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_。
2.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受任”指的是__________。
3. 《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述的是__________。
4. 《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徐来”是__________的意思。
5.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翁”指的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范仲淹所作?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渔家傲》D. 《苏幕遮》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滕王阁序》B. 《出师表》C. 《岳阳楼记》D. 《醉翁亭记》3.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A. 误入B. 寻找C. 被引导D. 偶然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赤壁赋》B. 《醉翁亭记》C. 《岳阳楼记》D. 《水调歌头》5. 下列哪句诗不是杜甫的作品?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2. 《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醉翁”这一形象,传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五、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最新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题+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题+文言文练习题文言文在中考语文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断句和文言文的理解与练习则是提升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以下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系列最新的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和文言文练习题,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断句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断句。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二)给下面这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三)请为以下文言文断句。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二、文言文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尤:_____(2)日光下澈澈:_____(3)佁然不动佁然:_____(4)悄怆幽邃悄怆: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用“……者,……也”来表示。
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6、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人《公输》2、为与此同类《公输》3、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4、号为张楚《陈涉世家》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最新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解释+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解释1、《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7、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口技(七年级下册)一、解释加点的词答案1、京口有善口技者擅长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3、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4、少顷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坐”同“座”8、妇抚儿乳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
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1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15、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3、桃花源记(八年级上册)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4、三峡(八年级上册)一、解释答案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上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5、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11、良多趣味良:真,实在5、陋室铭(八年级上册)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
6、信义著于四海。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间或:偶然。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问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问题(共17题)一、复合题(共17题)1.文言句式。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句,应为“有翼然亭临于泉上者”)(2)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应为“太守与客来于此饮”)(3)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句,应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承宫①,琅邪②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③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承宫樵薪苦学》【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明:明确B.险躁则不能治性则:于是,就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明:精通D.门下生共禁,乃止乃:于是,就(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见而欲笞之A.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B.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C.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狼》)(3) 下列各句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行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意与日去太丘舍去C.因留宫门下未若柳絮因风起D.为人牧猪可以为师矣(4) 下列句中与“承宫,琅邪姑幕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B.投以骨(《狼》)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5) 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个选段都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好学才能成才。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③伛偻提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C.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答案】(1)清;离开;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2)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文言句式练习题
文言句式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是”字作代词的是哪一句?A. 此非吾所欲也。
B. 吾知所以拒子矣。
C. 是非君子之言也。
D.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 “吾将上下而求索”中,“上下”一词的意思是:A. 向上下两个方向。
B. 到处,到处寻找。
C. 地位高低。
D. 古代的两个国家。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以”字的用法是:A. 介词,用。
B. 介词,因为。
C. 动词,认为。
D. 连词,和。
4. “吾日三省吾身”中,“日”字的用法是:A. 名词,日子。
B. 名词,每天。
C. 动词,日晒。
D. 形容词,日常的。
5. “何陋之有?”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A. 有什么简陋的?B. 有什么不好?C. 有什么值得称赞的?D. 有什么值得批评的?二、填空题6.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
”_________,患不知人也。
7. “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味着学习不应该停止。
8. “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出自《孟子》,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
9. “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出自《荀子》,告诫人们要不断学习。
10. “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出自《左传》,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三、翻译题1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4.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5.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四、简答题16. 请简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含义。
17. 请简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
18. 请简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寓意。
19. 请简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理念。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哎呀,说到中考的初中文言文句式和练习题,这可真是让同学们又爱又恨呐!咱们先来说说这文言文句式。
就像搭积木一样,句式就是那些固定的框架,得把字词按照规则放进去,才能搭出漂亮的“房子”。
比如说“判断句”,“者,也”这种经典组合,像“陈胜者,阳城人也”,一读就知道在表明身份。
还有“倒装句”,“宾语前置”啦,“状语后置”啦,常常让人有点晕头转向。
像“何陋之有”,本来应该是“有何陋”,宾语跑到前面去了,是不是有点调皮?“于”字一出现,说不定就是状语后置,“战于长勺”,其实是在长勺打仗。
这些句式啊,刚开始学的时候,感觉就像一团乱麻。
我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小明,他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句式的时候,那叫一个头疼。
有一次做作业,碰到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他愣是没看出来这是宾语前置,还跑来问我:“老师,这句子怎么这么别扭啊?”我给他一解释,他恍然大悟的表情,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
从那以后,他每次碰到文言文句式的题,都会多琢磨琢磨。
那咱们再来说说文言文练习题。
做练习题就像是练武,只有多练,才能把招式熟记于心。
