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63 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63 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63 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常见句式之一,说它“倒装”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的,其实从古汉语语法角度来看,并不是“倒装”,而是正常句法。

初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短语后置。

以下整理出的是初中课内文言文里所有的倒装句。

七年级(上)《童趣》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状语后置,应为“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2.徐喷以烟(状语后置,应为“徐以烟喷”)《<论语>十二章》3.仁以为己任(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仁为己任”)《山市》4.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状语“(于)楼上”后置]《<世说新语>两则》5.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句宾语“何”前置)《河中石兽》6.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应为“当于上流求之”)7.果得于数里外(状语后置,应为“果于数里外得”)七年级(下)《伤仲永》8.还自扬州(状语后置,应为“自扬州还”)《木兰诗》9.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孙权劝学》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宾语前置,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11.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口技》12.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应为“会大宴宾客”)《狼》13.投以骨[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之)”]八年级(上)《桃花源记》14.问所从来(宾语前置,应为“问从所来”)《陋室铭》15.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之”)《核舟记》16.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应为“其相比者两膝”)1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应为“盖简修狭者桃核为之”)《记承天寺夜游》18.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1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观潮》20.出没于鲸波万仞中(状语“于鲸波万仞中”后置)2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状语“于水面”后置)《湖心亭看雪》22.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23.大雪三日(定语后置,“三日”修饰“雪”)八年级(下)《五柳先生传》2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2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于贫贱”“于富贵”为介词结构后置)《马说》26.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马”的后置定语)2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送东阳马生序》2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2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小石潭记》30.全石以为底(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岳阳楼记》3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32.多会于此(状语后置,应为“多于此会”)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应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3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醉翁亭记》3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应为“于途歌”“于树休”)36.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省略句,省略宾语;倒装句,状语“以文”后置)《满井游记》37.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状语后置,“出于匣”即“于匣出”)38.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状语后置,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潇然者”)39.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应为“未知之也”)九年级(上)《陈涉世家》40.祭以尉首(状语后置,应为“以尉首祭”)《隆中对》41.时人莫之许也(宾语前置,应为“莫许之”)42.曹操比于袁绍(状语后置,应为“曹操于袁绍比”)43.信义著于四海(状语后置,应为“信义于四海著”)4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状语后置,应为“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于秦川出”)《出师表》4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状语后置,应为“于桓、灵未尝不叹息痛恨也”)46.咨臣以当世之事(状语后置,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4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状语后置,应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九年级(下)《公输》48.何罪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罪”)49.胡不见我于王(状语后置,应为“胡不于王见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0.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51.管夷吾举于士(状语后置,应为“管夷吾于士举”)52.征于色(状语后置,应为“于色征”)53.生于忧患(状语后置,应为“于忧患生”)《鱼我所欲也》54.所恶有甚于死者(状语后置,应为“所恶有于死者甚”)55.此之谓失其本心(宾语前置,应为“此谓之失其本心”)《惠子相梁》56.夫鹓鶵发于南海(状语后置,应为“夫鹓鶵于南海发”)57.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后置,应为“于国中搜三日三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5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邹忌讽齐王纳谏》59.忌不自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60.欲有求于我也(介词结构“于我”后置)《愚公移山》6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62.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应为“苦何而不平”)6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1. 主谓倒装呀,“甚矣,汝之不惠”,这不就是把谓语“甚矣”放在主语“汝之不惠”的前面嘛,就好像本来应该说“你真不聪明啊”,结果说成了“真的太过分了,你不聪明”。

2. 宾语前置呢,“何陋之有”,这里把宾语“何陋”提到了动词“有”的前面,就好像说“有什么简陋的呀”,而不是正常的“有何陋”,多有意思呀!
3. 定语后置也有哦,“马之千里者”,把定语“千里”放到了中心语“马”的后面,这不就像在说“能跑千里的马”,而不是“千里的马”,是不是挺神奇的?
4. 介宾短语后置也常见呀,“于我如浮云”,正常该是“于我如浮云者”,就好像说“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的东西”,倒置一下感觉还不一样了呢。

