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十四讲 朱子-庚寅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按《文集》、《遗书》诸说,似皆以思虑 文集》 遗书》诸说, 未萌、事百度文库未至之时,为喜怒哀乐之未发。 未萌、事物未至之时,为喜怒哀乐之未发。 当此之时,即是此心寂然不动之体, 当此之时,即是此心寂然不动之体,而天 命之性当体具焉。以其无过不及, 命之性当体具焉。以其无过不及,不偏不 倚,故谓之中。及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故谓之中。及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则喜怒哀乐之性发焉,而心之用可见。 则喜怒哀乐之性发焉,而心之用可见。以 其无不中节,无所乖戾,故谓之和。 其无不中节,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此则 人心之正而情性之德然也。 人心之正而情性之德然也。
• 向来讲论思索,直以心为已发,而日用工夫亦止 向来讲论思索,直以心为已发, 以察识端倪为最初下手处, 以察识端倪为最初下手处,以故阕却平日涵养一 段工夫,使人胸中扰扰,无深潜纯一之味。 段工夫,使人胸中扰扰,无深潜纯一之味。 而 其发之言语事为之间,亦常急迫浮露, 其发之言语事为之间,亦常急迫浮露,无复雍容 深厚之风。盖所见一差,其害乃至于此, 深厚之风。盖所见一差,其害乃至于此,不可以 不审也。 不审也。 • 程子所谓“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此乃指 程子所谓“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 赤子之心而言。而谓“凡言心者” 赤子之心而言。而谓“凡言心者”,则其为说之 故又自以为未当,而复正之, 误。故又自以为未当,而复正之,故不可以执其 已改之言而尽疑诸说之误,又不可遂以为未当, 已改之言而尽疑诸说之误,又不可遂以为未当, 而不究其所指之殊也。不审诸君子以为如何? 而不究其所指之殊也。不审诸君子以为如何?
• 或人言“正心诚意 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朱 正心诚意 子却曰:“吾生平所学,惟此四字,岂可 吾生平所学,惟此四字, 吾生平所学 隐默以欺吾君乎!”再投匦进封事曰: 隐默以欺吾君乎 “今天下大势,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 今天下大势,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 今天下大势 外达四支,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且以天 外达四支,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 下之大本,与今日之急务,为陛下言之。 下之大本,与今日之急务,为陛下言之。 大本者,陛下之心;急务,则辅翼太子, 大本者,陛下之心;急务,则辅翼太子, 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 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 力,修明军政,六者是也。” 修明军政,六者是也
• 然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觉之后,不容安排。 然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觉之后,不容安排。 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功至,而无人欲之私以乱之, 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功至,而无人欲之私以乱之, 则其未发也镜明水止,而其发也无不中节矣。 则其未发也镜明水止,而其发也无不中节矣。此 是日用本领工夫,至于随事省察,即物推明, 是日用本领工夫,至于随事省察,即物推明,亦 必以是为本而于已发之际观之, 必以是为本而于已发之际观之,则其具于未发之 前者,固可嘿(= 默)识。故程子之答苏季明, 故程子之答苏季明, 前者, 反复论辨,极于详密,而卒之不过以敬为言。 反复论辨,极于详密,而卒之不过以敬为言。又 曰:“敬而无失即所以中。”又曰:“人道莫如 敬而无失即所以中。 又曰: 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又曰:“涵养须是 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 又曰: 敬,进学则在致知。”盖为此也。 进学则在致知。 盖为此也。
宋明: 第十四讲 宋明:
朱子——理一分殊 理一分殊 朱子
参阅书目
• 朱子《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 《明道论性说》、《观心说》、《仁 说》,载《朱熹集》或《朱子全书》。 • 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晦 翁学案》。 • 脱脱等修《宋史·列传·道学三》。
去人欲, 一、朱子——“去人欲,存天理” 朱子 去人欲 存天理”
• 此又以水之清浊譬之。水之清者,性之善也。流至 此又以水之清浊譬之。水之清者,性之善也。 海而不污者,气禀清明,自幼而善, 海而不污者,气禀清明,自幼而善,圣人性之而全 其天者也。流未远而已浊者,气禀偏驳之甚, 其天者也。流未远而已浊者,气禀偏驳之甚,自幼 而恶者也。流既远而方浊者,长而见异物而迁焉, 而恶者也。流既远而方浊者,长而见异物而迁焉, 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浊有多少, 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浊有多少,气之昏明纯驳有浅 深也。不可以浊者不为水,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 深也。不可以浊者不为水,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 然则人虽为气所昏,流于不善,而性未尝不在其中。 然则人虽为气所昏,流于不善,而性未尝不在其中。 特谓之性,则非其本然;谓之非性,则初不离是。 特谓之性,则非其本然;谓之非性,则初不离是。 以其如此,故人不可以不加澄治之功。 以其如此,故人不可以不加澄治之功。惟能学以胜 则知此性浑然,初未尝坏,所谓元初水也。 气,则知此性浑然,初未尝坏,所谓元初水也。虽 浊而清者存,故非将清来换浊;既清则本无浊, 浊而清者存,故非将清来换浊;既清则本无浊,故 非取浊置一隅也。如此则其本善而已矣, 非取浊置一隅也。如此则其本善而已矣,性中岂有 两物对立而并行也哉? 两物对立而并行也哉?
