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哼!朕本是太上皇帝,号曰清文宗,九五之尊也。

俺欲言之,气沉丹田,真是五湖四海,风起云涌。

天下之大,无所不有,奸邪之徒,与之争锋。

哪有前赴后继,士气旺盛,閲兵之际不破不落,俺怎能不愁眉苦脸?朕欲整顿朝纲,想要先要以德服人,以文明制胜,以礼让之心,来养护百姓。

最好还要制定出新的条令,提高民众的居住品质,增进大众省力降本的福利。

然而那些官僚分子,却以权势疯狂欺压弱小,丽面满屋。

夫如此两种人,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岂可言矣?洛阳城城奏徐阶,至谷之东门,刻日印发。

各馆劳役铺办,迎宾送祝,望圣旨赐予吉祥平安垂天下。

然而,弹劾洛阳太守者,委实恶狠狠之人。

众官考虑莫衷一是、纷纭复杂,无从得出。

正当朕昼夜思索,忽闻有位道人阎忠岿闯进宫门,恳求朕审查此案,保障百姓的权益。

阎忠岿是朕前世草茅之荷。

不料今天竟在此相逢,真是天道不测,情怀难尽。

朕深知他的真才实学,其道统高超,给予人间带来了巨大的教益。

朕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接受了他的请求。

只是俺深感道听途说很不可靠,恳请阎忠岿为朕出谋划策,共同商讨出一条正确的路子。

不知不觉中,夜已深。

听到宫官的呼唤,阎忠岿转身出去。

俺心想既有福气,不久来日,感谢这位道人,共同完成一次壮举,功德满身,志在九重;若无巧合,那只能歉谢天命。

然而,阎忠岿道长在走时翻了一个身,英姿飒爽,面带慈笑,真呈“人中龙凤,难分高下”之态。

霎时间,朕明悟了!在阎忠岿道长面前,朕也只能属于那个渺小的角色。

只有取人之道,才能取得民心;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打败门户之见。

自己需要多加思索,充分借鉴他人的经验,才能在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取得胜利。

细品一下,发现造句不只是语言文字上的技巧,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以另一种方式讴歌着我们的历史人文。

倒装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切中了汉语独特的特性,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充分表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倒装句是汉语中的一种对语序进行颠倒的句子结构。

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而且使句子更紧凑、更具有表现力。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1. 主谓倒装呀,“甚矣,汝之不惠”,这不就是把谓语“甚矣”放在主语“汝之不惠”的前面嘛,就好像本来应该说“你真不聪明啊”,结果说成了“真的太过分了,你不聪明”。

2. 宾语前置呢,“何陋之有”,这里把宾语“何陋”提到了动词“有”的前面,就好像说“有什么简陋的呀”,而不是正常的“有何陋”,多有意思呀!
3. 定语后置也有哦,“马之千里者”,把定语“千里”放到了中心语“马”的后面,这不就像在说“能跑千里的马”,而不是“千里的马”,是不是挺神奇的?
4. 介宾短语后置也常见呀,“于我如浮云”,正常该是“于我如浮云者”,就好像说“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的东西”,倒置一下感觉还不一样了呢。

5. 还有状语后置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把“于蓝”这个状语放在了动词“取”的后面,多特别呀,就好像说“青是从蓝中取得的,而且比蓝还青”。

6. 再来一个状语后置,“具告以事”,把“以事”这个状语放到了“告”的后面,不就是在说“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而不是“以事具告”嘛。

这些文言文倒装句真的是太奇妙了,能让句子的表达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呢!我的观点就是:文言文倒装句真是充满了魅力呀,让我们对古代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介词短语倒装句篇一(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3)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采草药》)(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崤之战》)(5)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介宾短语“于富者”置于谓语“语”之后)(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和补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篇二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汉语中,经常把这个作状语用的介词结构安置到谓语后面(即现代汉语的补语位置),而实际上起的又非补语作用。

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①“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如“战[于长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只有少数例外。

②“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少数不后置,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例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赤壁之战》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才于世高《张衡传》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阿房宫赋》④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以帷幕裹(之) 《赤壁之战》⑤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 《张衡传》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篇三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信陵君窃符救赵》(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篇四(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初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初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初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一、状语后置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屠惧,投以骨。

3、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4、虽然,受地于先王。

5、自比于管仲、乐毅。

6、躬耕于南阳。

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8、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9、舜发于畎亩之中。

10、皆以美于徐公。

二、定语后置
1、尝贻余核舟一。

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3、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7、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三、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

