筑后退红线(根据基地周围情况,规定建筑在各个方向退离边界线一定距离,以保证城市建设的空间效果,城市交通通畅安全,城市消防,地下市政管网铺设等),交通出入口位置,绿地率.
地区气候.
与临近城市环境的关系
景观要求
古迹与植物的保护
相关设计规划的限制.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点:
1.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户室比:
应满足不同人口结构的家庭对住宅的需要.户室比的确定,在新建地区主要参照当地的人口结构.在改建区,要考虑改建地区拆迁户人口的结构来确定适当的户室比.住宅建筑层数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建筑造价,建筑材料的供应,市政工程设施,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方便的程度等因素.
2.公共建筑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商业和服务系统,文娱体育系统,金融邮电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市政公用系统.
公共建筑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计算方法有千人指标(以每千居民为计算单位,根据不同建筑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定额单位来计算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民用建筑综合指标(包括家属宿舍,单身宿舍,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的规划布置按照分级(居民对公共建筑使用的频率程度),规模(人口规模),配套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一般与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相适宜.
步行街的空间设计
一.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手法:
1.尺度:
a."十分之一"理论.即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8-10倍的尺度.
b.场地的宽度为相邻建筑高度的
1."5-2倍,可获得最佳尺度感.
c."外部模数"理论.取值20-25cm.人们可以恰好地辨认对方的面容,在典型城市噪声级的情况下,也能对周围人的言谈略有所闻,超过此距离相互的感觉波及就不复存在.
2.形状
3.围合
4.空间组合
a.空间内的空间.
b.穿插式空间:
由两个以上的空间相互重叠而成,并有一个共用的穿插部分.每个空间不失各自作为空间所具有的界限和完整性,而穿插空间则兼有各自空间的特性.
c.邻接式空间:
两个相邻的空间,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和美学要求加以分隔和界定.其连续程度取决于公共界面的封闭程度.
d.过度空间:
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空间可由第三个过渡空间来连接,过渡空间的形式和性质应与被连接的两个空间不同,以表示它的连接作用.若没有太大的区别,则形成邻接式的串联空间.南方沿海城市传统商业街两侧建筑底层的骑楼就是典型的过渡空间,它通过半敞开的空间形式使从开敞的外部空间到封闭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转化更为柔和自然.
二."空间设计:
1.街面宽度与邻街建筑高度比例的确定:
芦原义信提出其最佳比例为
1."5-
2."0,分析可知,D/H(场地宽度与相邻建筑高度之比)在
0."7-
1."5之间,街宽为6-8m,亲切感较强;D/H为
1.5-
3."3,街宽20-40m,空间亲切感,整体感均有所削弱.所以建议现代商业步行空间的D/H为1-
2."5之间,D值为10-20m为宜,H为2-4层,高层建筑后退,并且在底部形成一定的开场空间."街道家具"的设置可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
2."外部模数"的实现.
3.步行街与广场的组合设计.