5. 还有状语后置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把“于蓝”这个状语放在了动词“取”的后面,多特别呀,就好像说“青是从蓝中取得的,而且比蓝还青”。

6. 再来一个状语后置,“具告以事”,把“以事”这个状语放到了“告”的后面,不就是在说“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而不是“以事具告”嘛。

这些文言文倒装句真的是太奇妙了,能让句子的表达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呢!我的观点就是:文言文倒装句真是充满了魅力呀,让我们对古代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文言文的倒装句

文言文的倒装句
现代汉语基本句式:(定语)主【+ 状语】 谓+ <补语>(定语) 宾
【倒装句】
三 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基本句式:(定)主+【状】谓<补>+(定)宾
把宾语置于谓语之前以示强调,这是宾语前置。
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之”“是”帮助宾语前置
2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导致宾语前置
6.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定语后置,应为“其相比者两膝”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 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7.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状语后置,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8.还自扬州(《伤仲永》) (状语后置,应为“自扬州还”) 9.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定语后置,应为“盖简修狭者桃核为之”) 10. 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省略句,省略宾语;倒装句,状语“以文”后置) 11 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宾语前置,应为“莫许之”) 12.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宾语前置,应为“苦何而不平”)
现代汉语基本句式:(定语)主【+ 状语】 谓+ <补语>(定语) 宾
【倒装句】
五 状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这咋红介宾结构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文言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 者形容词后边,这种状语后置的句式我们也称之为“介宾结构后置”。 活动五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状语后置现象。 1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骄傲自负)之情。(《张衡传》) 3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4 生乎吾前(《师说》)

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介词短语倒装句篇一(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3)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采草药》)(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崤之战》)(5)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介宾短语“于富者”置于谓语“语”之后)(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和补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篇二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汉语中,经常把这个作状语用的介词结构安置到谓语后面(即现代汉语的补语位置),而实际上起的又非补语作用。

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①“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如“战[于长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只有少数例外。

②“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少数不后置,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例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赤壁之战》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才于世高《张衡传》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阿房宫赋》④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以帷幕裹(之) 《赤壁之战》⑤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 《张衡传》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篇三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信陵君窃符救赵》(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篇四(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指句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通常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语而颠倒原有语序。

根据倒装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完全倒装谓语前置:主语+谓语+宾语例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问说》)宾语前置:(宾语)+谓语+(主语)+名词性偏正结构例如: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

(《聊斋志异·促织》)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后置:动词+以+宾语例如:战于长勺。

(《左传·庄公十年》)2.局部倒装定语前置:形容词性词语+之+名词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前置:之+以+名词(短语)例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3.特殊倒装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例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宾语省略句: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状语后置:在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句子中,介词结构放在句末,状语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定语后置:在“之者”结构中,“之”起结构助词作用,没有实在意义,“者”起辅助性作用,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即定语后置。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4.固定结构中的倒装现象在古汉语中,有些固定结构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是以”结构(因此)、“虽然”结构(虽然)、“即使”结构(即使)等。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 即使一人誉之,一人毁之,然终于无誉无毁。

(《进学解》)这些倒装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逐渐消失,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和文意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常见的倒装句式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倒装现象,如主谓之间有停顿的句子、省略句、判断句等,也需要适当了解。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1. 哎呀呀,“甚矣,汝之不惠”,这《愚公移山》里的句子不就是主谓倒装嘛!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这里把谓语“甚矣”提前,强调了愚公对智叟的那种批评啊!就好像你特别惊讶的时候会说:“哇塞,你咋这样啊!”一样。

2. 嘿,“美哉,我少年中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这样写,把“美哉”这个谓语放到前面,好像在大声赞美少年中国的美好呀!就如同你看到特别棒的事物会喊:“太棒啦,这个!”是不是很形象呢?
3. 你想想,“贤哉,回也”,这《论语》中的句子多有意思啊!它把“贤哉”这个夸赞颜回德行的词放到前面,不就像你特别佩服一个人时会说:“厉害呀,他!”一样嘛,这种主谓倒装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啊。