比如说解释加点字,这可需要积累,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可能不一样。
“安”字,有“怎么”“哪里”“安稳”等意思,得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还有翻译句子,不仅要把字词翻译对,还得注意语序和语气。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道题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个同学翻译得可有意思了,他写成“不因为东西高兴,不因为自己悲伤”,这可闹了大笑话。
其实应该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要想在中考文言文这块儿拿高分,就得把这些句式和知识点弄得清清楚楚。
平时多读多练,培养语感。
就像学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摇摇晃晃,但练得多了,就能稳稳当当上路啦!来,咱们做几道练习题试试手。
“夫战,勇气也”这是什么句式?对啦,是判断句。
再看这道,“何以战”,这又是啥句式?聪明的你一定能想到,这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以何战”。
中考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朝服衣冠朝晖夕阴B. 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C.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D. 吾妻之美我者执策而临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 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 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 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在咱们初中的语文学习里呀,文言文那可是个重要角色。
尤其是那些文言文句式,就像是藏在古文中的小秘密,得咱们仔细去琢磨。
先来说说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像判断句就挺有意思。
比如说“陈胜者,阳城人也”,这“……者,……也”的形式,一下子就表明了身份,简单明了。
还有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正常应该是“有何陋”,把宾语“何陋”提到前面了,是不是有点绕?但多琢磨琢磨就明白了。
状语后置句也常见,像“战于长勺”,正常应该是“于长勺战”,地点状语放到后面去啦。
另外,还有定语后置句,“马之千里者”,“千里”是定语,本来应该在“马”前面,结果跑到后面去修饰了。
那这些句式怎么学呢?我想起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小明。
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句式的时候,他那叫一个头疼,总是分不清。
有一次做练习,看到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他愣是没看出来这是宾语前置句,还按照正常语序去理解,结果答案错得一塌糊涂。
后来呀,我就给他支了一招。
让他多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培养语感。
还给他准备了一些专门针对句式的练习题,做错的题目就让他反复琢磨,分析错误原因。
慢慢地,小明有了进步。
下面咱们就来做几道文言文练习题试试手。
先来看这道题:“忌不自信”,这是什么句式呢?对啦,这是宾语前置句,正常应该是“忌不信自”。
再看这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可是个典型的判断句,“……则……也”的结构很明显。
还有这道有点难度的:“尝贻余核舟一”,这是定语后置句哦,正常语序应该是“尝贻余一核舟”。
咱们学习文言文句式,可不能死记硬背,得结合具体的文章和练习题,多思考多总结。
就像盖房子,句式就是那一块块砖头,只有把砖头弄清楚了,咱们这房子才能盖得牢固。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讲文言文句式,有个同学突然举手说:“老师,这些句式感觉好复杂,学了有啥用啊?”我当时就笑了,跟他们说:“同学们,你们想想,如果咱们穿越回古代,不懂这些句式,那跟古人交流可就闹笑话啦!而且呀,这也是咱们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把钥匙。
中考文言文训练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A. 比喻B. 借代C. 排比D. 夸张变形(答案)D2、在文言文中,“之”字常见的用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作为代词,指代人或事物B. 作为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C. 作为动词,表示“去、往”D. 作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C3、下列哪个成语直接源自一篇著名的文言文?A. 画蛇添足B. 滥竽充数C. 刻舟求剑D. 破釜沉舟(答案)D(注:源自《史记·项羽本纪》,虽非传统意义上的文言文课文,但相较于其他选项,它更直接关联到古代文献)4、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通过什么方式向齐王提出建议?A. 直接批评B. 讲述个人经历,隐喻劝谏C. 上书陈情D. 通过第三方传达(答案)B5、下列哪句文言文的翻译是正确的?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后时常复习,不是很痛苦吗?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无知。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知识而能有新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因为他年纪比我大。
(答案)C6、在文言文《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 赞美岳阳楼的美景B. 抒发个人遭遇的不平C. 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D. 记录岳阳楼的历史变迁(答案)C7、下列哪一项不是文言文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A.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B. 分析文言虚词的用法C. 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D. 精通现代文学理论(答案)D8、文言文《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通过赞美莲花,实际上是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态度?A. 对富贵生活的向往B. 对隐逸生活的追求C. 对高洁品格的崇尚D. 对世俗名利的蔑视与批判(答案)C。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专题练习题1:孙权劝学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1—14题。
( 共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
③炳烛:点燃蜡烛。
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昧: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 (2)恐已暮矣 __________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2分)1.(1)到了……的时候 (2)迟、晚。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各2分,要求翻译正确,语言流畅。
3.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
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评分标准:(2分)文言文专题练习题2:阅读【甲】【乙】两篇*【甲】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语法+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语法实词活用一、名词1.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①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2.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①鞭数十鞭:鞭子打3. 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做王4.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二、动词1. 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①传不习乎。
传:传授的知识2. 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使后面的宾语发出这个动作,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3. 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为了宾语而发出这个动作。
①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三、形容词1. 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①温故而知新。
故、新:旧的(新的)知识。
2. 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①见贤思齐焉。
齐:看起3. 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4. 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①友人惭惭:形容词意动,感到惭愧。
四、数词. ---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既克,公问其故________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____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作战中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两次战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文言文是中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的句式和相关知识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最新中考中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句式,并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帮助大家巩固知识。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
3、“……者,……”式“粟者,民之所种”就是这种形式。
4、用“乃”“则”“为”等词表示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的“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则”,“项燕为楚将”中的“为”都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它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
常见的省略情况有:1、省略主语例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主语“桃花源中人”省略。
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谓语“鼓”省略。
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宾语“之”指代狼,省略。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介词“于”省略。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一种特殊的句式,为了强调、突出等目的,句子的语序发生了变化。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几种: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2、状语后置“于”“以”等介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常后置,如“战于长勺”“咨臣以当世之事”。
