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培训

发表时间:2014-10-11T08:38:54.5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7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孙珽

[导读]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方法。

孙珽山东省招远市西苑学校265400

一、教师专业化进程历史回顾及原因分析

教师专业化进程早已开始,最早可以追朔到17 世纪末、18 世纪初,随着师范教育的出现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而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但正式提出使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国际努力是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上发布的《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中体现的。该建议书明确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及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问题再次成为各国特别是西方各国教育改革中关注的热点。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后发表了两份研究报告,一份是《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一份是《明天的教师》,均明确强调了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并把它视为提高美国整个基础教育质量特别是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1999年,当时的美国教育部长赖利在一次题为“美国教育现状”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不把教育变成一流的专业,就别想改善公立教育质量。”与此同时,德国加强了在师范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理念的培养,英国则对教师的教育胜任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教师法》第三条也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标志着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在法律上得到确认。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又相继出台了一些旨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措施,如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可以说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现代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是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教师专业化对教育职业的影响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通过专业的教育与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形成教育的专门技能、养成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职业素养,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应是连续不断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它既是教师认识过程的不断变化发展,又是教师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成熟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之中,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因而对每种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就越来越高,相应的从事该部门工作的人员的不可代替性就越来越强,其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也不断提高。而教师职业是一种影响人的专门工作,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复杂性、示范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性的社会职业和专业性人才,教师职业与社会上的律师、医生等角色职业一样,都具有专业的特征。在走进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对其素质的要求已今非昔比,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教师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成为“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实践也证明了,提高教育的质量,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非仅仅通过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学工作条件和加强个人修养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单纯提高教师学历的问题,而必须从教师的职业出发,尊重教师职业的特点,从整体上对教师职业加以审视,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可以说,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1.教师专业化有助于教师明晰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地位。一个职业之所以能获得很高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首先就在于其从业人员掌握有一套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专业人员正式依据这套专门的知识技能对其行为做出理性的自主的准确的判断,从而赢得公众的信赖。教师专业化的推行,明确要求教师按教师从业的专业标准,像其他专业人员那样坚持学习、不断反思、深入研究,逐渐加深对教育问题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观,提高自身对教育过程的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起一切为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道德观念,从而以自己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赖,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专业信誉和专业地位。

2.教师专业化有助于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深入,一批成熟、自主、理性的教师专业工作者的形象,必将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这样,社会公众也将更愿意把教师当成专业人员看待,给予信赖,予以支持。政府也会更加主动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给他们下放更多的自主权。而教师自身的形象的改变和外界给予的认同肯定以及为之提供的条件的改善,对于优秀人才无疑将构成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这使得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加盟教师行业,从而促使教师队伍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教师专业化有助于教师教育机构明确办学方向,提高教师培养质量。随着作为教师专业化重要特征的教师资格条例的实施,教师教育机构在培养、训练、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上的职能将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也向教师教育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教育机构在面对自己的任务与责任的同时,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不断深化自身的改革,加强对教育、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和灵活有效的教师教育模式,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去赢得信誉。转变教师教育机构,提高教师教育的有效性,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

4.教师专业化发展必然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强调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强调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者。一名成熟的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不仅要有最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完善教育实践,使自己成为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的教育者和研究者。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不断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不断的重组,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更有效地促成教师专业潜能最大化的发展。

三、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1.教师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教师的发展成长是一个终身的发展过程,是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过程,这已是教师教育领域的共识。教师培训要促进教师持续的发展成长,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模式。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培训目标人本化。教师培训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教师的学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要体现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本目标。既应强调教师在培训中获取的经验,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应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以人本化为目标定位,必然激发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变培养“教书匠”的教师培训为培养“研究者”的教师培训,从而有效地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促使教师在培训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2)培训内容综合化。在人本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加强最新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更应关注教师基本教育观念及教育理念的重塑。国外一些专家提出,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