• 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 说性时,便已不是性也。凡人说性,只是说“继 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善是也。夫所谓“继之 者善”也者,犹水流而就下也。 • 性则性而已矣,何言语之可形容哉?故善言性者, 性则性而已矣,何言语之可形容哉?故善言性者, 不过即其发见之端而言之,而性之韫因可默识矣。 不过即其发见之端而言之,而性之韫因可默识矣。 如孟子之论四端是也。观水之流而必下, 如孟子之论四端是也。观水之流而必下,则水之 性下可知。观性之发而必善, 性下可知。观性之发而必善,则性之韫善亦可知 也。
• 朱子之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 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全体大用,兼综 条贯;表里精粗,交厎 (zhĭ)于极。尝谓圣贤 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 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 之经训。其于百家之支,二氏之诞,不惮 深辩而力辟之。尝自言曰:“某旧时用心 某旧时用心 甚苦,思量这道理,如过危木桥子, 甚苦,思量这道理,如过危木桥子,相去 只在毫发之间,才失脚便跌下去。”朱子 只在毫发之间,才失脚便跌下去。 之为道学或理学之集大成者,岂非偶然!
二、《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 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 • 《中庸》未发已发之义,前此认得此心流 中庸》未发已发之义, 行之体,又因程子“凡言心者, 行之体,又因程子“凡言心者,皆指已发 而言”,遂目心为已发,性为未发。然观 而言” 遂目心为已发,性为未发。 程子之书,多所不合,因复思之, 程子之书,多所不合,因复思之,乃知前 日之说非惟心性之名,命之不当, 日之说非惟心性之名,命之不当,而日用 功夫全无本领, 功夫全无本领,盖所失者不但文义之间而 已。
• 而如今却处处反是。“陛下即位二十 陛下即位二十 七年,因循荏苒, 七年,因循荏苒,无尺寸之效可以仰 酬圣志。无乃燕闲蠖濩之中, 酬圣志。无乃燕闲蠖濩之中,虚明应 物之地,天理有所未纯, 物之地,天理有所未纯,人欲有所未 是以为善不能充其量, 尽,是以为善不能充其量,除恶不能 去其根。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 去其根。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 必谨而察之, 必谨而察之,无一毫之私欲得以介乎 其间,而天下之事将为陛下所欲为, 其间,而天下之事将为陛下所欲为, 无不如志矣。” 无不如志矣
• 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 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 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 • 所禀之气,所以必有善恶之殊者,亦性之理也。 所禀之气,所以必有善恶之殊者,亦性之理也。 盖气之流行,性为之主。 盖气之流行,性为之主。以其气之或纯或驳而善 恶分焉。故非性中本有二物相对也。然气之恶者, 恶分焉。故非性中本有二物相对也。然气之恶者, 其性亦无不善,故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 其性亦无不善,故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先生又 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或过或 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 不及便如此。 盖天下无性外之物, 不及便如此。”盖天下无性外之物,本皆善而流 于恶耳。 于恶耳。
