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最新整理)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PPT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 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 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 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 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倒装句的定义及分类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 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 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 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 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 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 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 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 操?”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 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 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 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 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 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
主谓倒装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往往是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句子中才出现倒装现象,这类句子一般是感慨句或疑问句。
例1:“甚矣,汝之不惠。〞正确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聪慧了。〞
例2“如鸣佩环〞正确语序为“如佩环鸣〞,意思是:“像玉佩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
例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为“石底卷〞,意思是:“石底翻卷过来。〞
如果为了某种目的,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主•谓〞次序而意思不变的,就可以看作是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普遍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都包含: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出现。否认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1:《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例2:《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原来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核舟的)。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汇报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63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最新整理)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一、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如:
1、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2、乂用篆章一,原句应为:乂用一篆章。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4、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
5、如:其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其矣!
6、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7工湖之远则忧其启。
7、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8、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9、②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于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
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
19、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何陋之有?
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其有
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于帝
25、躬耕于南阳
26、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
27、祭以尉首
28、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
2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
二、判断句:(一般有:“者,也)如:
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倒装句5则范文
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倒装句5则范文
第一篇: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省略句
F、介宾短语后置
G、主谓倒装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3、宋何罪之有?()
4、战于长勺。()
5、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6、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7、异哉,是鼠之黠也。())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应为:汝之不惠,甚矣。强调“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
文言文有四种基本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
一、倒装句
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倒装句:宾语前置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2、何以战?
依靠什么去迎战?
3、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7、唯才是举。(是,宾语提前标志)
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
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
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
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
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15、宋何罪之有?
宋国又有什么罪呢?
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抗我)
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谓语后置
甚矣,汝之不惠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称心如意,几家能彀应是几家能彀,称心如意
(2)宾语前置
弗之怠——弗怠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应前置)
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于我加何焉
我之谓也——谓我也(有之,是作标志,加强语气)
且焉置土石——且置土石焉
何苦而不平——苦何而不平(谁,何,奚,安作宾语时)(3)介宾短语后置
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乎东西叫嚣,乎南北隳突
倏与忽相与于遇于浑沌之死——倏与忽于浑沌之死相与于遇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于诸侯闻达
(4)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千里马者
闻道百——闻百道
北瞰隔山一重——北瞰隔一重山
中垂草莽者千尺——中垂千尺草莽者
2.省略句
(1)省略宾语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
撰长书以(之)为贽
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日光下澈(潭水)
可以(之)一战
(2)省略介词
余立侍(于)左右
既而下(于)西峰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局促(于)一室之内
(3)省略主语
参差荇菜,(君子)左右流之
(臣)受任于败军之际
在肌肤,(病)针石之所及也
触草木,(草木)尽死
(操蛇之神)告之于帝
(4)省略状语
(四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5)省略定语
(鱼)影布石上
(鸟)毛羽(鱼)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以动(其)心忍(其)性
(6)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必以情(断之)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鼓之)
(7)兼语省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之)学
3.被动句
(1)“于,受…于”表被动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为…所”表被动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
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初中语文文言文之倒装句归类(语教版).docx
初中文言文知识清单——变序句
一、 谓语前置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 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
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中。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1) 如鸣佩环(译: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岀的声音。)《小石潭记》
(2) 卷石底以出(译: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小石潭记》
二、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是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 或无定代词“莫”。
(1) 忌不自信。(译: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邹忌讽齐王纳谏》
(2) 以为莫己若者。(译: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的。)《秋水》
(3) 古之人不余欺也。(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石钟山记》
(4)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满井游记》
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述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
(1) 问女何所思(译:问女儿在想什么)《木兰诗》
(2)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译: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包拯》
(3) 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岳阳楼记》
(4) 何苦而不平?(译:还担心什么挖不平的呢?)《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动+以+宾。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动+于(乎,相当"于")+宾。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形+于+宾。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东阿》
渺渺兮予怀。《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快哉此风! 《黄州快哉亭记》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
3、以"是之"为标志。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
定语后置
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中心词+数量词。如:⑴"闻道百"(庄子《秋水》)⑵"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文言文倒装句5大类型汇总
文言文倒装句5大类型汇总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状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初中文言文常见倒装句汇总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
例: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
例:
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
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
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文言文倒装句”例解
“文言文倒装句”例解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一:
①大王来何操?——操何
②沛公安在?——在安
③客何为者? ——为何(者:语气词,解释为呢)
总结共同点:一是都是疑问句,二是疑问代词“何”、“安”、“何”做“操”、“在”、“为”的宾语,由此得出结论: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
例二:
①忌不自信。——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有之(之:这样的事情)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总结共同点:一是都是否定句,都有否定词:不、未、不;二是都是由代词自、之、余冲当宾语,由此得出结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不、未、莫、无等
例三: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断句、文句),不解惑
②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
③唯命是从——唯从命
④唯利是图——唯图利
结论:用“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四:
①何以战?——以何(用什么)
②项王项伯东向坐。——向东
结论: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小结宾语前置的4种情况。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
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
⑤灼灼其华。(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
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
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
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
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
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
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
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语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
的顺序颠倒过来。
•
如:
•
甚矣,汝之不惠(慧)。
•
美哉,我少年中国。
•
甚矣哉,为欺也!