四、宾语前置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宋何罪之有?
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时人莫之许也。

5、忌不自信,复问其妾。

6、何以战?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8、微斯人,吾谁与归?
9、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0、全石以为底,近岸。

文言句式:倒装句

文言句式:倒装句
2、战于长勺。 3、苛政猛于虎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巩固训练
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句式, 请翻译。 1、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吾谁敢怨? 4、石之铿然有声者。 5、秦人不暇自哀 。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 7、余是以记之 。
文言句式:倒装句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汝是大家子 。 3、不能容于远近 。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训练
•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 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 欲以何明 • 孔子厄陈蔡
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七种: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⑤固定格式
宾语前置小结
• 疑问句 • 否定句 • 是之标志
三、定语后置
格式:
1、名词+(数量) 2、名词+( )+者 3、名词+之+( ) 4、名词+之+( )+者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楚人有涉江者。 3、村中少年好事者。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6、马之千里者。 7、一食或尽粟一石。 8、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是疑问代词(谁 何、奚、曷、胡、孰、安、焉等)。
例: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何罪之有? 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是”“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
练习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H A何以知之? B城中皆不之觉 C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D何功之有哉! E唯余马首是瞻 F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G孔子云:“何陋之有?” H安得广厦千万间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1. 哎呀呀,“甚矣,汝之不惠”,这《愚公移山》里的句子不就是主谓倒装嘛!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这里把谓语“甚矣”提前,强调了愚公对智叟的那种批评啊!就好像你特别惊讶的时候会说:“哇塞,你咋这样啊!”一样。

2. 嘿,“美哉,我少年中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这样写,把“美哉”这个谓语放到前面,好像在大声赞美少年中国的美好呀!就如同你看到特别棒的事物会喊:“太棒啦,这个!”是不是很形象呢?
3. 你想想,“贤哉,回也”,这《论语》中的句子多有意思啊!它把“贤哉”这个夸赞颜回德行的词放到前面,不就像你特别佩服一个人时会说:“厉害呀,他!”一样嘛,这种主谓倒装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啊。

4. 再看“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的这句话,将“悲哉”放前面,多有感染力啊!这不就跟你感叹时会说:“哎呀呀,这可咋整呀!”效果差不多嘛,更能突出秋天带来的那种悲的感觉呀。

5. “渺渺兮予怀”,苏轼在《赤壁赋》里这样写,把“渺渺兮”这个描述心情的词放开头,多像我们说“哇哦,我的心情呀!”强调了主人公那浩大的心怀呢!
6. 还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这个句子,把“宜乎”提前,就好像你惊讶地说:“不会吧,他们会这样觉得?”一样,体现出对百姓看法的那种特别的感觉呀。

我觉得文言文中的主谓倒装真的很神奇呀,能让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和表现力呢!。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等等。

(一)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就是把动词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或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之前的一种句式。

有以下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如:①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本句有否定否词“不”,说明它是否定句,代词“我”是宾语,两个条件都符合,那么代词宾语“我”就提到了动词谓语“与”前。

译为: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会有更多的光阴给我。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为:“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③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④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

(《孟子•滕文公上》)译为:诸侯的礼仪,我没有学过它。

2、以否定性不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译为:社会一片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将昂首阔步,不予理睬。

③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礼记•大学》)译为:所说的让一个人思想诚实,就是不欺骗自己。

3、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这条规则是比较严格的,在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或介词的宾语一般都要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如:①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这个句子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安”提到了动词“在”之前,常式句应是“在安”,这个句子却变成了“安在”。

倒装句的例子文言文

倒装句的例子文言文

倒装句的例子文言文
1. “何陋之有?”这不是很经典的倒装句嘛!就像我们平常说“这有啥简陋的呀”,但在文言文中就成了“何陋之有”,多有意思啊!
2. “微斯人,吾谁与归?”哇,你看,这不是在说“没有这个人,我和谁一道呢”,用这种倒装的方式说出来,是不是感觉很特别呀!
3. “不吾知其亦已兮。

”哎呀呀,这不就是“不了解我也就罢了”的意思嘛,这样一倒装,立马就不一样了呢!
4. “忌不自信。

”这不就是说“邹忌不相信自己”嘛,文言文中这样一倒,还挺好玩的呢,对吧?
5. “宋何罪之有?”这就好比在问“宋国有什么罪过呀”,用倒装句表达,感觉好新奇呀!
6. “全石以为底。