4. 再看“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的这句话,将“悲哉”放前面,多有感染力啊!这不就跟你感叹时会说:“哎呀呀,这可咋整呀!”效果差不多嘛,更能突出秋天带来的那种悲的感觉呀。

5. “渺渺兮予怀”,苏轼在《赤壁赋》里这样写,把“渺渺兮”这个描述心情的词放开头,多像我们说“哇哦,我的心情呀!”强调了主人公那浩大的心怀呢!
6. 还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这个句子,把“宜乎”提前,就好像你惊讶地说:“不会吧,他们会这样觉得?”一样,体现出对百姓看法的那种特别的感觉呀。

我觉得文言文中的主谓倒装真的很神奇呀,能让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和表现力呢!。

初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解析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2、动+于(乎,相当"于")+宾。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形+于+宾。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善矣,子之治东阿。

《晏子治东阿》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快哉此风! 《黄州快哉亭记》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3、以"是之"为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马之千里者。

"(《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

如:⑴"闻道百"(庄子《秋水》)⑵"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文言文倒装句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句式文言文倒装句句式1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

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主谓倒装例: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二)宾语前置例: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所思何)——《木兰诗》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何以(何)战——《曹刿论战》文言文倒装句句式2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汝之不惠,甚矣。

你的愚昧真是太可怕了。

2、我少年中国,美哉,与天不老。

我年轻的祖国啊,美丽啊,永远不会老去,和天一样。

3、世道悲哉。

这个世道真是可悲啊。

4、如佩环鸣响。

XXX相碰撞的声音如此悦耳。

5、暮雨潇潇。

傍晚的雨下个不停。

6、西风卷帘。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默地体会,研究而不厌倦,教育他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2、依靠什么去战斗呢?3、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然而,城市里的居民并不知道郊外已经到了春天。

5、凭借什么来辨认我的丈夫呢?6、XXX说:“还有什么是简陋的呢?”7、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如何。

8、XXX这个人凭什么被称为“文”?9、当时的人没有承认这一点。

10、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为什么不平呢?13、况且,人们担心的是没有立志。

14、XXX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向南方的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XXX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以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把当拿来咨询我。

3、在长勺迎战齐军。

4、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在邻居家借来给他。

6、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

7、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穷和尚向XXX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

9、XXX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用百金来交换。

1、河南郡XXX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XXX的妻子们并不清楚她们是哪个家族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才能成为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XXX,XXX也。

XXX是南阳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汇总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

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例: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

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

3.主宾搭配不当例: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

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

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将“不但……而且……”改为“虽然……但是……”即可。

6.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例: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

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二、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例: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主语。

将“使”删去即可。

2.缺少谓语例:春天来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谓语。

在句末加上“生机勃勃”即可。

3.缺少宾语例: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宾语。

在句末加上“的美德”即可。

三、成分冗余1.重复多余例1: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

“否则”和“拿不出新软件”二者重复,应取其一。

例2: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且频繁,它是指将句子的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后的句式结构。

倒装句常被用来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强调语气或达到修辞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倒装句结构:
1. 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常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里的“何以解忧”中的“何”是疑问代词,“唯有杜康”中的“唯有”则是强调语气。

2. 以句首或句尾倒装:常见于表示时间、地点或条件的副词,比如“时至今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3. 将修饰词或状语倒置:例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里的“人心惟危”中,“惟危”是定语,倒装句体现了对“人心”的强调。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高语言的华丽度和表达的修辞效果。

这种句式结构不仅具有语法上的特点,还能突出句子的重点内容,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主谓倒置的例子文言文

主谓倒置的例子文言文

主谓倒置的例子文言文
文言文中的主谓倒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突出某种语气或者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1. 春风吹又生,一夜吹了花果。

这句话中的“吹又生”就是主谓倒装,正常语序应该是“春风吹了花果又生”。

2.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里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也是主谓倒装,原本的语序应该是“江山如此多娇,无数英雄竞折腰引”。

