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用品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发展回顾 (3)

1、快速增长期的耀眼业绩 (3)

2、发展驱动因素 (5)

(1)申奥成功后带来的全民运动热潮 (5)

(2)三四线城市巨大空白市场 (6)

(3)借“全民运动潮”东风,进行“地毯式”营销 (7)

二、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9)

1、业绩拐点向下,收入、净利润增速不断下移 (9)

2、行业调整期,盈利能力下降 (9)

3、存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2010年后开始显著放缓 (10)

4、二级市场表现萎靡 (12)

5、体育用品行业调整的下半场:关店潮来袭 (13)

三、行业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探析 (13)

1、传统体育用品行业步入成熟期 (13)

(1)保守估计行业批发业务收入规模已超600亿元 (14)

(2)高行业集中度(65%-70%) (15)

(3)行业进入成熟期 (16)

2、“大跃进”式的渠道扩张,单店效益受损 (17)

3、定位模糊,品牌辨识度低 (19)

(1)大部分传统体育用品品牌定位趋同、模糊 (19)

(2)产品同质化、品牌辨识度低 (21)

4、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快时尚品牌的替代 (22)

四、风险因素 (23)

一、行业发展回顾

1、快速增长期的耀眼业绩

我们测算的行业在2005-2008年间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82.89%、151.07%,显示强劲增长。港股上市公司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均达35%、50%以上。大部分体育用品公司的上市日期都集中在2005-2008年期内,这个时间段内公司的业绩良好,收入盈利水平都保持在各交易所上市规定的状态下。(如港交所规定上市企业具备不少于三个会计年度的营业纪录,最近一年的股东应占盈利不得低于2000万港元,之前两年累计的股东应占盈利不得低于3000万港元)。

在我们选取的统计区间内,上述几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良好,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在35%以上,其中最高收入复合增速为中国动向的127.8%。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在50%以上,361度以202.1%的复合净利润增速位居首位,2005-2009年期间,这些公司显示出了

强劲的增长势头。

毛利率、净利润率逐年提升。体育用品上市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走势。期间上市公司ROA和ROE的最低点维持在10%-20%的水平上,期间指标虽有起伏,但总体上都远远超过了行业水平。

2、发展驱动因素

(1)申奥成功后带来的全民运动热潮

全民运动热潮驱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2001 年7 月中国申奥成功后,运动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领域。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直接反映在各个级别、大量体育活动的举办,以及体育健身从业人数的增长上。截止到2010年,全国城乡共有体育指导站、体育健身活动站点250612个,比2004年的201457个增加了24.4%。全民运动潮极大程

度上驱动传统体育用品品牌公司的渠道扩张。

(2)三四线城市巨大空白市场

从渠道分布结构看,国际品牌主要在一二线城市销售(2005-2009年),三四线城市的网点布局相对较弱,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低,网购对其冲击小。国内各运动品牌抓住三四线市场空白机遇,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拓展渠道网点,同时在产品定价策略上拉开与NIKE、Adidas的差距,形成明显的价差。期间,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一大批国产品牌迅速成长。各上市公司每年新开门店数量和增长速度都维持在高位。以2007年为例,除了安踏、李宁等少数企业由于渠道数量基数较大以外,其余企业的终端渠道数量增速均

在25%以上。

(3)借“全民运动潮”东风,进行“地毯式”营销

传统体育用品品牌高速发展的历史时间段内,消费者接触信息的渠道并不丰富,互联网普及率不高(不存在网络冲击),信息渠道主要以电视媒体为主,营销渠道以街边实体店为主,时下的战略是渠道为王。

以安踏为首的本土品牌学习国外品牌经验,与体育明星合作,赞

助各类体育赛事,同时在央视等主流媒体进行密集的广告宣传。与NIKE、Adidas等品牌不同的是,国内品牌大多选择是本土运动员,赞助的赛事和团队也大多在国内,媒体选择也集中在央视。但这也正好符合了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认知和获取信息渠道,与当时的运动热潮结合,迅速在三四线市场的打响品牌知名度,伴随低廉的渠道租金成本,本土品牌的加盟商在广告营销宣传的驱动下加速拿货开店的节奏。

二、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业绩拐点向下,收入、净利润增速不断下移

业绩拐点向下。2009年开始,公司报表收入、净利润增速开始大幅下移。我们统计港股上市体育用品公司收入,数据显示2007年行业增速达到90%以上,2008年的增速仍维持在75%以上,其后的09年快速下移到30%附近,10、11年后两年增速连续下移,到2012年批发收入增速下滑4.77%。行业净利润增速在06年达到186%的高点,07年增速为152.84%,08年仍维持95.42%的相对高位,09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移。单个公司表现方面:匹克、李宁、中国动向等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更是下移10%以下甚至负数。

2、行业调整期,盈利能力下降

毛利率、净利润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下移。由于体育用品品牌在商品定价策略上一般采用成本加成模式,理论上可将毛利率维持在一

定区间,但如若在经营期间进行渠道存货回购,则将降低报表上的毛利率水平,另外为鼓励加盟商,品牌商在一定程度上让利给加盟商,这也将拉低毛利率水平。行业毛利率在2012年大幅下滑。净利润率水平在2008年达到高点,2009、2010维持高位,但在2011年出现较大程度下移,11年下移到11.69%,12年进一步下移到2.75%。

3、存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2010年后开始显著放缓

从2010年的6.34下降到2012年的3.94,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09年开始小幅下降,2012年加速下降到3.4。半年期数据预警的更早。半年数据存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在07H1达到峰值,其后的几年逐步下降,2012年也出现大幅下移。我们将综合的ROE进行拆分显示:

2004-2006年:体育用品子行业的盈利上升主要由净利润率及权益乘数的上升驱动。从体育用品行业周期看,北京奥运会前期,整个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净利润率上升,公司同时通过加杠杆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