”其实就是“以全石为底”,也就是“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这样的倒装是不是让你眼前一亮呢?
7. “孔子云:何陋之有?”就像我们会说“孔子说:有啥简陋的呢”,但古人就是这么有创意地用倒装来表达,神奇吧!
8. “吾谁欺?欺天乎?”这是不是在问“我欺骗谁?欺骗天吗?”,用这种倒装的句式,真的很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呀!
9. “大哉问!”这不就是“这个问题真大呀”的意思嘛,用倒装来强调,真的很有感染力呢!
10. “沛公安在?”就好像在问“沛公在哪里呀”,这样的倒装句,真的会让我们对文言文更感兴趣呢!
我觉得倒装句在文言文中真的是很独特的存在呀,让文言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呢!。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共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汝之不惠,甚矣。

你的愚昧真是太可怕了。

2、我少年中国,美哉,与天不老。

我年轻的祖国啊,美丽啊,永远不会老去,和天一样。

3、世道悲哉。

这个世道真是可悲啊。

4、如佩环鸣响。

XXX相碰撞的声音如此悦耳。

5、暮雨潇潇。

傍晚的雨下个不停。

6、西风卷帘。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默地体会,研究而不厌倦,教育他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2、依靠什么去战斗呢?3、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然而,城市里的居民并不知道郊外已经到了春天。

5、凭借什么来辨认我的丈夫呢?6、XXX说:“还有什么是简陋的呢?”7、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如何。

8、XXX这个人凭什么被称为“文”?9、当时的人没有承认这一点。

10、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为什么不平呢?13、况且,人们担心的是没有立志。

14、XXX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向南方的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XXX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以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把当拿来咨询我。

3、在长勺迎战齐军。

4、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在邻居家借来给他。

6、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

7、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穷和尚向XXX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

9、XXX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用百金来交换。

1、河南郡XXX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XXX的妻子们并不清楚她们是哪个家族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才能成为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XXX,XXX也。

XXX是南阳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汇总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

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例: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

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

3.主宾搭配不当例: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

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

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将“不但……而且……”改为“虽然……但是……”即可。

6.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例: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

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二、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例: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主语。

将“使”删去即可。

2.缺少谓语例:春天来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谓语。

在句末加上“生机勃勃”即可。

3.缺少宾语例: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宾语。

在句末加上“的美德”即可。

三、成分冗余1.重复多余例1: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

“否则”和“拿不出新软件”二者重复,应取其一。

例2: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文言文倒装句的翻译

文言文倒装句的翻译

一、宾语前置
1. 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2. 原文:吾友子房,智谋绝世,善用兵,且不骄不躁。

翻译:我的朋友子房,智慧谋略超绝古今,擅长用兵,而且不骄傲也不急躁。

二、定语后置
1. 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开始的。

2. 原文:其志不可测也。

翻译:他的志向不可测度。

三、状语后置
1. 原文:公将战,曹刿请见。

翻译:鲁庄公将要作战,曹刿请求去见。

2. 原文: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翻译:孔子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四、主谓倒装
1. 原文:河伯欣然自喜。

翻译:河伯非常高兴。

2. 原文:孤王有难,谁能解忧?
翻译:我王有难,谁能解除我的忧愁?
五、谓语前置
1. 原文:吾欲观古人之象,愿闻古人之言。

翻译:我想观察古人的形象,愿意听古人的言论。

2. 原文: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能攻城。

翻译:公输盘为我制作云梯,一定能攻下城池。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倒装句在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韵味。

它们既体现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又增强了句子的修辞效果。

学习文言文倒装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倒装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文言文倒装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式第一篇:文言文倒装句式文言文复习资料——倒装句式一、谓语前置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甚矣,汝之不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二、宾语前置1、动词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前。

否定词是“不、弗、未、非、否、勿”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古之人不余欺也。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它们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③用“之”或“是”把宾语前提,以加重语气。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2、介词宾语前置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与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介词结构。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③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三、定语后置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1、“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

.2、“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中心词+而+定语+者”格式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中心词+之+定语”格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介词结构“于……”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介词结构“以……”(不多见)裹以帷幕。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介词结构“以……”多置于动词前作状语。

如:以一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文言句式倒装句例句

文言句式倒装句例句

文言句式倒装句例句
“倒装句的例句大放送:让你的文言更出彩!”
开场白:
> 嘿,朋友们!倒装句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挺高深莫测的,但其实就是文言里的小魔法。