、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是否题目的已知条件相适应。
2、居住区的空间结构是否合理,主次结构是否协调。
3、居住区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均衡,是否形成完整的居住生活系统。
4、居住区内的建筑的选型是否经济合理、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5、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服务规模能否达到最优。
6、居住区道路是否满足居民出入方便、安全、便捷,而且有利于组织汽车交通。
7、是否具有完整统一的建筑艺术空间组织。
8、是否具有邻里公共生活的共享空间。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点
首先,是交通问题。
小区内的交通一般分人行和车行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关系的处理则成为交通系统规划的重点,通常我们的处理方法是建立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
前面说到了,在做路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交通量的影响,即主要道路承担主要的交通量。
小区内的车行主干道在满足交通量均匀分配的前提下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即既不影响小区内居民的各项活动,又考虑到行车顺畅。
另外,小区内停车场地的规划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小区内的停车场地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地上部分包括露天停车场和建筑底层车库,后者在快题种一般不怎么考虑。
地面停车场布置原则为:
1布置在小区中心,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和中心景观布置,一般靠近幼儿园、会所,交通便利之处;
2布置在组团内部、入口处,每个组团需要有一定量的地面停车场。
3布置在车行次入口处,注意停车场的出入口要满足规范要求。
4地下停车场在快题中以虚线框表示范围,并规划好出入口的位置。
地下停车场一般结合高层建筑、风雨球场、和体量较大的公建布置,其出入口通常位于小区车行出入口附近,便于车辆快速入库。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问题
按照居住区设计规范的要求,居住小区内部需要布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通常包括有市政设施,会所、托幼、小学、商业、运动健身场地等。
会所一般集合了医疗卫生、文化、金融邮电、行政管理等功能
会所通常布置在小区中心,结合中心景观,广场之类。
托幼则结合开敞空间,停车场布置,规划时需要考虑日照要求,需要有一定量的室外活动场地。
小学一般规划在小区边缘地区,布置时考虑教学楼的朝向和采光,运动场地的朝向等。
功能结构问题
小区内部功能结构的问题往往显示了设计者整体构思的能力。
功能分区是要结合景观系统,道路系统综合考虑的,三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两部分。
做小区的功能结构设计时要注意,结构一定要清晰,小区分开为若干组团,每个组团需要有相对独立的交通系统和景观系统,要有足够的邻里交往空间。
但切记各组团之间不能过于独立,而交通和景观就是联系各个组团最好的纽带。
小区景观系统问题
做小区内部景观系统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几点:
1景观的系统性。
即整个小区的景观要构成一个系统,渗透到组团甚至是宅间。
尽量保证小区内部步行系统的连续性;
2注意景观系统中的主从关系。
即小区中心景观为主,组团景观为辅,在设计和表现上都要有所区分。
3注意小区内部景观与外部景观的呼应关系。
如果外部有较好的景观,可以在设计的时候组织通廊,利用借景、对景等常用景观设计手法予以利用。
4景观系统尽量设计较开敞的景观面,让更多的住宅拥有较好的景观朝向。
关于居住小区设计
1.关注社区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再开发社区周边环境包括地理交通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
都市规模的扩大和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困扰:
交通拥挤堵塞、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将寻求居住空间的目光转向城市周边和郊区。
社区外部良好的交通联系浓郁的文化氛围、自然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择地置业的消费时尚。
在社区周边或内部兴建高级学校、大型休闲设施、绿色通廊等成为新的开发理念。
2.追求高品位的社区环境
现代规划师大都为自然人提供居住环境,而没有为社会人提供居住环境,使社会性失去往日的本质。
所以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操作对象,也是根本的目标。
这样,居住区群体空间自然成为指导性的依据和指标,它反映居住环境对社会性的考虑与满足。
我们追求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为使居住环境美好、有趣,也是为给人提供完整、健康、娱乐的居住环境,抵抗现代工业对人性的挑战。
建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元素,实现理想居住区的群体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居住建筑设计。