3、定语后置“之”“者”常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如“马之千里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四、被动句被动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为……所……”式“山峦为晴雪所洗”。
2、“于”字式“受制于人”。
3、用“被”字表示被动“忠而被谤”。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判断其中的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用“……者,……也”来表示。
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6、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人《公输》2、为与此同类《公输》3、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4、号为张楚《陈涉世家》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七)、用“是”表示判断。
1、斯是陋室《陋室铭》2、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1、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2、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初中文言文句式(二)二、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
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二)宾语前置1、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所思何)《木兰诗》3、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4、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5、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6、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7、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9、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10、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11、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12、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13、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14、何以(何)战《曹刿论战》15、忌不自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三)介词结构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以骨投)《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祭)《陈涉世家》4、徐喷以烟(以烟徐喷)《童趣》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6、相与步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7、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8、不戚戚于贫贱(戚戚)《五柳先生传》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10、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11、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12、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13、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1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15、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16、胡不见我于王《公输》17、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18、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状语后置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1、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3、(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4、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6、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7、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五)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核舟记》2、其两膝相比(两膝)者《核舟记》3、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4、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5、更有痴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6、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7、诸郡县苦秦吏者(郡县),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8、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初中文言文句式(三)三、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省略主语1、(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3、(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4、(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5、(我)还自扬州《伤仲永》6、(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7、(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8、(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9、(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10、(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11、(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12、(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3、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14、(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15、(吾)由是感激《出师表》16、(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17、(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18、(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二)省略谓语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三)省略宾语1、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2、便要(之)还家《桃花源记》3、使(之,身子)与台齐《童趣》4、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5、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6、投(之)以骨《狼》7、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8、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9、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10、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11、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12、与(之)俱来《隆中对》13、将以(之)攻宋《公输》14、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四)省略介词“于”1、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2、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3、驱之(于)别院《童趣》4、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5、彼其受之(于)天也《伤仲永》6、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7、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8、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9、急湍甚(于,比)箭。
《与朱元思书》10、寓(于,在)逆旅《送东阳马生序》11、坐(于,在)潭上《小石潭记》12、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醉翁亭记》13、独守丞与战(于,在)谯门中《陈涉世家》14、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陈涉世家》15、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五)省略量词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1、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2、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3、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4、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石壕吏》四、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2、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二)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贤能为之用《隆中对》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嫉。
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
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②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节选自范公俑《过庭录》,有删改)【注】①负:凭仗。
②规:劝诫。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国:则有去国怀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 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略无阙处(《三峡》)C. 乐:然则何时而乐耶钟鼓乐之(《关雎》))D. 斯:微斯人斯是陋室(《陋室铭》)(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愤郁颇见辞色。
(3)语段【甲】中第一,二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答案】(1)D(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
(3)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4)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解析】【分析】(1)A项,国都/国家;B项,处在/地方;C项,喜悦,愉快/使……快乐;D项,均是指示代词,“此;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