3. 只见山头云起,飞鸟惊落。

这句话中的“只见山头云起”也是主谓倒装,正常语序应该是“只见云起山头”。

这些例子展示了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应用,通过改变语序,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抒情或者突出特定的语气。

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大总结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大总结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大总结中考文言文的倒装句主要有四种:【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① 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② 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 《陈涉世家》 40.祭以尉首 (状语后置,应为“以尉首祭”)
《隆中对》 41.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应为“莫许之”) 42.曹操比于袁绍 (状语后置,应为“曹操于袁绍比”) 43.信义著于四海 (状语后置,应为“信义于四海著”) 4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状语后置,应为“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于秦川 出”) 《出师表》 4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状语后置,应为“于桓、灵未尝不叹息痛恨 也”) 46.咨臣以当世之事 (状语后置,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 4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状语后置,应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九年级(下) 《公输》48.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应为“有何罪”) 49.胡不见我于王 (状语后置,应为“胡不于王见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0.舜发于畎亩之中 (状语后置,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51.管夷吾举于士 (状语后置,应为“管夷吾于士举”) 52.征于色 (状语后置,应为“于色征”) 53.生于忧患 (状语后置,应为“于忧患生”) 《鱼我所欲也》 54.所恶有甚于死者 (状语后置,应为“所恶有于死者甚”) 55.此之谓失其本心 (宾语前置,应为“此谓之失其本心”) 《惠子相梁》 56.夫鹓鶵发于南海 (状语后置,应为“夫鹓鶵于南海发”) 57.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状语后置,应为“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5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邹忌讽齐王纳谏》 59.忌不自信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 60.欲有求于我也 (介词结构“于我”后置) 《愚公移山》 6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62.何苦而不平 (宾语前置,应为“苦何而不平”) 6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七年级(下) 《伤仲永》 8.还自扬州 (状语后置,应为“自扬州还”) 《木兰诗》 9.问女何所思 (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孙权劝学》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宾语前置,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11.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口技》 12.会宾客大宴 (宾语前置,应为“会大宴宾客”) 《狼》13.投以骨 [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之)”] 八年级(上) 《桃花源记》 14.问所从来 (宾语前置,应为“问从所来”) 《陋室铭》 15.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之”) 《核舟记》
《<论语>十二章》
3.仁以为己任 (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仁为己任”) 《山市》 4.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状语“(于)楼上”后置]
《<世说新语>两则》
5.白雪纷纷何所似 (疑问句宾语“何”前置) 《河中石兽》 6.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7.果得于数里外 (状语后置,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八年级(下) 《五柳先生传》 2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 2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为介词结构后置) 《马说》 26.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千里”是“马”的后置定语) 2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状语后置,“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 置) 《送东阳马生序》 2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 2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小石潭记》 30.全石以为底 (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 《岳阳楼记》 3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32.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应为“多于此会”)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后置,应为“居高之庙 堂”“处远 之江湖”) 34.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醉翁亭记》 3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状语后置,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36.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 (省略句,省略宾语;倒装句,状语“以文” 后置) 《满井游记》 37.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状语后置,“出于匣”即“于匣出”) 38.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状语后置,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潇然者”) 39.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应为“未知之也”)
16.其两膝相比者 (定语后置,应为“其相比者两膝”) 1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应为“盖简修狭者桃核为之”) 《记承天寺夜游》 18.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1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பைடு நூலகம்潮》 20.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状语“于鲸波万仞中”后置) 2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状语“于水面”后置) 《湖心亭看雪》 22.更有痴似相公者 (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23.大雪三日 (定语后置,“三日”修饰“雪”)
63 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是文言文常见句式之一,说它“倒装”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的,其 实从古汉 语语法角度来看,并不是“倒装”,而是正常句法。初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 有以下几种 形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短语后置。以下整理出的是初中 课内文言文里 所有的倒装句。
七年级(上) 《童趣》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状语后置,应为“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 2.徐喷以烟 (状语后置,应为“徐以烟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