•
现代汉语也有这种谓语提前的句子,如,起来,饥寒
交迫的奴隶。
(2)宾语前置句
• 宾语: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 的接受者。
• 如: • 何陋之有? • 宋何罪之有?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定语后置句
•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
质与特征的。
•
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
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
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成分,它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
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
•
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
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
•
如:
•
屠惧,投之(以骨)。 … …用骨投之
•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尉首祭祀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四种。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状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初中文言文常见倒装句汇总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
例: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
例:
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
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
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其两膝相比者 (定语后置,应为“其相比者两膝”) 1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应为“盖简修狭者桃核为之”) 《记承天寺夜游》 18.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1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观潮》 20.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状语“于鲸波万仞中”后置) 2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状语“于水面”后置) 《湖心亭看雪》 22.更有痴似相公者 (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23.大雪三日 (定语后置,“三日”修饰“雪”)
《<论语>十二章》
3.仁以为己任 (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仁为己任”) 《山市》 4.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状语“(于)楼上”后置]
《<世说新语>两则》
5.白雪纷纷何所似 (疑问句宾语“何”前置) 《河中石兽》 6.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7.果得于数里外 (状语后置,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八年级(下) 《五柳先生传》 2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 2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为介词结构后置) 《马说》 26.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千里”是“马”的后置定语) 2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状语后置,“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 置) 《送东阳马生序》 2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 2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小石潭记》 30.全石以为底 (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 《岳阳楼记》 3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32.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应为“多于此会”)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后置,应为“居高之庙 堂”“处远 之江湖”) 34.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醉翁亭记》 3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状语后置,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36.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 (省略句,省略宾语;倒装句,状语“以文” 后置) 《满井游记》 37.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状语后置,“出于匣”即“于匣出”) 38.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状语后置,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潇然者”) 39.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应为“未知之也”)
九年级(上) 《陈涉世家》 40.祭以尉首 (状语后置,应为“以尉首祭”)
《隆中对》 41.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应为“莫许之”) 42.曹操比于袁绍 (状语后置,应为“曹操于袁绍比”) 43.信义著于四海 (状语后置,应为“信义于四海著”) 4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状语后置,应为“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于秦川 出”) 《出师表》 4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状语后置,应为“于桓、灵未尝不叹息痛恨 也”) 46.咨臣以当世之事 (状语后置,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 4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状语后置,应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63 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是文言文常见句式之一,说它“倒装”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的,其 实从古汉 语语法角度来看,并不是“倒装”,而是正常句法。初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 有以下几种 形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短语后置。以下整理出的是初中 课内文言文里 所有的倒装句。
七年级(上) 《童趣》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状语后置,应为“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 2.徐喷以烟 (状语后置,应为“徐以烟喷”)
七年级(下) 《伤仲永》 8.还自扬州 (状语后置,应为“自扬州还”) 《木兰诗》 9.问女何所思 (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孙权劝学》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宾语前置,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11.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口技》 12.会宾客大宴 (宾语前置,应为“会大宴宾客”) 《狼》13.投以骨 [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之)”] 八年级(上) 《桃花源记》 14.问所从来 (宾语前源自文库,应为“问从所来”) 《陋室铭》 15.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之”) 《核舟记》
九年级(下) 《公输》48.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应为“有何罪”) 49.胡不见我于王 (状语后置,应为“胡不于王见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0.舜发于畎亩之中 (状语后置,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51.管夷吾举于士 (状语后置,应为“管夷吾于士举”) 52.征于色 (状语后置,应为“于色征”) 53.生于忧患 (状语后置,应为“于忧患生”) 《鱼我所欲也》 54.所恶有甚于死者 (状语后置,应为“所恶有于死者甚”) 55.此之谓失其本心 (宾语前置,应为“此谓之失其本心”) 《惠子相梁》 56.夫鹓鶵发于南海 (状语后置,应为“夫鹓鶵于南海发”) 57.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状语后置,应为“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5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邹忌讽齐王纳谏》 59.忌不自信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 60.欲有求于我也 (介词结构“于我”后置) 《愚公移山》 6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62.何苦而不平 (宾语前置,应为“苦何而不平”) 6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