今天咱们就通过一堆例句,把这个魔法玩得溜溜的!
基础例句:打好理解的地基
1.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啦!)
2. 美哉,我少年中国!(我们年轻的中国多么美啊!)
3. 贤哉,回也!(颜回多么贤德啊!)
4.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5. 大矣哉,尧之为君也!(尧作为君主,伟大啊!)
场景例句:拓展使用场合
生活场景
1. 忙矣,近日吾之生活!(最近我的生活太忙啦!)
2. 乐哉,周末之闲暇时光!(周末的闲暇时光太快乐啦!)
职场场景
1. 急矣,此项目之进度!(这个项目的进度太紧急啦!)
2. 慎哉,汝之决策!(你的决策要谨慎啊!)
正式场合
1. 伟矣,吾国之文化传承!(我国的文化传承伟大啊!)
2. 严矣,今之律法!(现在的律法严格啊!)
互动与练习
> “试试填空题,把倒装结构用到句子里:
> 1. (),吾等之责任重大。

> 2. (),此会议之意义非凡。

> 答案:1. 重矣,吾等之责任 2. 殊矣,此会议之意义
结束语与鼓励
> 瞧瞧,掌握了这些倒装句的例句,你的文言表达是不是瞬间高大上了?继续加油,让你的文言水平一飞冲天!。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是文言文常见句式之一,说它“倒装”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的,其实从古汉
语语法角度来看,并不是“倒装”,而是正常句法。

初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
形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短语后置。

以下整理出的是初中课内文言文里
所有的倒装句。

七年级(上)
《童趣》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状语后置,应为“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
2.徐喷以烟(状语后置,应为“徐以烟喷”)
《<论语>十二章》
3.仁以为己任(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仁为己任”)
《山市》
4.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状语“(于)楼上”后置]
《<世说新语>两则》
5.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句宾语“何”前置)
《河中石兽》
6.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7.果得于数里外(状语后置,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七年级(下)
《伤仲永》
8.还自扬州(状语后置,应为“自扬州还”)
《木兰诗》
9.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孙权劝学》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宾语前置,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11.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口技》
12.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应为“会大宴宾客”)
《狼》13.投以骨[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之)”]
八年级(上)
《桃花源记》
14.问所从来(宾语前置,应为“问从所来”)
《陋室铭》
15.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之”)
《核舟记》
16.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应为“其相比者两膝”)
1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应为“盖简修狭者桃核为之”)
《记承天寺夜游》
18.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1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观潮》
20.出没于鲸波万仞中(状语“于鲸波万仞中”后置)
2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状语“于水面”后置)
《湖心亭看雪》
22.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23.大雪三日(定语后置,“三日”修饰“雪”)
八年级(下)
《五柳先生传》
2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
2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于贫贱”“于富贵”为介词结构后置)
《马说》
26.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马”的后置定语)
2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
置)
《送东阳马生序》
2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
2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小石潭记》
30.全石以为底(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
《岳阳楼记》
3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32.多会于此(状语后置,应为“多于此会”)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应为“居高之庙堂”“处远
之江湖”)
3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醉翁亭记》
3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36.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省略句,省略宾语;倒装句,状语“以文”后置)
《满井游记》
37.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状语后置,“出于匣”即“于匣出”)
38.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状语后置,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潇然者”)
39.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应为“未知之也”)
九年级(上)
《陈涉世家》
40.祭以尉首(状语后置,应为“以尉首祭”)
《隆中对》
41.时人莫之许也(宾语前置,应为“莫许之”)
42.曹操比于袁绍(状语后置,应为“曹操于袁绍比”)
43.信义著于四海(状语后置,应为“信义于四海著”)
4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状语后置,应为“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于秦川出”)《出师表》
4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状语后置,应为“于桓、灵未尝不叹息痛恨也”)
46.咨臣以当世之事(状语后置,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
4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状语后置,应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九年级(下)
《公输》48.何罪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罪”)
49.胡不见我于王(状语后置,应为“胡不于王见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0.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51.管夷吾举于士(状语后置,应为“管夷吾于士举”)
52.征于色(状语后置,应为“于色征”)
53.生于忧患(状语后置,应为“于忧患生”)
《鱼我所欲也》
54.所恶有甚于死者(状语后置,应为“所恶有于死者甚”)
55.此之谓失其本心(宾语前置,应为“此谓之失其本心”)
《惠子相梁》
56.夫鹓鶵发于南海(状语后置,应为“夫鹓鶵于南海发”)
57.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后置,应为“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5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邹忌讽齐王纳谏》
59.忌不自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
60.欲有求于我也(介词结构“于我”后置)
《愚公移山》
6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62.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应为“苦何而不平”)
6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