• 也曾先后上疏疾言朝政,云:“天下 天下 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 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 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 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 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 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必亲贤臣,远小人,讲明义理之归, 必亲贤臣,远小人,讲明义理之归, 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 皆水也,有流而至海,终无所污,此何烦人力之 为也?有流而未远,固已渐浊;有出而甚远,方 有所浊。有浊之多者,有浊之少者。清浊虽不同, 然不可以浊者不为水也。如此,则人不可以不加 澄治之功。故用力敏勇则疾清,用力缓怠则迟清, 及其清也,则却只是元初水也。亦不是将清来换 却浊,亦不是取出浊来置在一隅也。水之清,则 性善之谓也。故不是善与恶在性中为两物相对, 各自出来。(明道原文)
则朱子生平学力之浅深,固于此窥其一斑,而其 卒传延平心印,以得与于斯文,又当不出此书之 外无疑矣。夫“主静”一语,单提直入,惟许濂 溪自开门户,而后人往往从依傍而入,其流弊便 不可言。幸而得,亦如短贩然,本薄利奢,叩其 中藏,可尽也。朱子不轻信师传,而必远寻伊洛 以折衷之,而后有以要其至,乃所为善学濂溪者。 • 陈荣捷评述:正如刘宗周所指陈的,此书代表朱 子言工夫之究竟处。在此书中,朱子特别强调修 身须以平日涵养之功做为基础。基础坚固,则静、 默坐与敬俱有助益。这不仅是前儒之教之综合, 而且是一条新进路。
• 刘蕺山曰:愚按朱子之学,本之李延平,由罗豫 章而杨龟山,而程子,而周子。自周子有主静立 极之说,传之二程;其后罗、李二先生专教人默 坐澄心,看喜怒哀乐之未发时作何气象。朱子初 从延平游,固尝服膺其说;已而又参以程子主敬 之说,静字为稍偏,不复理会。迨其晚年,深悔 平日用功未免疏于本领,致有“辜负此翁”之语, 固已深信延平立教之无弊,而学人向上一机,心 于此而取则矣。 《湖南答问》诚不知出于何时, 考之原集,皆载在敬夫次第往复之后,经辗转折 证而后有此定论。(下续)
• “学者之要务,反求诸己而已。反求诸己, 学者之要务,反求诸己而已。反求诸己, 学者之要务 别无要妙, 二书, 别无要妙,《语》、《孟》二书,精之熟 求见圣贤所以用意处, 之,求见圣贤所以用意处,佩服而力持之 可也。 可也。” • 先后应朝廷而上书云:“帝王之学,必先 “帝王之学, 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 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 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 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 下之务。”“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 下之务。”“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 陛下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知。陛下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 朱子言:“以理言,则正之胜邪,天理之胜人欲, 甚易。而邪之胜正,人欲之胜天理,若甚难。以 事言,则正之胜邪,天理之胜人欲,甚难。而邪 之胜正,人欲之胜天理,却甚易。正如人身正气 稍不足,邪便得以干之。”“以理言,人欲自胜 不过天理。以事言,则须事事去人欲,存天理, 非一蹴即几,一下即成。” •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八岁受《孝经》,即 题曰:“不若是,非人也 不若是, 不若是 非人也。”读《论语》、《孟 子》,知“这个全要人自去做 这个全要人自去做”。 这个全要人自去做
三、《明道论性说》 明道论性说》
• “生之为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 • 天之付与万物者谓之命,物之禀受于天者谓之性。 天之付与万物者谓之命,物之禀受于天者谓之性。 然天命流行,必二气五行交感凝聚, 然天命流行,必二气五行交感凝聚,然后能生物 也。性命,形而上者也;气则形而下者也。形而 性命,形而上者也;气则形而下者也。 上者一理浑然,无有不善;形而下者则纷纭杂揉, 上者一理浑然,无有不善;形而下者则纷纭杂揉, 善恶有所分矣。故人物既生, 善恶有所分矣。故人物既生,则即此所禀以生之 气,而天命之性存焉。此程子所以发明告子生之 而天命之性存焉。 为性之说,而以性即气、气即性者言之也。 为性之说,而以性即气、气即性者言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