2.1理想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模式
构成理想居住区的三个因素:
区域性、向心性和有序性。
这三项要素作为超越性概念表达的是实体与空间的模式。
区域性:
居住区的基本构架,标志着主体共同生活的最大范围,区域性使居住区初步奠定自身的意义。
要形成居住区,首先要有一个空间范围,这里侧重于强调它的闭合性。
构成区域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模糊,往往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
它的存在机制在于居住区主体的共同认同。
区域性包容的范围无疑为主体提供了归属感,在此感情的共同体验下,居住区的主体彼此萌发同属感,这是走向共同生活的心理基础。
向心性:
向心性可以是空间的,场所性的,也可以是实体的,标志性的。
向心性是居住区的秩序焦点,是主体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根源,使居住区开始发生向心性,没有向心性,居住区内部就是混沌的。
向心性是主体对环境的动力意向根源。
人的空间以主体为核心。
这种观念不仅作为一般组织化手段,还作为环境的参考符号而外射。
在居住环境中,这种心理演变为居住区主体的自我意识,成为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决定了居住区生活的根本模式。
居住区环境内向心性的存在是这种心灵结构的外化,具有公共化的特性。
故与居住区的公共生活有强大的满合力。
有序性:
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共同生活的有机化。
克服了主体的个人构成与共同生活的矛盾,是指居住区环境中各种序列的连续性,环境的断裂必然导致主体行为中的隔阂,这隔阂将削弱居住区群体交流活动。
在有序性的环境中,主体的行为也是有序性的,而这种有序性就形成运动中的秩序,这样居住区不仅是空间构成的静态有机整体,也是生活构成的动态有机整体。
这时,主体的共同生活才具有超越性的意义。
这才是居住区共同生活的特性。
因此,有序性的实质在于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行为的有机化。
在各种有序性中,空间序列的有序性最重要。
主要表现在私密性空间到公共性空间的有序性,目前许多新居住区还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不利于居住区群体交流行为的形成。
如有些居住区虽然规划了广场、花园、休闲空间,但缺乏亲和性,人气不足,人们往往喜欢蹲在不起眼的角落聊天,或干脆带着小孩到处游逛,也不愿意在一片硬地上数砖头。
这三者实质上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区域性,自然谈不到向心性;没有向心性,区域性也无法维持;失去了动力意向的有序性,动态结构自然消失。
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居住区的有机存在,然而,它们真正的含义在于主体的社会活动。
现在,人们已注意到空间有序性的意义,提出“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这样的序列。
无疑有助于克服居住区主体的个人构成与居住区生活的共性之间的矛盾,把私密性生活与公共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可以生活在邻里关系融洽的环境之中。
从主体的角度看,形成居住区群体空间的机制在于人们的共同生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训导着人的思维。
在对居住环境的探索中,许多建筑师似乎朦胧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有的提出在高层建筑中开辟公共层的设想,如厄斯金在他的贝克尔集合住宅中设计了“空中街道”;伦敦依斯林顿住宅区利用住宅屋顶走道,形成一个居民交往空间、人们可在此散步、闲坐聊天。
亲切明亮,曲折有致的小空间,加以居民们精心栽植和布置的盆景花卉,增添了无限的生活情趣。
这里居住着年逾花甲的老人,他们喜欢凑到一起回首往事,谈天说地,甚至串门,这种布置方式很受他们欢迎。
这些努力对于恢复居住区群体交流功能是有意义的。
问题在于,我们应当把自发转变为理论指导下的自觉,从零散孤立走向系统整体。
这就要求我们深人研究居住区的特性、结构、功能等诸方面,在此基础上展开我们的设计与规划。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和人是同时产生的,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个体只能是社会中的个体。
只有依靠社会力量,才能获得必需的生活资
料而得以生存。
因此,任何人都必须与他人协同存在,进而建立一种分工合作互利互存的行为和关系。
人类的全部活动都表现为这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居住区群体交流活动。
因此,人类生存和情感的寄托、文化的追求才得以实现,并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2.2完整的规划结构
这关系到对下列问题的解决方案:
主次入口的选择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公共功能空间的可视、可达、可享用;规划的整体结构与分期开发的可操作性等。
如可以把出入口设计为景观入口,联系着城市绿地与社区公园。
或设计为生活性主入口,集中布置社区中心、超市、银行、邮局、保龄游泳池等。
或设计为辅助性生活入口,布置老年活动中心、物业管理等。
或设计为联系性入口。
活动中心与绿色通廊结合,与社区公园构成完整的绿色休闲系统。
绿色通廊自然地将社区分区,有利于分期开发和物业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分期开发时对先期入住居民生活环境的干扰。
2.3安全宁静的交通环境
动静分区、人车分流是小区交通规划的理想目标。
为了达到此目标,可采用了外围车行、内部人行的规划结构。
通过对小汽车和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在社区内部轨迹和停车位的精心设计,是向高品位社区环境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车库出入口可布置在小区入口处,进入小区的小汽车很快就能进入地下车库。
如果有直达车库的住宅电梯给车主以身居别墅的感觉。
消防紧急通道与主干道形成环状道路系统,便于紧急救护、消防或搬家等机动车辆的顺利通行。
社区入口附近设地面车位,便于来访客人和临时停车。
2.3各得其所的休闲环境
在社区内部活动时间最长的要数老人和儿童。
除社区的无障碍设计外,还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提供了不同品位的休闲场所。
在景观设计中,注重结合绿化来构筑社区的休闲系统。
通过铺设彩色步道,兴建观赏水系、戏水池,设置座凳、花坛、小品等,使整个社区形成一种
适宜交往、娱乐、休憩的空间氛围。
为了满足儿童嬉戏的需求,庭院中还设置了草坪、花架、灌木、砂坑、石桌等,既为儿童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活动场所,又可适应不同层次居民的休闲需求。
环境设计以贴近人为宗旨,强调回归自然的感受,有意赋予各休闲空间以良好的观赏性、可达性和实用性。
减少小区主干道机动车辆,公园、广场和环形道路均可成为人们晨练澈步的好去处。
2.5完善的配套设施
拥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是现代社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些设施包括家政服务、治安保卫、清洁绿化、文化集会、健身娱乐、邮政电讯、休闲购物等。
3.体验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成果
现代社会已由规模经营、大量生产的工业化时代进入了多样化、个性化感性化的信息时代。
在住宅设计上具体表现为因特网进入日常生活,以及电脑家庭化和家电电脑化。
随着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通信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成本的降低,智能化社区的理念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充分利用技术发展的成果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现代居住理念。
智能化社区的管理,一般采用“三防三表”网络(指防火、防盗、防泄漏,水表、电表和气表)和社区信息服务网络。
从功能上可分为四大系统。
一是物业管理系统。
包括社区公用设施监视系统、三表远程计量计费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社区节能系统和房产物业管理系统等。
二是安全保卫系统。
分社区安全保卫和居民安全保卫。
三是信息服务系统。
由社区网络提供信息服务,如网上消费、社区要闻、与衣食住行相关的信息等。
同时还可提供家庭办公、因特网浏览等功能。
四是智能卡应用系统。
将智能卡引入社区的金融消费和管理等领域。
当然,智能化社区建设始终存在着技术的先进性和方案的实用性之间的平衡问题。
既要让居民享用现代信息社会的技术成就,又要兼顾技术和居住理念的发展状况。
采用了“三防三表”网络系统,物业中心可实现水、电、煤气的自动计量和智能卡交费管理,接受住宅传送来的三防告警信号和紧急救助信号,并作出及时的处理。
住宅防盗中采用电磁入户锁、门窗暗装磁感应器、红外双监探头、无线遥控应急报警按钮等组成住宅保安系统。
社区保安包括边界
红外监控、地下车库IC卡管理、可视对讲单元门控系统等。
社区局域网将根据具体情况开放各类信息服务、网上消费多媒体应用等内容。
4.强调功能完善、分区明确的室内环境
随着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认识已从“面积越大越好”、“房间越多越好…,转向对住宅功能、性能和品位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动静分区公私分离
以起居厅作为组织家庭活动的中心,体现着主人的地位、兴趣和生活品位。
室内做到明亮、尺度适宜、视野开阔。
客厅餐厅和厨房等功能空间组织灵活、给人以舒适方便的印象和良好的视觉感受。
门厅不仅作为换衣、脱鞋、储物的空间,更应发挥协调不同功能区的作用。
主卧室功能空间完整,尺度适宜,符合现代生活方式。
大冲小卧室设计,方便日常使用。
明亮的家务室可兼家务、保姆、次卧、储藏等多项功能,满足不同的生活要求。
4.2整体设计的厨卫空间
从设备选型、通风排气、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细部装修等要求出发,对厨卫空间实行了一次装修到位。
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水、电媒气等方面的隐患。
4.3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平面布局
除必要的分户、承重墙体外,尽量采用轻墙分隔,形成可变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生活阶段的需求。
尽可能地为用户在水管布置、插座设置、容量预留、门洞位置等方面作潜伏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4.4改进住宅部件,提高生活品位
采用诸如步入式衣柜、落地门窗、低窗台凸型窗、新型塑钢门窗、多功能户门、屋面老虎窗等部件,改进住宅使用状况,提高室内观感和趣味性。
拓宽阳台和跃层露台,增加使用功能(如纳凉、健身、养花等),扩大室内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